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为母亲迁坟一声叹息

发表于-2010年02月04日 中午1:11评论-9条

在母亲快要临终的时候,父亲把我们兄妹几个叫到身边商量母亲身后的事:一旦母亲去世,她的遗体就会按照父亲老家的习俗被安葬在夫家的祖坟山上。

父亲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母亲的神志其实还是挺清醒的,她只是好几天没有吃饭了,看上去精神很不好,脸色苍白得象张纸,因为没有力气说话,声音有些微弱,语句听上去也是断断续续的。因为病得太久,家里的人早就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所以眼见得她的病情一天不如一天了,也就着急地讨论起她的身后事,唯恐万一准备不及时,而无法让母亲的遗体顺利入土。

尽管我们都知道,父亲一向做事很主观,并且对家里的“统治”也很专制,常常只要是他作出的决定,包括母亲在内,谁也无法推翻和更改。但出于对母亲的尊重和热爱,我们还是坚持要听听母亲自己的意见,于是我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跑到了母亲的房间。

坐在母亲的身边,看着她越来越消瘦的脸,想着说不定某个时辰,她就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内心的悲伤就象肆意的洪水涌上心头。我轻轻地拉过母亲的手握在了我的手心,用一种痛惜地目光注视着她,却不知道如何开口。坐了片刻,我开始寻找词语,尝试着与她谈论她身后的事情,尽管我明知这样的举动对一个即将离世的人来说是件很残忍的事,但出于对母亲的敬爱,我不得不硬起了心肠。

“妈妈……”我异常艰难地吞吐着,“你以后……想不想……想不想……”我简直无法完整地表达出一段话语来,母亲的目光是那样的哀怨,她的苍白而有些冰凉的手在我的手心内蠕动,尽管是那样的缓慢而无力,但我依然能感应出她内心的异常强烈的挣扎,根本就不需要我再说下去,她已经知道了我要问什么,她的目光越来越痛楚,她的头在轻轻地晃动,虽然动得特别地吃力,但是我能看出,她在一遍遍地摇着头。

其实不用问,我也知道母亲是不愿意回父亲的老家的。虽然母亲对自己年轻时,怎样跟随父亲经历的磨难从没有过怨言,但是对父亲的老家,母亲的评价并不高。她说那里的人怎样怎样的势利,常常欺负她是外乡女子不会务农,总变着法子欺负她。她经常跟我们谈起,父亲平反回湘的时候,把她一个人丢在父亲乡下的老家,她每天除了按时去学校教课外,还得跟着那些农民去田里务农。她不止一次跟我们描述,那一个个北风怒吼的冬天,她从学校回家,趁着天未全黑,去田里收稻草的情景。她穿着冰冷的套鞋,走在那些窄窄的田埂上,一路弯着腰去拣拾着那些歪七竖八地躺在田中的稻草。她的任务是把这些稻草扎成捆挑回队里的仓库,作为牛儿过冬的粮草。因为这些稻草多半是浸泡在水中的,母亲不得不下到田里去一一拣拾。

冬天,水寒冷到一伸手就有被刀刺一般的感觉。寒冷刺骨的水常常把母亲的手冻得红肿龟裂,哪怕轻轻一碰伤口就会锥心地疼痛。最让母亲尴尬的是,拿惯了粉笔的她,根本就干不了农家的活。加上那时母亲身体一直很瘦弱,常常动不动就大病不起。所以,尽管队里让母亲去收拾稻草是出于对母亲这样的知识女性的尊重,但对于母亲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苦差事。

因为这样的原因,母亲也就有了这样刻骨铭心的一段人生记忆。她的记忆并且不止一次定格在这样一个画面:一个瘦瘦的文弱的女人,挑着湿漉漉的稻草艰难地在窄窄的田埂上行走,北风呼呼刮得直响,并肆意地摇撼着她单薄的身子,把她连同肩上那肩沉沉的稻草一起拽进了冰凉的田水中,寂静的夜色里是母亲无助而绝望的挣扎。所以每次谈起这段经历,母亲总有种惊骇未定的感觉,因此对于父亲的故乡,也没有多少的留恋。

