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哂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带雨的云

发表于-2010年07月11日 清晨6:49评论-1条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许多时代与许多人几乎共同的“座右铭”,尤其政治动荡的特殊历史时期,又尤其是一些胆小怕事,树叶掉在头上也会砸着的人,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就畏畏缩缩,他们的“座右铭”是:

多说风花雪月,躲开是是非非;

莫谈国事政治,蹲进班房倒霉。

反映四十年代或者更早时期生活的电影片里,就常常能看得到茶肆、酒楼、戏院、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墙上,张贴着“莫谈国事”的红红绿绿标语。

“莫谈国事”的实质就是主张凡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光是眼睛看嘴巴不张开,不要惹了麻烦,不要因为说话不小心被“尾巴”盯梢而去蹲了班房遭罪,甚至遭杀身之祸。

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波逐流成了那年代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好招。别以为仅仅中国人如此,连不讲究含蓄,爱“直去直来”的的西方人也同样有“沉默是金”的谚语。

50年代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时,忽然与从前迥然不同。新政府要大家多看报纸多谈政治,要大家关心国家大事,尤其关心阶级斗争的事。

机关、工厂、学校规定了每个班级、班组、办公室都要订报,每天上班或者上课之前天集体读报,并且经常举行时事测验,测验成绩不及格的要挨批评,千方百计的督促大家关心国家大事。

60年代末的文化大革命中就更是天天念叨“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的最高指示,标语处处贴,广播处处响。

旧时代的警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问”,后变成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全新的警句。我从来没有把“莫谈国事”写成自己的座右铭放在桌上或者床头,却常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真的。

嘿嘿,你们上当了,我说的是另外一种特殊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是当成警句、座右铭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且不是形容,而是真正的把一只眼睛睁着,把另外一只眼睛闭着。

文章的题目不是《哂说》吗?“哂说”就意味着不是平常意义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什么呢?

我是学习绘画专业的,熟悉美术的人大多都知道,画画的人常常爱把一只眼睛闭着或者半闭。闭起一只眼睛或者是半闭是为了观察对象的时候更加集中,为了忽略小处而着眼于大处,为了把我们的“世界”缩小,就是为了把我们要画的对象看得更加清楚,为了所画的对象整体感更强,更清晰,因而更准确、更真实。

两只眼总总瞪得大大的不肯放过任何一个部件与细节,观察对象的时候便常常看不到对象的整体感,见小而不见大,见微而不见著,见细节而不见整体,见局部而不见全局。比如专注于一个小疤痕也许就会把整体感、质感、立体感、光感都疏忽了,于是不像、不真实、不生动。

所以学习绘画时候爱一只眼眼睁着、另外一只眼闭着,或者用巴掌把另外那只眼睛盖住,这样利于集中概括,该认真的地方认认真真,该忽略的地方“马马虎虎”。

倒回来说,做人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道理其实与绘画一样,如果离开“对象”太贴近,太亲密无间,太明白了,太仔细了反而不明不白。

所以古人说“退一步天宽地阔”。“退一步”就是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持清醒,效果如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社会生活中,为人处世中是个好方法,放过一些“部件”与“细节”,观察对象的时候便更能看到对方的整体感,不至于“钻牛角尖”,不至于见小而不见大,见微而不见著,见细节而不见整体,见局部而不见全局,尤其不至于只看见自己的个人利益。

比如对与自己志同道合者、趣味相投者,比如对顶头上司,比如对自己一帮一派的,比如对自己的亲人,自己的父母兄弟,对所崇拜和敬佩的人,便常常不能太贴近,应该略略的退后一步,太近了就要“鬼迷心窍”,或者被光彩夺目闪原来眼。

反过来,对不喜欢的人,对不是同路人,对自己讨厌、不喜欢的人,对自己不愿意亲近的人,太近了又必然用钻牛角尖、挑刺、挑毛病的眼光看,就可能变得一无是处,处处是毛病,见细节而不见整体,见毛病而不见长处。

怎样“退一步天宽地阔”呢?就是做人要以宽容的心态善待自己,对待别人。只有这样才不会斤斤计较,才能够处于一种和谐的气氛之中。

这个道理当然人人懂,人人明白,只是真正遇到实际问题以后,常常无法驾驭自己,马列高足们也是在所难免。人无完人,就连伟大者也如此,常常容不得别人的疏忽,或者容不得别人的成就,或者是容不得别人的威望,也容不得别人的缺点与失误。于是就爱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不能把劲拧在一起。甚至多少年多少十年也牢牢记住不肯忘却,动不动就“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有朝一日时候到了,便开怀大笑、不亦乐乎。

伟大者、英雄豪杰者皆如此,何况平头百姓。至于凡夫俗子,当然就更喜欢斤斤计较。摘来一首趣诗,酸溜溜的,比醋还酸,且供欣赏:

你和谁去逛了街, 

还换了油光锃亮的新皮鞋,

以为我没有看见!

躲躲闪闪、鬼鬼祟祟, 

还说我瞎猜乱说、疑神疑鬼;

打电话给你不是手机没电就是关机不接,

失踪了半天却忽然送我玫瑰,细想来实在是心虚心亏……

眼睛瞪那么大是给自己添烦恼。至于利益和权力争夺者,比之感情上尤其喜欢把眼睛瞪得大大的,不仅仅不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想多长出一只眼睛来,巴不得前后左右满身眼睛。

于是明明是对自己有一些不如意,偏看成反对自己,明明是希望更上一层楼,偏看成要把自己推倒,明明是语重心长、盼望提高,偏看成是捅刀。就像我们绘画,眼睛瞪得太大,整体感、质感、立体感、光感没了,于是不像、不真实、不生动。

附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500篇》 

http://blog.sina.com.cn/dydyabc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带雨的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月清荷点评: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用在多种场合。
所幸的是,在当今的中国,已经有很多人开始觉醒。面对社会丑恶的现象,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在丑恶现象面前纵使不敢站出来断喝一声,也可以小声的说一声:不!因为正义的人多了,自然也就会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当然,在家人面前,在一些小事小非面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算是一种修为了!

文章评论共[1]个
静月清荷-评论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社会生活中,为人处世中是个好方法,放过一些“部件”与“细节”,观察对象的时候便更能看到对方的整体感,不至于“钻牛角尖”,不至于见小而不见大,见微而不见著,见细节而不见整体,见局部而不见全局,尤其不至于只看见自己的个人利益。at:2010年07月11日 早上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