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杂谈:现代人居美宅逝去时光

发表于-2010年07月22日 下午3:53评论-2条

现代人居美宅

——西式建筑符号与中式庭院文化的完美融合

中式建筑的核心就是院子。写下这个题目,不由地想起了《红楼梦》里的几个情节。

一个是“龄官画蔷”。

……(宝玉)忙进大观园来。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刚到了蔷薇花架,只听有人哽噎之声。宝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细听,果然架下那边有人。如今五月之际,那蔷薇正是花叶茂盛之际,宝玉便悄悄的隔着篱笆洞儿一看,只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一面悄悄的流泪。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象颦儿来葬花不成?”……

一个是“宝钗扑蝶”。

……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得宝钗蹑手蹑脚,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的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к子糊着纸。

中国传统庭院:完美文化符号下的舍与留

多么优美浪漫的两幅场景啊!这两段文字,都集中了不少中式园林的设计元素。如宝玉站着看龄官画蔷的地方,有篱笆,而且因为花叶繁茂,“上下俱被枝叶隐住”,可见这绝对不是一处开阔明朗、一览无遗的所在。宝钗扑蝶呢?这个矜持庄重的女孩子,难得一见地展现出天真烂漫的女儿情怀,这是一美;一双玉蝶,大如团扇,忽起忽落,来来往往,将欲过河而去。宝钗追着这双蝴蝶,穿花度柳,一路逶迤,上了池上的游廊曲桥,来到滴翠亭旁。这样如梦似幻的景致,这是二美。如果没有特定场景的衬托,龄官画蔷、宝钗扑蝶带给人们的美的震撼力,一定会减少很多。

红楼梦,有红学者考证,曹雪芹写的是清康熙晚年、雍正时期、直到乾隆早期一段时间的事。文中写的荣国府,就是一种典型的中式庭院建筑。荣国府是由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建筑包成的一个大院子,院子里边有花有草,有山湾湖泊小桥流水曲径游廊亭台楼阁。院子里边的道路呢?大路小径,花径甬道,四通八达,横贯竖通,通往一个个令你惊叹称奇的桃花源般的所在。所谓的“曲折伸张,开合有致”、“亭台楼阁,曲桥游廊,山石生情,曲径通幽”这些特定的设计元素,强化了中国传统庭院含蓄、蕴藉、优雅、神秘的美。

有人说,中国的传统庭院建筑是“房包院”,而西式建筑却是“院包房”。说得有一定道理,但又不完全是。应该说,中国的传统庭院建筑,既是“房包院”,也是“院包房”。封建大户人家,不仅仅有一道门,还分为第二道、第三道大门,第一进、第二进、第三进院落等等。这些院落和房子,又处在一整个大院里边,建筑和环境相依相生,融为一体。前两进大门,都是一些附属建筑;而门户的主人,往往则住在最后那道大门里边,体现大户之家的门户尊贵与森严。大门里,分成东、南、西、北四个房子。正房坐北朝南,是家中辈分最长的人的起居坐卧之室,每天儿子媳妇还要前去“晨昏定省”;东厢房为老人的子媳所住;西厢房为女儿的闺房,如《西厢记》中,莺莺待月西厢下。同时,根据居住者的身份不同,房子位置也有高低。一般是北面的正房居最高,东面其次,西面再次,南面位置最低。普通人家是住不起这样的房子的,普通富户或者地主,也就是一家住一个“四合院”而已,虽然在享受景观资源上差了一大截,但经济状况也很不错了。

六七十年代在普通民居中最常见的四合院,就是所谓的大杂院。这样的大院生活,虽然邻里之间关系比较熟悉、亲密,但家庭与家庭、人与人之间几乎毫无私密可言,缺乏独处静思的场所,“隔墙闻剥啄,暮夜谁扣门”是其生动的写照,更不用说什么景观环境和公共配套了。

传统中式庭院建筑,经历了几百年的传承和演变,有它值得喝彩的精华和文化符号在里面。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人们发现它的某些特定格局,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比如一个家庭,分成好几个厢房,各自独立为政,这样,确实保证了私密性以及年轻人与老人家在一起居住的不便,但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寸土寸金,你一家人怎能享受如此大的土地资源呢?同时,从这间房到那间房穿进穿出的起居习惯,以一个家中辈分最长的人为核心的生活方式等等,也已经不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现代城市美宅:中西建筑文化的合璧与升华

