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街对面的小书摊六零生人

发表于-2010年06月24日 下午3:38评论-4条

我家最早就落脚在号称“安徽第一路”的合肥市长江路南侧——省人委的大院内,门户紧邻马路,推窗望去,空荡的街角,没有显示出她在安徽人民心目中应有的繁华和高贵。

但我的童年,常常在午后太阳的热情渐渐消退后,隔着镂空的院墙,向对面的街巷口看过去,看过去。

哪里有什么,能紧紧抓住我们颇难凝聚的注意力?

哦!那是画面连环可以说故事的小人书,在向我们招手。

小人书是我们闲暇时的最爱,是青少年寓教于乐的第一课堂,而做孩子的,时刻惦记着无非就两样东西,吃的和玩的。

小人书就是能让我们的童心静下来,看图知事的“世外桃源”。

当然,街上不仅仅只有小人书。因为同整个大院宁静的气氛相比较,外面的世界要稍稍充满一点活力,毕竟交通要道,车来人往,虽然还算不上有多么的繁忙,但表现一种极富节奏感的生活律动,吸引了正处于好奇年纪的我,没事干的时候就喜欢一个人依墙,朝外望去,看看外面世界发生的一切。

省人委大院围墙是由许多空透的窗格编排而成的结构,虽然人在院内,有一堵高墙挡在我面前,外面的景致仍一览无余。

大墙外,总会有些让我关注的事情发生。

比如游行是要看的,每逢重大节日,举市要游行庆祝,锣鼓喧天、红旗招展,彩车游街,长龙不见首尾。街道两旁观看的群众里三层、外三层,非常拥挤。我可以出大门,也可以不出大门,就凭借墙体的开放性结构,感受到街上热闹的气氛。平时,匆匆而过的行人,一闪而去的车影,略显冷清的街面,也是在书写一段真实的生活情景。

只有进入了夏天,才能感受到季节带给人蒸蒸日上的情绪,街头一下冒出了许多足以勾弹人心弦的景观,比如流动卖冰棒的手推车,一会儿挪一个地方。或固定的冷饮摊位,凉伞下面,摆着红、黄、绿多色冰水茶杯的矮方桌,为招徕顾客、卖主们各显神通,五颜六色的招牌和顿挫抑扬的叫卖,成为城里的一道颇具亮色的风景,尤其是彩阳伞下的冰棒箱,捋直了小朋友的眼神。

到了秋冬季节,街面上一下要空荡许多,大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曾浓密的完全遮挡住阳光渗透的大叶片全部凋零,感觉曾经比较拥挤的街道忽然间亮堂起来。不过,当季节把所有的热情都撤走之后,在我们的大院门外,总能出现一、两个新的视点引起我们的关注。

在大门正对面,有一个狭窄的巷道,连接两条马路,从长江路一直连通到和她平行的安庆路,小径不长,约摸几十米,文革之前,我却很少路过,安庆路上虽有不少的小商铺,鳞次皆比,但和我的生活似乎联系不够紧密,一个合肥市的百货大楼,就可以把所有的商品的花色概括了,起码在我的潜意识里,买东西没有其他的分号。在靠近我们大院的巷口与长江路的交界处,也就是经常和我们打斗的“野孩子”经常出没的地方,这时会出现一个依墙席地的小书摊,一下就把我们的注意力拉扯过去。

这个摊位的主人,是一个老人,至少从他饱经风霜的面容,我认为已经足够老了。就一个人,在为每日的生计坚持摆摊,可见日子过的紧巴。租书是典型的小本生意,逢天好出摊就赚一点,可以维持简单生活,下雨刮风就只能呆在家里,想看书的儿童就要自己找上门去,因为我没有痴书到如此地步,凭想象一说而已。

记得老人身边的东西是一只平卧的长方形木箱,打开来,木箱还做了两道夹层,和可以摆放小画书的支架,里面整齐码放各种供人借阅的图书。除了阴雨天以外,大约每天的下午四点,在小学快要放学的时候,老人总是准时出摊,因此这也算是一个固定小人书的地摊,只要是天气允许,我都能看到他和他的小书摊,占据巷道口的显著位置。放书的箱子不大,货色却不少,我光顾过几次,发现都是我特别想看的画书,却因为手头没有钢蹦子儿,而落入思念的陷阱,一直无法脱身。

