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诈死门六零生人

发表于-2010年03月22日 下午3:26评论-0条

诈死门

位于城东的邮币卡市场,近年来好像是厄运连连。

去年初冬,寒潮乍现就引来了一场悲剧,因突发脑溢血,邮市倒下一个中年人,今年开春还不到一个月,说是又走一个。

去年走的这位,甚是可惜,年纪才过了五旬,就在邮币卡市场上,在众目睽睽之下,急病发作,倒在自己的柜台前,大伙赶紧叫来救护车,送到医院家属还是被告知,人已不治。

因突发心血管疾病牺牲在邮市炒作上的,过去就有先例,都是因为邮票行情变化的太快,价格上下起伏大的让正常人受不了,才惹出人命。

去年死的这位朱姓中年人,因跟风炒作邮票小版票,谁知刚吃进一批货,还没有在手里捂熟,小版的价格就急剧下跌,一泄千里,跳水的行情,一般人是根本脱不了身的,结果大量资金被套,短时间内无法换手,其中有不少是借亲朋好友的钱,也砸在里面。原以为行情好会很快赚到钱,把本和红利都还了自己仍有一点盈余,现在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对人应若很快就能兑现的话题,已成了笑柄。

不知何时才能解套,“九七”邮票热,一冷就是十余年,虽然近年邮币卡的各个板块,时起时伏,但倒下的很难站起来,要想割肉出货的话,自然损失惨重。

而面对骤然降临的邮市寒潮,一时不知何时春风才能拂面,许多做邮票生意的,有一种绝望的情绪互相传染。

所以出事了,大朱(邮币卡市场上,同行们对他的直呼,从称呼中可以看出,这里面即含有一种尊敬,也带有某种陌生的成分,生意场上没有真正的朋友)因承受不了打击,血压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等不到来年花开,自己先行一步,真是钱没挣到,反把命搭上。

关于邮票夺走人命的唠叨适才停歇,又说死了一个卖钱币的,把小小邮市闹腾的话题不断,练摊的、跑单帮来串场的、爱好收藏的、闲着没事来逛的,大家又有了新的话题。

再说今个儿走的这位,也是邮市上的老庄,年纪倒是不算轻了,退休都十几年了,风雨兼程,就一直在邮市上守一个摊,不做邮票,也不做杂项,专营近代中外银币,据说钱也没少赚,房子都买了几套,但还是抵御不了索命鬼的前场紧逼,说是没了,就再也不见人影儿在邮市上出现。

至于人是怎么死的,皆语焉不详,反正人不是在邮市上猝死的,没有目击证人,于是有了几个版本的死法。

但这个职场老同志的离去,对一些人来说,不是一个轻松的消息,因为有人在找他,说是买了一些不真的钱币,想退给他。

按古玩市场的行规,买走眼的,不存在退的道理,谁叫你术业不精,还想到市场上来“捡漏”?如果捡到便宜了,还会把货退还给原主人吗?

赚钱了不退,亏了就嚷着退货,人家生意就没法做了,古玩这行,就是真真假假,全凭自己的眼力,没有主张就不要来玩收藏。一般道理是这么讲的,但话又说回来,有时情况特殊就不能按规矩讲了,老人的买卖,是在信与熟的旗帜下鸣锣开张的,多赚的是朋友的钱,却骗了别人肥了自己,当然有人不愿了。

前面有人是退了一些,据说退的原因是因为买的币不真,都是近年来“某某省”、“某某省”新仿的,仿的还不错,一般水平的钱币集藏者,真看不出破绽来。

据事后场内有人说,上海有一个古玩市场,场内有人专门做新仿的银币,高中档都有,这个老同志去过一趟上海,随后就有一批假币流落到这个市场上来了,开始没有人意识到是陷阱,见老同志每每从保险柜里拿出来的银币都是好品相,价钱要的不算贵,就纷纷买下来,作为自己的镇藏之宝。

