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新探红楼(93):新探红楼结论安晓玲

发表于-2010年07月11日 下午3:37评论-1条

一、重大结论

1)《红楼梦》的最早版本不是《甲戌本》,因为它的部分回目是采用《庚辰本》和《甲辰本》的内容改编而成;所以,曹家发行的最早《红楼梦》版本是《庚辰本》。

2)曹家创作的《红楼梦》一共发行了四个版本,其顺序是:《庚辰本》、《甲辰本》、《程乙本》和《120回红楼梦定本》。可惜目前没有发现《120回红楼梦定本》。《梦稿本》中的修改稿基本上是曹雪芹父子的真迹,但不是曹家人编辑的。

《梦稿本》是从一堆杂乱无章的手稿中挑选出来的,有原始手稿、誊清稿的修改稿和誊清稿三部分组成;不是一个《红楼梦》版本的手稿 ,而是《庚辰本》、《甲辰本》、《程乙本》、《120回红楼梦定本》、《庚辰本》以前的原始手稿和《中间过渡手稿》的大杂烩。

现有的《程甲本》不是属于最初印刷的100本“真本”,而是后来重新印刷的版本,它的许多回目(尤其是“前80回”)是采用《程乙本》的版本排印的,故称之为《改良程甲本》。

3)目前按照《红楼梦》各版本的内容和写作技巧、字体形态、评语等来判断它们的真伪不准确;因每个人的文学水平和爱好不同,会产生很大的误差。采用《红楼梦文本分析法》得出:属于近代人伪造的《红楼梦》版本有:《己卯本》、《有正本》等;属于古代人伪造的版本有:《蒙府本》、《列藏本》、《戚序本》、《舒序本》、《甲戌本》、《郑残本》等。前三部古伪本中的一些异文是照抄《120回红楼梦定本》而来,而且《蒙府本》的“后40回”是按照《120红楼梦定本》抄写的。

4)不能判断各版本,尤其是各回目的生成先后是我国红学界对《红楼梦》产生各种误解和错判的根本原因。笔者为《红楼梦》研究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起“红楼梦文本分析法”,即首先确定某个版本、或回目、或书页的生成先后,再分析它内容的合理性和文学水平。

鉴别各版本生成先后的“红楼梦文本分析方法”分慢速法与快速法两种,详细鉴别步骤请看文(88)。 

5)由于目前保存下来的《红楼梦》古本,都是“手抄发行商品”,而不是“传抄本”;因此《红楼梦》的传播和流行基本上是依靠曹家人在庙市出售《石头记》和《120回红楼梦》的商品手抄本,而不是靠个体的私下传抄和庙市书摊老板的销售。为了摆脱经济困窘,开创一条生活出来,曹家主动组织编写了《红楼梦》和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营销。

6)《红楼梦》之所以在30年左右在全国实现畅销,达到“一时风行,几于家置一集”的程度,主要靠的是社会因素:即汉人的“反满”思想和情绪,特别是一股反清复明的势力,借助《红楼梦》来挑起对满清皇朝的不瞒和对抗。《红楼梦解读法》:寻找同音字、或拆字等推动着人们阅读和钻研《红楼梦》;同时也把曹家和《红楼梦》推向灭顶之灾。“谐音字影射”的《红楼梦解读法》在民间出现许多嘲弄、诋毁和仇视满人的言论和行为,最终逼得满清政府只好铲除这个引起社会动荡的祸根。

7) 腰斩《红楼梦》,认定“后40回”是高鹗所续是学术研究不深入和态度轻浮所酿成的恶果。笔者在拙文(16~24)中进行过系统的分析和驳斥;同时论证了:曹雪芹父子的确创作了《120回红楼梦》。现将笔者的论点归纳总结如下:

(1)“后40回”发行的版本一共有两个,一个是《程乙本》,另一个是《蒙府本》“后40回”。拙文(68)中论证了《蒙府本》是伪造的,但它的“后40回”是按照《120回红楼梦定本》抄写而成(文(67))。所以,同《程甲本》共母本的《蒙府本》的出现,就成为确确实实存在曹家《120回红楼梦定本》的一个实证。

《蒙府本》的“后40回”与《程甲本》的“后40回”不同、这一铁的事实充分证实:与《程甲本》“后40回”类似的版本——《120回红楼梦定本》早已存在,伪造《蒙府本》的人不过把它拿来,照抄而已;所以,它的作者是曹雪芹,而绝对不是高鹗!!!

