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特殊的“白衣天使”四川贾飞

发表于-2010年08月19日 中午2:19评论-3条

——走近达州精神病院里的医护工作者

核心提示:一提到精神病患者,很多人心里也许会“咯噔”一下,有的甚至会对他们产生偏见和歧视,认为和他们交流是一件困难的事。然而,在医院里却有着这样一群特殊的“白衣天使”,他们几乎是与精神病患者朝夕相处,像亲人一样照顾他们,关怀他们,给他们吃药喂饭,穿衣换裤,奉献青春,别无所求。 

近日,本报记者来到达州市民康医院(原达川地区精神病医院),走近这群特殊的医护工作者,了解了他们鲜为人知的工作生活故事。

a 钟颖:与病人“共舞”了20年

5月16日上午,达州市民康医院副主任护师钟颖,像往常一样腋里夹着一个工作安排本,掏出钥匙小心地打开铁门,静静地走进四楼的重症病室。病室内,数十个精神病患者正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有的躺在床上仰望着天花板静静地发呆,有的正在闹别扭不愿吃药,有的呆滞地站在窗子前守住一个方向望着楼下飞驰的汽车……

这一切对于钟颖来说,显得如此平常,她干这个工作,不知不觉已有20年光景。1990年7月的夏天,钟颖从达县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原达川地区精神病医院。那时的她,还是一个小姑娘,懵懂,对任何事情充满着好奇与幻想。然而,时光似箭,岁月如梭,如今她的脸上多了几道浅浅的皱纹。

钟颖一边给患者打招呼,一边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在她的口袋里,有一支彩色笔。这是她专门从城里买回,用来奖励病房内一个自称是“大画家”的小陈。小陈总是一个人趴在桌子上,拿着彩色笔和白纸,望着窗外的蓝天,绘出自己喜欢的动植物。

“小陈,今天你的画画好了没有,拿来我看看。”钟颖来到小陈身边,轻声地说道。随后,小陈将自己刚刚画好的一幅画递给了钟颖。并两只手摸着脑袋,笑眯眯地看着她。“真不错,你看,这颜色搭配得多好。”看到钟颖表扬小陈,其他患者也跟着围拢过来,纷纷望着图画羡慕不已,啧啧赞叹。钟颖拿出口袋里的彩色笔送给了他,并鼓励他要好好养病,早日离开医院,和他的家人团聚。

“处在精神分裂症发作期的患者许多生活不能自理,包括吃饭这样的事情,只得对他们进行鼻饲,这件工作常常需要多位护士配合进行。同时,被暂时控制的精神病患者在这里过的是集体生活,每次在开饭之前要有护士们将饭菜分好,护士其实扮演的是保姆的角色。”钟颖没有一刻停顿,说完之后,又继续穿梭在三楼康复室的每间病房,亲自指导护士给患者上药输水,喂饭穿衣。

正如钟颖说的那样,她每天重复着类似的工作,在理疗室与病人“共舞”,已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和光景。然而,对于她来说,能够看到患者欢快的笑脸,看到他们起舞的脚步,听到他们愉悦的笑声,她的心里就会感到万分欣慰。因为他们的快乐,才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的价值体现。 

b 曹建锋:干上这行,挨打是常事

“你真的要去精神病医院吗?那可不是人呆的地方,弄不好你的个人问题都会‘黄’哦!”这是3年前,刚刚从某医学院临床医学班毕业的曹建锋的同学小张打给他的电话。

家住陕西宝鸡市的曹建锋,在选择到达州市民康医院上班时,亲人、朋友和同学都不理解。在他们的眼中,在精神病医院工作,待遇低不说,自己也可能受其影响,成为精神异常的人,其个人问题更会因为工作关系,而深受影响。然而,曹建锋却毅然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在曹建锋看来,正是由于社会上许多人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对精神病医院的医疗工作者排斥和不理解,才使得这个行业举步维艰,人才缺乏。

“刚来我就被一个病人给打了。”3年前,曹建锋上班还不到两个月,一位姓潘的村民因精神出现异常,被其亲属送到了医院。曹建锋被安排全权负责这个精神病患者。在一次输液的过程中,患者潘先生趁曹建锋不注意,突然挥起自己的拳头,猛地朝着曹建锋的脸上打去。

