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谁不夸咱家乡好诗林漫步

发表于-2010年05月19日 上午10:54评论-2条

谁不夸咱家乡好

“绿油油的那个山来吆清淩淩的那个水,走遍了塞北江南吆最数咱的家乡美”,每当这首甜润温馨的《故园小调》溜出唇边,一种飘飘然的陶醉感便会从内心深处油然升起。于是汹涌澎湃的万顷松涛,蜂缠蝶恋的梨花香雪,碧瓦红墙的僧刹佛殿,苔痕满覆的摩崖题刻便会如色彩斑斓的风光片一样映入眼帘,潜来梦里。

我的故乡北镇,位于闾山脚下。闾山乃东北第一名山,不独自然风光秀美,文化积淀亦深沉厚重,更有众多的大德高贤风流才俊曾为故园添得无边春色。

今年五一假期,我和昔时同窗一行六人到医巫闾山揽胜寻诗。六人中只有我一个家居北镇,其余几位或来自渔村,或来自都市。对闾山的秀美瑰丽,对闾山的雄峻峭拔,对闾山的古韵悠然,对闾山的民俗纯朴,他们当然并不陌生,在几年的同窗共读中,我曾无数次地向他们描述过自己可爱的家乡。万年松,桃花洞,望海寺,具瞻亭,还有元朝贤相耶律楚材,明代良将李成梁等等等等,他们怕是早就烂熟于心了吧?所以,几年阔别,相约聚首,北镇理所当然地成了我们拥抱大自然,寻觅浪漫诗情的首选之地。

那天,我们是早上五点钟从北镇古城出发,徒步走到闾山的。倒不是时间太早雇不到车,而是我们实在舍不得沿途十几里的锦绣风光。远处青山逶迤,近旁村舍疏落。蓝天里燕雀起舞,柳荫处莺鹂欢歌。田垄舒展,铧底沃土泛新浪;湖泊澄澈,水中鱼儿弄涟漪。好一派万类阳春竟焕发的蓬勃景象。我们边走边看,一路兴致盎然。

到了闾山,他们几个简直像到了世外仙界,美好的景致竟令他们像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王强原来是我们班的体委,骁勇而且强壮,一到山里就急不可待地在陡崖上攀爬起来。邵辉是个娇小姐,却颇有才情,她走一处吟一处,真可以说是情满春山,诗思如潮。

白云关上有一株奇松,紧靠巨石生长,由于年久,松干竟将巨石吃进一块。邵女士突发灵感,娇声吟道:“不信金玉良缘,却念木石前盟。一醉沉酣千秋去,缠绵至今未醒。何惧风刀霜剑,哪管电闪雷鸣。云悠悠兮山青青,永世相偎相拥”。亏她怎么想来,竟把眼前的老松及怪石与曹氏笔下的宝黛恋情揉合在一起,而且揉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当时快嘴快舌的李晓枫戏谑地说:“闾山果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邵小姐才一沾闾山灵气,便成了诗坛才女。”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望海寺乃壁立千仞的岩崖,登临极顶,可远眺渤海帆影。我们几个虽属文弱学子,却都有摘星揽月的勃勃雄心,一路扯葛藤,拽荆榛,攀附嶙峋,尽管累得心如奔马,汗若涌泉,到底将那座巍峨峭拔踏于脚下,领略了天低云矮小大千的境界。站在尘寰之外,放眼浩渺苍茫,焉能不有冯虚御风,羽化登仙之感?

大石棚乃天然幽谷,空阔宽敞。内有乾隆御笔题名的圣水盆,总满盛盈盈玉液。檐头泉流滴沥,若垂珠帘。明末有玄真道长隐居此处,曾经空谷逐鹿,留得一段佳话。道长所卧石床,于今尚存。缱绻谷内,遐思遄飞,连最不擅吟咏的我,居然也得缪斯垂顾,信口诌出几句:“感慨造化神奇,镂得青山半壁。犹留空阔千秋梦,谁温曾经枕席?盆盛琼浆玉液,帘垂斑斓珠玑。伶俐锦鹿杳然去,但余桃红柳绿。”粗拙毛糙之作,却也收获了几许恭维。

耶律楚材,一代贤相。精于治国安邦,勋劳卓著。幼时曾栖身闾山,埋头苦读。星移斗转,千秋已去,读书堂尚保存完好,飞檐翘脊,朱柱彩椽,犹显隽秀典雅。此刻,游人已稀,一树松荫遮窗,几抹闲云入户,颇显安谧幽静。倚槛伫立,苍茫邈远里一幅画卷竟渐渐清晰起来:烛光摇曳,萤火飘忽,一个有志少年正手捧书卷,朗朗有声,我们几个都不由自主地凝神屏息,仿佛有抑扬顿挫的回响正从沧桑岁月的深处传来。

俗话说好景难舍,流光易逝。倏忽之间,已是红日西坠,鸟雀归巢。尽管百般流连,我们也只好依依作别。

“高标北镇,秀耸辽西”,临出山门时候,我又缱绻回首,一抹落霞里,但见陡崖处的这联题刻分外醒人眼目。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诗林漫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推荐: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最美不过家乡,
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一切,
都是记忆中的美好。
还有那浓浓的亲情萦绕的情感,
让我们对家乡永远痴恋。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家乡美,家乡好,更多的是有我们的情感在其中。问好朋友!at:2010年05月19日 中午1:19

诗林漫步-回复问编辑好。感谢点评。 at:2010年05月19日 下午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