(2)《蒙府本》“前80回”的猥词替换和删除不同于《程甲本》、《甲辰本》和《梦稿本》(见文(68)),因而只可能来源于《120回红楼梦》定稿版本。这便成了在嘉庆皇朝中期以前,在民间一直存在《120红楼梦》抄本的旁证。

(3)《红楼梦》中人物的年龄往往出现矛盾,尤其是第95回贾元春在43岁逝世,这就成了“后40回”是曹雪芹所作的一个铁证。因为高鹗岂能如此糊涂,在自己的“续作”中留下这么个特大的纰漏。

(4)第120回末的“兰桂齐芳”也成了《红楼梦》的“后40回”是曹雪芹所写的另一个铁证。凡是旧社会的中国男孩的取名必须按照族谱的规定,以便反映出该人的“辈份”,这是旧中国人的常识。贾宝玉的儿子,必定带草字头,如:贾蔷、贾兰等。如果这“后40回”是高鹗所作的话,他一定不会写:贾宝玉的儿子叫“贾桂”,必定写成“贾蓕”,以免暴露“后40回”是他模仿曹雪芹的写作风格伪造的。

(5)《蒙府本》文(68)、《列藏本》文(69)、《舒序本》文(70)中高质量的异文,它们的来源只可能是《120回红楼梦》的定稿版本;因为这些异文无论从内容的合理性,还是文字的修饰水平看,比其它古本的相应部分都要高一筹。所以,反过来,这三个伪本中的“精湛异文”就成了存在《120回红楼梦》定稿版本的证明。

(6)对《舒序本》和《列藏本》之间的异文差异,最合理的解释是:它们都是照抄同一个母本而生成的;为了制造新版本,两者的取舍各不相同。因为现有的14种古本中,都没有与它两相似的内容,因此它们都抄自《120回红楼梦定本》。第16回回末内容的演变,正是的确存在《120回红楼梦》定稿版本的无可辩驳的证据。

(7) 通过《风月宝鉴》的整理,为彻底否定“高鹗续作论”提供了极其充分的证据;因为提出《红楼梦》“后40回”是高鹗续作的根据都消失了。

(8)曹雪芹早已在第1和120回,就声明了《红楼梦》的书稿已经全部完成,只是未“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同时,周春在乾隆庚戌(1790)年,即《程甲本》发行的前一年,就买到了《120回红楼梦》,也充分说明曹雪芹父子已经完成了《红楼梦》“后40回”的写作,并公开发行了这个版本。这些都同样证实在《程甲本》之前,已经出现了《红楼梦》的“后40回”。可见“后40回”由高鹗“续作”纯属无稽之谈,也表明我国红学界的早期研究工作是何等的草率!

(9)在第98回,林黛玉一直把雪雁当成是“小孩子家”,而把丫鬟紫鹃当成知心人。林黛玉大约16岁去世,这时雪雁为19岁,怎么还能是小孩子呢?如果“后40回”是高鹗所续,他能留下如此的大的矛盾吗?任何仿造者都不会愚蠢到这种程度。

(10)正是由于在《梦稿本》的第81回上出现“茗烟”这个名字,笔者认为:这一点正好证明曹雪芹最初一次写出的《石头记》发行版本不是“80回”,而是“81回”;当送审和发行时,只用了“80回石头记”。所以,在《梦稿本》的第81回上出现“茗烟”这个名字,就成为“后40回”是曹雪芹创作的有力证明!

(11) 由《梦稿本》提供的“120回红楼梦”手稿旁证了:程伟元和高鹗在《程甲本》出版的序言中,说的是实话。他们的确收集到《红楼梦》“后40回”的手抄本;第二次发行的《程乙本》,是按照一部新买到的“120回红楼梦”手抄本进行排印的。同时,也证实:周春在乾隆庚戌(1790)年就买到了《120回红楼梦》的记载不是伪造的。

(12) 《程甲本》上的误抄(参见文(22)),绝对不是高鹗造成的,而是他所采用的“后40回”手抄本上产生了误抄;高鹗在点校时,未把它们纠正过来。但是,《蒙府本》的相应部分并未出现误抄,充分表明:《蒙府本》不是照抄《程甲本》而来,而是来自另外一个《120回红楼梦》版本。这也同样表明:《程甲本》的“后40回”不是高鹗创作的;否则,怎么会在《程甲本》上形成如此简单的错误而又在校对时不更正呢?

(13) 《程甲本》的第一回改成:“将顽石和神瑛侍者合成一个人”,而且说:顽石可以“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等等显示出在《红楼梦》里,高鹗没有写作过数量超过一个句子的文字;因为既然“后40回”是高鹗写的,在第120回里,他明明白白写成:顽石不能走动,要回到原地,还得靠那僧道仍携了玉到青埂峰下,将“宝玉”安放在女娲炼石补天之处。既然高鹗在第120回这么写了,为什么在《程甲本》中,他又将第一回的第二段文字改写成顽石可以自己走动,“各处去游玩”呢?而且他与神瑛侍者又是一个人?如此牛头不对马嘴的写作,能说第120回是高鹗的续作吗?(参见文(22))。

8)在《梦稿本》中发现《庚辰本》的“原始手稿的修改稿”至少有9个回目就彻底否定了至今对《梦稿本》的所有不正确看法,如“程甲本改本论”、“伪造梦稿本说”、“程乙本涂改说”、“甲戌本以前的原稿说”、“己卯本前身说”、“甲戌本原稿说”等等。

