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抬 杠 子”金矿

发表于-2010年08月22日 下午5:30评论-2条

“抬 杠 子” (散文)

金 矿

苏北白马湖水乡老百姓有一句口头俗语叫“抬杠子”,其它地方人听起来可能难以理解。其实就是两个人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为了一件事物或者一个问题持有相异观念,各自都坚持自己的观念而发生了争执,一个不让一个,争执地吵唠起来,这种现象就叫“抬杠子”。

我不理解这种争执为什么要叫抬杠子,好像与原来的本意相差很远。我曾经针对这个问题请教过一位年迈的老者,老者说这个俗语有点说岔了。原来早先我们家乡有一个抬杠子习俗,大概就是这个俗语的因子。

老者告诉我,我们家乡在一家一户的年代,距离今天大概要有七十年之久。每逢春节以后,要搞一次庙会式的文化活动叫“抬杠子”。这时间通常安排在人节这一天。所谓人节是指正月初七,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是天天节日。“七人八国”,初七为人节,如果这一天天气晴朗,说明这一年人的灾难就特别少,所以早年乡间为了祈求人的平安,就要在人节这一天“抬杠子”。

这种抬杠子的文艺形式还比较隆重,有些村庄都是在年前就有准备的,首先是大家出钱,买一头猪杀了,猪头、猪尾巴、猪四脚爪用盐腌在一处,开肠扒肚以后整肉片子腌在一处,到正月初七一大早把它摆在杠子上,扎好捆好,多在杠子上放一块平板,再用红绸子系起来,准备抬杠子游行。早饭后,每家每户的男女老少都自觉参加这个长长的游行队伍,前面是四个壮年男子抬着整猪,又像模型。把猪头猪尾巴猪脚爪连上猪中心片子,那肉片子是用毛竹片条撑起来的。走在前面领头的人被称为小杠老爷,那抬杠子的人还会轮换,紧跟着是敲锣打鼓的四个人和吹唢呐的两个人,这种游行多是要转过三道桥,或者是穿过三个村庄。

我问老人这个杠子是什么杠子,老人说通常扁的叫扁担,圆的叫杠子。当时抬重的物件,一般两个人肩上要承担三四百斤的重量,扁担挑在肩上养肩也省力,而抬重的物件就容易折断,多用圆棍子杠子。我记得小时候秋天场上,稻草通过磙子碾过后,起场多是堆成一滩滩草尖堆子,大人们就用那一头尖的长棍子朝里一穿,两个人手执棍头子,抬着一二百斤的草尖堆到晒草田里去晒,那一头尖的棍子就叫草杠,那也叫抬杠子吧。

为什么在人节这天要“抬杠子”呢,老人解释得有几分道理。说一个人的肩头是靠磨出来的,人有气福主要就是看肩头子,人节这天练肩头的力气,一年内再重的活都能扛得住,这种抬杠子有一种比劲的意味。

至于“抬杠子”游行过后,就是回到庄子场地上玩“抬杠子”游戏,这种“抬杠子”多是进行问题对答,由几个人轮流向一个人提出问题,如同现在电视上播的那种大学生正反方的答辩。这个答辩是要分胜负的,通常是由上年的庄头小杠老爷作为正方进行摆下擂台。这上年的小杠老爷就是上年“抬杠子”的优胜者。多是口语如珠对答如流的长者。智力阅历都是很优秀的,当然也有靠狡辩取胜,或者把概念进行错位理解,也能把一个问题答得周全,如果答不上来就算认输,小杠老爷自动退位让国,下一个人再主动站出来进行挑战,再来“抬杠子”。这又像是一个国家的总统竞选进行智力答辩,出类拔萃可是凭自己超人的智慧,抬出下一任新的小杠老爷出来,颇为公平竞争,没有半点徇私舞弊,也是一种原始的选举办法,有智者做庄主必然会得到大家的拥护和爱戴,这种口语式的游戏就应对了在文中一开始提出的俗语话,这里难怪把双方面的争执叫着“抬杠子”。

我听老者说也有一些年轻人想出人头地,想做“小杠老爷”,目的是要在全庄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智力本事,他早已就做好准备,有熟读水浒三国的,有博览天文地理的,有钻研社会常识的,就像应付科考一样。其实这些人好学上进,后来真成了人尖子,也不乏有不学无术、心术不正的,想拉人情票,但眼晴亮的庄人多,这些人还是不容易蒙混过关的。

我想早年在春节期间,家乡父老乡亲之所以能创作出“抬杠子”这种文化活动及智力游戏,倒显得很别致独特新颖,那“抬杠子”文化本来倒不太重要,选庄主才是大事。这大概是文化搭台选举唱戏吧,也体现了家乡的智能思维有着很厚重的基础,也表现了家乡农民意识的文明。我倒想现今乡村干部的选举如果也采取这样的游戏规则,这样的干部一定是会受到乡土百姓欢迎的。

啊,久违了,值得令人流连的家乡“抬杠子”……

qq:452163153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金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夜雨不朦胧精华:文清
☆ 编辑点评 ☆
夜雨不朦胧点评:

不要不知道,看了吓一跳,原来抬杠子有如此深奥的学问在里面。
我们这里的理解,真的很肤浅,就是作者最初说的:“一个不让一个,争执地吵闹起来。”
也就是说,当看不惯某一个人的想法了之后,就故意与对方反着说,闹得大伙都僵持不下;这种现象就叫“抬杠子”。
朴实的文字,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很值得一看。建议精华!

文章评论共[2]个
夜雨不朦胧-评论

(:009)哈哈哈,沙发。at:2010年08月22日 下午5:47

文清-评论

拜读老朋友的文章,晚上好!at:2010年08月22日 下午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