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新探红楼(附)红楼冤一安晓玲

发表于-2010年07月19日 上午10:10评论-1条

新探红楼(附):红楼冤(一)

安 晓 玲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前言】

在结束了《新探红楼》之后,公布《二探红楼》系列文章

之前,首先发表一篇有关《红楼梦》的短篇小说。它可以

阐明《红楼梦》的一些谜团,以飨读者。

(一)

江宁城朝阳街上人头攒动,两百多清兵押着四十几辆囚车在游街。死囚们一个个面如死灰,没有恐惧、没有喊冤叫屈声;仅仅从消失的眼神和木然的表情,显示出他们是多么地希望离开这个残酷恐怖的世界、甘心情愿用砍头来换取肉体和精神的摧残和折磨,以求得到尽快的解脱!

站在街道两旁的围观人群,议论纷纷:

“怎么?反清复明逆贼净是一般年轻的文弱书生?”

“哪次造反,不是文人书生挑起的。当强盗的是泥腿子,反贼头子才是文化人。”

马三在餐馆吃饭,听到死囚游街队来了,食客都拥挤在店门口观看。他便站起来,伸头看了一看,立刻感到有点不对劲:反贼为何都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年轻书生?造反成功,谁当皇帝?这幕后者太缺德,到底是谁?他屈指一算,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是一桩彻头彻尾的冤案。得利的不是图谋造反的策划者,而是这起反清复明案的揭发者和江宁府知府……

江宁钟山书院是比较有名气的书院,曾经出过一个榜眼和13名进士,学子经常有百余人。自从乾隆年间,具有77回的《石头记》手抄本在江宁的书摊开始出售后,这部言情小说迅速牵动着书生们的心。因需要30两左右银子一部,一共八册,能够买得起的只是少数人。大部分书生只能听看过的人,介绍个别情节,尤其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相互关系。以讹传讹,说得神乎其神,令人向往和期盼一睹为快。

一年多后,书生唐云生家很富有,他买到一套,带到书院;找来八人分头抄写,每人抄一册,各抄写出八本,便令此八人各有一部《石头记》。通过这9部《石头记》的轮流传阅和组合抄写。大约一年后,这个书院近一半的人都有一部《石头记》,而且所有学子都阅读过。

自从《石头记》进入钟山书院后,它便成为学子们议论的中心。初期是有关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看法,由讨论演变成争论,最后分成两派:“扬黛抑薛派”,认为林黛玉娇美艳丽,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叛逆的悲剧性格;而薛宝钗则极为势利,伪善,是一个“正人君子”式的的卫道士 。另一派是“抑黛扬薛”, 提出薛宝钗有十大优点;而林黛玉气量小、刻薄、清高,缺点比优点多。

在一次的强烈争吵中,两派人动起手来。学子们相互对扔毛笔、砚池、镇尺、书籍和茶杯,热闹非凡;导致老夫子到现场,才平息了打斗;每派都有三十余人罚跪。此后,虽然大动干戈的武斗没有了,但小范围的争吵从来就没有断过。后来,具有120回的《红楼梦》在江宁府开始出售,进一步揭起阅读和争论小说中人物和情节的热潮。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红楼梦热”转向寻找这部小说里隐藏的反清复明的线索,通过《红楼梦》的特殊解读法:寻找谐音字和拆字法,找出其中讥讽、挖苦、谩骂和反对满人和满清皇朝的词汇和内容。例如,在《石头记》第六回中,“刘姥姥的女婿小名狗儿。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嫡妻刘氏。又生一女,名唤青儿”。“板"的谐音字是“反”,"青"是“清”,用加法就是“反清”。《红楼梦》中的人物 “吴新登”的谐音字为是“无心登”;贾政——假正经;贾链——假廉; 李纨——李完;邢氏——形式;秦可卿——情可亲;秦钟——情种;秦业——情孽;甄英莲——真应怜;卜固修——不顾羞;卜世仁——不是人;张有士——张有事;司棋—— 死奇;十里街——势利街; 湖州——胡诌; 梨香院——离乡怨 ;蘅芜院——恨无缘; 衡芜君——恨无君(独守空房);潇湘馆——消香馆;怡红院——遗红怨等等。

