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浪漫元宵夜冰艳玫瑰刺

发表于-2010年02月28日 晚上9:59评论-2条

吃过晚饭,一家人早早的来到广场,等待烟花燃放的那一刻,八点魔术师般的百宝箱瞬间开启,高、中、低空烟花腾空而起,时而如天女散花、时而如蛟龙腾空、时而像繁星闪烁、时而如银蛇狂舞……红黄蓝绿,姹紫嫣红,漫天星光灿烂,火树银花,迸发出全城人民的自信、快乐、美丽,绚丽的烟花在不断变幻着,照亮了夜空,也映红了人们灿烂的笑脸;一幅幅层次分明、欢快热闹的立体场面,表达了人民欢欢喜喜闹元宵的场景。

记得儿时我家住的那小山村子,有一个邻家小男孩,跟我年龄相仿,我们经常一起玩耍,两小无猜。9岁那年元宵节,父亲为我们编了两个漂亮的金鱼花灯,当我和邻家小男孩提着花灯兴高彩烈地走向晒谷场时,村里一个小霸王突然出现,他一把抢过我的花灯,用脚踩了个稀巴烂。邻家小男孩见状冲上去和他扭打成一团。最后,小霸王被打跑,而男孩的花灯也遭了秧。我以为他要哭了,没想到他却拍着胸脯,豪气冲天地对我说:“以后谁欺负你我就收拾谁!”那时的我,立刻把他当成了保护神。

就在那一年,我家搬到了外地,从此我和这个小伙伴失去了联系,但我一直坚持自己对他的喜欢和崇拜,即便我已经结了婚。

去年,回了老家过元宵节,我陪着兴高采烈的侄儿提着花灯到处晃。从晒谷场回家的路上,前面出现了一个男人,他走走停停,不时回头张望。我觉得奇怪,借着皎洁的月光,依稀认出他就是小时候邻家的小男孩,那个曾经豪情万丈地对我说“以后谁欺负你我就收拾谁”的小男孩!如今,他已是一个人高马大的男人了。

他迟迟疑疑地,两步一回头,欲语还休。我有些激动,几次想开口问“真的是你吗”,最后却忍住了。他也始终没有开口,只是依然两步一回头,直到我拐进了胡同,而他也消失在我的视线外。那些隔了20年的时光,沉没后被提起来,最后又再次沉没了。

我忽然有些感伤,想起爱人曾对我提起他的暗恋:9岁那年,有个小女孩给了他一粒大白兔奶糖,他就怀念至今。那种怀念只能说是一种温暖的记忆,就像我对邻家小男孩那样。

想起自己曾经因为爱人念念不忘那个小女孩而大吃干醋,我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我是在跟他的一段记忆过不去。

去年元宵节的偶然相遇,那一场元宵花灯的往事,那一种朦胧的喜欢,如今,真的只剩下记忆了。 

如果说春节的氛围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那么“温馨”最是恰当不过,尤其是大年三十的晚上。然而除夕又是规矩最多的一夜,譬如不能说粗话脏话、不能打破锅碗盆瓢等等,弄得年少时的我们时时刻刻都蹑手蹑脚地小心着。

正月十五却没有那么多的禁忌,看花灯、猜谜语、踩高跷、吃元宵,一个“闹”字就将那欢天喜地、妙趣盎然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浪漫,彰显妩媚。

那脍炙人口的童谣。农村的男孩大多是比较顽劣的,嬉戏起来虎头蛇尾,因此过年时细心保留的鞭炮,到了正月十五已经放得差不多了;可是元宵毕竟要“闹”呀,于是隔壁的小妹就成了当天的主角,从早饭过后,她就被我们缠着学唱一首又一首的童谣:“新年到,真热闹,穿新衣,戴新帽;敲锣鼓,放花炮,扎花灯,闹元宵”;“元宵节,闹花灯,人们个个都欢腾。大街小巷做花灯,满街都是红灯笼……”到了晚上,我们则在火把和灯笼的照引下,三五成群地高唱着白天刚刚学熟的童谣,满村庄地跑动。隔壁的小妹自然也会加入到我们的队伍当中,她银铃般的嗓音在村庄上空久久回荡。

