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土山的海洋,信天游的故乡,出能人的地方。
在陕北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流行着一种别样的习俗:无论谁家有个大红喜事,都要请个管事人来料理事务;不管哪户有个丧葬白事,也少不了叫上个管事人来安排布置事情。
当你走进陕北这块土地最深邃的地方,或许就会在那山沟沟里,梁峁峁上,川道道间看到人家过事情时管事人扯开嗓子喊叫赶事人坐席和指挥年轻小子端盘子的声音。那是一种最原始、最纯朴的管事情方式,也是最通俗适域的管事方式。
一些不了解陕北风俗的外地人,乍听到管事人这一名词,可能要在脑海中形成这样一个疑问——管事人究竟是什么人,莫非是好管闲事之人?其实不然,管事人是陕北人家过红白喜事时专门请的在周达方圆有较高威望、头脑精干、能说会道的来安排布置过事情的能人,俗称总管。
在陕北,管事人在过事情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个角儿直接关乎着事情过的好坏。
陕北人过事情普遍是在冬季的十一腊月和正月,因为这段时间人们都比较清闲,亲戚朋友们也都能来相聚,能够放松心情美美地串几天;另一方面,陕北人有着节俭生活的良好传统,这段时间天气寒冷,过事情备办的东西也易于存放。当然,对于一些意想不到的丧事就由不得人们所想所谋了。
俗话说,过事三天不由主。在过事情的几天日子里,对于管事人的安排,主家、帮忙办事和赶事情的人都得言听计从。无论是谁家喜得贵子给娃娃做满月,或给儿子娶媳妇,或出嫁闺女,还是老人寿终归天时过白事,都得请个管事人,并按照管事人的安排来办理事情。
开春桃花满山红,山里山外暖融融。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给娃娃做满月是再美不过了。你瞧,在桃花的映衬下,山洼洼上的那户人家院子里的人们的脸上都挂满笑容。当俊俏的媳妇头顶着温润的阳光,稍显羞涩地用双手抱着襁褓里的孩子走出窑洞时,给娃娃做满月的人们就争先恐后地围在她面前,一边用手小心翼翼揭开襁褓里娃娃的头上的盖巾,一边夸赞这个小媳妇生了个好俊样的娃娃,根据娃娃的性别说是眼睛随了他爸了,嘴随了她妈了,脸型随了他舅舅或者是他姑姑了。面对人们争先恐后抢着看娃娃的局面,小媳妇和婆婆担心娃娃着凉不好意思说。这时候,管事人就会敏感地察觉到了娃娃妈和奶奶的心思,连说带笑地说,养儿随娘舅,养女随姑娘之类的俗话,然后,哈哈大笑着对人群中不同年龄的人说,看一会就对了,操心把娃娃着凉了,你这闺女,看人家的娃娃自己也着爱了吧,要么赶明给你介绍个对象,结了婚也赶紧生一个,你自己又不是没娃娃之类的话,然后让小媳妇把娃娃抱回家。
夏季恰逢农忙时,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人们一般都不会选择在这个季节过事情。
秋季天气变化异常,谁家老人不小心着凉感冒引病一命亡,就少不了要请个管事人来帮忙。陕北人家老人去世,讲究三昼二夜和昼夜经的校场,家境好的人家为了显孝和夸富,往往要过个三昼二夜普遍要由于主家人要披麻戴孝守灵堂,所以事情的重任就全落在了管事人的身上。若是昼夜经埋,那管事人倒也省心。若遇上一个家境好且又讲排场的人家,那管事人可就忙的不可开交了。老亲戚,小亲戚,远路亲戚,门前亲戚,顾揽亲戚忙;家里忙,坟地忙,里里外外都是忙;席面安排忙,道谢阴阳、吹手、摄像忙,大事小事全是忙,样样行行都得忙。
冬季,万籁俱寂,五谷丰登,山里的庄稼都扬打的收拾进了洞子,这是陕北人一年中最清闲的日子,他们喜欢在这个季节走亲串户,赶事情。尤其一些儿女大的人家,大都在这个季节置办着给儿子娶媳妇,或出嫁闺女。也正是这大红喜事,才能让乡里乡亲们大饱一回眼福,美美地吃上几顿好饭食,快快乐乐地过上几天好日子。才能让管事人把他们所有的看家本领耍出来。
