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探红楼(83):贾宝玉没有反封建意识
安 晓 玲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红学界认为贾宝玉具有反对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他们依据的主要论点是:贾宝玉维护女权和反对仕途经济。本文着重分析这两点。
一、 爱美女不等于维护女权
我国的红学人士们对贾宝玉的口头禅:“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津津乐道,同声称颂。贾宝玉呵护女孩,与女孩子不分尊卑,同丫环打成一片,甚至甘心“为丫鬟充役”(第36回);“作小服低, 赔身下气,情性体贴,话语绵缠”(第9回);连挂在墙上的美女画,他也要去安慰一番,以免她寂寞(第19回)等等。笔者在拙文[3]指出,这些不能作为贾宝玉具有反封建意识的证明。因为拜倒在绝代美女脚下的男子有的是,有的皇帝“爱美人胜于爱江山”,能因而得出他们是尊重女性、维护女权的积极分子吗?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爱女人是有条件的:必须年轻貌美,最好是瑰丽盖世!唐高宗被武则天的美色所迷,连她是自己的小妈也不顾,冲破群臣的阻拦,硬把武则天立为皇后;唐玄宗拜倒在杨贵妃的石榴裙下,将自个的儿媳妇立为妃子。古今中外,类似的国王、皇帝崇拜美女的事件太多了,难道这些封建社会的头子也都变成了反对封建、推崇女权?
贾宝玉也是只爱年轻美貌的姑娘,而且比许多皇帝的胃口更高(因为武则天三十一岁了,唐高宗仍然爱的死去活来);姑娘一旦结婚,他不但不再爱,反而厌恶。宝玉“素常见了老婆子便很厌烦”(第94回)、素习最厌恶愚男蠢女的(第35回)、认为是女人出嫁后就成了“没有光彩宝色,便是珠了;再老,更变的不是珠,竟是鱼眼睛”(第59回)、长相不好,就是“俗蠢拙物”(第44回)等等,他能称得上是反封建、拥戴女权的人物吗?
“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不过是句假话,许多人都信以为真;实际上贾宝玉见了英俊男子照样爱不释手。贾宝玉看见秦钟,“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就想亲热(第7回),哪里“便觉浊臭逼人”;对蒋玉菡,“宝玉见他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便紧紧的搭着他的手”(第28回);对柳湘莲,“因他年纪又轻,生得又美,不知他身分的人,却误认作优伶一类。”(第47回);“柳湘莲也感激不尽。次日,又来见宝玉。二人相会,如鱼得水。”(第66回)等等。足见,贾宝玉厌恶的只是长相不扬的男子。在他的思想里,既没有崇女贬男,也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有的只是“意淫”,对俊男美女都爱![4] 从同他们的交往中,获得愉悦,实现精神性发泄。
二、反对“仕途经济”不过是逃学的借口
至今,不少人把贾宝玉反对仕途经济的言行视为贾宝玉具有反封建意识的证明:
(贾宝玉)竟也得十分闲消日月。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众人见他如此疯颠,也都不向他说这些正经话了(第36回)……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名字叫作‘禄蠹’;又说只除‘明明德’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第19回) ;贾宝玉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第32回)
贾宝玉的这些言行被认为是:“针对当时的封建社会的,是对封建‘世道’和仕途经济的不满、批判和否定”[2]。
读书是件苦差使,因而差不多所有小孩,尤其是男孩都厌恶上学读书;不知出什么原因,才高八斗的文人们把小孩的这种自发的懒惰、贪玩行为竟然提高到反封建意识的高度来评价?
无论在任何时代,每个人在成年后都要自食其力;这是自然规律,也是做一个正直人的道德标准和起码的要求。因此,在各个社会,无论是封建、资本或者社会主义社会,每个人从小都要读书识字、或练武、或务农学工;过去的社会里,书生上进的道路只有“仕途经济”。若科考累试落地,生活必定贫困潦倒;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书生只有靠卖字画或教书度日。贾宝玉不走仕途经济的道路,他能去务农经商或者卖字画吗?所以,他的结局只有两个:依靠家产过锦衣玉食的生活,或者出家当和尚;但是,不管那种生活方式,都是寄生虫!
再说,贾宝玉自个也说,自己年幼时不懂事。他曾经向袭人承认这一点,道:“那原是那小时不知天高地厚,信口胡说,如今再不敢说了。(指:‘禄蠹’和‘明明德’)”(第19回)。秦钟在临死前也认识到反对仕途经济错了,他对贾宝玉的遗言是:“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第16回)。
连少年都后悔和忏悔的问题,许多自认为饱学之士的高水平文人,居然把“反对仕途经济”当成金玉良言,大势吹捧成反对封建的意识和行为,不知目的何在?在今天的社会里,照样要号召青少年走读书进取的道路(每年的、牵动千家万户的全国高考就是证明),做自食其力的正派人,难道也错了吗?应该支持他们逃学、游手好闲、在女孩子堆里闲混,不学无术吗?
可见,反对和厌恶过去的“仕途经济”和今天的“读书上进”,绝对不是反封建意识和正确的举动。而且,当官并不是坏事,不都是“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办实事,勤政、爱民、廉洁的好官,无论是古代和近代都是需要的。在人类社会里,不要官员,不过是文人们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幻想,顶多改名叫“公务员”而已。老百姓与他们划不了等号,老百姓永远是老百姓、近代的文人永远只能是文人,休想成为皇帝、总统或者掌权人!!!