过去的小人书,不仅有单册的,能把一个故事说完;更有系列的,总是且听下回分解,让人欲罢无能,其中精彩的有反映古代战争史话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有中国神话传说类的《西游记》等成套的连环画书。此外的重头戏,就是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方面的小人书了,比重较大,难以一一列举。这类图书集中讴歌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改造旧山河的壮举和革命英雄人物的事迹。除了绘画类的图书,也有一些是用电影镜头剪辑改编的电影故事图书,一样吸引我们的眼球。

从我们的懵懂,到整个青少年的时代,小人书正处在辉煌时期,但出版的小人书题材,歌颂生活的不多,讲述战争片断的不少,因为有了杀戮、有了硝烟,似乎切合了少年好动爱斗的天性。

小人书一分钱看一本,故事情节连续的要贵一点,要两分钱一本,《三国演义》、《水浒传》一套几十本,如果沾上就甩不掉,看了上本,急急地想知下回的情节进展,兜里没零钱了,一时憋死英雄汉,那种焦急的无奈,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

因为经济的缘故,我们这些普通百姓人家,不可能存有很多供孩子们看的图书,就是几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收藏,互相交换着欣赏,也是数量、内容极其有限,远没有对面摊点上的连环画书引诱人。

所以,周边有不少的小学生,下午放了学,常常是家也不回,先到我们对面的书摊报到,想充分利用夕烟升起前的一段时间,凭着余晖散下的最后一点光亮,流连在书摊边,手捧一本画书,读的津津有味,迟迟不愿离去。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岁月老去,那街头小人书摊的情景,在我的回忆里如同新生一般。

除了书摊,对面街上剩下的就不多了。

每当霜白轻柔地打在院子里的水泥地上,山芋的炉子可能已经上街了,即使我没有看到它,但我能想象出,刚出炉的烤山芋,以及那香甜可口,外焦里嫩的滋味。

除两点之外,在马路的斜对面,还有一家小杂货商店,也是频频勾连我们童年目光的地方。原是一家私人开的小店铺,可能是公私合营以后成了集体的资产,店里卖的是杂货,针头线脑、油盐酱醋以及茶叶烟酒等日用生活必需品,凭票的、不凭票的东西基本都有供应,因为靠近大院,图个方便,住在我们大院里的家庭,常常光顾的百货店就是它。因为在这里,可以买到我们日常所需的各种小食品。

邻家的小哥几个,大家常在一起,充分享受属于自己幸福的童年时光,因为奉行了集体主义的分配原则,如果谁口袋里有几个小钱,决不会偷偷的掖在衣服的兜里,瞒而不报,会捐出来大家分享,去对面的小店,买些糖果杂碎之类的当零嘴,今天花你的,明天我有钱了来做东,时间长了,总会制造一些经济纠纷,为相互之间谁讨了便宜,谁吃了亏喋喋不休地争执,童声中的吵闹,为了锱铢必较,有时也有趣的多。

最不好的,有人为了在朋友中显示自己的大方,偷拿父母的钱来应酬,被家长知道了,大家一块跟着脸红。

就是闹了一个大没趣,也不能让我们多长记性,照旧一门心思钻进钱眼里去,因为有了钱,不怕少,不怕零,量入为出,干我们想干的事情。就为了掌握钱,无知的孩子,经常要面临一次又一次的拷问或陪斩。

孩子们的共产主义精神终于受到了现实严峻的考验,于是有的聪明孩子有了钱,自己一个人到街对面的小摊上,挑几本打仗的小人书来自娱,从而避免了许多冲突。

没办法,孩子心中只有眼前的利益考虑,主题思想非常的明确,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讲。所以对面的街景,往往成了我们心中的一首儿歌,自弹自唱,没有固定的词曲和旋律,相互不传递,除了书中一点乐趣,童真没有了,直到随着时光远行,自己悄悄的长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六零生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精华: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小书摊中有大学问。
多年前的书摊,
跟今天的书摊大不一样,
多的是知识性,
而不似今天色情书摊包围着我们的视野。

文章评论共[4]个
谢文龙-评论

哇哇,大哥家的沙发是传说中的吗?at:2010年06月24日 下午6:05

古蒲-评论

抢板凳了。给上茶,哦不,还是咖啡吧,一季节的清凉送上······at:2010年06月25日 清晨7:32

六零生人-评论

安徽是出茶的地方,沏一壶茗,品一篇美文,真逍遥啊!at:2010年06月25日 早上9:53

林雨颜-评论

在我小时候,好像就没看到过这样的小人书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at:2010年06月25日 上午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