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骡子寻爸爸妈妈碰了一鼻子灰带雨的云

发表于-2010年06月19日 晚上11:19评论-0条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500篇》 

第373篇 

一只小骡子和小牛、小羊、小马、小猪、小狗“轧朋友”, 在一起玩得很高兴。

一会儿小牛的妈妈来给小牛喂奶;一会儿小马的爸爸来教小马怎样跳跳蹦蹦;一会儿小羊的妈妈来帮小羊梳理白白长长的卷毛;一会儿小猪的爸爸来领小猪去觅食;一会儿小狗的妈妈抚摸着小狗的肚肚,问它的肚肚还痛不痛。

小骡子好羡慕呵。小牛、小羊都有爸爸妈妈,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哪儿呢?小牛、小羊、小马、小猪、小狗还讥笑它,说它是没人要的野孩子。

小骡子四处寻找,看见公骡便赶紧过去叫一声:“爸爸”,看见母骡又赶紧过去叫一声:“妈妈”。公骡母骡笑了。母骡说,我从从来就没有嫁过老公,也没有生孩子的能力,哪里是你的妈妈呢。公骡也笑着说,我那东西根本不行,没娶老婆哪来你这个孩子呢。小骡子一次次的碰了一鼻子灰。

小骡子想,既然老骡不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又有风言风语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马和驴,便趁溪边喝水时候瞧瞧水里的倒影,啊哦!自己果然有些像马又有些像驴,莫非自己的爸爸妈妈真的是马和驴?

于是小骡子看见公马便赶紧过去叫一声:爸爸。可是公马说不是它的爸爸,他的孩子是小马。小骡子看见母驴便赶紧过去叫一声“妈妈”。母驴也不承认,说它的孩子叫小驴。小骡子四处寻找,可就是找不到自己的爸爸也找不到自己的妈妈。

小牛、小羊、小马、小猪、小狗背地里议论说骡子是个杂种,所以四不像,它们的爸爸妈妈不是骡子,大骡子不生小骡子,它是驴和马胡来偷着生的杂种、私生子。

小骡子还听说,第一只骡子出生后连名字都没有,不知道该怎样称呼。牛生的孩子不像牛也还是叫牛,羊生的孩子不像羊也还是叫羊,骡子则什么名字都没有。

小骡子越想越难过,马和驴为什么要偷着生,弄得自己非驴非马呢?害得自己不能叫做小马又不能叫做小驴。

据说它的爸爸要孩子跟着妈妈姓,妈妈不肯,生个非驴非马的多么丢人现眼。她的妈妈要孩子跟着爸爸的姓,爸爸觉得名不正言不顺,也不肯答应。

马和驴常常吵得不可开交。后来是土地爷看着小骡子可怜兮兮:是马和驴造的孽,生了这不伦不类的,连累了小生命啊。

土地爷于是出来调解:这样吧,不跟妈妈姓也不跟爸爸姓,用马的“马”和驴左半边的“马”,既然是受它们的拖累,就把“累”字做成半边和“马”字配在一起叫做“骡”。

后来问题又来了,有些孩子的爸爸是马、妈妈是驴,又有些孩子的爸爸是驴妈妈是马,孩子长大以后长相不一样,于是只好又求土地爷。土地爷是土地的总管,不找它找谁呀?

土地爷虽然有些不情愿,人间的事找他,畜生的事还来烦他。自己一天到晚坐在那个小小的土地庙里,比哪路神的庙都要小,是个可怜兮兮的清水衙门,天天清茶淡饭,然而不论吃喝拉撒睡,什么事都来找他。

人间还给他烧柱香,供几碟子菜,虽然是豆腐菜毕竟也是菜呀,畜生什么也不给,从来没有孝敬过他。

土地爷真菩萨心肠,回头想想小骡子也够可怜见的,于是又出了主意,根据小骡子的妈妈是哪个称呼,妈妈是马就叫做马骡,妈妈是驴就叫驴骡。

驴、马、骡原来是这样的关系,既不是一家人可又有血缘关系。骡子的出身讲得差不多了,还是说它的故事吧:

