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权利和腐败残照花开

发表于-2010年06月10日 下午5:15评论-2条

什么叫权利,权利是法律、组织或他人赋予某人的权益、责任和义务。权利和腐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在人们的眼里,权利和腐败,如影随影,好似孪生兄弟,自从有了权利就有了腐败。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恐怕除了原始公社,任何形式的社会都存在着腐败,其主要原因是当权者的权利过大,缺乏限制和制约,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所以,他们便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利益,为亲人谋利益,为朋友为利益。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此话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至少有99%的正确性。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连孔子都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从孔子的话中不难看出,十全十美、廉洁奉公的人是屈指可数的。东周时的孙叔敖、西门豹,汉代的赵广汉、黄霸,唐代的魏征、狄仁杰,宋代的包公、陈希亮,明代的海瑞,清代的郑板桥,他们都是蜚声官场、誉满天下的清官,可他们与历史上有名无名、俯拾皆是、不清不白的官吏比起来,可谓凤毛麟角,或几百里、几千里才出一个,或几十年、几百年才出一个。在世界上,纯黑暗和纯清白的人都很少,绝大多数人都是灰色的,他们既有阳光的一面,又有阴暗的一面。贾雨村说:“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大仁者,应运而生,大恶者,应劫而生。”都说人之初性本善,其实人一生下来出于条件反射,不舒服了就哭,饿了就叫,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欲望,所以人生下来就有自私的孽缘。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果用这句诗来形容历代的贪官,可谓得其所哉。清官虽然自古推崇,但其数量就像海平面一样,不因百川灌海而增高;贪官虽然历代清肃,但其数量就像烧不尽的野草,遍地蔓延。中国肃贪力度和广度最大的朝代莫过于明朝,据说那时官吏贪墨60两银子,就被活扒人皮,其执法之严峻,可谓空前绝后。那时,贪官的数量虽有所减少,但贪墨之风仍方兴未艾。

无论那个朝代,清官都是万流景仰、人人称颂的。当官的大多从小受孔孟之道、经史子集的熏陶,或许都有些当清官的幻想,可步入政坛以后,受外界各种思潮的影响和金钱美色的诱惑,便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

文革前,我们的领导干部大多都居官守法、廉洁奉公,虽然个别领导生活作风有些腐化,但远没有到贪墨腐败的程度,其原因有二,一是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那时的腐败土壤太贫瘠了,不支持大量的腐败分子滋生成长。而现在的市场经济,物欲横流,其中有太多的刺激和诱惑、有太多的陷阱和阴谋,你稍不留神或稍放纵一下自己,就可能被卷入贪污腐败的漩涡中不能自发。

都说贪官不可做,都说贪官的结局是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可在用金钱和美色铺就的通往囹圄铁窗的道路上,却冠盖相望、毂击肩摩;都说清官可做,都说清官的灵魂可以进入天堂,永享万世香火,可在用荆棘和清苦铺就的通往美誉高名的道路上,却骐骥一毛,足音悄然。人们讨厌贪官,因为它害国害民,声名狼藉,可官宦们却趋之若鹜,因为贪官可以享受到人们朝思暮想的各种刺激和幸福,子孙可以乘坚策肥、华屋美食,永享清福。人们喜欢清官,因为它利国利民,并受人们的尊敬和景仰,可仕途之人却望而却步,因为清官之路坎坷而艰难,不仅得不到物欲和色欲的满足,而且子孙衣单而食缺,还常被同僚视为异类,受到排挤,甚至清官之名还受到质疑和非议。这或许就是清官可为而不可为、贪官不可为而可为的真正原因吧。

有些人当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施展自己的才华,精忠报国;有些人则是为了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扬名立万;还有些人则是为了大权在握,中饱私囊,享受权利和金钱带来的快感,但更多的人则是兼而有之,亦为名,亦为利,亦为公,亦为私。完全大公无私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做官的人实在太少了,所以我们就不能寄希望于领导干部个个都清正廉洁、奉公守法,而要将希望寄托于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监督和制约领导的权利,防止他们以权谋私,贿赂公行。孙子说:“无恃起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如果将孙子兵法用在吏治上,就可以导出这样一句话来:无恃其不贪,恃吾有所不可贪也;无恃其不污,恃吾有所不可污也。

怎样才能做到有所不可贪、不可污呢?这确实是一个世界难题,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早答案,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能找到完美的答案。或许廉洁和腐败本来就是与生俱来的,就像有上就有下、有形就有影,有阴就有阳一样,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如果我们将廉洁比作阳,腐败比作阴,那么二者的运行就像八卦图一样,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衰,其变化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既灭不了阴,也灭不了阳,因为世界本来就是由阴阳构成的。我们能做到的只能是抑恶扬善、遏阴彰阳。荀子说:“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人们自私的欲望虽不可除去,但可以最大限度的克制它们;腐败现象虽然不可根除,但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

中国从商朝开始就建立起了监察制度,各朝代因袭其制,都纷纷设置了相应的官吏,如监察御史、侍御史、督运御史、符节御史、检校御史、殿内侍御史、巡按御史、巡漕御史等,在某些盛世,曾经有过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佳绩,可尽管如此,各朝各代,贪污腐败现象从来没有杜绝过。即使到了社会十分文明、体制十分健全、监督十分严密、管理十分科学的今天,贪污腐败其遗风余烈,尚犹不绝。其原因有三,一是在私有制的社会里,贪污腐败就不可能完全杜绝,二是我们的管理体系还不够完美,三是我们的监督力度还不够大。