但我们无法改变父亲的固执。更何况父亲给出的理由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父亲说,一个女人最重要的就是名分。他说母亲随他一起生活了四十多年,并为他生养了儿女四个,是有资格成为彭氏的先人的,按世人通俗的说法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然母亲嫁了他,就必须跟他回他的故乡,这一点父亲认为母亲没有自我选择的余地;其二,父亲认为这样的决定是出于对母亲人格的一种肯定和尊重。那就是,在父亲遭受政治磨难的时候,母亲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龄,并且前途相当的美好,本来完全可以抛弃他另求新的幸福,但是在他最艰难的时刻,母亲没有选择逃离而是毅然放弃一切,随一无所有的父亲回了乡下老家,并过起了独在异乡的生活,最可贵的是,在遭受了生活的种种磨难之后,母亲仍然坚定于自己的选择,对他不离不弃。其三,他认为母亲在老家教书育人数载,桃李满天,也算得是德高望重的人,母亲今后的遗体安葬回老家,葬在祖坟山上,对于母亲不仅是一种荣耀的回归,更是家乡人对母亲这种善良、贤淑女性的热爱。所以,母亲身后的安排在父亲的一再坚持下,就这样定了下来。

母亲去世后,我们将她的骨灰按照父亲的意思送回了乡下老家。记得出殡的那天,运载母亲骨灰的车子刚进村口,路旁就站满了很多的乡亲,他们手里拿着鞭炮,还在路口摆了酒菜,按照当地的习请了道士俗祭拜母亲,还特意为母亲举行了盛大的丧礼仪式,父亲说,母亲的丧礼在乡里是规格最高,这样的丧礼在老家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得到。

母亲的遗骨虽是安息在了老家,但接下来我们却发现很多的不便。首先是每年清明的祭拜,因为了路途遥远,我们常常要请假并且专门租车前往,很是不方便;其次是因为坟墓无人打理,每次我们回家的时候,总是看到母亲的坟头荒草凄凄,很是痛心,于是经过再三考虑,我们兄妹几个便说服父亲,将母亲的坟墓迁了回来,安葬在她自己故乡中是一片青山绿水中。

每次站在母亲的坟前,我都会有这样一种来自亲情的心灵感应,那就是母亲正以一种舒坦的方式躺在地下,她的肉体她的灵魂正与这样的一片土地渐渐地融合,我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安息吧。

是的,我想我的母亲此刻已经安息!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一声叹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精华: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每当站在母亲的坟前,
脑海中除了会浮现出母亲在世时的音容笑貌外,
再有的就是母女之间的那种心灵感应。
这种心灵感应应该是:母亲安然地在天堂一切都好,
因为她的女儿生活的很好,老人家没有牵挂。
因此,做为子女,好好生活就是对逝去的亲人的亡灵的最好安慰。

文章评论共[9]个
文清-评论

我们好好生活,是对亲人在天之灵最好的安慰。好久不见妹妹,问候春安!at:2010年02月04日 中午1:41

一声叹息-回复辛苦姐姐审稿,好久不见,想念姐姐. at:2010年02月04日 下午3:02

卷头发-评论

鼻子酸酸...at:2010年02月04日 中午1:58

一声叹息-回复谢谢,问好. at:2010年02月04日 下午3:03

燎原百击-评论

母亲安息,子女安心;孝义长存,亲恩永在。问候叹息大姐,愿你开心!at:2010年02月04日 晚上9:27

一声叹息-回复谢谢,预祝新年快乐! at:2010年02月08日 早上8:33

夜雨不朦胧-评论

好难受!。。。如果人死了,真的有灵魂的话,我想最后的结局是你母亲最满意的选择!at:2010年02月05日 晚上7:07

一声叹息-回复谢谢关注,问好! at:2010年02月08日 早上8:36

休闲居士-评论

你的故事很感人。父母子女的情理都是实在而可贵可信的,引人共鸣。at:2010年06月14日 晚上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