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中华新韵]春谒韩文公祠千山雪舞

发表于-2010年04月04日 凌晨0:05评论-7条

[新韵]春谒韩文公祠

凤水韩山映古祠,

潮人百代颂宗师。

京华烂漫佛烟蔽,

岭海蛮荒化雨滋。

墨韵诗行皆仰意,

江风蕉浪尽怀思。

今临若是千年早,

橡柏当为正绿时。

韩文公祠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韩江东岸笔架山麓,是我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原韩祠始建于宋真宗成平二年(公元999年),由潮州通判陈尧佐于金山麓夫子庙正室东厢辟建“韩吏部祠”,元祐五年(1090年),知州王涤迁至城南七里,苏轼为其撰写了《潮州昌黎伯文公庙碑》。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军州事丁允元认为韩公常游于此并手植橡木,韩公之祠应建于此,遂将城南七里的韩文公祠迁至今址。相传当年韩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据宋礼部尚书王大宝《韩木赞》的描写,橡树形如华盖,遮蔽屋檐,其外皮作鱼鳞状,叶细而长,叶脉凸起,作棱角状,春夏之交开花,红白相间,甚是美丽。但花不常开,潮州人崇尚韩愈,以至效祥于他手植的这棵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甚至《潮州府志》有“乾隆九年调堂橡木花,科名大盛”的记载。于是,祠吊先哲,木卜科名,“韩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

韩文公祠倚山临水,环境清幽。回柱三门石坊上书刻着“韩文公祠”四个字,从右门入,牌坊后甬道右侧,辟建近百米碑廊。从国家各级领导人和海内外知名书画家惠赠或留题的近500幅墨宝中,选404幅,勒石镌刻,与祠内古碑交相辉映,令千年古祠更加庄重典雅、文气斐然。韩文公祠是一座肃穆端庄的祠宇,正殿中央塑韩愈像,两旁塑侍从张千、李万。祠内石柱镌刻对联、四壁环生历代碑刻40面,记载着韩祠的历史和韩愈治潮业绩以及颂扬韩祠的诗文。正殿左侧有碑刻“功不在禹下”,这句话本出自韩愈的文章。在古代神权、皇权的双重压抑下。他认为治人的思想比治水还艰难,用此称赞孟子传播儒家思想的功绩不比大禹治水低,后人反过来引用他的话来赞颂他。

韩文公祠隔桥与蔚为壮观的古潮州城东大门(也是古城的正大门)——广济门相望。这桥就是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独特风格而著名的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潮人俗称湘子桥)。从广济门城楼远眺韩文公祠,依山临水,苍翠环绕,斜阳飘洒,写意的河风荡起金色的微波,松涛声伴,好一个古风蔚然的画中情境! 

祠的建筑结构自下而上分三级,入口高耸的坊门是中国古典的碑坊式建筑,肃穆庄严,匾额“韩文公祠”为当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字迹清淡文雅、俊逸爽朗。坊后祠道是51级台阶,拾阶而上,便是祠殿。殿内供奉韩愈塑像。这塑像可是费了一番“考据”的,因为韩愈画像历代流传有六种版本,差异较大。

一百多米的碑廊,碑刻虽然不多,但却囊括自唐宋到当今诸多名流大儒的诗文墨迹。有韩愈的《曹娥碑题名》和《谒少室李渤题名碑》,苏轼的《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以及当今书界大家林散之、刘海粟、赵朴初、启功等墨迹碑刻,还有已失传的古虫篆碑文。可谓是一叶跨越千年的文海舟楫!故碑廊名曰“天南碑胜”。到此,不禁让人想起杨万里《谒昌黎庙》诗中的一句:“若无韩子庙,只有粤王台”。

荡漾其中,欣赏书艺美文,悦目怡情之中,有几块碑文引人深思。一是明嘉靖年间沈伯咸题的“功不在禹下”和当今广东著名学者商承祚题的“功不在孟子下”。这两块碑让人思考对韩愈的评价。“功不在禹下”原本是韩愈在《与孟尚书书》中对孟子的评价。韩愈刺潮,在潮人心中是开天辟地的人文大事,是由“化外蛮夷”变为“海滨邹鲁”的关键,韩愈对潮州人文的贡献,像大禹以疏导治水一样,泽被万世,“功不在禹下”当不为过。“功不在孟子下”,唐朝以道家为正统,朝野佞佛之风也空前高涨,而韩愈则高举儒家旗帜,反对佞佛崇道,以弘扬儒家道统为己任,通过他的一系列著作,响亮提出“复儒道、排佛老”的主张,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对抗佛教和道教虚妄修行的出世呼叫。同时,韩愈发起、倡导古文运动,提出了“文以鸣道”,以自己杰出的创作实践,一扫六朝以来靡丽的文风,被史家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宋初大儒种放认为“自古立教化之大者,则曰孔子;传其道,则曰颜渊,潜心乎仲尼矣。后世又明孔子之教者孟轲,……广轲之道,则扬雄……嗣雄之旨,则曰王通,……如通之学者,则曰韩愈……呜呼,愈死,未有卓然明其学、显其道者”。苏东坡更是高度肯定韩愈的功德人品:“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苏轼《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语。)因此,就“传道起文”,对儒家道统和文风的复兴建设而言,韩愈当“功不在孟子下”。

