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记忆中的“发山水”冯富建

发表于-2010年07月09日 下午3:15评论-2条

记忆中的“发山水”是令人恐惧的。夏日的午后,呼啸的老黄风如魔鬼般一稍时便遮盖了整个大地,雷公做伴,积极响应,迅疾白煞的电闪过后,几声惊雷顿时响彻云霄,顷刻间,倾盆大雨如注而下,几分钟后,丝带般的“山水”便席卷着黄土猛烈地冲下山洼,汇集于沟湾河槽,冲击起千层浪潮。“山水”发起,人们的情绪也随之而改变。

“山水”是乡村老家人对洪水的方言之称。记得那年夏日午后,天气晴朗,和风丝丝,依照大人们常年观察天气的经验,一点也未觉察到有雷雨的迹象。于是,我们一群小孩又像往常一样去村庄对面的拐沟拦牲口。大约一个钟头后,本来晴朗的天空好似中了魔一样,一改先前的温柔,变得凶恶起来,猛然间刮起了老黄风,紧接着乌云黑压压地,不断变换着姿态迅速由南向北而行,空气燥热凝重。霎时间,倾盆大雨骤然而下。夏日午后的雷雨,总是说来就来,让人防不胜防,俨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同伴们见势不妙,各自慌忙在沟里找寻自家的牲口往家里赶,而我当时年龄最小,一时间不知所措,在慌乱中又找寻不见自家的牲口,好不容易在一个屹崂里找到了家里的毛驴,才发现伙伴们的身影早已消失,于是,一个人急的站在雨地里只嚎哭。不大一会功夫,雨就逐渐变小了,只听见山水呼隆隆地从山洼上奔泻下来,参合在河道里形成巨大的浪潮。看着此等光景,我更是心理害怕,拉着毛驴呆呆地站在一块高地上。惊恐不安中,我在依稀中看到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一道彩虹,在彩虹的下方,我看见了父亲顺着山洼急匆匆地向我站的地方走来,心里顿时温暖起来。

还有一年,学校放暑假后,我满怀欣喜地从学校赶回家,刚走到离家不远处的家里存放粮食的窑洞跟前,就看见存放粮食的窑口塌了,村里人都在洞子跟前帮助父母从洞子里往外捞糜谷等粮食。走近窑门口看时,我发现粮食窑里全是昏黄的“山水”,粮食洞子深深地泡在水里。母亲正站在齐腰的水里用簸箕捞粮食。母亲看见我后,强装欢颜,她对我笑了笑,叫我不要走近窑口,说粮食窑不牢靠了。我从母亲的眼神中看出了她内心中的悲伤,眼睛一酸,禁不住掉下了眼泪。我既心疼母亲,又狠这该死的“山水”,都是它惹的祸,给我们家带来了灾难。之后,听村里人说这场“山水”中受灾的人家很多,有些人家的窑洞被“山水”冲塌了,有些人家的牲口、家畜被“山水”冲走了,最让人伤心的是邻村一个小孩被“山水”冲走了,连个尸首也没捞着。

记忆中的“发山水”是惊心动魄的,有时候会给人们带来忧愁苦难,但有时候也会给人们带来一丁点欢欣,大雨过后,沟湾的山水中往往会有河沫子(树枝、柴草),这时,乡亲们就会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大笊篱,站在沟道上捞河沫子,以备冬日里喂炕(添炕),用河沫子喂炕是在美不过了,温热而不烫。有时候还可以放在灶火当柴烧。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但当年“发山水”时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如今,国家“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政策早已蔓延到了乡村老家的每一寸土地,逢夏,当年被羊群牲口啃秃的山梁峁洼早已被绿树所覆盖,树木扎根泥土,固土护山,即使有再大的雨,当年那种“发山水”的场景也不会重演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冯富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推荐: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令人恐惧的发山水
心痛的记忆
往事深刻犹新
国家的好政策保护山林
愿悲剧从此不上演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感谢您对散文版面的支持,真诚的祝愿带给远方的你,愿你事事顺心,快乐相随!at:2010年07月10日 上午11:59

冯富建-回复感谢文清老师 at:2010年07月11日 下午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