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江南时报》9月22日的报道《周老汉又打昔日“恩人”》后,起先觉得愤慨,心潮起伏难平。待到火气平抑,细想周老汉的作为,却不禁要为他大声叫好。爱默生有句流传很广的名言:生活是我们的字典。现在翻开这部字典,我们将会惊喜地发现周老汉又给它添上了新的条目:同情是把两面有刃的利刀,不会使用的人最好别动手。这对于开阔我们的眼界的确是一个贡献。
从报道中的“又”字我们可以得知,周老汉殴打恩人周从保已经不是首次,而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方再次出手的。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与上次相比,周老汉再打昔日恩人有了怎样长足的进步呢?
“周老汉像发了疯一样向他冲来,趁其不备,几个耳光就扇了过去,周从保避让不及,当即被打得头晕目眩。谁知周老汉仍不罢休,冲进小棚里,将里面一些修锁的工具,日常用品全部扔在马路上,并将小摊点也掀了。”够了!这就是周老汉在被儿子扫地出门,给予对自己施以援手的恩人周从保的特殊回报。那么再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周老汉忘恩负义一至于斯的目的吧。“恩人只能给我一时的安慰,而不能给我晚年所需要的东西。如今我要依靠儿子,为了讨好他,只好这样对待恩人了。”在这看似无奈的话语下隐藏着一个怎样自私自利的灵魂呀!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又要问了,周老汉在向儿子这样迹近谄媚的讨好下,收到了怎样的成效呢?记者是这样报道的,“令人不解的是,周老汉并没有和儿子住在他亲手盖的小洋房里,仍旧住在那间猪圈里。”由此,不禁让我想起俄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一句名言: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周老汉宁遭万人唾骂也要将卑劣进行到底的行径,毕竟没有能够让他得偿所愿。其实就算他住进了小洋房,也不能说他就尝到了甜蜜的果实。向他看过去的每一双眼睛里都会有怒火,因为谁也不能容忍游离在道德底线下的人格。在我们的社会中,像周从保这样乐于助人的好人已经不多了,难道我们还能让他们在卑劣面前含满泪水吗?保护他们就是保护我们身边最宝贵的财富!
良心是我们每人心头的岗哨,只要他稍一松懈,卑劣、丑恶便会趁机而入。守护好我们的良心,就是守护好我们诚信做人的大门。如果周老汉能够端正好自己的岗哨,关好自己的大门,还是能够被社会所接纳的。毕竟古人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也请他记住那另外一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周老汉,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现在那一双双眼睛可都在盯着你呢!
2002.10
-全文完-
▷ 进入徐博达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