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新探红楼(88):梦稿本53回安晓玲

发表于-2010年06月01日 早上9:17评论-0条

新探红楼(88):对《梦稿本》第53回的分析

安 晓 玲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一、第53回上出现的问题

在拙文[1]引用的第53回修改稿中出现一个矛盾。《梦稿本》第53回第2页后页有段内容为:

贾珍命人拉他起来,笑说:“你还硬朗?”乌进孝(笑回:

“托爷的福还走的动。”贾珍道:“你儿子也大了,该叫他走走

也罢了。”乌进孝)唠道:“不瞒爷说,小的惯了,不来也闷的慌。”

这一回说明:因上面带圆括弧的黑体字是位于誊清稿字行之间,属于改动比较多的文字,因而按理,此稿应该是第二次修改稿。但是,在庚辰本、列藏本、蒙府本、红楼梦(俞伯平校)、红楼梦(蔡义山校)、脂本石头(郑庆山校)的书里,都增加了上述黑体字,即属于修改版本;相反,在甲辰本、程甲本和程乙本中,却没有这部分新增的文字,即属于原稿版本。

这就是说:《甲辰本》和《程乙本》的生成时间在《庚辰本》之前,《甲辰本》成了《石头记》的最早版本。这一结论与对许多章回的《红楼梦文本分析》正好相反。拙文[2、3]对第57回等12个章回的文本分析,论证了通过修改《庚辰本》获得《甲辰本》;拙文[3、4] 对第63回等16个章回的文本分析,得出《程乙本》是由《甲辰本》修改得来。这些论证中,除了采用《红楼梦文本分析法》外,还对回目内容进行了反证,确证了以上结论的正确性(请看[5])。

对这个回目还有“第二种文本分析方案”,它是:《梦稿本》上的这个回目是《石头记》的原始手稿,通过在原始手稿上增加:(笑回:“托爷的福还走的动。”贾珍道:“你儿子也大了,该叫他走走也罢了。”乌进孝)后,获得《庚辰本》的稿页。再对《庚辰本》的稿页进行如下的删减:

贾珍命人拉他起来,笑说:“你还硬朗?”乌进孝[[笑回:

“托爷的福还走的动。”贾珍道:“你儿子也大了,该叫他走走

也罢了。”乌进孝]]唠道:“不瞒爷说,小的惯了,不来也闷的慌。”

把上面的灰色双方括号繁体字删除后,得到《甲辰本》、《程甲本》和《程乙本》的稿页,如下:

贾珍命人拉他起来,笑说:“你还硬朗?”乌进孝唠道:“不

瞒爷说,小的惯了,不来也闷的慌。”

这两种《文本分析》方案,哪种正确呢?需要进一步作《内容合理性分析》。

二、对第53回的《内容合理性分析》

为了确定插入内容:(笑回:“托爷的福还走的动。”贾珍道:“你儿子也大了,该叫他走走也罢了。”乌进孝)应该删除还是该增添?需要将它的前后文字打印出来。《庚辰本》写道:

贾珍便命带进他来。一时,只见乌进孝进来,只在院内磕头请安。贾珍命人拉他起来,笑说:"你还硬朗。"乌进孝笑回:"托爷的福,还能走得动。"贾珍道:"你儿子也大了,该叫他走走也罢了。"乌进孝笑道:"不瞒爷说,小的们走惯了,不来也闷的慌。他们可不是都愿意来见见天子脚下世面?他们到底年轻,怕路上有闪失,再过几年就可放心了。"贾珍道:"你走了几日?"乌进孝道:"回爷的话,今年雪大,外头都是四五尺深的雪,前日忽然一暖一化,路上竟难走的很,耽搁了几日。虽走了一个月零两日,因日子有限了,怕爷心焦,可不赶着来了。"贾珍道:"我说呢,怎么今儿才来。……

* *:根据“他们可不是都愿意来见见天子脚下世面?他们到底年轻,怕路上有闪失,再过几年就可放心了”,说明在《庚辰本》里不能删去(笑回:“托爷的福还走的动。”贾珍道:“你儿子也大了,该叫他走走也罢了。”乌进孝);因为这里的“他们”显然是指乌进孝的儿子,删去了此句对话,就会造成后面的“他们可不是……他们到底年轻……”,不知道指的是谁?

