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红楼梦》重要新发现(1):安晓玲

发表于-2010年08月25日 早上9:05评论-0条

《红楼梦》重要新发现(1):《庚辰本》第八册是原始手稿

安 晓 玲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一、第八册是《庚辰本》手稿的论证

十分令人不解:对《红楼梦》研究近百年,居然未看出现存的《庚辰本》第八册是曹雪芹首次出售《石头记》版本的原始手稿。下面以第71回为例进行分析,它的照片如图1所示。

图1 《庚辰本》第71回的照片

1)第71回:

图1《庚辰本》的内容是:

李纨忙起身听了,就叫人把各处的头儿唤了[[一]](几)个来。[[令]](传给)他们【【传与诸人知道。不在话下。这里尤氏笑道:】】((说:“实在是老太太想的到,像我们))年轻[[力壮]]的人[[捆上]]十个也赶不上[[里。"李纨道:"]](就是)凤丫头仗着鬼聪明儿,[[还离]](赶上)脚踪儿的[[虽然是]]【【不远。咱们】】(也)是不能的了。"鸳鸯道:"罢哟,还提凤丫头虎丫头呢,他也可怜见儿的。虽然这几年没有在老太太、太太跟前有个错缝儿,暗里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

* *:灰色双方括号黑体字是图中涂抹掉的字,圆括号黑体字是旁加字,黄色双圆括号黑体字是旁加的句子,蓝色方括号蓝字【【传……】】是抄漏的字。为了查明此修改稿的誊清稿,现将《杨藏本》中相应部分打字出来:

《杨藏本》是:

李纨忙起身听了,(即刻)就叫人把各处的头儿唤了一个来。令他们(独)传与诸人知道。不在话下。这里尤氏笑道:"老太太也太想的到,实在我们年轻力壮的人捆上十个也赶不上。"李纨道:"凤丫头仗着鬼聪明儿,还离脚踪儿不远。咱们是不能的了。"鸳鸯道:"罢哟,还提[[二奶奶]](凤丫头虎丫头)呢,他(的为人也)可怜见儿的。虽然这几年没有在老太太、太太跟前有个错缝儿,暗里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

* *:上面是《甲辰本》的生成稿;它的底本是《庚辰本》,修改成《甲辰本》。因此,由这里可以抄写出《庚辰本》的文本,如下:

李纨忙起身听了,就叫人把各处的头儿唤了一个来。令他们传与诸人知道。不在话下。这里尤氏笑道:"老太太也太想的到,实在我们年轻力壮的人捆上十个也赶不上。"李纨道:"凤丫头仗着鬼聪明儿,还离脚踪儿不远。咱们是不能的了。"鸳鸯道:"罢哟,还提二奶奶呢,他可怜见儿的。虽然这几年没有在老太太、太太跟前有个错缝儿,暗里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 

* *:在拙文[10],笔者曾经提出:在“大字本”送审期间,曹雪芹对“大字本”底本进行了修改,获得《甲辰本》;可见《杨藏本》上的《甲辰本》生成稿的“底本”是送审的“大字本”。

当收回送审的“大字本”,抄写具有固定规格的出售商品本时,凡属于曹雪芹抄写的回目,又进行了修辞的改动。例如,笔者[2]已经论证了:《蒙府本》是以《最早80回庚辰本》为底本伪造的,而《戚序本》伪造的底本是《蒙府本》[3]。《蒙府本》和《戚序本》的相应部分都是:

李纨忙起身听了,就叫人把各[[处]](房)的(丫头)头儿唤了[[一个]]来。令他们传与诸人知道。不在话下。这里尤氏笑道:"老太太也太想的到,实在我们年轻力壮的人捆上十个也赶不上。"李纨道:"凤丫头仗着鬼聪明儿,还离脚踪儿不远。咱们是不能的了。"鸳鸯道:"罢哟,还提[[二奶奶]](凤丫头)呢,他可怜见儿的。虽然这几年没有在老太太、太太跟前有个错缝儿,暗里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

* *:《最早80回庚辰本》与“大字本”在三处又有差别,鸳鸯对凤姐的称呼由“二奶奶”改成“凤丫头”等等;因此可以得出:曹家第一次出售的《石头记》的商品本不是现有的《庚辰本》。

