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当兵的吃一口六零生人

发表于-2010年06月13日 上午10:11评论-4条

我们曾经历过一个特别崇拜英雄的时代,脑海里迄今印象深刻的有雷锋、董存瑞、黄继光......

英雄的名单可以排成行,列队走上十万八千里。不仅孤胆英雄、独臂英雄、标兵模范、爱民模范,还有群体英雄,像狼牙山五壮士、南京路上好八连,比比皆是,从小我们被教育,要向英雄学习,于是出了像刘文学、龙梅和玉荣这样的少年英雄,英雄辈出的年代,连产生英雄的土壤,都散发着一种神圣的光环,工农兵的形象一时成为楷模。

人们爱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此我深有体会,小时候父母劝我吃饭,都要扛出工农兵的招牌来影响我。

不知怎么一回事,少年之前的我,胃口不好,就像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疑似斋饭的追随者。至少在别人的眼里,我是一个没有口福的人,具体表现在吃喝上有自己的怪异主张,别人喜欢吃的荤菜,到我这一律打住,尤其是水产品,特别敏感,排斥的要命。家里人好不容易想改善一下伙食,从菜市上买活鱼回来红烧清炖,闻到腥味,我都不上桌。

于是,有一个比喻这样送给我,叫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一概拒绝,总之一句话,不吃带眼睛的动物。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是吃鱼的,至于什么时候不吃鱼,这个过程忘了。后来我母亲对外解释,因为贪吃的缘故,我家老大从小吃伤了,我比较同意这个解释,我依稀记得,在我学会走路不久,刚刚能记一点事,有一个晚上,母亲在家里烧带鱼,我等在煤球炉边,眼睛盯着铁锅里正在煎炸的鱼,感觉已经急不可耐,就是这种急迫,才最终谋杀了我的口感,从此对鱼腥退避三舍,并影响到对其他油腥的态度。

应该说造化弄人,六零年出生的我,赶上三年自然灾害,食品类物价飞涨,一只鸡蛋五毛钱,当时相当普通人家几口人一天的伙食费。我是家里的老大,当时也就我一个孩子,家里经济上还算过的去,全家人勒紧腰带保障我的营养,给我买高价鸡蛋吃,我几岁后开始挑食改吃素时,更是全指望鸡蛋的营养价值贴补我长身体的亏欠,了解情况的邻居都说我是鸡蛋堆大的,所以鸡蛋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是立下汗马功劳的。

至于吃鱼能改变饮食习惯,过来的人可能比较容易理解一些。六十年代初,刚熬过了短缺粮食的自然灾害,经济开始慢慢复苏,粮油副食品供应有了一些起色,手头稍许宽裕的人们,为了偿还在缺吃少喝年景里造成的各种损失,敞开肚子拼命吃,想通过大吃大喝,来弥补自然灾害时期的欠账,我母亲曾透露过我幼时的一次失态。一次,有朋自远方来,家里好菜招待,我为了多吃多占,竟然爬到饭桌上去挟鱼,就是这种不顾别人反应的疯狂吃相,才使我日后落下不吃荤菜的病根。

虽然我始终不是素食主义者,但从小到大,胃口却几乎只接受蔬菜一类的打理,直到外出上学,情形迫不得已,习惯上才有所改变。

就因为从小挑食,这也给我的父母,在我的吃饭问题上,带来一些周折。日常菜单上,要专门为我考虑,即要操心营养是否保证,又要让我吃的有兴趣,喜欢吃。可是,国营的菜场上,没有多少能让人有选择的花色品种,菜肴的种类比较单调,又没有自由市场给予补充,很长一段时间,打击投机倒把,打得菜场贸易一片萧条。

我们家的餐桌上,就多了一些别人家可能没有的状况,吃饭时需要家长给孩子树立一些榜样,用英雄人物来打气。

那个时候城里的孩子都比较挑食,肚子不受饿,但饭菜不香,家长必须隔三差五的改善伙食来调剂生活,如果是贪吃零嘴的缘故,更要适度的约束。我就没办法了,好东西不吃,任凭母亲在我们家的吃饭问题上招术用尽,也不能改变多少局面,一到吃饭的时间,我是经常的胃口不开,只有下了饭桌后找零食吃,来修补正餐的不佳状况。

不过在我的童年时代,条件上不允许饼干筒里存有过多的小吃,家里能存有一些,已属不错。没有常挂在嘴边的零食,胃口还是不好,每天到吃饭的时候,我最让大人犯难。尤其是在上小学之前的那些日子,经常我的饭吃到一半,筷子一扔就不想吃了,要下桌玩去,逼得大人,要腾出手来一口、一口给我喂下去,否则,这顿饭吃的效果一定很差。