当带着这种思想,再次观察《梦稿本》时,发现不是曹雪芹新增了上述内容;而是誊抄时,把这段内容抄漏了,由曹頫补充写上去的,请看图1(a)。从书写“乌进孝、笑、的、他、也、儿”等字体充分看出,补写字体的写法与底稿的完全不同,而且写字的功力也较高。

(a) (b)

图1 第53回第2页后半页(a)和第5页前半页(b)

这样一来,上述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原始稿上本来就有(笑回:“托爷的福还走的动。”贾珍道:“你儿子也大了,该叫他走走也罢了。”乌进孝)一段内容,所以在《庚辰本》上显现了出来。当曹雪芹完成修改《庚辰本》,获得《甲辰本》后,由别人誊抄成发行版本时,把这一段内容抄漏了,以致在《甲辰本》、《程甲本》和《程乙本》上都没有这段内容。最后,曹頫对《120回红楼梦》作最终定稿时发现,此处不通;从而拿《庚辰本》核对,才发现抄漏了;他便把这段内容补写进去(如上面图1(a)所示)。这就是说,《梦稿本》中的此稿页是属于《120回红楼梦定本》的手稿,只是:不是进行了修改(增添)而是补充了“漏抄”。

三、再 次 论 证

为了证实上面的解释,查看了《梦稿本》上第53回的其它地方,又出现上面相同的形象。如: 

《梦稿本》第53页5页前半页: 

这里轿出大门, 这一条街上,东一边合面设列着宁国公的仪仗执事乐器,(西一边合面设列着荣国公的仪仗执事乐器,)来往行人皆屏退,不从此过。一时来至荣府,也是大门正厅直开到底。如今便不在暖阁下轿了,过了大厅,便转弯向西,至贾母这边正厅上下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面圆括号()黑体字是《梦稿本》中字行旁边新添加的文字,在《甲辰本》、《程乙本》和《程甲本》上又都没有;而具有这段新加内容的抄本是:庚辰本、列藏本、蒙府本、戚序本。

同样出现:在《梦稿本》上,新补加文字的字体与底本不同,如图1(b)。说明也是曹頫补写的。

这一回目为誊清稿,字体为一般水平。还有两处各抄漏了一个词组,13处抄错了词汇。因此,可以做出结论:第53回第5页表现的上述矛盾也是由于誊清过程中出现漏抄,到最后才发现所造成。新增的内容属于补抄,而不是新的修改,因而曹家发行《红楼梦》版本的顺序仍然是:《庚辰本》——《甲辰本》——《程乙本》——《120回红楼梦定本》。

类似的情况,在第38回也出现过。这种“补抄遗漏”的现象正好成了《梦稿本》不是《改本》和《伪造本》的一些铁证。

四、 《甲辰本》的第53回回末稿页

在《梦稿本》中,没有修改《庚辰本》而获得《甲辰本》第53回的稿页,笔者将《庚辰本》和《甲辰本》的第53回回末的内容组合起来,还原出《甲辰本》的生成稿页如下:

这里轿出大门,这一条街上,东一边合面设列着宁国公的仪仗执事乐器,【西一边合面设列着荣国公的仪仗执事乐器,】来往行人皆屏退不从此过。一时来至荣府,也是大门正[[厅]](一直)开到[[底]](里头)。

便这几日在家内,[[亦是]](也)静室默处,一概无听无闻,不在话下。贾赦略领了贾母之[[赐,也便]](赏)告辞而去。贾母知他在此[[彼此]]不便,也[[就]]随他去了。贾赦[[自]]到家中与众门客赏灯吃酒,[[自然是]]笙歌聒耳,锦绣盈眸,其取[[便快]]乐[[另]]与这边不同。