在陕北的事情中,最能体现出来管事人本领的就是在大红喜事上不同阶段的说辞,尤其,在新人下马(新娘子被取回新郎家)时的那阵子说辞,最为关键。陕北人过喜事,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新娘子下马普遍是在晚上天抹黑的时候。你瞧,天色刚刚暗淡下来,村子里那户人家就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不大一会儿功夫,就听见前砭吹鼓手吹打着进了村庄,等他们接近这户人家的时候,一群年轻人就点燃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炮竹,顿时,鞭炮连声响,烟花漫天舞。跟着吹鼓手后面的新娘子乘坐的小车一停下来,新郎的同学、朋友,姑舅两姨亲、兄弟姊妹们就拉扯着新郎一拥而上,围在了车门口,冬天的严寒丝毫阻碍不了他们喜热的心。等新娘子在送人婆姨的搀扶下下了车后,这群后生就让新郎背着新娘子,然后连推带打地簇拥着新郎回到了院子里早已准备好的婚礼仪式桌子前,这样,下马仪式就开始了,此刻,管事人就成了主角,他在众人的围拢下,站在桌子前扯开嗓子喊开了:亲戚朋友们都到齐了没有?到齐了(客);请了,请娘外家了,看盅了。请笼马的了,看盅了,新人下马了。公元××年,××两姓结亲之年,翻通书,看宪书,取黄道,压凶煞,定于××月××日××两姓结亲之日。此日很好,上结天缘洪福齐天,下结地缘财运亨通,中结人缘青头成双、白头偕老、金玉满堂、长命百岁。今天坐帐,百无禁忌,大吉大利。这是下马仪式的开场辞,说到这里,管事人咳嗽两声,缓缓神,然后就开了正场(说起了仪式辞),你听,那张薄片子嘴又动起来了:
各位亲戚朋友们,今天我们怀着高昂的热情,带着满面笑容,迎来了××与××的结婚之日,有请鸣炮连声响(年轻小子们放一阵花炮)。新郎新娘结婚新喜,新婚仪式正式开始,奏乐(管事人每喊叫一次奏乐,吹鼓手一阵吹打)。第一项,对对花瓶摆在台,新郎新娘入席来,怀抱花瓶喜洋洋,洞房花竹配成双。奏乐。第二项,数九寒天助喜气,谁家亲戚到此地,冷寒受冻情意深,有请入席看盅了。请了,请×家亲戚入席了,看盅了。奏乐。第三项,盘是古,古是今,盘古出世到如今。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大事全靠你办称,你说话跑腿又务工。今天把媳妇赐进门,有请媒人喝上一盅。请了,请媒人了,看盅了,谢谢你。奏乐。第四项,党的政策好处大,男情女愿自谈话,有情男女成眷属,宣读结婚证明书。宣读结婚证书,奏乐。第五项,冬季寒梅半老松,××两姓结了亲,十里乡俗大不同,有请×家亲戚讲话让亲朋好友们听一听。请了,请×家亲戚了,奏乐。第六项,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两姓结亲凭(由)你配,你来来回回受了罪,把你的辛苦诉一回。有请介绍人诉诉辛苦,讲讲话。奏乐。第七项,感谢政策感谢党,改革开放新提倡,亲朋好友都在场,把你俩个谈恋爱过程给大家讲一讲。奏乐。第八项,对对蝴蝶对对羊,对对喜鹊配成双,天上织女配牛郎,地上新郎新娘高高兴兴入洞房。奏乐。
随着管事人的话音落完,那群能和新人耍的同学、朋友,以及姑舅两姨亲、兄弟姊妹们就一拥而上,堵在了洞房的门口,喜事进入了又一个新高[chao]。
管事人在过事情中的说辞很多,下马有下马的说辞,进门有进门的说辞,酬谢客人有酬谢客人的说辞,酬谢介绍人有酬谢介绍人的说辞,酬谢厨工、摄像、司机、吹鼓手、帮忙的等也有相应的酬谢说辞。你听,新人刚准备进门,管事人就又扯开了嗓子:新人出了绣房门,头儿梳的一盘龙,左面梳的蟠桃髻,右面梳的水墨云,前面梳的王昭君抱琵琶,后面梳的三齐王乱点兵。一走金、二走银、三走莲花聚宝盆……好一个陕北红白喜事的管事人,好一张利索的嘴皮子!
陕北人无论过个大凡小事都少不了请个管事人,也喜欢找个头脑灵活、能说回道、幽默风趣的管事人。管事人安排的周到,事情就过的圆满;管事人说的好,让赶事情的亲戚朋友们听了也心情愉悦。
陕北的管事人,用他们那利索的嘴头子,灵活的脑壳子,统管着乡里乡亲们的一组组事情,抚育了一个个满月的婴儿,成全了一对对热恋的年轻人,送走了一个个年迈的老者。
今天,陕北人生活越来越富裕了,思想观念越来越超前了。但那管事的“绝活”,在生活中、在大凡小事上还是不可或缺的。还得一代代地传承、延续,与时俱进、发扬光大。
-全文完-
▷ 进入冯富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