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意志力刘银行

发表于-2010年06月03日 下午6:01评论-0条

任何非凡的成就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的过程必然有诸多的挫折和辛酸,必然要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寂寞,坚持常人所不能坚持的执著。因而,任何非凡的成就的实现都要求人们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轼曾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里所说的“坚忍不拔”就是强大的意志力,即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自古以来我国就很重视意志力,强调坚韧性,强调大丈夫能屈能伸。《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有这样的对话:子路问于孔子曰:“由闻丈夫居世,富贵不能有益于物,处贫贱之地而不能屈节以求伸,则不足以论乎人之域矣。” 孔子曰:“君子之行己,期于必达,于己可以屈则屈,可以伸则伸。故屈节者所以有待,求伸者所以及时,是以虽受屈而不毁其节,志达而不犯于义。”孟子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王勃语“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但在书中、名人名言中有很多有关意志力的影子,而且在历史上的现实实践中更是不乏这样的例子。名人者,诸如晋文公流落诸侯十九年,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打败昔日强敌吴国。清代蒲松龄曾有对联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韩信者,一代名将,少时曾受“胯下之辱”……这些作为妇孺皆知的故事皆是体现了意志力对于一个人韬光养晦、蛰伏待机的重要性。

这些名人名言是很好的例子,但是更为可贵的是,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能屈能伸、有坚强意志的民族。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其中古巴比伦、埃及、印度皆曾亡国,文明也曾中断。唯独中国自始至终生生不息,不论受过多少磨难,面临多么大的困难,中华民族都能够挺过去,化险为夷,为什么呢?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意志。只要一个民族的精神在,一个民族的意志坚定不移,这个民族终究还会复兴的。炎黄子孙自古及今饱受诸多苦难,聚散离合风雨从未断过,但每个人心中那种坚定的信念在,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在,特别是在社会底层的草根民众也有这种精神和信念,那么中华民族又有什么理由不会复兴呢?这说明,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坚忍不拔的意志都是必不少的,都是抵御艰难困苦,支撑着勇敢总下去的精神力量。而这种力量有时候远比看得见的力量要强大的多,也持久的多。

但对于意志力系统的的研究在我国的古代却是不多见的,而有关意志的问题在西方的哲学研究中很早就有涉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都曾对此作过论述。中世纪的奥古斯丁(st.augustine)则第一次用类似于现代思想家使用的方式,将意志看作道德自我的存在。当然接下来,很多哲学界对此的研究就更为广泛了。康德、黑格尔、霍布斯、洛克、休谟、斯宾诺塞、笛卡尔、詹姆斯对于意志和意志力的问题都给于很多的关注,也做出了很多研究。但是,更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意志和自我控制关系的还是后来的一些重要的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存在主义、以及超个人心理学。这也体现了西方在治学方面和我国的区别。

其实,意志力是自我控制能力很重要的一个心理成分。包括古希腊的一些先哲们认为人们的自我控制源自于意志力,到近代精神分析学派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斗争妥协,以致完成个体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超个人心理学派则更加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关注超越个人的一种更为广阔的和谐状态,期望个体和外在世界的统一,以到达更高的意识水平,从而实现更为广阔范围的控制等,都把意志看作个体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个体自我控制的重要心理成分。

一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一个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的人,一个不能持之以恒、始终如一的人,终究是一个不能够自我控制的人,终究是一个不能有效实现目标的人,也注定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人。

然而,现在社会到处充斥着浮躁不安的气息,到处是投机取巧的影子。似乎时代的节奏变快了,就不再需要这种“坚忍不拔”的意志了,也不再需要自我控制了,甚至有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自由、完全的个人自由才是现实需要的。

殊不知,任何时代都需要这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力,任何时代任何人都需要自我控制的能力。任何成就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草草造出的高楼终究是豆腐渣工程,是注定要到掉的,是要伤人伤己的。积累的过程就是静心进取、耐得住寂寞的过程。而完成这一过程,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是不可能的。

在意志力这一点上,家长和老师都要鼓励青少年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在评价孩子的时候要看重他努力的过程,看重他的付出和坚持,而不仅仅只看到其结果。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刘银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月下的清辉点评:

从古到今,详实的陈述有关意志力的话题,点面具到,有理有据,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