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都忧国忧民、正气凛然,对满人和八旗官兵欺压汉族民众早就不满和义愤填膺,采取谐音字和拆字法,挖掘《红楼梦》中的反满内容正好迎合青年学子的心思,发泄和舒展心中的闷气和怨恨。只要有人从《石头记》或者《红楼梦》中推演出讽刺和嘲弄清朝和满人的辞藻和句子,就在书院中流传,津津乐道。有些人热衷的程度超过对四书五经的钻研。后来,居然有人将大家的挖掘成果编辑成册,流传到社会上,相互传抄。

泰氏绸缎庄是江宁府的三百多年老店,在南京和杭州都有分店,信誉很高,货真价实,从不欺骗顾客。老板泰百荣令三儿子泰敏在钟山书院读书,希望他获得功名;不仅光宗耀祖,而且可以免受别人的欺负。一天,泰敏回家过中秋节,全家团聚在后院赏月。父子四人围坐一桌,唠叨闲话。泰百荣问:

“敏儿,听说你们书院都在钻研‘石头记’,劲头超过四书五经。难道科考项目变啦,要考‘石头记’了?”

“爹,‘石头记’是当今最时兴的小说,全国的文人和书生都在阅读。大哥二哥都看过吧?”

“我没看多少,就看不下去了。”老大答。

“为什么?”

“因为太罗嗦、都是一群女孩子吃喝玩乐、看戏、宴请和作诗,为芝麻小事叽叽歪歪地怄气,实在没有吸引力。”

“大哥说的对。”老二道,“贾宝玉和林黛玉相恋还看得,写得也感人,其它文字太琐碎,我只是挑着看过一些。”

“看石头记,首先要学会解读方法,才能看得进去,读的懂,引人入胜。”

“什么解读法?”老二问。

“就是拆字和寻找谐音字。比如:‘石头记’的‘石’字的谐音字是‘十’,‘头’是‘屠’,所以‘石头记’是纪念鞑子在扬州搞‘十日屠城’,杀死我同胞八十余万人,故真正名字是‘十屠记’。”

“何得了!”泰百荣既惊讶又非常着急,“你们不要命哪?!看这种反书?”

“他们满洲人残暴成性,伤天害理,屠杀那么多手无寸铁的百姓。把他们的罪行写出来,让大家看看,有何不可?”泰敏忿忿地道。

“混帐!兔崽子,这是抄家灭族的大罪!不是你一个人砍头的问题,难道要我们全家都跟着你砍头吗?”

“可、全书院的学子都在挖掘‘石头记’中反清复明的线索和言论,怕什么?法不罚众嘛。”

“放屁!没有的事。你大伯一家在扬州,被杀的一个不剩。他们犯罪了吗?八十万人有什么罪?不都统统杀死吗?你们书院一百十口人,算个吊!看来,你不能再去钟山书院了。明儿跟你大哥到杭州铺子去做生意。他娘的书不能读了,还是学做生意安全。”

“那怎么行?呀老子耶!”

“怎么不行?总比抓去坐牢砍头强。几天后,派总管去钟山书院退学,把你的铺盖和衣物拿回来。书籍一概不要。对书院说,你患病死了!不知道能不能躲过这一劫。唉!……对了,不许对任何人说,去杭州避难,以及有关钟山书院的事情;什么‘十屠记’等鬼话,给全家招来麻烦和灾难。听清楚没有?”

“听清楚呐。”三人同声答。

钟山书院的士子裘敦威的父亲裘庆山内外功都高深莫测,依靠打击恶富筹集资金建立起神剑山庄。他大哥裘敦伟尽得父亲真传,只欠内功未炉火纯青。裘敦威因儿时患一场大病后,体质一直不强壮,父亲令他习文,求取功名。在钟山书院,除了师尊布置的功课外,一有空闲,裘敦威就操练武功。家传武学招式,他已经十分熟练,就是体力不行。每演习完一路剑术,就气湍吁吁,直冒虚汗。在他的带动下,有两个好友宋文惠和程鼎也跟着他练武。对书院中出现的“石头记热”,林黛玉和薛宝钗之争,不屑一顾;认为决非有志之士之所为,岂能为儿女私情,卿卿我我,浪费宝贵的时光?后来又兴起挖掘“石头记”的反清复明线索的热潮,裘敦威更是气愤:有本事就明刀明枪地与满人对着干,依靠含沙射影的攻击,不是好汉的光明正大的行为!因而,不听、不看、不参与。

唐云生的父亲唐文轩是江宁府刑名师爷,一直野心勃勃,因时运不济,未取得举人资格,经常怨天尤人。当儿子回来谈及书院士子热衷于挖掘《石头记》中的反清复明的线索时,欣喜万分,道:

“孩子,我们家出头的日子快到哪!”