吃亏上当的,不知这里有猫腻,事后还沾沾自喜,以为得了一些便宜,还将赝品四处张扬,也有人看明白的,就是不说,还故意抬杠子,说是愿意出高价,藏者更加相信是真的了。

如果事实不揭穿,真相也许会尘封,成为历史。因此几年下来,仿币祸害了不少人,从某个程度上讲,把该市的集币水平拉下一小截,主要的责任应该说是在这位传说已故的人身上。

售货不真,关乎一个人的信誉,至于是老同志进货时看走了眼?还是明知是假,骗你没商量,暂且不好说。

事后有人掐指推算了一下,他贩假应有一些年头了。

而且特别杀熟,每逢熟悉的集币者来市场上,他会故作神秘的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两枚好币,给熟人看,且臆造出此币的一个传说来,等吊足了胃口,自然受骗上当的人不在少数。

几年下来,他陆续卖出去不少高端仿品,散入当地集币爱好者的手中,不知其中有诈的,还心存感激,以为从他手里买到不少品相不错的钱币,丰富了自己的收藏。

如果这种勾当在无人知晓的情况持续走下去,也没有什么意外发生。本来皆大欢喜的,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后来还是不幸被人揭穿了,开始是小范围的透风,连一般圈里的人都不知道。

为了搞清银币的真伪,有人专门做足了功课,天天抽空到他的摊位上读币,反反复复的看,终于看出一些端倪。

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总有一、两个玩币的高人隐在闹市,经指点迷津,有一个算是资深集币的人,已经具备一定的鉴别银币能力,因为熟人之间,几年来从老人的手里买入不少的银币,都是品相精美的好币,就是银色的怪异,心里很是猜忌,暂时也挑不出毛病,做的太像,连机制币的压力都够了,就是没有让人放心的包浆,疑惑之时有朋友暗示,币有问题,于是他下定决心搞清楚,有空就到老人的摊子上看银币,终于发现了毛病。

几枚同纪年的江南好币,品相新美,连划痕都一致,说明磨具上有人故意做假留下疑似流通过的划痕,以混淆视听。这肯定就不对了,流通中的磨损怎么会纹丝不差?显然在磨具上有人做了手脚,支别人上当,以为钱币都经过了流通,肯定是当年的产物,应该是真的。

虽然细小的痕迹一般人肉眼不一定看出来,但集币者应该具有洞若神明的眼光,否则难免吃亏上当。

因为是熟人,不久就把买老人的其中一部分涉嫌较大的币退还了,与即时的银币行情比,算是吃点小亏,但能退掉,已经要谢天谢地了,条件是保密,不要说出去。

可是不久,还是另有人知晓了,事情即能传开,从一即始,就能有续二,影响慢慢显现出来。

当时,就有人拿了部分藏品,拐弯抹角找到他家,去退也退了,都是多年的客户,得已原价奉还,减少了部分损失。因为如果和正在不断攀升的钱币行情比较,真币的价格早翻了一番,按当初的价去退,收藏者的利益还是受了一点伤害,但退回假币,集藏者起码讨了一个心安。

后面还有得知消息的,对自己先前买入该老同志的东西,也产生怀疑了,纷纷找专家、朋友过目自己的藏品,求教若干关于钱币真假识别方面的技巧。

现在银币造假技术已经跃上了几个台阶,精仿币做的太像真的了,采用真银实料,电子扫描作伪,且从过去的高档币向中低档币转移,甚至做旧,把容易迷惑人的锈迹和包浆都做上去,就是常在河边走的人,也不知道自己会在哪条河边湿了脚,有时遇到一些做的逼真的假币,必须好手们在一起集思广益,买卖双方共同对敌。

一些集藏银币的爱好者,在得知了高仿的消息后,终于沉不气了,拿出自己过去深藏不露的银币品种,开始相互交流,通过对银币上的图纹、银色、边齿、缺陷等方面的状况,不断的探讨和对比,提高对此间的认识,才能对近期市场上银币作伪可能存在的各种迹象,做出初步的判断。

就这样,在一段时间里,一座城市的钱币收藏圈里,风声鹤唳,忐忑不安。

通过筛查,采取排除法,还是有不少人发现自己手里的货,存有重大嫌疑。

一旦藏友对手里不看好的钱币,第一时间,当然想退掉了,又有前车之鉴,已经有人退了,自己也赶紧找老同志去退,谁都不想把假钱砸在自己手里,以后再去害人。

因为交易发生多在熟人、朋友之间,一旦有争议,熟人之间也好商量,但退的多了,这买卖就没法做下去了。

生意人卖出的货又见了回头,而且以这样的退赔方式,就是原价赔偿,一般人肯定也是吃不消的。

而以前赚的钱,或买了房子,剩下的红利不多,也早就消费掉了,没宽裕的现金可退,而后面的连锁反应仍在继续,两头一堵,再做鬼的生意?老同志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得想个办法。

为了回避可能来市场上找他退钱的人,老人采取三天打雨,四天晒网的办法,但长期躲下去也不是事啊?

