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荞麦情冯富建

发表于-2010年04月02日 早上9:50评论-1条

金秋时节,当你走进黄土高原深处,脚踏在吴起这块红色热土上,放眼山峦,定然会被漫山遍野上那满结硕果的庄稼所瞠目。一畦畦冒红樱的玉米,一株株满结穗子的糜谷,一蔓蔓油绿泛白的洋芋枝头,一滚滚金黄的麦浪无不令你心潮澎湃,而最揪你心绪的便是那粉彤彤的荞麦田。 

瞧!风的吹拂下,那一波波粉浪,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啊!是啊,荞麦就是黄土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瞧!那一株株荞麦,多么像风情万种的姑娘,扭动着细腰,支点着挂满粉饰的枝头,不由撩拨起人的情愫,让人想起那名为《荞麦婚》的信天游: 

荞麦开花粉彤彤,

花香十里妹子的心。

红杆椽叶随风动,

结下个颗颗三棱棱。

你吆驴来我送粪,

咱二人上山把荞麦种。

你点籽来我耕地,

夏种秋收好福气。

有人寻了个拦羊汉,

一辈辈爱吃个荞麦面。

吃了你的摊馍馍,

三天三夜睡不着。

荞面饸饹羊腥汤,

死死活活相跟上。

广众面前有人问,

就说咱俩是荞麦婚。

是啊!庄稼地里生出的文化总是如此地牵绕人心。庄稼人总会将细腻的感情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在黄土地上、庄稼田里找寻他们的爱,是朴朴实实、地地道道的。 

荞麦生来就与其它庄稼不同,呈三棱状,粉红色。分甜荞和苦荞。吴起以种植甜荞为主。荞麦生长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脊薄地、新垦地、酸性土壤均可种植,但对地形有一定选择。需山坡地,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温度相对较底。在这种环境下最适宜发芽生长。吴起便是最佳环境了。每年夏至过后,清晨来临,勤劳的农民便与鸟儿一同起床,给牲口备上鞍子,驮上步犁、绳索,背上腰磨(是一根能压碎土块的木杆,因荞麦地压的太实影响麦种出芽,因而不用红柳磨),顺着路行(hang),沿着拐弯的山路爬行。一路上树梢上的鸟儿欢快地翠鸣,好象欢迎着耕田的人们。到耕地里,给牲口套上绳索、步犁,男人们便开始耕地,女人则顺着耕沟播种。中午时分,日光正中,人们便给牲口挟了步犁,解下腰磨,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唱着山曲,赶着牲口回家了。那曲里充斥着轻松,听不出丝毫劳累的感觉。农人以种田为乐,这是一种境界。 

荞麦生长期短,从种到收只有三个多月的生长期。期间,扬花期描绘出一幅幅令人惊喜不已的美丽景色,那粉彤彤的荞麦田一片清香,一株株荞麦毫无保留地向采蜜的蜜蜂奉献着它们的花粉。到秋分前后,大自然便会回报人们,那紫红色的荞麦枝头上挂满了三棱形的黑色颗粒,在秋风的轻拂下,婆娑起舞,好象向人们尽情展现着它们的丰硕果实,直到被农民们用镰刀收割的那一刻。 

“奉献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这是荞麦的品质,是它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我突然悟出这样一个道理,我以往从来没有意识到。 

吴起人勤劳,荞麦的种植面积很大,每年家家户户都会种上十几亩。当然,为节约农忙时间,对收割的荞麦,人们普遍采用就地造场脱粒的方法。用牲口踏,槤枷打,忙不过来的农户就与庄户人换工打。脱完粒人们就用牲口先驮回粒,等冬闲时再将荞麦杆背回家。 

荞麦不仅有着高贵的生长精神,更是不亚于其它粮食的人间美味。你可曾尝过吴起的葱花臊子剁荞面?那是一个香啊!有外路客人吃过后曾编顺口溜赞之说:“说起吴起剁荞面,下在锅里团团转,筷子捞起一根线,吃进口里棉花蛋,半夜醒来想三遍。”这是大实话。当年毛主[xi]领导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吴起镇,吃着当地老百姓为他做的剁荞面也曾赞不绝口。剁荞面只是吴起荞面的一种吃法。每逢红白喜事,那饸饹面也是同样可口。好多人“赶事”就是为了吃那顿饸饹面。说也怪,“事”上的饸饹面就是比平时好吃。荞面可做的美食不拘于此,荞面不拉子,荞面疙砣,荞面凉粉,荞面摊馍馍等都是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哩!食之,不仅味美,且具有滋补身体之能,长期食之,有治疗高血压,控制糖尿病,消积消滞、降温、解毒等作用。另外,荞麦还有许多功效,荞麦皮子可是装枕头的理想原料,松软干燥,还可制火药等。 

今天,勤劳聪明的吴起人,不仅把荞麦当作粮食,吴起的圆方集团还开发了荞麦香醋、醋饮等一系列产品,并远售国内外,闻名遐迩。 

荞麦只是吴起地方特色产品中的一种,与其同属于这片黄土地并一度扬名于外的还有吴起山杏、沙棘等。我想,在勤劳、聪明的吴起人民的努力耕耘下,在不久的将来,吴起一定还会有更多更好的地方名优特产成为吸引人们眼球,美味人们肠胃的理想之物,会有更丰富的情愫撩拨你的情怀。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冯富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美泉推荐:美泉
☆ 编辑点评 ☆
美泉点评:

是黄土高坡上的荞麦,点燃了生活的激情。
是勤劳聪明的吴起人,大手笔勾画了震撼大地的画卷。
一份荞麦情,一份优美文字的迸发。

文章评论共[1]个
美泉-评论

欣赏朋友文章,问好朋友!at:2010年04月02日 中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