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如果到了真该去的时候带雨的云

发表于-2010年03月19日 晚上10:05评论-1条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500篇》

第409篇 如果到了真该去的时候

老人如果日子过得烦躁了,不顺心的事多了,看不惯的东西老是看见了、听到了、知道了,便会偶尔发出感慨“真想去!”

去哪里呢?近几十年时髦叫“去马克思那里”,西方人则说“去上帝那里”,黄头发们尊崇上帝,听上帝安排,下地狱或者上天堂。早几十年还有人说是追随孙中山先生去……

如果到了真该去时候,我该选择哪里呢?

不想去马克思那里,不适应西方文化。再说远隔重洋谁知道是不是靠得住。马克思主张的文化一定是和多灾多难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那会儿一个样儿,找他去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十年记忆犹新。烈火炎炎的烧掉、轰轰烈烈的砸烂、毫不留情的消毁、完完全全的上缴。坚决消灭一切“旧”文化,推倒一切传统,甚至消灭其“残渣余孽”。比历史上秦始皇的:“敢偶语《诗》《书》者弃世,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之不举者同罪。”嘿嘿!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人战战兢兢。

据说当年“巴黎公社革命”也这个样,轰轰烈烈、如火如荼:“我们就是要坚决毁灭美,要砸烂艺术、消灭美!”

马克思给过我们什么?吃得好、穿得好、精神舒畅吗?没有。没有给过什么,被他忽悠了一场而已。现在没有谁听他、信他的了,仅仅留下了一件“外衣”作包装而已,有时候连包装也免,扯去扯碎了:去他的!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什么?那个年代高声朗朗,宣传是个美妙的理想,好得不得了,比之人间天堂,说得天花乱坠:“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董永的子孙们一定很高兴,可不必追天上的仙女了。

少不经事、懵懵懂懂,不仅信了,还听得心里痒痒的,甜丝丝、暖洋洋、乐滋滋的,哇嚓!心花怒放、朝思暮想,真想快一些去那里,一脚踏进天堂去。

不去马克思那里,难道追随孙中山先生去吗?也不行,他太软弱,傻呆呆的。儿时听奶奶说他是个“大炮”,人们称他“孙大炮”。打下的天下竟然自己不坐让给了袁世凯。袁大头高兴的得不亦乐乎,当了83天皇帝爷。

去上帝那里吗?同样不知道那里好不好。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同样也属西方文化,炎黄子孙很难适应他们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吧。不说别的,就说星期日是玩的好日子,可是西方人偏偏叫做“礼拜天”,礼拜天就要去教堂做礼拜,麻烦不麻烦辛苦不辛苦哦,毕恭毕敬的站在教堂,对着耶稣忏悔,本本分分的人忏悔什么嘛?也许就像那些年,早晚要立在领袖像面前挥动胳膊致敬,祝万寿无疆、身体健康。

教堂做礼拜一定也是很难受的,令人尴尬、好笑,在心里偷着乐。听说还要在吃饭之前,哪怕饥肠辘辘也得首先做祷告表示感恩,多么的令人不胜其烦啊。

文化大革命时期尝过类似“祷告”的味,也许比海岸那边的礼拜有过之而无不及,已经饥肠辘辘,迫不及待的想吃饭了,还非得手握一本红艳艳的小语录,一本正经的面朝领袖像,手臂挥呀挥呀的,祝他老人家万岁万万岁。其实心里才没有想过他老人家是不是该活万岁万万岁,一心一意想的是赶快吃饭,焦急得很,再想的是食堂的红烧肉、红烧鱼是不是卖光了。多么矛盾多么滑稽。

听说有一些诚心、进步、“三忠于”的人,甚至扑伏在地顶礼膜拜,像拜自己的老祖宗,拜菩萨一样,头点地、屁股翘得老高老高的,毕恭毕敬的拜。

如此说来,马克思那里不能去,上帝那里也同样不能去。哪里去好呢?没怎么听到过有人不是要去毛泽东那里报到。

去他那里的想法太不实际了,那么高大伟岸的伟人,能够高瞻远瞩“站在天安门看到全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解放全人类”的伟人,只能“看到鼻子尖上那点利益”的苍苍众生哪敢高攀哦,天地之遥,难。

他那里当然也有好的一方面,比较讲究一刀切,想去毛泽东那里报到的人一定会有,而且不会太少的,还有不少人惦念叨着他老人家,觉得那个年代比现在公平。

中国人几千年养成了“不怕穷,就怕不均”的传统观念。毛老人家在世的时候虽然一穷二白,有时连饭也塞不饱肚子,但是没有非常非常富的,非常非常穷的相对说来也比较少。

有不少老百姓还向往、感慨那个年代,我苦你也苦,大家都苦,我穷你也富不到哪里去。有一些人的日子特别好,但是看不见、听不着,反正大家相信报纸上说的,都和普通老百姓一样的过着苦日子,也没有多少吃的。

1960年听说毛主[xi]也没有肉吃,后来又听说副统帅盖的是旧军用毛毯,又后来电视把国家总理穿的是打过补丁的白衬衫,吱,吱,吱!真令人尊敬,这下子就更是穷而心安理得,苦而心安理得了。只是有人心里捉摸,总理呀,可别让外国人看见了哦,也别太俭朴了,多少亿人民每人捐一分钱也够你买许多衬衫的。

那个年代的差距确实比较小,有人的日子好,有人的日子马马虎虎,有人的日子相当艰难,但是差距没那么大、面没有那么广、影响没有那么恶劣。

也许是现在的人傻。尤其贪污腐败、掠夺国家财产、侵吞群众利益、强取豪夺的事也不知道内外有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事也没有及时作为国家机密封锁起来,还常常弄得那么惊天动地、家喻户晓。

那个年代“富得流油”的人一定也有,但是百姓看不着、听不见。不像现在,还有些傻冒偏偏爱摆阔、显派,自己把窗户纸捅破了叫百姓看见了,于是啸声嚷嚷,“青山遮不住”,穷人们于是问,他们从哪里弄来了那么多钱呢?知道以后当然就不平衡了。更有人告诉,一些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家、国王当家作主的国家,也没有这般的天壤之别嘛。

到了真该“去”的那一天,去哪里是由不得自己作主的,即便能自己选择,这也不好、那又不能适应,怎么办呢!难、难、难,还是听天由命吧!

人生如游戏 该去我就去;

不过刹那间,都是这样的。

去那杳杳地,没有高与低;

不分贵与贱,区别也无几。

有人盖红旗,有人一草席;

到阎王面前,同样把头低。

一世风光里,临终半口气;

曾经是权贵,还是一堆泥。

如果到了该走的那天,可能还是会有一些恋恋不舍,包括对共产主义天堂的恋恋不舍。多么真想去那里呵。可惜等不及。

信着、想着、跟着马克思那么几十年,总不能人一走茶就凉,该说几句好听的话和他的画像告别一声吧。捉摸来捉摸去,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决定这样说:那个空中楼阁还是挺吸引人的,可惜只能在梦里,在嘴巴里,犹如古人的“屠门过而大嚼之”。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带雨的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致龄推荐:致龄
☆ 编辑点评 ☆
致龄点评:

一世风光里,临终半口气;
曾经是权贵,还是一堆泥。
——你把历史告诉后人,后人把质疑告诉你。
你就是一本大书,在烟雨,我想让更多的年轻人读读……
谢谢您!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拜读美文,朋友周末愉快!at:2010年03月20日 清晨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