熟悉了城市的钢筋水泥和高楼大厦,人们开始渴望回归。憧憬着花朵的鲜香和泥土的芬芳,还有曲折的阡陌与小径。现代的大户人家,效仿西式建筑的空间结构,把原来的“府邸”,变成了现代的别墅、花园洋房等。从原来的正房、厢房、附属房等,变成了现在的一、二、三层住宅,以及地下层、半地下层等可变化的利用空间。从原来的大院生活,变成了现在的多层花园洋房、复式、跃层结构住房等。这样,既保证了各个不同功能空间的可独立使用性,又保证了家庭成员之间居室的独立性。同时,家庭关系也从原来的以家中最年长的一辈为核心,变成了现在以中间一辈为核心。家庭成员之间可以相互照应,更多了亲切的关怀和感情的交流,少了地位尊卑观念带来的疏离感和程式化。即便是两口或三口之家的小年轻,没什么钱,又想享受二人世界,这样的室内结构,也可以随自己的需要,选择一室两厅或者两室两厅、三室两厅的房子,花较少的钱,享受和大家庭一样的景观环境,一样的生活配套,不论是私密性,居住舒适度,还是生活环境,这都是传统大杂院式的居住方式所给不了的。

构成一个优雅、和谐的住宅小区,除了建筑,还有景观园林等公共空间,或称庭院。西式园林讲究的是“规则”,景观设计往往呈轴线式布局,建筑和园林都是中规中矩,平板单调,呈现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德国的小区,不论是建筑的线条还是园林设计,都呈现方正、严整的特点,小区呈规则的几何形状,充分体现了其理性、严谨的民族性格。虽然小区看上去很气派、现代化味道十足,但总觉得缺了韵味和变化,少了凝神静思的空间,也少了生活的谐趣。而中式园林则不同。中式园林讲究的是“曲折伸张”,“开合有致”,最妙坡地式布局,讲究的是密植空间与留白空间的巧妙过渡,呈现自然之美与变化之美。现代的住宅小区,更在景观变化之间植入符合现代时尚生活方式的社区配套,让休闲生活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有些别墅区,乃至多层花园洋房、高层、小高层住宅区,将中式院落与西方的空间布局精髓互为结合,形成“最佳组合”。在现代建筑中植入游廊、天井等中式元素,大面积地使用前庭后院等常见设计理念,建筑与建筑之间围合而成优美的公共庭院。建筑高墙强调了私密性和家庭核心单位的意义,使之体现出不同寻常的空间感,但建筑与建筑的连接仍然比照西式住宅紧密相连,内部空间流畅,舒适度很好。这样的建筑,已经吸取了中国传统“庭院建筑”和西式建筑的精髓,将两种建筑文化紧密结合,既体现了居住的美感,又贴合现代居住需求,让居住变得非常的舒适;既保证了人与人之间的独立性,又促使邻里之间的往来与交流,变得更加的寻常与方便。也有些高档住宅区,利用小区宽阔的空间,住宅间采用街巷式布局——这与中国传统民居有很高程度的相似。社区由街区交错而成,每个街区用独特的标志来区别。

现代人对庭院的要求已经不再简单,怀旧不是符号,回归也不是对传统的拷贝。现代庭院建筑,首先应该是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满足和契合;其次是一种对源于自然的、谐趣生活的回归和创新;然后,是对传统院落形成的亲密邻里关系的升华,是注重从完全公共空间到半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的有序过渡,以满足业主不同层面的心理需要。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逝去时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理野推荐:理野
☆ 编辑点评 ☆
理野点评:

建筑,也是一门学科,古老的典雅庄重,新时代的活泼舒适,中西结合的别具微妙。作者对房屋的建筑,可说研究透彻。给我们带来了建筑文化的感官的享受。问好,欣赏!

文章评论共[2]个
逝去时光-评论

谢谢理野精彩点评!at:2010年07月22日 下午4:54

殊异-评论

好透彻哦,好友是建筑行的专业人士啊。学习咯~~~~~~~~~~~~~~~~~~~~at:2010年07月23日 凌晨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