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新探红楼(87):风月宝鉴三安晓玲

发表于-2010年05月25日 早上9:06评论-0条

新探红楼(87):《风月宝鉴》的启示(三)

(三) 对“书名文字”的新解释

安 晓 玲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在《红楼梦》的第一回中有下面一段有关《石头记》书名叫法的叙述,实在令人费解: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

《石头记》为 《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

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

一绝。即此便是 《石头记》的缘起。”

这段文字里,对《石头记》还提出《红楼梦》、《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四个名字。《石头记》这个常用名,为什么又叫《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呢?对此,笔者做出的考证如下:

首先,从“即此便是 《石头记》的缘起”这句话,就清楚地说出,《红楼梦》、《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四个名字不是《石头记》的四种不同的称呼,而是四部书稿,它们是“《石头记》的缘起”。

在“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附近有甲戌的眉批: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

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说明的确有《风月宝鉴》这部书,但不是《石头记》,也不是《红楼梦》。通过笔者的研究,已经把《风月宝鉴》这部小说整理了出来,请看拙文[1]。由此可以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曹雪芹在这里列举出的不是《石头记》的其它书名,而是具体的书稿或者小说的手稿。《石头记》就是根据这些手稿创作出来的;这就是上面一句话“即此便是 《石头记》的缘起”的含意。证据是:为什么曹雪芹在《风月宝鉴》前写出“东鲁孔梅溪则题曰”?为何在附近有眉批,旁证有这部书呢?这就是说:在这里列举出的不是《石头记》的其它名称,而是有关的书稿。

也许有人会问:不是《甲戌本》是伪本吗?怎么在这里引用它来说明问题呢?

笔者论证《甲戌本》是伪本以及上面的许多脂批是假的,指的是它们不是曹雪芹的作品,并不是说《甲戌本》及其伪脂批都是错误的。看来伪造者看到了某本古书中,有“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的记载,而以眉批的形式写了出来。如果她落款自己的名字,就不存在真假的事情;因为冒充是畸笏叟写的眉批,那就是伪品。而此眉批所记述的事情,看来是有来源的。笔者在这里只是把《甲戌本》的这条眉批当成是一种资料引用,而不是说《甲戌本》变成了曹雪芹的著作。

有人特意考证“东鲁孔梅溪”是谁?其实很可能是曹雪芹虚设的,不过是给他在这里设置的谜团一个提示:这些是相关的书稿,而不是《石头记》的其它叫法。

那么,《情僧录》和《金陵十二钗》两个名字具体指的是什么书稿呢?

《情僧录》前面的一段解释是: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遂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 《情僧录》”。

这种解释说不通。怎么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就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 《情僧录》”呢?又不是他写出的东西,而且要改名,也只能改为“情道”和“情道录”; 空空道人是道士,道士同僧人不是一家。因而,只有一种可能:空空道人见作者是个和尚,他写出自己过去的恋情,因而把作者改名“情僧”,他的作品叫“情僧录”。 带着这种思想再看上面的文字,就会发现 ,在这里曹雪芹明明白白地暗示出“和尚写自己过去的恋情”,“ 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也许有人会说,《石头记》是空空道人在顽石上抄录的。顽石是贾宝玉,贾宝玉当了和尚,所以改叫“情僧”和“情僧录”。这种看法是未注意到第120回的文字,上面写道:

刚过牌访,见那一僧一道缥渺而来,士隐接着说道:“大士、真人,恭喜贺喜!情缘完结,都交割清楚了么?”那僧道说:“情缘尚未全结,倒是那蠢物已经回来了。还得把他送还原所,将他的后事叙明,不枉他下世一回。”士隐听了,便拱手而别。那僧道仍携了玉到青埂峰下,将“宝玉”安放在女娲炼石补天之处,各自云游而去.