曹建锋的眼镜顿时被潘先生打碎了,额头上被划破了很大一个口子,鲜血直流。幸好同事及时赶过来,将狂躁不安的潘先生制服。经过这一事件之后,曹建锋没事时总爱找潘先生聊天,和他进行沟通交流,渐渐地成为他的朋友。后来,情况有所好转的潘先生,多次向曹建锋赔礼认错。

“被病人打是常事,但是作为医生却不能记恨,而应该更加关爱他们。因为,这些病人完全是无意识的,他们一旦清醒之后,其实很善良很可爱。许多病人在康复回家之后,会常和我们联系。他们心里有什么郁闷,也会找我们沟通,把我们当亲人一样。”曹建锋一边给病人输液,一边笑呵呵地说。

2007年毕业参工以来,对于精神病医院的认识也更进了一步。曹建锋认为,当初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因为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c 邓睿:病人的配合信任是最好的赞誉

见到邓睿时,他正和护士在给一个病人输液。这是个还带着稚嫩和可爱的小伙子,说话时声音压得很低。“王叔叔,听话,输液后,你的病就会好。”

然而,邓睿身旁的老王并不买他的帐,反而有些倔强起来,不停地在病房内乱跑。邓睿并没有慌张,他凭借医院老师传授给他的经验,缓缓地走到老王身边,细心安抚老王的情绪,并承诺输液后老王的病情就能好转,老王很快就能病愈出院。给老王输完液后,邓睿又到康复室查看精神病患者的病情,询问他们的饮食和睡眠质量。

记者跟着邓睿一同在病房里走着,感觉整个医院就像一个迷宫。一扇扇铁门不断地被邓睿打开、锁上,然后再打开、再锁上。声音清脆,就像丛林迷雾中的一阵阵音乐。在其中的一个理疗室内,十余位病人正在做着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有的下棋,有的唱歌,有的则随着音乐的节拍开始慢舞。“你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了,看来你就快康复了。” “大歌星,今天也来一曲吧”……邓睿似乎知道每位病人最关心、最偏好的话题,即使对话的对象不理他,甚至没有任何反应,他也会如此坚持。

“到这里来之后,除了身上多了一串钥匙,还学到了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比如说爱心、责任心等等。病人的信任,其实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邓睿记得那是今年3月份,宣汉县一位精神病人由于病情再度复发,其家属和当地村民准备拉他到医院。然而,一群人围着他准备五花大绑时,却遭到了患者的对抗。最后,邓睿和同事到达了现场,该精神病患者看到是邓睿,立即丢下手中的棍子,笑呵呵地跑过来。“小邓,小邓,我认识他,我认识他,我要跟他走。”患者拉着邓睿的手,满心欢喜。从那时起,邓睿觉得,病人的配合和信任,是对他最好的赞誉。

“白天我几乎都在医院度过,给病人开药、输水,甚至陪聊,几乎没有什么休闲时间。尽管也存在一定的危险,譬如狂躁病人会突然揍我两拳,但是呆久了,也就没什么。”邓睿说,他将白天交给了病人,晚上又得回去好好恶补知识,因为在他看来,一个合格的医生,医术和医德是应该同时具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四川贾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美泉推荐:美泉
☆ 编辑点评 ☆
美泉点评:

肩负特殊使命的白衣天使,在平凡的工作中,做着不平凡的工作,
令人敬佩!
朋友的文章,如纪实报告文学,在典型的实例中,提炼出感人的主题。

文章评论共[3]个
美泉-评论

向无怨无悔而付出的“白衣天使”致敬!at:2010年08月19日 下午4:56

文清-评论

寂寂的清晨有微微的清风,微微的清风有丝丝的凉意,丝丝的凉意里有我轻轻的问候!愿我的问候能消除你酷暑的炎热,带给你一天的好心情!at:2010年08月21日 晚上10:47

泥鳅师傅-评论

有没有反抗官爷被迫害的呢at:2010年08月23日 早上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