9) 在对《梦稿本》的分析中,笔者获得一个重大的发现:《红楼梦》对修改稿的誊清方式有两种:(1)《庚辰本》以前的稿子(含《庚辰本》),曹雪芹创作完毕后,由他亲自进行誊清,因而在誊清过程中再次进行修改,抄写出的是“再改动誊清稿”;(2)《庚辰本》之后的版本,修改稿的誊清工作由别人担任,因而不再出现改动,誊清稿与稿件的修改状态完全一致,称之为“不改动誊清稿”。

两者誊清稿的发现,铁证了《梦稿本》不是伪造的的手稿,的确是真品。

10)曹頫创作的《风月宝鉴》原本是一部未“分出章回“和“编造目录”的手稿,而且一直处在不断补充和修改的状态下;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最初也是将自己新增故事的内容插进《风月宝鉴》的手稿里。当曹雪芹把《红楼梦》的故事完全编写完毕后,才对这部《风月宝鉴》和《红楼梦》大混合的手稿“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所以,在《红楼梦》里,保存了几乎全部《风月宝鉴》的内容和文字。

11)在曹頫创作的《风月宝鉴》中,秦可卿没有死,因此在秦可卿身上引入“政治斗争”,纯粹是索隐派的臆造,对个别词句搞“谐音字”和“拆字法”,达到走火入魔程度的结果。

12)谁是《红楼梦》的作者?百余年来,一直是红学争论的热点。本书通过考证确定:参加《红楼梦》写作的有:曹寅、曹顒、曹頫和曹雪芹;由于《红楼梦》基本上是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上增扩而成,而且《风月宝鉴》占《红楼梦》篇幅的大约三分之二,所以《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頫和曹雪芹。就《红楼梦》的大部分内容而言,曹雪芹的确只做了编辑工作,将《风月宝鉴》分出章回,拟定出回目的名称。而且,在后期,对《风月宝鉴》上的内容,曹雪芹进行了修改。

13)揭开了“曹雪芹为什么在曹家族谱和古代诗集中查无此人”之谜。因为嘉庆后期,以淫秽书籍为名多次张榜禁毁《红楼梦》,致使曹家的族谱中剔除了曹雪芹的名字,所有载有曹雪芹诗词的书刊都删除了曹雪芹的作品,停印了曹雪芹的全部著作。

14)《红楼梦》中存在“大小贾宝玉”、“石头和神瑛侍者”、“各种人物的年龄前后不一”以及各回目内容的相互矛盾等等现象不是因高鹗续作所引起,也不是曹雪芹的水平问题,而是因为《红楼梦》实际上是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上增扩而成,里面的不少衔接问题和各种毛病由于曹雪芹过早地去世而遗留了下来,未能在他最后定稿时解决。

不少人提出:顽石和神瑛侍者是两个不相干的故事,但未找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在研究中得出:“神瑛侍者”是曹頫在《风月宝鉴》中创作的,“顽石”是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增加的故事。曹家父子本想在曹雪芹对《120回红楼梦》进行定稿时将两个故事结合在一起,不幸曹雪芹提前逝世;曹頫在修改本(如《程乙本》)中,将第一回的第二段文字改成“顽石”就是“神瑛侍者”,但由于他对曹雪芹的《红楼梦》创作没有整体概念,以致对第一回的第一段和第120回的相关内容未作出修改,仍然保持曹雪芹最初写作的内容,从而出现新的矛盾(见上面的第(13)条)。这些矛盾正好成为《红楼梦》“后40回”不是高鹗所续的铁证。

15)贾宝玉最后出家不是《红楼梦》中故事发展的结果,而是贾宝玉的文学原型曹顒的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因特殊原因(可能是由男变女),曹顒年纪轻轻就出了家;

16)《红楼梦》第一回提出的“情僧”和“情僧录”指的是:曹顒和他写的“一生回忆录”。

17)《红楼梦》和文学文艺的研究方法不是“大胆的设想、小心的求证”,而是“合理设想、严格求证、严而有格”。特别需要踏实艰辛的资料查阅和考证工作,多动手、少动嘴。

二、 细节结论

1)不深入考究曹雪芹一家的谋生手段,并把它与《红楼梦》的发行联系起来,是以往红学研究的一大缺陷。既然曹頫和曹雪芹可以教私塾,曹雪芹到庙市卖画和自己编写书籍(如《废艺斋集稿》等)的手抄本并出售,为什么就不能自个经营《石头记》的销售呢?应该说:这是我国红学研究中的偏见,非把《红楼梦》的传播认定是“私下传抄”和由“庙市书摊老板经销”的结果;似乎曹雪芹和曹家人员清高和愚蠢到:宁愿饿肚皮,“举家食粥酒常赊”,“一病无医竟负君”,也不亲自去组织《石头记》的营销!!!

