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忆我的老师,共[chan*]党员陈志彬方玉

发表于-2010年06月08日 上午10:17评论-2条

我的故乡是大邑县元兴乡,小地名:陈河湾。元兴乡现已合并于安仁古镇,是川西平原上的一个偏僻小镇,与成都市所属的邛崃县接壤。民风纯朴、土肥地美、一望平川,并无一山。

我的家乡是1949年解放,那时我才11岁,就读于元兴小学3年级。我的班主任是位女老师,她就是共[chan*]党员陈志彬,在元兴己小学有一年多教龄。陈老师那时约17岁岁左右,中等个子,身材苗条,瓜子脸,粉中带红,两颊各有一个传递笑意的酒窝,齐耳的短发,两眼扑闪扑闪精神而含着善意。老师们都笑呼她:美人老师。

陈老师家住大邑县银屏乡二村——鸳鸯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读初小时母亲去世。为生计,陈老师只好到大邑县城内南街姑母家去搞家务劳动。利用闲暇,刻苦自学,1944年秋季终于考入了大邑县立女子初级中学校,读21班。在该女中读了一年多,因与同学发生矛盾,对方家长依仗有钱有势便与校长施加压力,迫使校长悬牌开除了陈老师的学籍。

但,陈老师不服这不公正的处理,公开到校长办公室,据理严辞质问校长,招来不少老师和同学围观。主持公道的老师和同学都夸陈老师胆大,不怕亊。陈老师的亲戚张曰中支持她,出钱在报纸上揭露校长的倒行逆施的暴行。校长在无奈之下,只好托人到陈老师之家周旋:要陈老师暂时回避,等对方毕业后来复学;也可由校长亲自出面转入当时的“文彩中学”,今天的大邑安仁中学。但,由于陈老师家境贫寒,终于失学了。

后来,她的男朋友樊俊托亲戚——大邑三岔乡的李德芳(大邑地区的共[chan*]党领导人之一)介绍陈老师到三岔小学任教。当时川西地区的地下党领导人李维嘉、李安澜都在山岔小学任教。另有共[chan*]党员杨泽民、王俊华、王愈文等也在该校教书。三岔乡也是川康边游击队斜江支队领导人之一的杨仲篪的故乡。党领导的一系列革命活动,使陈老师深受影响。她性情豪爽,有胆识,精神饱满,爱唱爱跳。因此对新思接受快,政治上进步大。在党的教育下,她参加了一系列革命活动。深更半夜,她敢为党传递信息。只要有任务,再艰苦她也要立刻去完成。有一次她祖母对她说:“女娃娃,不要半夜三更乱跑,遭来非议!”她却安慰奶奶:“奶奶,你放心,我不会给家里丟脸的,我做的亊是光荣的而伟大的!”

1949年秋,陈老师在组织的安排下到元兴小学教书。在元兴,由川康边游击队斜江支队司令员王汉卿介绍她加入了中国共[chan*]党。

元兴乡解放前夕有一支英勇善战的游击队,那就是闻名全川、威震敌胆的川康边游击纵队斜江支队,司令员王汉卿就是元兴乡王林盘人。在王司令员的领导下,元兴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三五减租”运动,使广大的劳苦大众看到了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曙光。同时,也触动了地主老财们的核心利益。他们视共[chan*]党、游击队为眼中钉、肉中剌,发誓要除掉这支游击队方才善罢干休。陈志彬老师就是受党的委派来元兴小学任教,配合游击队开展工作。当然,在元兴小学执教的共[chan*]党员还不只陈志彬老师一人。比如,田载重老师也是奉命而来元兴小学。

陈志彬老师生就一副和蔼可亲的天性,无论是上课或下课她对我们总是笑眯眯的,从不体罚学生,我也从来没见她发过一次脾气。每到下课或午饭后休息时,她就带我们到操场的草坪内坐在柔软的草上,和我们促膝谈心;或教我们唱歌,或者给我们讲好听的故事。有两件亊,我仍记忆犹新、终身难忘。

第一件亊。

陈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但,她很爱唱歌,而且而且歌声优美。未上课时她总爱教我们唱革命歌曲,我们都很高兴地学唱。由于元兴乡是共[chan*]党的天下,全国也即将解放,无人胆敢说三道四,搬弄是非。陈老师教我们唱的第一首歌是:《金凤子》。至今我还记得四句:

金凤子,开红花,

一开开到穷人家,

穷人家,要解放,

世道才像话。

……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的“红色歌曲”,也是我幼小心灵中第一次简单地朦胧地知道:只有解放才好!只有解放穷人才好!

