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新探红楼(77):“顽石变美玉”属伪造安晓玲

发表于-2010年03月09日 上午10:39评论-1条

新探红楼(77):“顽石变美玉”中异文属伪造的新证明

安 晓 玲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在拙文[1]中,笔者从文字内容分析了《甲戌本》第一回中增加的“顽石变美玉”的异文是属于伪造的;本文将从《红楼梦》的版本来证明这一大段异文的确非曹雪芹所作。通过对《红楼梦》各种版本的研究,笔者提出:曹雪芹实际上只发行了四种《红楼梦》版本:对“前80回石头记”,是最初发行版本《庚辰本》和随后修改稿版本《甲辰本》;对“后40回”,只发行了第一次发行版本《程乙本》和最终定稿的《120回红楼梦》(其“后40回”可参见《蒙府本》)。《梦稿本》不是曹家人选编的,而是从一堆杂乱无章的《红楼梦》手稿里,挑选出来汇编而成[3、4]。

一、 新证明之一

下面以《庚辰本》、《甲辰本》、《程乙本》和《梦稿本》为主,来分析《甲戌本》中“顽石变美玉”异文的真实性。

1)《甲辰本》、《列藏本》、《戚序本》、《舒序本》、《蒙府本》等版本的这段文字都相同于《庚辰本》,只存在个别词的差别。如《列藏本》是:【只】见一块等。

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一日, 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 【坐于石边高谈快论】。见【一】块鲜莹明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了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 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里去【安身乐业】。” 石头听了【喜不能尽,乃】问:“不知【赐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

2)《程甲本》和《程乙本》于上面不同(用【 】黑体字示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文字如下:

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一日, 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 【席地坐谈】。见【着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甚属可爱】。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灵物了,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几个字。使【人】人见了便知【你】是【件】奇物,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 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里去【走一遭】。” 石头听了【大喜,因】问:“不知【可镌何字?携到何方】?望乞明示。”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

3)上述两种描述方式,如果同《梦稿本》的相应部分比较,就可明白它们的来源。《梦稿本》上写道:

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一日, 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气宇不凡,丰神迥异,来至石下,席地而谈,见(这)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 且又缩成扇坠[[大小]](一般)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几个)字。使人一见了便知(你)是(件)奇物[[方好]],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那里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可镌何字)?[[又不知]]携[[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

* * :上面双方括号黑体字是删除的文字,圆括号黑体字是新替换的文字。对比之后就发现,原来以《庚辰本》为首的版本是原始手稿,而《程甲本》和《程乙本》属于修改后的手稿。而且,后两者的文字又进一步修改了一些字。如:

(1)新增:【甚属可爱】、【人】、【走一遭】、【大喜,因】、(之)、(之)。

(2)替换了:的可佩可拿、安身乐业、喜不能禁、乃。

可见,《程甲本》和《程乙本》实属再次修改稿。

下面是《甲戌本》相应部分的内容,采用【 】黑体字标出所增加的异文:

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一日, 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 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 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 ,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 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怂级*,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 ”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 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 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还是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 .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 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

*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甲戌本》是在《庚辰本》(即《梦稿本》的原始手稿)上,新插入上述异文的。为什么这一大段异文,在《梦稿本》上没有呢?有两种可能性:

a)它是在《庚辰本》以前出现的,在发行《庚辰本》时,这一大段异文被删除了。这一点倒与《甲戌本》的年代相符,甲戌年(1754年)比庚辰年(1760年)早;但是却引起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在以后的版本中,要彻底删去这一大段异文呢?(2)笔者在分析《甲戌本》的第25回的内容时[5],发现它是采用从《庚辰本》和《甲辰本》这两种版本的内容中挑选文字编辑而成,因而《甲戌本》生成的时间应该在《庚辰本》和《甲辰本》,即甲辰年(1784年)之后。这就排除了这一大段异文在《庚辰本》以前出现的可能性;

b)它是在《程乙本》以后添加的,因此在《梦稿本》和《程乙本》上也没有反映。这也说不通,因为:(1)《甲戌本》产生于1754年,怎么会在《程乙本》之后(至少是1784年之后)添加这一大段异文呢?(2)既然《甲戌本》是在《程乙本》之后修改而成,那么它的底本应该是《程乙本》;也就是说:在《庚辰本》上修改出《甲辰本》,在《甲辰本》的基础上修改出《程乙本》,再在《程乙本》上修改出《甲戌本》。这一点又与底本的内容不符。从上面清楚地看出,去除一大段【 】黑体字后,剩余的文字与《庚辰本》完全相同;充分说明《甲戌本》是以《庚辰本》为底本进行修改的。这就彻底否定了上述一大段异文在《程乙本》以后添加的可能性。

曹雪芹既然在《庚辰本》之前和《程乙本》之后都不可能添加这一大段异文,那就只有它是古人伪造的!

