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新探红楼(85):风月宝鉴一安晓玲

发表于-2010年05月04日 早上9:51评论-1条

新探红楼(85):《风月宝鉴》的启示(一)

一、 否定腰斩《红楼梦》的实证

安 晓 玲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一)《风月宝鉴》的前后都是一人所作 

从《120回红楼梦》里,整理曹頫的《风月宝鉴》的过程中,笔者竟然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归纳起来,主要有:

1,《风月宝鉴》消除了《红楼梦》中许多矛盾,特别是大小宝玉的问题。当从《120回红楼梦》中

剔除了由曹雪芹创作的顽石向往人间、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贾雨村诉说贾家和甄家、秦可卿的死、赵姨娘请马道婆施法害宝玉和凤姐、薛蟠打死人、凤姐害贾瑞和尤二姐、甄家和甄宝玉、对下层人物,如夏金桂、刘姥姥、马道婆、赵姨娘、尤三娘、薛蟠、秦钟、蒋玉菡、柳湘莲、贾芸、焦老大、倪二、茗烟、包勇等等的刻画之后,在全书中已经基本上没有了相互不一致的地方;

2,使《红楼梦》的整体故事浑然一体,成为《红楼梦后40回》不是高鹗所续的有力证明。

3, 在《风月宝鉴》中,一共从《程乙本》中取了第81~90和92~98回等17个回目。这17个回目的写作的风格与前80回没有区别。例如,《红楼梦》的写作特点是:(1)描写细腻入微,尤其是心灵的描述;(2)日记式的叙事,视墨如土;(3)拖沓、累赘、缺乏节奏感。这些写作特点,在全部《风月宝鉴》里,已经完全不存在差别。下面仅举第55和91、92回为例说明:

第55回写道:接着宝钗的饭至,平儿忙进来伏侍。那时赵姨娘已去,三人在板床上吃饭。宝钗面南,探春面西,李纨面东。众媳妇皆在廊下静候,里头只有他们紧跟常侍的丫鬟伺候,别人一概不敢擅入。这些媳妇们都悄悄的议论说:“大家省事罢,别安着没良心的主意。连吴大娘才都讨了没意思,咱们又是什么有脸的。”他们一边悄议,等饭完回事。只觉里面鸦雀无声,并不闻碗箸之声。一时只见一个丫鬟将帘栊高揭,又有两个将桌抬出。茶房内早有三个丫头捧着三沐盆水;见饭桌已出,三人便进去了。一回又捧出沐盆并漱盂来,方有侍书、素云、莺儿三个,每人用茶盘捧了三盖碗茶进去。一时等他三人出来,侍书命小丫头子:“好生伺候着,我们吃饭来换你们,别又偷坐着去。”众媳妇们方慢慢的一个一个的安分回事,不敢如先前轻慢疏忽了。

第91回是:晚上回来,都见过了,便往潇湘馆来。掀帘进去,紫鹃接着。见里间屋内无人,宝玉道:“姑娘那里去了?”紫鹃道:“上屋里去了。听见说姨太太过来,姑娘请安去了。二爷没有到上屋里去么?”宝玉道:“我去了来的,没有见你们姑娘。”紫鹃道:“没在那里吗?”宝玉道:“没有。到底那里去了?”紫鹃道:“这就不定了。”宝玉刚要出来,只见黛玉带着雪雁,冉冉而来。宝玉道:“妹妹回来了。”缩身退步,仍跟黛玉回来。黛玉进来,走入里屋内,便请宝玉里头坐。紫鹃拿了一件外罩换上,然后坐下,问道:“你上去,看见姨妈了没有?”宝玉道:“见过了。”

第92回是:”冯紫英只得收拾好了,坐下说些闲话,没有兴头,就要起身。贾政道:“你在这里吃了晚饭去罢。”冯紫英道:“罢了,来了就叨搅老伯吗?”贾政道:“说那里的话。” 正说着,人回:“大老爷来了。”贾赦早已进来。彼此相见,叙些寒温。不一时摆上酒来,肴馔罗列,大家喝着酒。至四五巡后,说起洋货的话。冯紫英道:“这种货本是难消的。除非要象尊府这样人家还可消得,其馀就难了。”贾政道:“这也不见得。贾赦道:“咱们不用说这些话,大家吃酒罢。” 大家又喝了几杯,摆上饭来。吃毕喝茶,冯家的小厮走来, 轻轻的向紫英说了一句。冯紫英便要告辞。贾赦问那小厮道:“你说什么?”小厮道:“外面下雪,早已下了梆子了。”贾政叫人看时,已是雪深一寸多了。贾政道:“那两件东西,你收拾好了么?”冯紫英道:“收好了。若尊府要用,价钱还自然让些。”贾政道:“我留神就是了。”紫英道:“我再听信罢。天气冷,请罢,别送了。”贾赦贾政便命贾琏送了出去。未知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 *:所写的都是一些日常小事,如同记事文,不厌其烦地描写,实在令人乏味。充分显示出:前后都是一人的手笔。