文学界一直认为曹雪芹的晚年,非常贫穷,这是与实际不符的臆猜。自从《庚辰本》公开出售后,曹家就摆脱了贫困。

2)目前,14种《红楼梦》的古本没有完全相同的,相互间都存在“异文”,并有《红楼梦》繁本和简本之分。导致这些现象的出现,大都认为是高鹗等人在故意篡改《红楼梦》的文本,以及传抄人员随意改动《红楼梦》所造成。笔者研究得出:除了伪本外,《红楼梦》古本上的异文是曹雪芹父子留下的,繁本大多是《红楼梦》的早期版本,而简本是曹雪芹父子修改后的后期版本。

3)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没有花了十年,“120回红楼梦”最初稿大约两年内就完成。《红楼梦》第一回“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指的是《风月宝鉴》的创作,而不是《红楼梦》。在《石头记》的最初版本《庚辰本》中存在大量矛盾和不一致,就是这部书匆匆忙忙写成和到庙市去出售的证明

4)曹雪芹没有超越流行的意识,仍然是从政治和文学的立场提出“意淫”这个“新概念”。 “淫”是性发泄的言论和行动的总称,它包括精神性发泄和*体性发泄。前者由性神经、后者由性神经和性激素两者所引起,因而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也与思想和品德无关。性腺发育弱,即性欲低的人,偏重于精神性发泄;性腺发育完全和强,即性欲高的人,则偏重于*体发泄。《红楼梦》中的“意淫”是指精神性发泄。

故意抬高和弘扬精神性发泄,把它吹捧成崇高、文明或者楷模是错误的,因为“精神性发泄”不过是性发泄的一种。鼓吹者大都是别有用心,拥护者基本上属于性低能或性无能,或者不爱用脑子的跟屁虫;

“意淫”属于精神性发泄的范畴,通过与心怡人的亲热、接触、观赏、甚至受虐待或者生活在一起来实现性神经的兴奋,获得心旷神怡和愉悦舒畅,最终达到性满足;

“淫”和“情”是不相干的两码事情。古今中外的文学文艺极力将“淫”和“情”搅合在一起,给每个人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痛苦和创伤,实在是一种罪孽!在性兴奋时表现出的柔情和依恋是性激素作用下产生的行为,是一种求爱的举动;受基因支配,基本上与思想、道德和感情无关。实现性发泄后,是否能建立起感情,主要取决于是否“合得来”,与求欢时的言论、誓言、亲热和温馨无关。

5) 《庚辰本》以后的版本中,猥词的替换和删除不是高鹗所为,因为《程甲本》中的许多文明词在《甲辰本》等早期版本上同样出现就彻底揭穿了高鹗比曹雪芹更讲究修辞的谎言。为了不因淫秽恶名影响曹家出售《石头记》的销量,对《庚辰本》以后的版本,曹家父子都在不停地修改《红楼梦》中的不洁文字和*情内容。

6)自始至终,曹家长辈从来就未考虑过给贾宝玉娶林黛玉;主要原因是黛玉的脾气不好和体弱多病,与薛宝钗无关。

7)曹雪芹不太同意其父曹頫在《风月宝鉴》中所推崇的,贾宝玉应该娶林黛玉。他通过薛蟠娶夏金桂的前前后后,提示出男女婚姻问题上的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娶什么样的妻子才能“家和万事兴”,单单年轻、俊俏是完全不够的。脾气不好、不通情达理和顾全大局的女子再美艳绝伦,也不是福,而是祸!

8)大家所列举的薛宝钗的“恶”行,“故意收买人心”,都出现在第60回以前。一直到第84回,贾母等才决定娶薛宝钗;不是她不符合贾家的条件,而是因为薛宝钗要参加宫中“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的选拔。

9) 我国红学界在对贾宝玉的研究中,忽视了精神性发泄,进行“意淫”的现象,从而认为宝玉非常尊重女性,反对我国有史以来歧视妇女,因此他具有反封建的意识、维护女权等等,这是不准确的。

10) 同性恋也是一种生理现象。通过深入研究,笔者不仅看到贾宝玉的同性恋的倾向,而且还发现,他后期演变成真正的同性恋者;由于不堪履行做“丈夫”的责任而在19岁就毅然皈依佛门。他的生活原型是曹顒;曹顒在二十岁后,由男变女,而不得不假死真出家。

11)排印“程甲本”的底本中,“前80回”是曹雪芹创作出的“甲辰本”手抄本; “后40回”则是程伟元买到的《120回红楼梦定本》的残缺文本。“程乙本”是曹家第一次发行的《120回红楼梦》版本,它的“前80回”是对《甲辰本》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后40回”则是曹雪芹新创作的。

12)在《梦稿本》的“后40回”中,凡是没有和很少有修改的誊清稿,其部分内容与《程乙本》完全相同,但也有不少回目不同。可能是这些内容相同于《程乙本》的誊清稿给红学界造成错觉,得出《梦稿本》是“高鹗的一个改本”或者“是按照《程乙本》进行涂改”的错误结论,在学术界误传了百余年。

13)对《梦稿本》,目前主要有:高鹗的“改本论”和按照《程高本》“涂改脂本说”。这些看法不符合实际。《梦稿本》“120回目”中的“前80回”,许多章回不同于《程高本》;它的“后40回”也有16个章回与《程高本》存在许多差别,因此根本得不出《梦稿本》是高鹗的改本或其他人按照《程高本》涂改脂本而产生的。