第二首歌是:《解放区的天晴朗的天》。我还是记得四句: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人民政府爱人民,

共[chan*]党的恩情说不完。

……

也许是受了陈老师的影响,也许是遣传基因之故(我父是个川戏迷,在大邑县新场小学教书时,还登台扮演过诸葛亮,唱川戏《空城计》),后来我也爱上了音乐。学会了吹竹笛,拉二胡。在四川省邛崃师范学校读书时,又学会了弹风琴。毕业后,我主要教语文,还可以教音乐。

第二件亊。

我父是个教师,解放前夕一直在元兴小学任教。当时,由于我幼小,老师们见了我都爱逗我玩,与我父同龄的男老师就乘机占我便宜,呼我为“幺儿”。其中有一个名叫李天明老师,凡是看到我都叫我:“幺儿!”弄得我很难为情。

一天, 放了中午学,我去学校食堂吃饭。当然,不是每个学生都在学校食堂

搭伙,完全出于自愿。我和二姐陈桂英(我大伯父之女——我父亲兄长之女)都在学校食堂搭伙。当我正拿着碗去盛饭时,恰好李天明老师也来盛饭。他一见我就笑着说:“幺儿,多盛点饭,吃饱点!”

没料,陈志彬老师也正好来到。陈老师说:“李天明老师,你知道么?作母亲也是高人一辈!”

“作母亲也是高人一辈!”此言,出自一个女共[chan*]党员之口,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也令如李天明老师之类的五尺男儿汗颜!

“作母亲也是高人一辈!”此言,经常在我脑海里萦绕。一想起此言,我就想起我最尊敬的陈志彬老师。因为,此言在当时不但为我解了围——使我未陷入尴尬;同时,也为我出了一口气——对李天明老师内心的男尊女卑的荒谬论调进行了无情的反击!

解放后,陈老师参加了征粮工作。1950年2月11日(农历腊月二十五),她在上安乡征粮时,被土匪包围而被抓去。后在群众埯护下,摆脱了土匪监视,又回到了元兴乡。2月15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日),叛匪进攻元兴乡,陈老师与游击队失去了联系,处境异常危险。元兴的叛匪头子何敬孚(又叫何寿先,元兴乡曹大石桥人。)假以亲戚为借口,将陈老师诱至何家,先夺了她的枪枝,接着将她捆绑起来。叛匪们对她严刑拷打,妄图使陈老师屈服。陈老师立场坚定,至死不屈,并怒斥敌人罪行。把叛匪们骂得狗血淋头、滿面通红,无地自容。

2月17日(农历正月初一)叛匪们将陈老师押至元兴乡曹大石桥头,向陈老师开枪射击。叛匪开一枪,陈老师喊一声:“毛主[xi]万岁!”年仅19岁的陈志彬老师,我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在身中7弹之后光荣牺牲。

从此,我失去了我最喜爱、最尊敬的陈志彬老师。

后来,陈志彬老师被安葬在大邑县烈士陵园。

同年8月,陈志彬老师被川西行政公署追认为烈士。

陈志彬老师你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亊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人民不会忘记你,作为你的学生我永远忘不了你!

1960年春节,原川康边游击队斜江支队的领导王汉卿和杨仲篪到大邑县烈士陵园去凭吊陈志彬和其他烈士。两位领导都为陈老师写下了表达哀悼之情的诗作。

兹录于后:

悼陈志彬烈士诗五首

王汉卿

一,怅惆锦屏依墓门,酒浆和泪吊忠魂。

红桃片片萦芳塚,不是花泪是血痕。

二,机智聪明斗志坚,初闻陷敌喜生还。

波平一起重翻浪,战报惊看噩耗传。

三,临死犹闻骂贼声,高操情节倍堪钦,

英雄亊迹光巾帼,青史母忘传姓名。

四,为党忠诚有牺牲,人民女儿最忠诚。

十年诀别长相忆,阶级情深战友情。

五,锦绣河山一色新,天涯海角尽皆春,

银屏故土长安息,典范昭范后代人。 

悼陈志彬烈士诗三首

杨仲篪

一,真金不怕考金关,死为人民重泰山。

莫道年华才十九,青春永远在人间。

二,刑场考过生死关,口号高呼压玉山。

敢付一腔忠义气,有毛主[xi]在心间。

三,从容不迫赴刑场,面对屠刀怒目张。 

遍体伤痕身殉国,一声万岁一声枪。 

大邑人民的优秀女儿陈志彬永垂不朽!

我敬爱陈志彬老师永垂不朽!

2010年6月7日于大邑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方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美泉推荐:美泉
☆ 编辑点评 ☆
美泉点评: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涌现出了无数像陈老师一样,
把一腔热血奉献给党的事业的优秀儿女……
文章一片深情,讲述着一个感人而真实的故事。

文章评论共[2]个
美泉-评论

欣赏朋友感人肺腑的文章。朋友以后发文,在排版和标点上请注意规范一下。问好!at:2010年06月08日 上午11:47

忆义-评论

(:160)情真意切~at:2011年06月22日 晚上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