二、 新证明之二

下面从《程乙本》对有关顽石和神瑛侍者“下凡”文字的修改,来分析曹雪芹有没有可能写出上述“顽石变美玉”的异文?由于在《庚辰本》和《甲辰本》都是把“顽石”和“神瑛侍者”分成两个不相连的情节进行描写,即是两个故事(本来,在《风月宝鉴》中,曹頫创作出“神瑛侍者”;在曹雪芹增扩内容,写作《石头记》时,他插入了《顽石》的内容);但是在《红楼梦》的演绎过程中,两者又往往搅合在一起,顽石的存在和丢失直接关系着贾宝玉的生死。所以,在修改《甲辰本》,形成《程乙本》时,曹氏父子把顽石和神瑛侍者两者合并在一起,即想把两个故事,变成一个故事。在《程乙本》中,是这样改写的:

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闲坐,手倦抛书,伏几盹睡,不觉朦胧中走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那僧道:“此事说来好笑。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仅仅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常说:‘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道;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都要下凡,造历幻缘,那绛珠仙草也在其中。

* *:这次修改,把“顽石”、“神瑛侍者”和“绛珠草”(即林黛玉)三者联系在一起了。解决了第一回的开场叙述同后面故事的演绎之间的不一致。

从《程乙本》中的这段文字修改中,可以看出,曹雪芹不会写出“顽石向一僧一道苦求下凡享受”的一大段异文。

1) 顽石已经幻化人形,“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可见,在曹家父子的心目中,顽石是有一定的法力的,“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用不着“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去苦求僧道,“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在《庚辰本》的最初叙述中,同样表明顽石自身是有法力的:见一块鲜莹明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小的可佩可拿。”,见下面的影印件:

图1 第一回的局部影印件

怎么可能需要那僧道:“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吗?而且,“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 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等等,则更是牛头不对马嘴了!

可见,《甲戌本》所伪造的:那僧“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等情节,纯属画蛇添足,歪曲了曹雪芹的本意。即“顽石变美玉”是顽石自己修炼成的,而不是依靠和尚“大展幻术”,变化成的。

2)以上的观点从两处可以再次得到证实:(1)在《梦稿本》的修改稿上,和《程乙本》中,都增加了“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黑体字是新加的。(自去自来,可大可小)等清楚说明:曹家父子一直认为“顽石”已经具有法力,可以随便改变大小和随意行动的,哪里还用得着和尚“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咯。

(2)在上述“异文”后面第三段文字中,出现顽石同空空的下列对话,同样表明顽石不是普通的石头:

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

如果顽石没有法力,在几世之后,它仍旧能说话:“石头笑答道”吗?足见,把顽石当成普通石头,本身就是对曹雪芹的意图没有吃透,忽视了“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反过来,也说明上面的一大段“异文”不是曹雪芹所写。

紧挨着的两段文字,相互间的这些矛盾充分说明:《甲辰本》中“顽石变美玉”的一大段异文是伪造而成。

综上所述,新证据同样确证:《甲戌本》中“顽石变美玉”的一大段异文不是曹雪芹所作,也是《甲戌本》的伪造者编造的。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 安晓玲:新探红楼(56):再论《甲戌本》是伪本(一)

[2] 安晓玲:新探红楼(50):如何编辑曹雪芹的真正原著

[3] 安晓玲:新探红楼(74):《梦稿本》是《红楼梦》手稿大杂汇的证明

[4] 安晓玲:新探红楼(73):《梦稿本》的故事

[5] 安晓玲:新探红楼(58):再论《甲戌本》是伪本(三)

[6] 安晓玲:新探红楼(9):《程甲本》是剽窃而来(一)

[7] 安晓玲:新探红楼(44):曹雪芹与曹頫合著《红楼梦》的论证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安晓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风里桐花香点评:

本着去伪存真之心,旁征博引,论证充分。辛苦了,欣赏!

文章评论共[1]个
惜字如金-评论

赞。at:2010年03月10日 下午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