“呀老子,我们家的祖坟没葬好,哪会有出头日子呵。”

“不,你只要按照为父的吩咐去办,至少可以捞个知县当当。”

“竟有这等好事?”

“绝对没问题。”

从此,唐云生开始在书院内收集每个人的反清复明言论,并且记录下来。把每个人写出的《石头记》中、反对满清皇朝和满人的心得和体会秘密收藏起来;但是,他从不发表看法,顶多只点点头,或者装成在思考的样子,被大家认为他是热血进取的青年,自己的知音和拥护者。不少人一有心得,就首先找他谈,给他看自己写出的新发现,任由他抄写;甚至还要他出去广为传播。大约半年后,再没有人提出新发现时,钟山书院的137名学子,几乎都有言论记录。连不参与《红楼梦》挖掘的裘敦威,也记录了他的言论。他的记录是:

“一群没有骨气的书生,要反对满人,应该公开干。哪能这么没出息,在《石头记》里寻找指桑骂槐的线索。”

一天,审案完毕后,唐师爷对知府郝普安道:

“郝大人, 属下发现一大股反清复明的余孽, 特地向大人禀报。”

“哦,竟有这等事情,随本官到书房细谈。”

“大人,”在书房落坐后,唐文轩道,“属下有详细的记录,记载了钟山书院的全体士子是一伙反清复明的死党。大人可以利用这份记录一箭双雕。”

“如何一箭双雕?”

“大人请看他们的言论。”唐文轩把一大沓材料,放在郝普安的桌子上,“这是犬子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收集来的,绝对准确无误。”

“哇!真是吃了豹子胆,居然如此肆无忌惮地攻击当朝,必有反清复明分子做后台。好啊,好!的确是一份非常有分量的报国立功材料。你打算怎么办?”

“大人首先派出官兵,以抓反清复明逆贼的名义把钟山书院的所有士子都抓进大牢。由属下分别找每个家长私下谈话,示出对他儿子的揭发材料。只要交出十万两银子消灾;就可以当面将揭发材料烧毁,释放被抓的人。第二步,对不交银子的士子,严刑拷打,在招供书上画押。然后,再上报军机处,破获一起反清复明的重大案件。朝廷岂能不嘉奖大人,因此大人升迁指日可待。既升官又发财,是不是一箭双雕?那时希望大人多多提携属下,请大人成全。”唐文轩起身,拱手低头道。

“唔,主意不错!放心,本官发大财,你也能发小财。所收到的消灾银两,你可以拿两成。在向朝廷的报告中,一定指出你的功劳。给你个知县作为嘉奖,估计没有问题。哈、哈、哈!”

唐文轩立刻向郝普安打千行礼,道:

“谢郝大人再造之恩!”

次日,由镶白旗独烈参领率了三百名士兵将钟山书院团团包围,曾捕头拿来逮捕牒文对书院古鸿雪院长说明来意,抓捕反清复明逆贼团伙归案。唐文轩对古院长道:

“我们收到检举材料,揭发贵院的所有学子都参加了反清复明的逆贼组合。希望古院长积极表现,以免受牵连。至今,还尚未见到古院长同反清复明逆贼有联系的报告。”

“老夫岂能做这种大义不道的事情!万望唐师爷回去对郝大人多多美言,减轻对小青年的惩处。他们都很年轻,不懂世事,被逆贼利用了。”

“好吧!在下会尽力为他们说好话的,请古院长放一千个心。”

儿子被五花大绑,抓进大牢,急坏了137人的家长,都纷纷往府衙跑。托人帮忙,打探消息。唐文轩最先来到最富有的孟春璞家;孟员外把他当成上宾,迎接到内堂。落座上茶后,唐文轩颠动着八字须,慢条斯理地道:

“有人揭发贵公子孟春璞大势鼓吹反清复明言论,以小说‘红楼梦’为借口,攻击当朝和满人。属于罪大恶极。下面在下把揭发材料念出来,请孟员外笔录一下,以便去询问孟春璞。揭发材料是:

孟春璞自己取名为‘孟思民’,它的同音字是‘孟思明’,思念明朝也……”

“糊涂,糊涂!明朝与他娘的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好思念的?”孟员外插言道。

“本师爷接着念:第一条反动言论是:在‘石头记’第六回中,刘姥姥的女婿小名狗儿。狗儿的儿子叫‘板儿’;女儿叫‘青儿’。“板"的谐音字是“反”,"青"是“清”,合起来就是要大家起来‘反清’…… ”

“好糊涂啊,糊涂之极也!反清对他有什么好处,难道他还能当上王爷?”