这[[边]](里)贾母花厅之上共摆了十来席。每一席旁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又有八寸来长四五寸宽二三寸高的点着山石[[布满青苔]]的小盆景,俱是新鲜花卉。又有小洋漆茶盘,[[内]]放着旧窑茶杯并十锦小茶吊,[[里面泡着上等名茶。一色皆是]](又有)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字)的璎珞。[[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他亦是书香宦门之家,他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他不仗此技获利,所以天下虽知,得者甚少,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当今便称为"慧绣"。竟有世俗射利者,近日仿其针迹,愚人获利。偏这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如今竟不能再得一件的了。凡所有之家,纵有一两件,皆珍藏不用。有那一干翰林文魔先生们,因深惜"慧绣"之佳,便说这"绣"字不能尽其妙,这样笔迹说一"绣"字,反似乎唐突了,便大家商议了,将"绣"字便隐去,换了一个"纹"字,所以如今都称为"慧纹"。若有一件真"慧纹"之物,价则无限。贾府之荣,也只有两三件,上年将那两件已进了上,目下只剩这一副璎珞,一共十六扇,贾母爱如珍宝,不入在请客各色陈设之内,只留在自己这边,高兴摆酒时赏玩。]]又有各色旧窑小瓶中都点缀着"[[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等鲜花[[草]]。 

上面两席是李婶薛姨妈[[二位]]。贾母于东边设一席乃是[[透]]雕夔龙护屏[[矮]](魏)足短榻,靠背引枕皮褥俱全。榻之上[[一头又]]设一个[[极]]轻巧洋漆描金小几,[[几]]上放着[[茶吊、]]茶碗、漱盂、洋巾之类,又有一个眼镜匣子。贾母歪在榻上,与众人说笑一回,又自取眼镜向戏台上照一回,又[[向薛姨妈李婶笑]]说:"恕我老了,骨头疼,放肆,容我歪着相陪罢。"[[因]]又命琥珀坐在榻上,拿着美人拳捶腿。榻下并不摆席面,只有一张高几,[[却]]设着(高架)璎珞花瓶香炉等物。……

说着,向台上便一撒,只听豁啷啷满台的钱响。贾珍贾琏已命小厮们抬了大簸箩的钱[[来]],[[暗暗的]]预备[[在那里]](未知怎生赏去,且听下回分解)。[[听见贾母一赏,要知端的──]]

——————————————————————

上面的底本是《庚辰本》,通过大量的去除“涂抹掉”的文字,抄入旁改字,便得到《甲辰本》的稿页。红色方括号【西一边合面设列着荣国公的仪仗执事乐器,】表示在誊抄时,遗漏了的文字。在这里,曹雪芹主要是大量删除无关的内容,新增的文字不多。由此也可以看出,曹雪芹一直在克服拖沓、累赘的描写。从内容的文学水平看,《甲辰本》比《庚辰本》高;再次说明:后者是《石头记》是最初版本。

同时,由此可以再次看出,曹雪芹的四种发行版本的内容之间的关系:采取修改或者不修改,获得下一个版本。通过修改《庚辰本》获得《甲辰本》;对第53回,《程乙本》没有再次修改《甲辰本》(即内容与《甲辰本》相同);由于《程甲本》的这个回目是按照《程乙本》排印的,因而它的内容与《程乙本》完全一样。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 安晓玲:新探红楼(2):论《梦稿本》大部分是曹雪芹的真迹(下)

[2] 安晓玲:新探红楼(22):“甲辰本”不是伪品

[3] 安晓玲:新探红楼(6):《梦稿本》的“改本说”可以休矣

[4] 安晓玲:新探红楼(26):“梦稿本”的真伪(二)

[5] 安晓玲:新探红楼(81):《梦稿本》是《红楼梦》手稿大杂汇的证明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安晓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月下的清辉点评:

罗列清楚,详实,认真。同时,也在说明工作中的失误可能会误导读者,使得一名著,失去原始的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