我不是真正的雕刻者,我是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
我和我的学生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可以说我是老龙,而他们是少龙。(哈哈,有趣吧?!)
我们都知道“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吧,它是出自一个传说。
传说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于是成语“画龙点睛”后来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其实这个传说还表明了张僧繇高超的画技,他能把龙画活,给自己的作品赋予了生命。
学生是我们老师的作品 ,然而这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学生就是一条条生动的龙,他们不用我们去画了,他们需要的是我们去雕琢。去雕刻他们的行为,去琢磨他们的心灵。我们不需要考虑他们是否能够飞,我们要赋予他们的是思想和智慧,是使他们会飞翔得更精彩。
绘、画是一种外在的涂抹;雕、刻是一种内心的穿透。画错了,我们可以用另一种颜料把它覆盖,可刻错了那将留下抹不去的印痕。
平常我们都说孩子幼小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我们在上面画什么就回是什么,所以我们也常常说小心不要玷污了他们。其实他们的心灵不是一张张白纸,那是一颗颗灿灿的金子或莹莹的玉石!当老师的不是在那上面东涂西抹,而是要求我们去精雕细琢,所以我们要小心地下刀啊!
正因为是这样,所以我们这些雕刻者在下刀之前一定要慎之又慎,别随便就在那些“玉石”上留了伤痕。我认为在教育的完成中,“有错改了就行了”这句话是不完全正确的,有些错是改不了的,就像我们的雕刻家如果错削了一块,他要把它还原,就是用再好粘合剂也会留下裂痕,再珍贵的也有了抹不去的遗憾。
说到底,这是我对教育想说的第一句话:教者先慎!
-全文完-
▷ 进入枫香居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