14)《蒙府本》的确不是照抄《程甲本》。当前红学界普遍认为:所有《红楼梦》的“后40回”都是来源于《程高本》的结论与事实不符,应当还原它们的本来面目。至少是《蒙府本》,它是按照与《程甲本》同一母本抄写而来,而不是直接来源于《程甲本》;而《程乙本》与《程甲本》的差别则更大。

由于高鹗对《程甲本》的修改,而导致《程甲本》和《蒙府本》出现更多的差异,并使《程甲本》远离《红楼梦》的原著;

现有的《红楼梦》“后40回”改动最少,最接近曹雪芹原著的版本是《蒙府本》“后40回”;

15) 在对曹頫创作的《风月宝鉴》整理过程中,发现的第二个重要问题是:秦可卿没有死!设计秦可卿自戕,是曹雪芹增扩小说时,添加进去的。由于时间匆忙,留下一些线索,可以证明秦可卿的死是曹雪芹搞出来的。因此,把秦可卿的死硬往政治斗争上啦,认为是太子党谋反失败造成的观点完全违背曹家创作《红楼梦》的意图;创作和出售《石头记》的目的是为了创收,解决家族的经济困难。在第二次发行版本《甲辰本》中,就开始替换猥词和删去“雄奴”、“耶律雄奴”等内容就是证明。凡是可能影响他曹家销售《石头记》和《红楼梦》的因素,曹家都会去除。

16)《红楼梦》是个谜,《曹雪芹》更是个谜。越考究,居然得出曹家根本就没有曹雪芹一个人;从而又找出另外几个曹雪芹。有人甚至说:曹寅就是曹雪芹。本书对曹顒为什么要假死真出家,《红楼梦》的结局为何是贾宝玉皈依佛门,为何考究不出曹雪芹的身世,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担任什么角色等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也许可以解开至今迷惑不解的谜团。

笔者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是:找到了贾宝玉的生活原型是贾顒的根据;《红楼梦》结局贾宝玉出家,主要不是文学安排,而是写实,是因为贾顒由男性变成女性;贾宝玉悬崖撒手,是因为他变成了真同性恋者。

17) 本书提出一个贾家同曹家成员对应的新方案;

(1)贾宝玉不同曹家的成员对应,他只是一个综合的艺术形象,虽然生活原型主要是曹颙,但

其中还融合了曹頫、曹雪芹等的影子;即曹颙和曹頫创作了小宝玉,而曹雪芹创作出大宝玉;

(2)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不担任具体的角色,也就是他不对应贾家中的一个人物,因为在《风

月宝鉴》里,没有他的位置。他是后来出生的曹頫之子;

(3)这个提案,把《红楼梦》中贾家的主要成员同实际的曹家成员很好的对应了起来,从而实

证了:《红楼梦》的确是以曹家为背景的言情小说,而不是某些人一直在宣扬的、反映明清两个朝代的政治小说 

18)至今关于曹雪芹死于何年,存在三种说法:癸未论、壬午论、甲申论,都是胡适故意搞出来的。排除了他通过“点错”眉批的标点符号所造成的混乱,曹雪芹逝世的年代是:甲申年(17*4年)。

19)红学界许多人认为,曹雪芹不讲究修词,人物对话中,猥词使用较多;不少版本中,猥词被修改成文明词,一致认同是高鹗和其它手抄者所为;把《红楼梦》“后40回”的猥词绝迹,作为“后40回”是高鹗所续的证明。本书采用实例证实:这些看法都与实际不符。《庚辰本》以后各版本,如《甲辰本》、《程乙本》等中猥词的替换都是曹雪芹父子干的;“后40回”的猥词消失,也是曹氏父子所为,目的是为了避免因淫秽的恶名而影响他们的小说销售。《红楼梦》中不洁文字的修改分两个部分:*情内容的修改以及猥词的取代和剔除。曹雪芹修改《红楼梦》中的猥词很不彻底,曹頫才完全除去了《红楼梦》中的不洁文字,但对男性的不雅词的修改比较少。

20)本书中还探讨了几个独立的问题,得出:畸笏叟在眉批中一再声明迷失了一些手稿,其实不并没有丢失修改稿,只损失了送审的誊清稿;对贾宝玉的贴身书童茗烟的名称变化提出了新的解释;认为贾宝玉没有反封建的意思;《红楼梦》中最大的败笔是贾宝玉出家的原因不明;一些人物的年龄都存在前后不一致;对第17、18和67回,以及几个稿页进行了专门的分析等。

例如,第二十回庚辰本眉批:“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一再声明手稿丢失,此情报不实。在曹家,一直保持着曹雪芹书写的修改手稿,仅仅丢失了部分“一次誊清”稿子;并不影响《红楼梦》的完整性。在《庚辰本》中迷失了第*4和67回,但《甲辰本》、《程乙本》、《蒙府本》、《列藏本》、《戚序本》等中,“照样补充了这两个送审时丢失的章回”就是有力的证明:损失送审稿不会影响《红楼梦》的完整性。