二是赵朴初和启功的两个诗碑。这两首诗的内容涉及到韩愈在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两件事:“反佞佛”和书学的“贬王”,这两件事以当代这两位大师的诗反映出来,不仅别有一番滋味,而且也是文史界的盛事。赵朴初《访韩文公祠口占》诗:“到此虚怀遇大颠,留衣亭可与祠班。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启功诗云:“羲之俗书趁姿媚,才薄其奈石鼓何。我拜公祠无可献,妄濡茅管疥岩阿。”

赵朴初是当代佛学大师,韩愈在《论佛骨表》中明言:“佛者夷狄之一法耳”;佛骨“枯朽之骨,凶秽之余”;“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这些话,对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来说,绝对是大逆不道的不敬之言!但赵朴初先生以胸怀天下的理智,在看到不敬之言的同时,也看到了韩愈对当时佞佛成灾的愤述。819年,唐宪宗迎佛骨,这就是韩愈上表反对的那次。朝野佞佛,不仅荒废资财,而且直接导致意识形态混乱。早在开元年间,名相姚崇就上书唐玄宗反对佞佛。赵朴初在诗中通过韩愈在潮州对大颠和尚的尊重,说明韩愈并不是反佛,而是反对荒唐糜费的佞佛。但韩愈在《石鼓歌》中,明言“羲之俗书趁姿媚”。历代都有人责韩愈偏激,但启功先生却不以自己的感情代替客观,他说:“唐代韩愈《石鼓歌》中‘羲之俗书趁姿媚’,这真说出了王羲之书法的特点,韩愈要以‘古’为‘雅’,那么即是李斯、蔡邕隶对于石鼓来说,也可以算作‘俗书’了。……虽然是从讽刺角度出发,却客观上道出了王羲之的风格特点。”在诗中,他先用韩愈《石鼓歌》的两句表达自己的心境,后两句表达一个晚学对前贤的敬仰和追求不息的虚怀。思考这两首诗,使我感受到大师为学的诚挚和虚怀,大师是决不偏狭的!

韩文公祠是潮州有史以来第一个祠堂。潮州属古楚之地,《汉书、地理志》言:“楚人信巫鬼,重淫祀”。也就是说,潮人以前是敬鬼不敬人的。那韩愈是靠什么让潮人为其立祠,而且一立就是一千多年,使得潮州山水皆姓韩。论时间,韩愈刺潮才八个月;论官职,他不算大,最大做到侍郎,潮州有“八相留声”之说,即唐宋时期,贬到潮州的宰相就有八个。宰相常兖早韩愈四十年被贬到潮州。韩愈在潮州做的事不外乎驱鳄除害、劝农兴学、赎放奴婢等几件事,这是一般廉吏都能做到的,而且当时许多潮州的刺史太守也都做了这些事。那韩愈为什么能赢得潮州人民的如此敬重?韩愈也不是“圣人”,史书上有他收钱“写谀墓文”的毁载。但可以肯定的是,韩愈虽有缺点,却不是一般的文人,他是一个有理想并坚持为理想奋斗的人、一个心念社稷百姓的人、一个敢于对抗强权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的人。在贬潮州的路上,他十二岁的女儿病死在驿站,他当时的痛苦可想而知!但韩愈没有将个人苦乐放在首位,一到任,就帮百姓除“丑类”驱鳄,写下千古名文《驱鳄鱼文》,将先进文化和朝廷威严带到“化外”之地;他将自己的所有薪俸拿出来兴学办校、赎放奴婢;积极向朝廷推荐优秀的潮州知识分子;赴任袁州前,还不忘给大颠和尚留书辞行并留衣;……也许正是韩愈的这种风尚和精神感动了潮人,让他们千祀万祭!多少帝王将相挖空心思为自己树碑立传,可多是过眼云烟。而韩愈能赢得江山易姓,正应了一句歌词:“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千山雪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陈为习推荐:陈为习
☆ 编辑点评 ☆
陈为习点评:

文笔典雅清新,韵律和谐,对仗工整,寄托了对“文起八代之衰”的一代文豪的景仰与追思。欣赏!

文章评论共[7]个
陈为习-评论

坐沙发,再品佳作,周末快乐O(∩_∩)O~at:2010年04月04日 早上9:02

李世友-回复韩愈写诗时常三平调或平仄平。灵活自如。是个革新家。 at:2010年04月04日 上午10:48

千山雪舞-回复谢谢鼓励,周末愉快! at:2010年04月04日 中午2:35

欲寒-评论

95734036欢迎加入烟雨诗群,at:2010年04月04日 下午3:38

千山雪舞-回复谢谢鼓励,问候好友。 at:2010年04月05日 早上9:50

旭日征程-评论

欣赏佳作,问候好友晚上好!at:2010年04月04日 晚上8:35

千山雪舞-回复谢谢鼓励,问候好友。 at:2010年04月05日 早上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