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荒年红高粱草木蓝心

发表于-2010年06月01日 清晨7:18评论-1条

荒年红高粱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2006感动中国送给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

常有人把季羡林先生比作一朵香远益清的荷花,我却把他比作一株荒年里扎根于坚实大地的红高粱。

高粱在庄稼地里,朴素无华。一大片紧挨着,拥挤澎湃,一副劳苦大众的面孔。细细高高的骨架,临风而立;腰间修长的叶子,沾满了露珠,干干净净,纯朴得一如乡村的人们。季羡林先生一如这样的朴厚。他一身蓝色卡其布中山装,四季不变,留学国外也不变;还总穿一双布鞋,走在路上,还常提个圆筒形上端缀两条带子的旧书包。与其赫赫有名的北大名教授,副校长,系主任,研究所所长等头衔很不相称。他生于山东临清一个破落的家庭,6岁离开家乡寄居在济南的叔父家读书,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血管里流淌着农民的血,保有拙朴纯净的秉性。他成名人后,住处很简陋,到处是书架书堆;吃得也很节俭,保留着自己固有的习惯。

季先生不喜欢麻烦人,却总是关心别人、喜欢帮助别人。曾有新生来学校报到,带着行李下车,要去干什么,误以为季先生是学校的老工友,招呼说:“老同志,给我看一会儿!”季先生说“好”,就给他看着。直到开学典礼,季先生讲话,那学生才知道认错人了。季先生从不觉得自己超过一般人,只要不违理,他都慨然应允,有着乡村人的质朴与厚道。他淡淡的笑容总给人阳光般的温暖。季老有一篇散文叫《听雨》,很感人。他住在城里,依旧关心农事。天气久旱,他焦心如焚,望云霓,盼甘霖。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在梦中看到的也是细雨蒙蒙。终于甘雨降临,他喜出望外,神驰千里,为农户不至于庄稼减产而高兴。

高粱成长中的坚忍更叫人敬佩,它即使生在石罅间,有一线生机,也要紧抓大地,吮吸水分与营养,尽其性生长,成熟时头顶便结满了红艳艳的谷粒。季先生早年经历坎坷,留学德国后,二战爆发食物短缺,他忍饥挨饿,后来有八年之久失去了饱的感觉,但绝不放弃治学。在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的指导下,他拼命学习,如高粱吸吮水分和营养,拔节、拔节,不断成长,学习梵语和吐火罗文,研究和翻译印度的经典著作。回国后季先生遭受文革浩劫,他受到百般折磨,仍旧坚忍地生存并译完二百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

土地滋养了高粱,高粱便结出谷物使土地有甜的气息;高粱即使脱为了谷粒,磨成了粉末,还可酿造成醉人的酒。季先生通晓十二种语言,研究和翻译了大量印度的经典著作,还写出了大量的散文,使祖国的大地上也有了甜甜的收获。战争频仍,季先生滞留德国十年。每得到一次德军战胜的消息,他就彻夜难眠,吃一次失眠药,以致积之既久,失眠成病,成了折磨他几十年的痼疾。抗战结束后,他毅然回国,深为祖国遭践踏自己却滞留国外而羞惭,甚至觉得自己有罪。他爱国,不敢后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一粒灰还是爱国的”。

季老一如高粱本真,不矫饰。他写《牛棚杂忆》时,曾郑重声明:“我决不说半句谎话,决不添油加醋。”在《牛棚杂忆》里,季老说起自己的一些不雅之事:那时学会了说谎;由于饥饿,拣到发霉的馒头也吃得狼吞虎咽;在厕所里捡到一毛两毛的钞票会揣在口袋里。这些事,季老不说,不会有人知道,而季老不避讳不美化,叫更多的人反思那段历史,实在是勇气可嘉。当北大校长胡适,追随蒋介石乘飞机仓皇逃跑时,唾骂声潮起潮涌,季先生却为其写文,既不歪曲事实,也不掩盖包庇,说胡适是个聪明的糊涂人。可谓不假私情,公正判世。

季先生生于荒年,长于荒年,忍饥挨饿,六岁离开母亲求学,大学未毕业惨遭母亲病逝,在异国滞留十年过着苦寒的生活,经历了文革的浩劫,而后老祖、爱女婉如以及妻子,女婿一个个离他而去,季老如一株荒年中的高粱,遭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忍受着一次次的伤痛,而他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站立成最挺拔最红艳的姿态。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草木蓝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山野顽石点评:

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文如人品,
不张扬,不跋扈,总是那么质朴,
在平淡的文字中传递真情!
是我辈学习的楷模!
曾经读过他情融于文的散文《丝瓜》,《母亲》,感觉确乎如斯!

文章评论共[1]个
山野顽石-评论

问好朋友,祝朋友开心快乐每一天!at:2010年06月01日 早上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