那青年男女的浪漫。黄梅戏《夫妻观灯》小时候不知看了多少回,那惟妙惟肖的表演,那生动活泼的语言,那欢乐明快的节奏,让人情不自禁地羡慕那对小夫妻在元宵之夜看灯的幸福和喜悦。这表现的是元宵“娇媚”的部分。比“娇媚”更含蓄的则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还有《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农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小小的一个上元夜,发生过多少灯下相识、两情相许的故事,怎一个浪漫了得!在我看来,作为中国的情人节,元宵节更胜过七夕夜,难怪人们喜欢在这个时候大发思古之幽情。

那齿颊留芳的汤圆。祖母说,元宵夜吃汤圆,寓意阖家团圆幸福,生活甜蜜美满。一家人围在一起做汤圆,不仅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而且丝毫不比除夕之夜的温馨逊色多少:捏来一小块湿软正好的糯米粉,稍微拿捏一下,用手指按下一个凹形的小坑,再挖一点白糖猪油芝麻馅,用手一搓,一只白白圆圆的汤圆就做好了。烧开水,把一只只汤圆下到沸腾的锅里,等到汤圆似一群白鹅浮在水面,就可以大快朵颐了。轻轻咬开外皮,香气久久不散,幸福周身弥漫。

元宵节是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也是中华民族最富诗意的节日,古今诗人无不为之歌吟。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节的诗句比比皆是, 唐代崔液在《上元夜》里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描绘了人们在新春第一个月圆之夜赏月观灯的心情。唐代李商隐有“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的佳句,把元宵月色之下的帝都盛景写得飘然轻逸。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盛况空前。唐代诗人张肖远的《观灯》诗写道:“十万人家火烛光,开门处处见红妆,歌钟喧夜更漏暗,罗绮满街尘土香。”通过这些描述,可见当时观灯规模之大,甚为惊人。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美:“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街宝树千灯艳,鸡踏梅花万风春。”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加壮观,元宵节的时限也延至五六夜。苏东坡有诗:“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阕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的词《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生动地描绘了都市元宵佳节满城花灯、满街游人、通宵歌舞的热闹情景。

到了明代,元宵放灯又延长为十夜,并且年年都搞得很铺张,惹得唐伯虎也诗兴大发,他赋诗云:“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节热闹的场面除了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等。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别致,回味无穷。

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道出了元宵节的欢腾、热烈,也道出了元宵节与其它节日的不同之处。所以,清朝唐顺之作了一首《元夕影永冰灯》,诗云:“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如今的元宵节,看花灯不知不觉地成了一桩奢侈的事情。宽阔无比的马路上,却人满为患,我们挤在人群的这头,猜测着什么时候才能挤到街的那头,于是悻悻然放弃。唯有某人锲而不舍,扛着自己的自行车,奋力从人流的缝隙里游过去。我们都赞叹其智勇可嘉,谁知人家一脸无奈,“我是去某某某家打麻将,三缺一,三缺一,知道不?”而我分外想念家家户户做花灯的元宵节,十里长街岁影,曾定格了我们一家三口温暖的全家福,热闹欢乐的一刹时光。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冰艳玫瑰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美泉精华:美泉
☆ 编辑点评 ☆
美泉点评:

烂漫元宵节,快乐着我的心情,飘飞着我的情感。
儿时的欢欣,没有随时间而冲淡,
曾经的童真,在今宵更加灿烂……
文章语言朴实,情感如织,思绪飘飞。

文章评论共[2]个
美泉-评论

烂漫的元宵节,烂漫的文字……问好朋友,元宵节快乐!at:2010年02月28日 晚上10:49

冰艳玫瑰刺-回复谢谢,问好朋友! at:2010年03月02日 晚上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