实际上,细读《红楼梦》就会发现,贾宝玉的思想深处,不但不反封建,相反,他是维护皇权的。第36回写道:(贾宝玉)便笑道:“人谁不死,只要死的好。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拚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拚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所以这皆非正死。”袭人道:“忠臣良将,出于不得已,他才死。”宝玉道:“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窝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请注意:最后的话难道不是贾宝玉打心眼拥护君皇统治的证明吗?
在第63回,贾宝玉极力弘扬满清统治,道:“幸得咱们有福,生在当今之世,大舜之正裔,圣虞之功德仁孝,赫赫格天,同天地日月亿兆不朽;所以凡历朝中跳梁猖獗之小丑,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戈,皆天使其拱手俛头缘远来降……如今四海宾服,八方宁静,千载百载不用武备。咱们虽一戏一笑,也该称颂,方不负坐享升平了。”对满清封建皇朝歌功颂德,甚至吹捧满人是“大舜之正裔”。
三、 《红楼梦》也没有反封建意识
不少人利用贾府的兴衰隐喻封建社会的消亡,“整个大观园的衰败,也成了闭关的封建皇朝末落的象征”[5],笔者认为这些提法不过是异想天开地强加于曹雪芹和《红楼梦》而已!
从曹家几代是满人的包衣看,肯定曹雪芹绝对不会去反对他家的主子;顶多是不满,发发牢骚而已。再说在我国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统治的漫长岁月里,有数不清的大家族的兴衰,哪个都比贾府和大观园要大,要象征“封建皇朝末落”,哪里轮到贾府和大观园呢?秦始皇的第二代的灭亡,多少次的改朝换代,不早就象征了封建社会不可能千秋万代、与世长存吗?
有些历史学家总认为农民起义是反封建社会的?其实不然,汉朝的黄巾起义、隋朝的瓦岗寨起义、唐朝的黄巢起义、宋朝的宋江起义等等,都没有反对封建社会,他们只不过“造”一个皇帝的“反”而已;造反成功后,他们照样当皇帝,并千方百计巩固和维持他们的封建统治。这些怎么能说是具有反封建的意识呢?李闯王和洪秀全造反后,不照样建立封建皇朝吗?而且,比被推翻的旧封建皇朝更加腐败!怎么能够称这些争抢皇位的造反头子是反对封建制度哩?
只有推翻封建社会的造反,才能够得上反封建。例如,孙中山先生推翻清朝,建立国民政府才是反对封建的。
在《红楼梦》里,没有反对封建皇朝的言论,相反却有讴歌皇权、颂扬圣恩的言词。例如第16回: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旨意,说椒房眷属入宫,未免有国体仪制,母女尚不能惬怀。竟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 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有两个时辰工夫,忽见赖大等三四个管家喘吁吁跑进仪门报喜,又说“奉老爷命,速请老太太带领太太等进朝谢恩”;在第53回:贾珍因问尤氏:“咱们春祭的恩赏可领了不曾?”尤氏道:“今儿我打发蓉儿关去了。”贾珍道:“咱们家虽不等这几两银子使,多少是皇上天恩。早关了来,给那边老太太见过,置了祖宗的供,上领皇上的恩,下则是托祖宗的福。咱们那怕用一万银子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又体面,又是沾恩锡福的。……真正皇恩浩大,想的周到。”尤氏道:“正是这话。”;在第78回:贾政道: “昨日因又奉恩旨,着察核前代以来应加褒奖而遗落未经请奏各项人等,……本朝皆系千古未有之旷典隆恩,实历代所不及处,可谓‘圣朝无阙事’,唐朝人预先竟说了,竟应在本朝。如今年代方不虚此一句。”贾政点头道:“正是。”
* *:贾政等把清朝吹捧得无以复加,一副典型的奴才相,哪里有反封建的影子?
在《红楼梦》里不仅不存在反封建意识,连反神灵的思想也不强烈。虽然在第43回,宝玉道:“我素日因恨俗人不知原故,混供神混盖庙,这都是当日有钱的老公们和那些有钱的愚妇们听见有个神,就盖起庙来供着,也不知那神是何人,因听些野史 小说,便信真了。比如这水仙庵里面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殊不知古来并没有个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谎话,谁知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着。”,以及马道婆骗贾母的灯油(第25回);但是《红楼梦》中的主线之一是癞头和尚显灵、弘扬看破红尘,歌颂“好了”哲学(第一回)。马道婆施法术暗害凤姐和宝玉的真实效果(第25回)等所起到的是宣传鬼神说的作用。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 安晓玲:新探红楼(53):谈《红楼梦》的意淫(二)
[2] 冯守卫:“意淫”和“两赋”的含义及其与贾宝玉的形象, 红楼品茗,红楼文库,2008-09-12
[3] 安晓玲:新探红楼(53):谈《红楼梦》的意淫(二)
[4] 安晓玲:新探红楼(63):谈《红楼梦》中的同性恋
[5]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上),导读,人民出版社,2000年
-全文完-
▷ 进入安晓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