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新探红楼(72):曹雪芹逝世安晓玲

发表于-2010年02月02日 上午11:37评论-1条

新探红楼(72):曹雪芹在哪年逝世?

安 晓 玲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一、对曹雪芹逝世年代的看法

由于没有历史记录,关于曹雪芹的逝世年代的确定仅仅是依据一条眉批和两首诗,从而分成三种不同的观点。根据现有的资料[1、3],归纳如下:

1)“甲申论”:首先由胡适提出。他依据敦诚的诗集《鹪鹩庵杂诗》,里面有在甲申年(1764年),即乾隆29年,他写出《挽曹雪芹》的两首诗:

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 

肠回故垄孤儿泣,泪迸荒天寡妇声。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欲有生刍吊,何处招魂赋楚蘅。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 

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惟有青山泪,絮酒生刍上旧坰。 

第一首诗描述安葬曹雪芹的情景,说明曹雪芹是在甲申年死去,正好约40岁。可是胡适买到残本《甲戌本》后,他根据里面第一回的眉批,改变了看法,认为曹雪芹不是死于甲申年,而是壬午年。通过激烈的争论,现在坚持“甲申论”的人,已经很少,只有梅廷秀、徐恭时等人。

2)壬午论:胡适[1]依据《甲戌本》第一回的下列眉批,得出:曹雪芹死于壬午年除夕。后来俞平伯、王佩璋、周绍良、陈毓罴、邓允建等人都主张这一观点。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獭头和尚何?

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

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曹雪芹在“壬午除夕”去世,似乎已是毫无问题的事情。可是,特别要注意到是:原来的眉批没有标点符号断句,上面的断句是胡适搞出的。假如在“壬午”后面断句,便变成“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即曹雪芹死于“除夕”,并不是壬午年(1762年)。

3) 癸未论: 如果考虑到死在“除夕”,那么曹雪芹的逝世年代应该是癸未年(1763年),这就是“癸未论”。首先由周汝昌提出,支持者有曾次亮、吴恩裕、吴世昌等。

为了解释为什么同《甲戌本》中的眉批出现不一致,有人[4]提出,眉批中的“壬午除夕”写错了,应该是“癸未除夕”。

二、 对现有观点的分析

目前壬午论和癸未论两派的分歧起源于对《甲戌本》眉批的理解。而此眉批是胡适打的标点符号,即上面的断的句是胡适搞出来的。除了这种断句法外,还有下面两种方法。

第二种断句法: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甲午八日泪笔。

第三种断句法是: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甲午八日泪笔。

后两种断句法是:把“此眉批”看成是落款不同的两条“眉批”。一条落款是“壬午除夕”或者“壬午”,另一条是“甲午八日”。这样一来,从此眉批中,根本就得不出曹雪芹死于壬午年(1762年);顶多只能看出是:曹雪芹在“除夕”去世(按照第3种断句法)。

而且,此眉批写是在第一回第9和10页的上部,一共写成14直行。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原眉批”里,“壬午”和“除夕”是分开的;前者位于字行末,后者是在另外一字行之首,即“壬午除夕”不连在一起;因此,第三种断句法最合理,第一种和第二种断句法都存在主观性。按照第一种断句法,曹雪芹在壬午年过世;但是按照第二种断句法,则得不出在什么时候死的。可见,壬午论的观点,主观性很大。

实际上不是“眉批”上的时间写错了,而是胡适带着观点断句,故意打错了“句号”的位置。如果按照上面的第三种方法断句,癸未论同《甲戌本》上的眉批就不存在冲突。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既不是伪造眉批的人写错了时间,也不是敦诚所写诗的落款错误,而是后人的断句错误。胡适最初提出“甲申论”:曹雪芹死于甲申年(1764年);自从他买到《甲戌本》后,他又提出曹雪芹的逝世是在“壬午年”除夕[5]。他为何故意采取第一种方法断句方法,而不用第三种断句法呢?目的很明显,是为了提高伪本《甲戌本》的地位和引起大家关注。因为胡适曾经依据敦诚写的上面两首诗提出“甲申论”,以他之才,还看不出还有另外两种断句法吗?而且,采用第三种断句法不会引起矛盾吗?如果他选用第三种断句法,即“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再考虑到敦诚所写两首诗,曹雪芹离开人间的时间自然应是在“癸未年(1763年)”。

胡适为什么要造成在曹雪芹死亡年代上的分歧和争论呢?实在是值得深思。

三、 《甲戌本》上的眉批是伪造的

下面笔者将进一步分析,壬午论和癸未论都不正确,因为《甲戌本》上的眉批是假的。

众所周知,所谓眉批、侧批等都是读者看到该处,产生感慨,把感言写在小说该处的附近。写上述眉批的所对应小说的内容如下:

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 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闲坐,至手倦抛书,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梦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

谁都能看出,这些内容与它们上面的眉批毫无关系;同时在其前后的文字,也引起了写出上述眉批的感慨,它们成了无本之木。这就是说,这条眉批不是有感而发,而是人为编写上去的;这就不能不令产生怀疑:脂砚斋或者畸笏叟绝对不会写出这种眉批,此眉批很可能不是原作,而是伪造品。在拙文[2],对这条眉批的内容进行分析后完全肯定:这条眉批是假的。既然上述眉批根本就是假货,那么曹雪芹就谈不上死于“壬午除夕”或“癸未除夕”了。唯有依据敦诚所写的上述两首《挽曹雪芹》的诗,得出:

曹雪芹逝世的年代是:甲申年(1764年)。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 杨兴让 :曹雪芹的卒年,红楼品茗,红楼文库,2004-08-21

[2] 安晓玲:新探红楼(29):论《红楼梦》脂批的真伪

[3] 刘铄:曹雪芹逝世之谜,红楼艺苑,2008-8-3

[4] 喇嘛哥:曹雪芹简历,中国火烈鸟摄影论坛,玩主部落,2008-07-07

[5] 石玉春:《红楼梦笔谈》第二部分:曹雪芹的卒年(1),红楼艺苑,学术研究,2007-12-23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安晓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燎原百击点评:

详实的分析,严谨的证论,抽丝剥茧,去伪存真。

文章评论共[1]个
董刚-评论

学术研究,专业论文。at:2010年02月04日 晚上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