由于曹頫在南方出生长大,口语是江宁一带的语言,有不少特色。如“了”字最常用。在人物对话中,“了——了”句型经常出现,这是北方人高鹗无法伪造出来的。而前80回和后40回,都常常出现“了——了”造句。下面仅列举部分实例。

1)前80回:

(1)我已经回了太太了。(第29回)

(2)只见贾珍回说:“张爷爷送了玉来了。”(29)

(3)谁知他孝心一动,连跟的人都得了福了。(37)

(4)一时翠墨回来说:“可不真出了门了。(43)

(5)可恨彩云不但不应,他还挤玉钏儿,说他偷了去了。(61)

2)后40回:

(1)二姐又出了门子了(第81回)。

(2)“不知又是那个丫头遭了瘟了。”(81)

(3)贾母笑道:“好了,如今野马上了笼头了。(82)

(4) 他倒把我的钱都抢了去了。(85)

(5) “姐姐,你听见了 么?宝玉定了亲了。”(87)

(6) 这撒野的奴才,了不得了!”(90)

(7) 小厮道:“外面下雪,早已下了梆子了。”(92)

(8)几个衙役就把车夫混打了一顿,硬扯了两辆车去了。(93)

(9)你可别混说。你自己昏了心了(94),(共有四句)

(10)要是难为了这一个人,就有真的人家也不敢拿了来了。(95)

(11) 紫鹃道:“阿弥陀佛,可到了家了。”(96)

(12) 心里发了虚了。(96)

(13) 这是什么人走了风了呢?(97)

足见第80回前后的写作风格和人物对话的习惯用语完全相同,也说明是由同一个人写作而成。

(二) 高鹗等“续书说”纯属谎言

红学界元老们主要根据下列四点,作出“后40回”是高鹗续作的判断:

1)贾家最后没有如第4回的“红楼梦”第十四支曲所言:“为官家的家业凋零……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2)《红楼梦》中一些女子在“后40回”的结局与第4回的预言有出入;

3)把《红楼梦》“后40回”的猥词绝迹,作为“后40回”是高鹗所续的证明;

4)“后40回”没有“前80回”写的好。

对《风月宝鉴》而言,里面没有由曹雪芹创作的: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金陵十二金钗正、副册”,听《红楼梦十二支曲》;也没有后面的贾家被抄家的事情和《红楼梦》里女子结局的叙述,因此,作为《红楼梦》“后40回”非贾家人所作的上面前两条根据完全不存在。

第3条猥词的删除,在拙文(41)已经指出,是由于害怕不洁文字影响曹家一手经办的《石头记》和《120回红楼梦》的销售,曹雪芹从《甲辰本》起,就开始不断替换和删除猥词;在《120回红楼梦》最终定稿时,曹頫还删减了有关少女怀春的描写就是证明(文(43))。

第4条对写作水平的评价,有很大的主观性;因每个人的文学修养和爱好不同,看法必然各一;还有认为“后40回”写得好的呢[47]。所以,这一条不能成为:判别是不是高鹗所写的依据。

这样一来,腰斩《红楼梦》的谎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之所以《风月宝鉴》里,在描写内容上没有出现矛盾,也极少产生前后不一致的瑕疵,说明成书过程花了许多时间,是反复阅读、斟酌和修改的结果。《红楼梦》第一回中的“批阅十载”指的是《风月宝鉴》。在拙文[1、2]中,笔者发现:为了解决经济困境,尽快出售《石头记》的最早版本《庚辰本》,曹雪芹的写作时间很紧张,而且,从《红楼梦》故事的整体构思到写出《120回红楼梦》的初始手稿大约只花了两年的时间;所以,出现不少衔接上的痕迹。

总之,在《风月宝鉴》中,不存在前后叙述不一致的问题。无论是故事和人物的演绎、描写手法、写作风格、造句的习惯和经常用句型等方面都没有差异,根本得不出小说的“前部”与“后部”是两个人所作的结论;从而完全可以确切地说:它是由曹頫一个人完成的,“后部”不是高鹗所续。

上面已经提到,《风月宝鉴》的内容里有《红楼梦》“后40回”的第81~90和92~98回。这17个回目既然不是高鹗所写,那么又从何谈起《红楼梦》的“后40回”是高鹗所作呢?所以腰斩《红楼梦》,提出其 “后40回”是高鹗等人仿造的观点纯属臆猜,完全歪曲了《红楼梦》的真实性。在笔者对《红楼梦》版本的一系列文本分析中,充分显示出:“腰斩红楼梦”的论断是在对《红楼梦》各版本没有仔细阅读和深入考证的情况下,不负责任地做出的,以致挑起长达一个世纪的红学争论,不知何时才能结束,实在是我国文学界的悲哀!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 安晓玲:新探红楼(60):《庚辰本》是在仓促下成书和发行

[2] 安晓玲:新探红楼(59):对《红楼梦》内容的分解和成书时间探讨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安晓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一把锁
☆ 编辑点评 ☆
一把锁点评:

对文中所涉内容不甚了解,不敢妄自加以评论,但作者的认真及细腻令人佩服。

文章评论共[1]个
半斤-评论

问好朋友!at:2010年05月04日 晚上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