偏食偏得我胃口差,身材也比较的瘦弱,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大人也不知怎么调理,不像现在进步了,关于营养、关于饮食方面的宣传,电视媒体狂轰乱炸,指导人们如何享受营养美味,当年信息闭塞,改造现状暂且没有很好的手段。

为了让我有足够的营养来保障身体成长,迫使母亲变换着手法,一是在鸡蛋上做文章,鸡蛋炒西红柿、鸡蛋炒韭菜,知道炒鸡蛋我不稀罕了,就改蒸鸡蛋、煮茶叶蛋,等这也吃腻了,再祭出她最后的一招——红烧酱焖蛋。我们家的酱闷蛋,是用红烧肉味慢慢给卤出来的,非常对我脾气,就是比较费时耗工,大人上班其间是没法吃到的,只有等到礼拜天。酱焖蛋的具体做法,我现在还印象深刻,先白煮鸡蛋,煮熟后剥了壳后在鸡蛋白上划几个口子,要透到蛋黄,再到大肉里红烧,最好用砂锅慢慢炖透,这才很入味,我也最喜欢吃,一顿能吃仨。在鸡蛋的食用上,如此循环往复,调节我的口味;二是给我吃水饺,这是我比较喜欢的食物,水饺里有肉馅,做儿子的我,全然不顾荤腥,每每饱餐一顿,即营养又不忌口,两全其美,但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安排。

时间是宝贵的,父母的敬业精神,是不可能有时间放在繁琐的家务活上,只有等到逢年过节,业余时间充裕了,父母才可以腾出空来,改善一下我们家的膳食。平时只有穷对付,都是短平快的小炒(不是饭店里的看家小炒,重油重色重味),感觉寡淡,因为配菜上、油荤上都不是很讲究。

就算母亲把烧饭的心思全放在我身上,也很难打动我的胃,经常饭吃了一半就停下不动筷子,感觉家里的饭菜没有外面的香,吃不到外面的饭菜,不如去玩耍。那时,是见不得饭桌上浪费的情况,碗饭要吃到底朝天,一粒不剩。因此大人就要哄我,用古诗“粒粒皆辛苦”来教育我把剩下的饭吃干净。为此,给我编一些故事,讲一些大道理: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浪费米饭是极大的犯罪!吓唬多了,效果也不一定都奏效。

后来他们想出一个主意,用英雄人物来勉励我,明白了小孩子都崇拜英雄,一边喂我,一边说,来!解放军叔叔吃一口!我就张开小嘴,把伸过来的饭菜一口吞下,很快战场就打扫干净。

如剩下的饭多,可以拆开兵种,逐一兑现。如陆军来一口,再海军来一口,最后是空军来一口,还没吃完,延伸下去,民兵一口、工人一口、农民一口,直到把剩饭吃净。

生活水平比较低,饥饿感相应就强烈,吃饭的欲望随之而来,应该是这个道理。但我可能是一个例外,每到吃饭就这么困难,很多时候,我的吃饭,成了父母的老大难,常常中途让大人停下自己的筷子,来帮助我,用“当兵的吃一口”来感动我。

无形中,仿佛有无数的英雄在我身边鼓励,帮助我把难吃的饭菜吃下去。如果探讨其中的原因,还是在饭菜的可塑性上,家长们不够敬业,我家的菜谱老三样,韭菜、南瓜、藕,红烧茄子、红烧冬瓜,再提高一点,就进入荤菜系列,我又不感兴趣。

家里人非常想改变这种局面,可是没有时间安排,我的嘴巴又太刁钻,家常便饭很难使我固执的胃投降,直到上幼儿园后,受到幼儿园老师的训练,吃饭要主动了许多,就是母亲给我喂饭,再也不需要打着别人的旗号。

一九六九年,赶上机关干部下放,各级机关的工作人员被一挪到底,母亲也成了一个带薪的农民,时间终于腾出来了。一旦她把主要精力中的一部分转移到烹饪上,我才发现,她是一个真正的烹调大师,做出的许多海派的本帮菜,令人赞叹,腌独鲜、素什锦、酱闷蛋等等,很多的独门手艺都成了我们家后来的保留节目,来做客的人,品尝了我母亲烧菜的手艺后都拍手称绝。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六零生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精华: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现象
英雄与苦难,生活与故事
这篇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岁月的温馨和浓厚的回忆
质朴的文字给人很多回想和寻味

文章评论共[4]个
美泉-评论

朴实而流畅的叙述中,把真情注入字里行间……欣赏朋友佳作,祝朋友端午节快乐!at:2010年06月13日 下午3:38

乐玲-评论

生活的故事,感受到了不同年代的不同生活!问好作者at:2010年06月13日 下午3:54

六零生人-评论

朋友端午快乐!at:2010年06月13日 下午4:13

文清-评论

朋友您好!有事请您,请与我联系,好吗?我的QQ303635959at:2010年06月22日 下午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