“第二条是:小说中人物‘秦可卿’实际上是做‘清可倾’解。作者既是借此对清朝政权寿终正寝的诅咒,也是预言满清朝廷必然覆灭。第三条是‘石头记’中的词句‘白骨如山’一词,反映清兵在扬州十日屠城中惨无人道的残酷杀戮,绝灭人性!”

“万万没有想到,这混蛋王八羔子在书院里四书五经不念,尽搞歪门邪道。绝对不是他的本意,请师爷大人明察。”

“在下也觉得贵公子不会有意反对当朝和满人,一定是受坏人的挑唆。但是,这三条忤逆犯上的反贼言论就是死罪,会株连九族。”

“请师爷大人开恩,救救我们全家吧!”孟员外跪地,不停地磕头作揖。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在下也不忍你家满门抄斩。这样吧,你先去问贵公子,是否讲过这些话?如果属实,在晚上,你送十一万两银票到我家,十万两上缴,一万两作为在下的跑腿费。在下把这揭发材料当着你的面,烧毁。”

“谢谢大人开恩,非常感谢!老夫一定将银票如数送到府上。”

接着,唐文轩来到艾宝魁家,宣读他的反动言论如下:‘艾宝魁’自己取氏号为‘卿忘’,即‘清亡’。第一条言论是:曹雪芹在“石头记”中,骂满洲人是“犬戎”、“腥膻”、“匈奴”、“耶律”、“夷狄”等。把契丹人称作“中华之患”,实际是指满洲贵族是“中华之患”;“割腥啖膻”的意思是“壮志饥餐胡虏肉”。认为满人是“胡虏”,吃他们的肉,充分表达出作者的反清思想。

第二条是:“石头记”的第9回,茗烟抓住金荣,骂道:"姓金的,你是什么东西!” “清”的前身称“后金”,显然"姓金的"是指"清"。可见作者表面上骂的是金荣,实际上骂的是清廷,

第三条是:“薛蟠自骑一匹家内养的铁青大走骡,外备一匹坐马。诸事完毕,薛姨妈宝钗等连夜劝戒之言,自不必备说”。由铁可拆出金,由青即清,铁青大走骡就变成金清大走骡,金清大走骡可断句为"金、清,大走骡",也就是说金和清都是骡子。

听完后,艾宝魁父亲慌忙跪在地上磕头不迭:

“师爷大人救命,救命!”

“艾老板。你先起来说话。常言道:拿钱消灾。你先到大牢去,问贵公子讲没讲过这些杀头的话。如果属实,在晚上,你送十一万两银票到我家,就当着你的面,烧毁贵公子的言论,次日放出艾宝魁。”

“可以,可以!只是如此多的银子,实在拿不出。能不能少点?”

“这可是灭九族的大罪,只要十一万两银子,就买你全族的性命,难道还嫌贵吗?”

“好!小人卖房子,也将银票送到贵府。”

唐文轩每到一家,宣读了他家儿子的忤逆言论后,无不跪地叩头求救,只有裘敦威家例外。其父裘庆云一直铁着脸听完后,道:

“唐师爷,在下即刻去大牢问明犬子。如果属实,在下一定送银票到府上去。”

唐文轩因号称“神剑”的裘庆云没有跪地向他求救,失去救世主的感受,很觉不过瘾;但看在11万两银子的份上,只好不计较。

第一个送11万两银票给他的是孟员外,唐文轩从一大沓材料里,挑出孟春璞的言论记录,道:

“孟员外,你看好了,是不是这张?”

“对!没错。”

唐文轩将材料在烛灯上点着,焚烧后,道:

“明天,贵公子就回家了。他暂时不要到书院去。何时去,书院会派人通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安晓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榭上风铃点评:

《红楼梦》这一鸿篇巨著它以描写贾宝玉,林黛玉等之儿女情长之事为表象,实则描写了当时的世态及其对待封建王朝的冷批判。作者对红学的如此这般的精到细致的研究点评,可敬可叹。欣赏并推荐之!问好作者!

文章评论共[1]个
理野-评论

问好作者,欣赏佳作(:002)(:002)(:002)at:2010年07月19日 下午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