21)在出版《红楼梦》这部巨著时,过去采取前80回以《庚辰本》[16]和《戚序本》[17]为底本进行校点,近来有人采取分析各种手抄本的优劣,“在纷争的异文中,择其善者而从之。”[108],出版了新的《红楼梦》[21、97];结果净挑选最初版本《庚辰本》的章回。笔者认为,这不是解决办法,因为好坏的标准的评价因人而异,谁也代表不了曹雪芹的意见,唯一有发言权的只能是作者曹雪芹。所以,只有分析现有各抄本的每个回目生成的先后,找出曹雪芹的最晚修改本,才能真正代表曹雪芹的本意,才是曹雪芹的原著。

22)贾宝玉迷恋和崇拜女子不能冠以维护女权的美名。古今中外,国王、皇帝崇拜美女的事件太多了,难道这些封建社会的头子也都变成了反对封建、推崇女权?贾宝玉仅仅只爱年轻美貌的姑娘,而且比许多皇帝的胃口更高(因为武则天三十一岁了,唐高宗仍然爱的死去活来);姑娘一旦结婚,他不但不再爱,反而厌恶。

23)反对和厌恶过去的“仕途经济”和今天的“读书上进”,绝对不是反封建意识和正确的举动。而且,当官并不是坏事,不都是“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办实事,勤政、爱民、廉洁的好官,无论是古代和近代都是需要的。

24)在《红楼梦》里,没有反对封建皇朝的言论,相反却有讴歌皇权、颂扬圣恩的言词。例如第16回: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第78回:本朝皆系千古未有之旷典隆恩,实历代所不及处,可谓‘圣朝无阙事’,唐朝人预先竟说了,竟应在本朝等等。

25)已经完全可以肯定:现存的《己卯本》是伪本,它基本上是照抄《庚辰本》而来;主要是增添了避讳字;少量地方进行了文字的增减;在两册的封面上伪造了:“已卯冬月定本”。为了坐实《己卯本》是伪造品,书中还圆满地解释了下列三个问题:(1)怎么会想到怡亲王府抄写《石头记》,使用避讳字:玄、祥和晓;(2)为何选择“已卯年”;即“已卯冬月定本”是如何产生的;(3)《庚辰本》上怎么会出现“庚辰秋月定本”;(4)第*4和67回从何而来。

还需要指出,《庚辰本》中相当多的字行旁边添加的文字,因抄写者忘了誊写在正文中;为了避免旁加字太多,便再不加字,结果变成“不纠错”;《己卯本》也照样“不纠错”,进而导致《己卯本》中的错误特多,质量很低。这一点,在第55~59回目中,尤为突出;所以,笔者称之为“拙劣伪造的《己卯本》”。

因为《己卯本》的第55~59回抄漏的旁加字更多,伪造者只好将它卖给北京流琉璃厂;以后再买出来,将错抄特多的责任推给古人。

26)本书通过正文和脂批的分析得出:“甲戌本”是高水平的伪造品。《甲戌本》是以《梦稿本》和《庚辰本》作底本伪造的。第1~8和13~16回,绝大部分是照抄《庚辰本》和《梦稿本》。第25~28回则是照抄《庚辰本》,个别回目的内容是在《梦稿本》的修改稿中,从涂抹掉和新加两部分的内容里,挑选文字;再加入伪造者自己撰写的文字,综合编辑而成。同时证实:《甲戌本》首页的曹雪芹自提诗是伪造的:《甲戌本》“凡例”中的两大段异文:八句七言诗和“顽石变美玉”, 第一回的“甲戌年”以及上面的重要眉批等都是假的;但是,它是一部伪造水平比较高的伪本。

由于《甲戌本》的一些稿页是根据《庚辰本》和《甲辰本》的内容选编出来的,因此可以肯定:它

的生成时间在《甲辰本》之后,这样一来,《庚辰本》成了目前古本中最早的版本。

27)目前,红学界的共识是:《戚序本》是一个与《蒙府本》组成“蒙戚系”的重要抄本,它是最

接近曹雪芹的本意版本的共识不正确。本书证实:《戚序本》是伪造的,它用《蒙府本》或者“和《蒙府本》同属一个版本”的手抄本,参照《庚辰本》进行改造,挑选了《庚辰本》中内容较多的部分抄写而成,是距离曹雪芹正宗原著较远的版本。此外,它和《蒙府本》是去除不洁文字最彻底的版本。

28)《蒙府本》的“前80回”,是以《庚辰本》为底本,参照《120回红楼梦定本》,将《庚辰本》中大部分不洁文字替换或删除而产生的。正文是《庚辰本》,基本上没有改动,只是误抄的地方很多。“后40回”则照抄《120回红楼梦》的定稿版本,并删去了全部眉批和部份夹批;大部分脂批以及54个回目的回前和回后总批都照抄《120回红楼梦定本》,同时新加了一些夹批。

29) 《列藏本》是在《最早77回庚辰本》中,采用了《转让80回庚辰本》的第*4和67回,再按照《120回红楼梦定本》“前80回”和《甲辰本》进行修改而成。其上的奇特异文是抄自《120回红楼梦》的定稿版本,同时,还按照它修改了部分回目的正文;因此,它具有保留了曹家《红楼梦》部分原著的价值。

