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品学明玄皓

发表于-2010年06月21日 晚上8:17评论-5条

易卜生曾言之,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但若青年时挑错了地,或者并未种下什么,老年则只是悲痛叹息了。中国毕竟是大国,自然能种下些什么东西来喂养这肥沃的土地。

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这知识自然针对高尔基来说是自学成才所学之识。但是国人却误解其为接受国之教科书中所写知识,并且力求读得越多越好,不仅要读,还得把这作文者研究通透。但是,古今自学成长则在很多领域超越了这些饱读之识。我并不反对国之教育制度,究其弊病也无意义可言。只是这脱离了教室,早年辍学,或者极早接触社会之人士行路自然与其规范性成反比,也便造就了众多不凡之士。社会这水,若人较早接触,只有两个可能。一则成为平庸堕落之人,触犯法律道德,走人大狱。一则成为极有成就之士,众人跟随。此则可谓自学之识的两极分化。

自学成才者必可造就其坚韧性格与丰富的人生经历,与其学校中循循守旧,校规条例大不相同,所以历来游历各处,讲学之人大多也是自学成才之士。这“演讲”的知识,大多是社会经验之谈,悻悻学子带来笔记本细心听讲却不知这知识能否接受了。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所言:社会是一个泥坑,我们得站在高地上。而这未曾体味社会之艰辛者谈及社会自然脑海中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罢了。真正的强者必然饱受其社会煎熬,这熬出来的汤才有味道,才能称其为知识博学之识。雨果在其诗集中言之:每教好一个孩子,就减少一个败类。国人算是领悟通透了,但是却对后面一句有其独到的见解。如若没能教好一个孩子,也要少为社会创造一个败类。但这规范条纲下教出的学生大多才华出众却不能称之为奇才。这才华出众都偏多自然称为“庸者”。还好,国人中败类少之甚少。

但凡在独特领域创造出大才者,大多与普通学生格格不入。首先是其思想独特性。敢于打破守旧条款,做出此类惊人之举者大多成就大事,令人惊叹。如罗曼·罗兰回忆录中所述。“最伟大的科学,永不满足于无知,怀疑的种子,它在强者的心目中比信心更有生殖力。”如今自年幼开设课程至大学后,书籍中内容未免太过平民化。我不否定国之千年名著的权威性,但究其根本,每个人的思想都具独特性,而书中固定知识毕竟有限,而这有限的知识让一个拥有无限学习能力、求知能力的人来领悟,实在可叹。

写了这么久,抬头恰好看见对面的小孩正在复习功课,这让我想起了孔子曾经说的温故而知新。这个思想无疑是每个为人父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国人讲究在教室张贴名人警言。这些思想自然深入每个学生的脑海中,成为一生奉行之准则。不交作业则扣分、上课睡觉则扣分、考试作弊则扣分、上课画画则扣分。这些条例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规矩,让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慢慢将菱角磨平,成为顺从者,沿袭国人应试教育之法升入大学,一纸文凭送入社会换来一职一业。托尔斯泰在《世界名言录》中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背书固然是牢记知识的最好办法。但是,这背书如能将其思想背入脑中转化为自己的一种思考源点则更能体现这“背”之奥妙了。

日本人侵略国人那会,妄想同化咱国民思维,可是他们错了,错就错在咱只记忆所得知识而不沿用和转化,被当做外来文化浅记忘掉。对不敢兴趣的东西,自然只是敷衍应付,无法产生积极的思维效果。背书者讲究不能错字。课堂上老师说只能允许错上五个字眼。如果超过一个字眼。类似于某君将“我爱我的祖国”背着“我爱祖国”也被算着背错,未免太过苛刻。我认为背书则只要意思到位,即使省略百字也尚可。通其意并且能以自己的方式阐述出来,这人也便真正积极地思考了,才算获得了知识。

看其名家之作,国人不必太过谦虚,理解其意后,方可按其意略加修改字眼,或者自行作诗与其意蕴相同,也算理解其意。但也不可太过傲慢。对于自己不愿意学习的文章,大可浅读。但若是意义深远之作,也应报以谦虚的精神研读。

大多学生都对课堂外的东西感兴趣,而恋爱则是课本上永远也学不到的东西,我对西方的恋爱观极为敏感。貌似同为亚洲的日本性开放程度与中国比之简直不敢想象。但是如韩寒所说,一个西方孩子再有钱也不能进入黄色播放影院。国外的人在学校允许恋爱,学校也极为重视培养兴趣爱好。貌似国外很多科学家或者探险者都是青年就读学生。

一个年龄太小的人是不能进入社会圈子的,这很容易让人学坏,增加犯罪率。但是,美国的犯罪率全球最高,却又培养出了更多的尖端人才。他们让其青少年放入社会,造就最优秀的人才。当然,犯罪的青年中大多也是神才。美国的文化底蕴很浅,不大重视历史,但是却对科幻情有独钟,他们爱好幻想,因此拥有了更多的天才。

最后引用《泰戈尔评传》中的一句话: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而要让人去干这事,又竭尽所能去干好这事,莫过于兴趣和热爱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明玄皓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花儿无泪点评:

知识是不段要充电,时时刻刻学而用之。我也认为学知识不能死学,要活学活用,这才是学习最高的境界。作者逻辑分析了中国国学的内涵,也如何教我们正确去运用学习的方法。问好作者!

文章评论共[5]个
jiayuansui-评论

欣赏!问好作者!at:2010年06月21日 晚上8:41

明玄皓-回复呵呵,上茶咯! at:2010年06月21日 晚上9:35

林雨颜-评论

引经据典,楼主着实博学多才啊。at:2010年06月21日 晚上8:56

明玄皓-回复一点小小的见解而已,问候语颜! at:2010年06月21日 晚上9:34

理野-评论

博览群书,下笔有神,大才子,赞一个!问好作者,感谢对杂文版的支持!at:2010年06月21日 晚上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