有人在替老人担心,有人在看笑话。

老头的钱币柜台,曾经很红火,周围眼馋的多,不怀好意的邻居肯定不在少数,既然知道其中的隐情,巴不得让它晒太阳,让大家都知道,让老头生意做不下去。

果然,很快就传来不好的消息,一说这个卖银币的老头,也过去了。

说的像真的。

人死了,后面的事自然就完了,对没来得及退的,心里没免不爽,但也没办法。

从此邮币卡市场上,再没有出现老人的身影,和前一个死去的中年人一样,一度成为人们话题中的主人公,被反复不断的提及。现在中国的集藏市场,虽然已经营了二、三十年了,还没有完全成熟起来,经常是守摊的人,远远多于来逛市场的,闲下来的人,只好靠打牌聊天,因不需要忙于应付生意,却要顾及打发时间,一个死人的话题自然会持续一段时间,充斥市场的话语天空,但谈论的多了,总有无趣的结语,关于卖钱币老人的好奇和探询,渐渐没人说了。

不过老人的摊位始终空着,也没见其家人来,或租或转,没有下文。

关于邮市上偶然出现的生死转折场面,关乎人的生命,猛的敲打了一下场内外人的神经,但很快就麻痹了,毕竟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满足了人们一时的嗜奇心理外,很快就没人再去关注。邮市行情虽然时起时落,但邮币卡和古玩的生意要继续做下去,因为这决定了一些人的吃饭问题。

不久,邮市上来了几个陌生面孔,向场内人打听关于死者的一些情况,从举止上看不像业内人士,有人说像是便衣。

便衣警察跑到市场上来,有什么公干吗?

有人犯案了?有人被偷、被抢了?最近市场上除了死人没别的意外啊!

于是,各种对老人的猜测群起纷纭。

有的说,是被骗的人不死心,在打听老人的住处,想找家属谈判,挽回一点经济损失;有的说是老人诈死,其实人就在家好好的活着,被人看到,告到派出所了,民警正在调查情况;有的说......

邮币卡市场上关于诈死的银币老人话题再一次热闹起来,围绕他且有各种版本流传开来。

因为具体的情形谁也说不明白,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出许多猜想。

时儿有人通报,老人确实没死,因害怕过去的客户都来退币,干脆装死。显然从道义和经济上,老人都承受了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宁愿以死的名义谢罪,这要多大的勇气?

上年纪的人,本来就忌讳谈一个死字,现在必须诈死,说明事态到了不得而为之的地步。

时儿有人透露,前些时候来的确实是公安,因有人到派出所告他诈骗,贩卖假银元,要警察抓他。

场内很多人,和老头经营的内容不同,少有往来,几十年下来,只是混个面熟,属泛泛之交,加上他的脾气有点怪异,给人的印象都不是太好,所以采取一致的态度,抱着幸灾乐祸的眼神,笑看事态的发展。

城东派出所的确派人来了解情况,经过调查,也请教了相关人士,说老人诈骗的理由不充分,最终没有立案。

也有人后来才听说老人的故事,不相信自己曾经很敬佩、很信任的人,竟然会在邮币卡市场上卖假银币捞钱,伤害普通钱币爱好者的利益。凡与他有过几笔交易的,内心开始不安,不知道自己过去买他的银币是否也全假无真,于是担心和后怕的心情与日俱增,来打探情况的步伐迈的勤快起来。

关于老人,关于假币......

几个月过去了,有人还在打听老人家的位置,因为涉及的问题太敏感,问到谁,都一问三不知。

可能知道,更可能不知道,谁也不愿惹火上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于是场内人坚守一个不说的道理,封口成了唯一的把握。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六零生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owen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