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妥协也是一种能力寒涵

发表于-2010年04月16日 上午10:28评论-4条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对新一届国家机构工作人员提出四条要求:坚持民主法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求真务实,坚持清正廉洁。这同时也是总书记对所有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

坚持民主政治,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民主决策能力。而提升民主决策能力,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把妥协当作一种能力和领导艺术来修炼,因为妥协是达成共识、形成民主决策的基础。如果不懂得妥协,领导干部在涉及自己的利益表达时,就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把自己的决策看作是最具科学合理性的并代表大家的意愿。如果不懂得妥协,领导干部就会在各种会议场合和工作环境中疲于奔命,忙于应付各种事无巨细的事情,就难以有时间去思考方向性的问题,去关注群众中的“热点难点”,去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一般来说,大多数领导干部都能具备民主决策能力,但妥协能力并不是每个领导者都能拥有。妥协既是一种领导艺术,也是一门生活艺术。不仅在工作中,而且在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为人们为人处事中一道不可缺少的润滑剂,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夫妻之间、朋友相处需要妥协,同事与同事、同事与领导之间的磨合也需要妥协,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更需要妥协。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妥协无处不在。同一班级的学生,功课参差不齐,聪明的教师折中地选择了一种教学进度,有些人因此被迫放慢了学习进度,有些人不得不快马加鞭,迎头赶上。成绩好的学生就需要向成绩差的学生妥协。市场经济中,买家与卖家的关系相互依赖,使得讨价还价成为一种交易形式,使得兼并和重组成为企业活力再生的起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肯做出任何妥协,那只能失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成为最终的失败者。

妥协跟意志坚定并不矛盾,那些机智的妥协,并不会使我们失去自我,而是会以更广阔的方式回报我们,使得我们在保持自己的同时,更有力量迎接新的挑战。因为妥协,所以能保持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因为妥协,很多不同的观点能达成一致性;因为妥协,人的心胸可以更加开阔,眼光更加高远。妥协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胆识。

然而,在一些领导干部的眼中,妥协似乎是软弱和不坚定的表现,似乎只有毫不妥协,方能显示出英雄本色,就像参加开会一样,只有亲临会议,才能标明自己的身份,只有在会议上发言,才能体现自己的领导风范。所以,有时为了到事发现场“亮相”,有些领导干部会赶上好几个小时的路程,虽然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但却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事实上,这些都是不愿意向身份妥协,向权威妥协。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理性的妥协是消除‘应激反应’、适应社会环境的一种健康的心态,更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良好的合作行为,就像在两个不同的数字之间去寻找一个公约数。”这里所说的妥协,不是丧失原则,不是逆来顺受,不是委曲求全,不是人云亦云,而是从容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坦然地面对生活中一切好的和不好的事物,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把主动权、发言权留给别人。

领导干部要加强妥协能力的修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学会认同。看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领导手里有权力,有权力的人要听从自己部下的意见,是需要气度的。尤其是部下的意见并不一定正确的时候。事实上,领导不可能永远正确,事事正确,时时正确,如果你永远正确,下属就会产生依赖性,任何事情只要按照领导意图去办就行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无从发挥。因此在工作中,领导干部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建议和意见,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无论建言者是身处要职,还是无名小卒,领导干部都要善于当一个聆听者,多听,多看,少讲。对于好的动议,一定要采纳,不能因为发言人的身份无足轻重就束之高阁、置之不理,对于有分歧的意见,不要颐指气使,伤了别人的自尊。

二是学会“退让”。解决具体难题,撞到“南墙”,并非是妥协、气馁,而是一种策略、技巧。马嘉鱼虽然外表很漂亮,但“思维”一根筋,不拐弯,即使碰到“罗网”,也不后退,只知道前进,结果,一条条美丽的马嘉鱼“前赴后继”地陷入竹帘孔中,最后,成了渔人的网中物、盘中餐。古人云:“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退”的目的是为了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解决办法,”退”是为了更好地“进”。“让”,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美德。它不是自卑,更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一种嬗变经营,是一种处事的姿态,是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一种与人相处的方式,是一种生存策略,更是人生的大智慧。

三是学会快乐地工作。虽然领导干部的日程大多都有秘书安排。但领导干部不能把自己当作工作的“奴隶”,应该学会快乐地工作,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对于秘书的安排,领导干部应该事先做一个权衡,能够推掉的应酬就尽量推掉,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就不开,可做可不做的事就不要做。“事必躬亲”的领导未必是好领导,“闲可钓鱼”的领导未必就不是好领导。作为领导干部,应该把主要精心放在想大事、谋大业上。要做到这点,就要学会适当的“权力下授”, 只有通过授权,才能使自己的智能和能力通过下属得到扩展与延伸,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落实好工作任务、实现组织的最终目标。其实,权力下授就是对权力的一种妥协。

除此之外,领导干部还应该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作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权威欲和期待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工作负担,消除难解的怨气和无名的惆怅。某些时候,自我意识的校正,自我心态的调整,同样也是生活中的理性妥协。只有领导干部学会了妥协,少参加一些可去可不去的会议,少说一些可说可不说的大话、套话,把主动权和发言权留给下属,才能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也只有这样,领导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求真务实地工作,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当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后,成功的巅峰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寒涵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燎原百击点评:

领导干部,要紧应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博大胸怀。人无完人,即使你有权力,即使你高高在上,却也不可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道”的真义,尤须细细琢磨体会。一篇客观中肯的警醒文字,值得领导干部们品味借鉴。

文章评论共[4]个
半斤-评论

妥协是种能耐。诚然如此!at:2010年04月16日 上午11:32

寒涵-回复问好朋友! at:2010年04月19日 下午4:13

吹糠见米-评论

说妥协是一种能力,不如说是一种智慧。at:2010年04月16日 中午1:17

寒涵-回复能力与智慧应该是兼而有之吧,问好朋友了. at:2010年04月19日 下午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