30)《舒序本》以《庚辰本》为底本,按照《120回红楼梦定本》进行修改,伪造而成;它具有比较多的《120回红楼梦》定稿版本的内容.。认为《舒序本》的母本是:《已卯本》、《庚辰本》、《梦稿本》、《甲戌本》、《列藏本》、《甲辰本》等的看法是一种错觉。

31)《郑残本》是为了说书的需要,以《庚辰本》为底本,随意改动而成的话本;很可能是道光年间出现的伪品。

32) 脂批的真伪:目前《红楼梦》的重要脂批都是来源于《庚辰本》、《甲辰本》和《蒙府本》;而《蒙府本》的批语主要抄自《120回红楼梦定本》;本书证明:《红楼梦》的现有脂批许多是伪造的,尤其是夹批,大部分是抄写者、藏书者以及伪造者编写而成,没有学术价值;其中,以《甲戌本》中伪造的脂批最多。

33)《庚辰本》的正文基本上不是伪造品;但曹雪芹没有写过《庚辰本》和《己卯本》。更没有在《庚辰本》每册封面上书写出各回目的名称,以及“后四册”的封面和上面的“庚辰秋月定本”等是仿造的;建议把《庚辰本》改名为《77回石头记》,简称《77回本》。

《庚辰本》中的716条批语一部分是假的,尤其是夹批,大部分属于伪造品。

《庚辰本》一共有三种版本:最初发行的《最早77回庚辰本》,如目前发现的《庚辰本》,实际上只有77个回目;后来转让给庙市老板的《转让80回庚辰本》,它是伪造《戚序本》等时所使用的底本;以及《最早80回庚辰本》,伪造《蒙府本》时,使用的是这种版本的《庚辰本》。

34)《蒙府本》的“前80回”基本上就是《最早80回庚辰本》,在上面出现一系列的错抄,而现存的《庚辰本》和《己卯本》都没有它的错抄,因而断定《蒙府本》所使用的底本是《庚辰本》的另外一个抄本,即《最早80回庚辰本》,与现存的《庚辰本》不同。

35)本书从六个方面作出结论:《甲辰本》不是伪品,是曹雪芹的一个后期的修改版本。

36)《梦稿本》中有65个回目是《红楼梦》原稿的修改文稿。本书从11个方面证明:《梦稿本》的修改稿基本上是曹雪芹父子是真迹。其中的誊清稿由多人书写而成。

在《梦稿本》中有《庚辰本》、《甲辰本》、《程乙本》、《120回红楼梦定本》、《庚辰本》以前的原始手稿和各种《中间过渡版本》的稿页,就无可辩驳地否定了《程甲本改本论》和《某个版本前身说》。没有对《庚辰本》、《甲辰本》、《程乙本》、《蒙府本》、《舒序本》和《列藏本》等七种版本进行对比分析,无法把各回目划分出涂抹内容和新加内容两个部分,实现在《梦稿本》在编写出它们的生成稿页。《在乾隆年代,不可能有这种条件,无法同时找到这七个版本;到1970年以后,倒具备了广泛收集各种《红楼梦》版本的条件,但是为什么要伪造《梦稿本》?这是问题的核心。任何行动都离不开动机,在《梦稿本》上没有留姓名,这种无名又无利的蠢事,谁能干?何况,近百万字的伪造,工作量是何等的巨大!

此外,《梦稿本》中有至少9个回目的《庚辰本》生成书稿,由于它们与《庚辰本》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很容易成为“被判成是伪造”的依据。试问:哪个伪造者会干这种费事又害自己的事情?所以,《庚辰本》的这9个章回的生成手稿便成为《梦稿本》是真本的有力旁证。

37)《梦稿本》中清清楚楚说:林黛玉进荣国府是13岁,那么贾宝玉便是14岁;他的年龄与“初试云雨情”就不存在矛盾了。既然《梦稿本》是《程高本》的“改本”或者照抄《程乙本》,为何如此重要的文字,《程高本》上都没有呢?虽然《程高本》中没有,但《己卯本》上却与《梦稿本》完全相同,这种实证难道还不足以令红学派们醍醐灌顶吗?

38)笔者发现了《梦稿本》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誊清稿:再改动誊清稿和不改动誊清稿。伪造者决不会知道有两种誊清方式和存在两种誊清稿,所以两种誊清稿的发现可作为《梦稿本》的主要部分,不是伪造而成的有力证据,从而结束了这部手稿真伪的争论。

39)《梦稿本》的第39回第5页,第80回第3和4页出现“茗烟”和“焙茗”共存;而《程甲本》的印本上,从第24回起,全部只有“焙茗”一个名字,没有“茗烟”。这就完全否定了《梦稿本》是《程甲本》的改本。

40) 否定《梦稿本》是《程高改本》的有效办法是提出最简单的问题:《梦稿本》的“前80回”中,有48个回目是改动大的手稿,高鹗编出这些手稿目的何在?难道要证明《石头记》是他们编写的吗?如此明显的疑问,许多红学界的学者居然麻木不仁、置之不顾,依旧高唱“程高改本论”,不知何时才能清醒?!

