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时端午
家乡在耒阳河畔不远,与邻县江口镇隔河而望。
儿时的端午,总是伴着天然的欢快。黄瓜,粽子,以及一种地方甜点,是餐桌必不可少的。每家每户,都会用艾草与一种腾蔓植物挂在门帘,以及用一种水生植物的根茎熬水洗澡,据说有驱蚊避邪的功效。
中饭过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赶至河边,看龙舟。有时河两岸会有正式的比赛,也有时,只是随意自划。但不论是骄阳似火还是大雨滂沱,看龙舟的热情依然。环看河两岸人群,总密麻望不到边。
那时,天气渐热。我们已经开始下水嬉戏。若碰上划龙舟里有相识的,总会叫唤着也上去闹腾几下。
或许,激发孩子看龙舟的热情,还有父母会因此打发的几块零花钱。我们可以会拿换一毛的冰棒、五毛的汽水,还一元的小纸扇。记忆中,看龙舟,我们都是拒绝和大人一起的,即便一起出门,也会在河两岸散开。好似,那时的父母,从不担心,孩子会丢失,会有落水的危险。而我们,似乎也就在这种无惊无扰中快乐成长了。
二、那时青春
欠青一个粽子,很多年了。日子久了,就成了一笔小小的债,每至端午,便会不经意,回忆,想念。
高中那年的端午,我从家中带了不少粽子回学校,答应给他留一个。然拿到宿舍,却不经意被瓜分完。
青在以后每年的端午,都会提醒我,还他一个粽子。然,也就在那以后,我们再也没有一起过端午。
曾问,去超市买个邮寄过去,行不。他告诉我,他要自制的、有家乡味的、有友情味的粽子。
于是,我只能欠着,一直就这么欠着。也许。这个粽子,只是我们故意,不愿了结的牵绊。
昨天是小燕的生日,今天是黎子的生日,明天是翠翠生日。于是,在此祝她们生日快乐,端午快乐。
那时,我们戏称她们是端四、端五、端六,而且她们坐一排。
小燕是当时的语文科代表,因都喜欢文学,不少同学拿我们作比。黎子,高中三年如是的姐妹,她弹钢琴,爱表演。于是我常成为她练琴时的听众。也就在那时,我知道“帕瓦罗蒂、克莱德曼”等音乐家。那时,她常念叨,让我写首词,她来谱曲。只是后来,不知怎的,这事就被耽搁了。只是约略还记得,高三的端午,我为她写过一首诗,关于端午精魂、人间精灵之类的。那一年,我们三五好友去耒水河边,为借她庆祝生日之名,着实疯狂了一把。这段记忆,一直铭刻在我脑海,致使翠翠,每至生日,都会莫名吃醋,肆意损我。
时间任冉,青春老去。而今。她们三人已成家。小燕在上海,结婚生子。黎子与翠翠,也在今年,于耒阳相继结婚。
三、阴差阳错
大学的城市,有一条大江。那里粽子的形状,与家乡耒阳的不同。但味道大抵如一。
在那里四年,却只看过一场龙舟赛。记得那时大三,凑巧周末。
那一年的龙舟赛,规模很大。三区九县,各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有参赛。只是,我非本地人,一切都又似乎与我无关,加之我从小看龙舟,早没新奇感,然仍然兴奋了整个校园。很多人,相约同行,于是最终,还是去看了大学唯一一场龙舟赛。
那一年。江畔两岸,几大桥上,黑压压的都是人。那一年,太阳很大,撑着伞,挥汗如雨,不禁略有后悔。也就在那时,有人发短信问在哪,说要过来找我。环顾四周人群,不禁暗觉可笑。却被一句,“若找到,便……”虽知道,这只是一句近乎荒谬的笑话,却似乎也在心理想象着如果。当然,那种“千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即在眼前”的画面,只出现在电视剧。
只是两年以后。我才知道,那短信,只是一段似是而非的阴差阳错的玩笑。有关的他和他,靠近过,但都已远离。
-全文完-
▷ 进入逸清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