小骡子小时候始终没弄清楚自己爸爸妈妈的事,长大以后才知道了,骡子是当不成爸爸妈妈的,所以怎么也找不到骡子爸爸和骡子妈妈。知道了自己没有祖先,甚至也不会有后代。

骡子从小寻根不成还碰了一鼻子灰,长大后又没有老婆不能有小宝宝,于是心灰意冷、垂头丧气,变得性格扭曲,脾气又燥又倔又爱使性子,发起性子时候四只蹄子像钉子一样钉在地面纹丝不动,“骡子发脾气,四蹄不挪地”,无论怎样鞭打还是一步不肯向前挪,主人实在没法,就只好半途卸下货物,肩挑背扛回家。

后来才有人想出一个对付骡子脾气的巧计(这是本该是后话),从地上抓一把泥沙塞进骡子嘴巴里,一会儿,那骡子就会服服帖帖的听任主人的驱使。

骡子并不吃泥沙,可是泥沙在嘴巴里很难过,便全神贯注的吐掉嘴巴里的泥沙。它的记忆力不好,是一颗“骡子脑袋”,当它慢慢把泥沙吐干净后就忘记了生气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于是“骡脾气”烟消云散,顺从主人使唤了。

骡子非驴非马的故事传扬出去,五洲四海的人们就把它用来形容各种不伦不类的,包括各领域、各方面非驴非马的事,风言风语越说越多,弄得骡子非驴非马的坏名声家喻户晓。

比如汉朝时的西域有个龟兹国,国王的名字叫做绛宾,汉宣帝曾多次访问汉朝,他不喜欢汉人的生活习惯,倒是对汉皇朝的礼仪特别欣赏。许多优秀文化传统都不想吸收,倒是十分倾心于模仿汉朝的礼仪,回去后大力宣传推广。

他端坐高台,摆个威风凛凛的架势,要臣民们一个个在堂下匍匐跪地,日日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他看着臣民们一个个匍匐跪地,听臣民们一声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乐滋滋、得意洋洋。

因为与西域自己的礼仪格格不入,有背祖宗的规矩,臣民们大为不满,背地里便称这一套是非驴非马。非驴非马的名,从此更加大振,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臭名漂洋过海。

再再后来非驴非马的事一代一代往下传,就有了更多不伦不类的事,除了礼仪还包括了社会制度、经济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爱情、婚姻、风俗等许多方面。

更有人把那制服驴子的绝招也发扬光大,用泥沙等污物往人脸上身上抹,抹得人一身脏兮兮、黑黢黢,便也变成了一颗“骡脑袋”,日日惦记那些泥沙而忘记了一切,于是服服帖帖、规规矩矩的听从主人驱使。

非驴非马者就如同龟兹国国王绛宾,好的拒绝坏的一股脑儿接受,精华不取、糟粕不去,于是名声扫地、臭名远扬。不满的臣民们只好背地里悄悄骂一句“非驴非马”。

驴马偷青害得骡子“非驴非马”,害得骡子没有后不能续香火,害得骡子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儿孙。

马驴不规矩,偷偷在一起;

生个杂种儿,骡的小名取。

骡非马非驴,特爱发脾气;

一旦倔劲发,四蹄不挪地。

违祖宗规矩,逾越天庭律;

说马不是马,说驴非是驴。

马驴虽欢喜,骡子真憋气;

哪里寻根去,香火谁来继。

前没骡祖宗,后没小骡续;

不伦又不类,坏名传千里。

附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500篇》 

http://blog.sina.com.cn/dydyabc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带雨的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理野推荐:理野
☆ 编辑点评 ☆
理野点评:

白马非马,非驴非马。借物影射,笔法别具。问好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