上面的“情缘尚未全结,倒是那蠢物已经回来了。还得把他送还原所”,指的是“顽石”( 蠢物)已经回来了,被返回原地,而神瑛侍者贾宝玉仍然留在人间当和尚。可见,当和尚的不是顽石,而是神瑛侍者。何况神瑛侍者的化身贾宝玉在119回以前,一直是花天酒地的公子哥,在美女圈里混日子。“情”到是足的狠,但没有“僧”的影子;而且,《石头记》又不是他,而是别人写出的;所以要改名的话,只能叫“情圣”和“情圣录”。

《石头记》名面上的作者是曹雪芹,书中的主人公是贾宝玉。曹雪芹贪恋红尘,死前未梯度;贾宝玉在林黛玉死了两年后才撅屁股当了和尚,因此都够不上“情僧”。可见,这个情僧另有其人。这个人就是曹顒。在拙文[2、3]中,笔者分析出曹顒是因“由男变女”而假死真出家。他出家后,写出“一生回忆录”,讲述他与恋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相遇、成长和爱恋的经过,即《红楼梦》中的主要爱情故事。和尚追述爱情,的确够得上“情僧录”。可见,曹顒的确在青灯下、木鱼声中,偷偷写出自己眷恋而又伤心的“一生回忆录”;即“情僧录”。

《金陵十二钗》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著作[5],主要描写金陵王府中12位美女的生活和命运。它是《红楼梦》前半部的雏形,但是,《金陵十二钗》小说中所描写金陵王府(只是一个,不是两个王府)里美女的命运,其中美女的数量不多。《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等是曹頫和曹雪芹后来增加的;而且,没有宝玉与黛玉的缠绵爱恋。可以说,曹頫的《风月宝鉴》是在《金陵十二钗》为框架下,吸收了曹顒的生死恋情《情僧录》,而使《风月宝鉴》变成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相恋为主题的、描述家庭妇女的言情故事。曹頫把金陵王府改成荣国府,新增宁国府,想把二府写成是曹玺和曹尔正两兄弟的后人。

以上的分析表明:上面的一段文字,名义上是讲述小说《石头记》的名称叫法,实际上是要引出《石头记》这部著作的来源和组成。上面最末句“即此便是 《石头记》的缘起”的意思是:《石头记》取材于《情僧录》(“一生回忆录”)、《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和《红楼梦》四部小说书稿,甚至是由这四部小说的内容编辑而成。在这里,曹雪芹将自己创作的内容称之为《红楼梦》。

现在看,《红楼梦》第一回说: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

第120回末又道:

那人道:“你须待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到一个悼红轩中,有个曹雪芹先生。

只说贾雨村言,托他如此如此。”说毕仍旧睡下了。…… 那空空道人牢牢记

着此言,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果然有个悼红轩,见那曹雪芹先生正在那里

翻阅历来的古史。空空道人便将贾雨村言了,方把这《石头记》示看。

在这里说的基本上是事实。对《石头记》,曹雪芹的大部分工作是做编辑工作:将他祖父、伯父和父亲的小说手稿汇编在一起,再增写部分自己的内容。若论小说的作者,应该是:曹寅、曹顒、曹頫和曹雪芹。由于曹頫已经把《金陵十二钗》和《情僧录》汇编成了《风月宝鉴》,因此《红楼梦》的作者只好写成:曹頫和曹雪芹。

不少人因为上面第一和一百二十回的两段文字,认定曹雪芹只不过将《石头记》编辑出来,因而到处寻找《石头记》的真正作者,挖出一些人的名字;实在是对上面的第一段文字,没有深入考虑造成的。曹雪芹已经在里面提示了《石头记》的来源、组成和作者(即此便是 《石头记》的缘起),怎么还要再去挖掘其他作者呢?看来,《石头记》第一回的下列诗句,非常值得深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关于曹寅、曹顒、曹頫和曹雪芹在《120回红楼梦》中,各担任的基本创作内容,请看拙文[2]。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 曹頫:风月宝鉴(安晓玲整理),2009.

[2] 安晓玲: 新探红楼(59):对《红楼梦》内容的分解和成书时间探讨

[3] 安晓玲: 新探红楼(89):贾宝玉的生活原型和出家原因

[4] 安晓玲;:,新探红楼(58):《红楼梦》作者的探讨

[5] 刘一心:“金钗十二”与《金陵十二钗》,红楼艺苑,学术研究,2006-7-27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安晓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半斤
☆ 编辑点评 ☆
半斤点评:

文章对《红楼梦》的探究别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