对于第一种原因,我们无可奈何,只能尽最大的努力,祛邪扶正,激浊扬清,减少阴暗面,让灿烂的阳光普照更广袤的土地。

对于第二种原因,人类已经探索了几千年,改进了几千年,但有矛就有盾,有政策就有对策,腐败现象一仍旧贯,几乎没有多大的改进。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当官的能从贪污腐败中得到实惠,而不是得到害处。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在利害面前人们都会审度彼己,较短量长,趋利避害。如果有一种制度能让贪墨者得不偿失,身受其害,那么贪墨之风自然就会风恬浪静了。

下面有个七个人分粥的故事可供大家分享,或许人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故事说的是有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但不免都自私自利。他们想通过制定合理的制度来解决每天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精确的称量用具。

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最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

方法一: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最稠,换人后仍是如此。由此得到结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由此得到结论:绝对权力导致资源浪费。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主持分粥。开始他还能主持公道,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了。由此得出结论:品德能行一时,不可行一世,此所谓“人情,非有匹敌,不能久安其处。”就是说,人们积德行善,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好处,就不会持续下去。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总是聚讼纷纭,争论不休,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由此得出结论:复杂的管理,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方法五:轮流值日分粥,分粥人最后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因为主持分粥的人如果不公平,他无疑将享有最少的那一份。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对大家公平,然后管理者才能不受损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好的管理制度,应该是简单易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并将奖惩的权利赋予大家和制度本身,而不是将这种权利赋予某一个人。其实,管理的要诀就两个字:奖惩。如果能将奖惩做得合理严明,那么即使你是一个懒汉,你的管理也是非常成功的。 

一个好的管理制度,在于它本身具有内在的监督机制,只要将他投入运行,就能行之有效地防治腐败,倡导廉洁。但是掌管制度的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将其束之高阁,再好的制度也不外徒具空文,废纸一张。正像中庸所说:“文武之道,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第三种原因,就是监督力度的问题。有人说中国监督机制不健全、法律不完善,笔者不这样认为。中国有检察院、纪检委、法院、公安,而相关的法律更是卷帙浩繁,不胜枚数,可谓机构、章法一应俱全。主要的问题是监督的力度远远不够。

纪检委和检察院是职能部门,对监督惩治起主要的作用。但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各厅、各局、各处、各科的官员们都低头不见抬头见,如果没有上级领导的特殊指示或群众的揭发检举,一般监察职能部门的官员们很少主动出击,督查腐败,毕竟与人为善可以广开良缘,为自己的晋升铺平道路。再者很多中国人都信奉“窥见渊鱼者不详,洞见隐匿者有殃”格言,如果无冤无仇,谁也不愿意看见自己的同类身陷囹圄,惨遭劫难,何况猴子笑兔子没尾巴,彼此都一样呢!

要想加强监督的力度,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领导的管理决策甚至一般的生活行为置于百姓的监督之下。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是个大贪官,他也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胡作非为。韩非子说:“存轻货于幽隐,虽曾、史可疑也;悬百金于市,虽大盗不取也。”意思是说,将不值钱的东西放在无人问津的暗处,即使像曾子这样品德高尚的人也会受到怀疑;如果将百斤黄金放在众目睽睽之下,即使是大盗也不敢偷取。

现在虽然到处设置了举报电话,开通了政府和百姓沟通的渠道,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腐败的问题依然存在。有人说十官九贪,这话虽说得有些严重,但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这种说法就会成为现实。

现在的信息系统非常发达,任何企业、任何个人的现金流和财产都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只要国家广开监督的渠道,我相信贪污腐败现象完全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监督控制。人有所得,必有所失,有些人既然选择了拖紫垂青、威风八面的仕途,就应该牺牲比平常人更多的自由,将自己和家庭的经济生活情况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置于媒体的光圈舆论之下。可现在我们的媒体大多是报喜不报忧的,尤其是对政府部门负面报道受到严格的限制。除非某个官员已经倒台,媒体便心有灵犀,鸣鼓而攻之,从政治经济上将其搞垮,从生活作风上将其搞臭,可谓是墙倒众人推了。

有什么样的源泉,就有什么样的河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家风。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廉政建设,搞得风生水起,成绩斐然,这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政府能做到“信赏以尽能,必罚以禁邪”的时候,贪墨腐败现就会象“草上之风必偃”一样,被廉洁之风压倒。

廉政建设,路漫漫兮其修远,很难一蹴而就,毕竟荣华富贵是人类共同梦寐以求的东西。魏征说:“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福不与侈期而侈自来。”光靠领导的自身品质和自律,光靠宣传教育、树立光辉的榜样,恐怕是难以遏制腐败的,还须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廉者获益,贪者倒霉,这样才能阳盛阴衰,权利和腐败才能分道扬镳。一种好的风气,是在一种好的环境中诞生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残照花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花儿无泪点评:

苏武,文天祥就可以称为守道德者,其义胆忠心,高风亮节,日月可鉴,万古传诵。而那些依仗权势,阿谀奉承之徒,无不是昙花一现。欣赏作者大义凛然笔蜂。

文章评论共[2]个
理野-评论

如此好篇,竟是错过拜读了,今天补上,问好朋友!at:2010年06月20日 上午11:48

残照花开-回复谢谢编辑夸奖,问好朋友! at:2010年06月21日 下午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