41)《梦稿本》往往与《程甲本》和《程乙本》不同,有时在内容上差别甚大。在120回《红楼梦》版本里,就《前80回》而论,《程乙本》经常不同于《程甲本》,两者既有原稿版本,也有第一次修改本和多次修改本;但就《后40回》而论,《程甲本》和《程乙本》都是采用修改本,没有原稿版本,而且两者修改本有时不同。

42) 《梦稿本》的“后40回”大部分不是最后版本,而是中间过渡的手稿。既然是有意伪造,为何要在“后40回”中假造这么多过渡手稿呢?一部具有17个回目的修改稿都不是最高版本——“改3”,而是“改2”, 就铁证了:《梦稿本》不是伪造的,而是曹雪芹的部份手稿。

43)本书提出,《梦稿本》是从《红楼梦》的盗墓遗稿堆中挑选出来的,因为《梦稿本》中的稿页不是一个版本的手稿,而是《庚辰本》、《甲辰本》、《程乙本》、《120回红楼梦定稿版本》、《最初的原始手稿》、《中间过渡手稿》等的大杂烩

44)《程甲本》的“前80回”是以《甲辰本》为底本,依据《梦稿本》中新增的内容修改《甲辰本》的相应回目而成;“后40回”是对程伟元收集到的《红楼梦》“后40回”的残缺手抄本,按照《梦稿本》纳补齐全,并对十余回目根据《梦稿本》进行内容更新。用曹雪芹所写的三个手抄本拼凑编辑出《程甲本》。

我国的红学界非要在高鹗头上戴上续写《红楼梦》“后40回”和大改“前80回”的帽子,令他变成曹雪芹作品的剽窃者,真是百古奇冤哪!

45)许多《程乙本》的内容之所以相同与《程甲本》,不是因为《程乙本》残缺,而是《程甲本》的“前80回”的大部分回目是按照《程乙本》进行排印。这就是说:现存的《程甲本》以及三家评本所评论的《程甲本》都不是第一次印刷的《程甲本》真本,而是再版时改良的《程甲本》。

46)目前的《程乙本》是曹家第一次发行的一部完整的《120回红楼梦》真本。按照程伟元写出的《程甲本》序言,《程甲本》的底本是:《石头记》的“前80回”抄本(他所采用的抄本是《甲辰本》)+“后40回红楼梦”的残缺拼凑抄本。由于按照《梦稿本》对它们进行了增删,因此,第一次印刷的《程甲本》距离曹雪芹的原著比较远。

47)本书为红学建立的《红楼梦文本分析法》, 以分辨版本、回目和稿页的生成先后。分快速法和慢速法两种;其中快速法是以《梦稿本》作为鉴别的工具,目前不少人仍然不相信《梦稿本》的修改稿是曹雪芹父子的真迹;那就使用慢速法,以《庚辰本》、《甲辰本》、《程乙本》和《蒙府本》的“后40回”作为工具,进行文字对比。当使用这种费时间的方法几次后,就会感到:采用《梦稿本》这个工具可大量节约时间,而所得出的结论与慢速法相同。

48)《红楼梦》原著的特征:

(1)各回目都是最后的修改版本。在“前80回”,与这个特点接近的是《梦稿本》的修改稿或《程乙本》的部分章回;

(2)所有不洁文字全部被取代或者剔除,与此要求接近的是《蒙府本》和《梦稿本》中的修改稿;删除了部分有淫秽嫌疑的内容。如少女怀春(第24 回,参见《列藏本》)、玩童男(第75 回,参见《梦稿本》)等;

(3) 至少包括《梦稿本》中写出的全部新内容,如:

(a)第24回对茗烟改名的解释; 

(b)在第3回,有林黛玉的对话者,即(凤姐问林黛玉):“妹妹几岁了?”黛玉答:“十三岁了。”;

(c)在第25回,有癞投和尚说:“青埂峰一别,转眼已过十五载矣。”;

(d)在第105回,从贾赦家中查抄出物品的清单;

(e) 第16回秦钟死前的描写,按照《舒序本》。

(4)“后40回”都具有最高版本,与此接近的是“蒙府本”的“后40回”;

(5) 具有在《舒序本》、《蒙府本》和《列藏本》中保存的《120回红楼梦》定稿版本的内容;

(6)具有畸笏叟写的11条重要眉批(文(72));

(7)正文的词句要流畅通顺。凡是硬涩不通或词不达意者,都是误抄造成,应设法恢复它的原貌,至少达到流畅。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安晓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月清荷点评:

此间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我看红楼很强烈的感触。
至于探寻,揭密,这些似乎都有我无关,我关心的也无非就是那些词,那一些人!
看你的文章,倒让小编体悟不少,后面会找来看,恶补一下!

文章评论共[1]个
静月清荷-评论

看你的文章,倒让小编体悟不少,后面会找来看,恶补一下!at:2010年07月11日 下午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