从上面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原始手稿》,《大字本》和《最早80回庚辰本》三者的内容基本相同,相互得到了印证;后两者分别是是前者的誊清稿和进一步修改稿。

下面,将送审“大字本”的内容同图1的文字核对,就可以看出曹雪芹是如何从《庚辰本》的原始手稿“誊清”出“大字本”的文本的:

1)舍去黄色双圆括号的旁加字:((说:实在是、像;新增:【【传与诸人知道。不在话下。这里尤氏笑道:】】 和【【不远。咱们】】;

2)从删除的文字中,选择了:[[一]]、[[令]]、[[力壮]]、[[捆上]]、[[还离]];舍去:[[里、[[虽然是]]。

3)从新加的圆括号黑体字中选取:“老太太想的到,我们));删去:(几)、(传给)。

4)新添加:(实在)、(也太)。

这种一边誊清,一边修改得出的誊清稿,笔者称之为“再改动誊清稿”[4、5];经核查得出:第八册原始手稿都由曹雪芹誊清成“再改动誊清稿”。

对第八册其它回目手稿的分析,请看以后的拙文[8]。

二、现有《庚辰本》不是曹家出售的商品本

仔细观察第八册中十个回目的修改稿底本后,笔者对目前已经取得共识的几个问题,形成了新观点:

1)有人说,曹雪芹的第二个妻子叫李梦霞,暂且不说。从第八册手稿看,她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根据是:不但原始手稿底本的毛笔字写的比较差(见图1),而且,所誊清稿的错字、漏字、多写字等很多,甚至出现句子的遗漏(上面蓝色双方括号蓝字,如:【【不远。咱们】】等)。错抄字如图1中,把“道”抄成“没”、“你”抄成“的”、“也”抄成“然”等;第73回,将“礼”、“赖”、“使”等字错写成“理”、“可”、“便”;第74回,把“并”、“闷”、“自”、“破”、“生”错抄成“取”、“事”、“是”、“故”、“玄”等。

字写的不好,误抄和漏抄特多,但曹雪芹依然要她誊清,这个人只能是他的妻子;因为《石头记》未卖出之前,曹家很贫困,绝对无钱去请人抄写;何况此人的毛笔字功底相当差。

2)写脂批的“脂砚斋”大都认为[9]是曹雪芹和他的妻子,现在看,她妻子没有写脂批的水平;《红楼梦》中的所有脂批都是曹雪芹一人所写。他父亲写的脂批,笔名是“畸笏叟”。可见,所谓的脂砚斋不过是曹雪芹一人而已。为了感谢妻子誊清稿页的辛苦,曹雪芹取了个女人的笔名:脂砚斋。

3)在《红楼梦》创作和发行期间,曹雪芹一直很辛苦和紧张;既要创作新稿,又要多次修改,甚至还要担任誊清。所以,曹雪芹在40岁就去世了,与他过于劳累有密切关系;即曹雪芹主要是累死的。

4)正因为现存《庚辰本》不是曹家出售的商品本,而是对外送审的大字本,因此上面的大部分书页是曹雪芹誊写的。它们是曹雪芹的真迹。

基于以上的情况,现在完全可以肯定:现有的《庚辰本》不是曹家出售的手抄商品,而基本上是送给亲友审阅的大字本(如没有双行夹批的第1~11、26~35、44~45、52~62和68~70回,以及带双行夹批的第12~25、37~43回等)。理由很简单,曹雪芹绝对不可能拿一册未誊清的原始手稿出卖或者送审;而且用它,无法抄写成商品本。由此可见,在《庚辰本》第八册封面上写出十个回目的名称和“庚辰秋定本”(见图2(a));而且,封面上写的是:“脂砚斋几回四阅评过”,而正文第一页却写成“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卷之”(见图2(b))等等,都是牛头不对马嘴的伪造,实在令人齿冷!

(a) (b)

图2 《庚辰本》第八册封面(a)和第一页(b)

三、《最早77回庚辰本》原貌的考证

那么,能否推测出,曹家出售《石头记》的第一次版本:《最早77回庚辰本》的原貌呢?可以!因为在现有《庚辰本》中,第1671~1674页提供了四页曹家出售的手抄商品的格式,如图3 (a)。书页是木刻印刷的、红色直行框;中间印有“石头记”,并书写出第几卷,多少回,第几页。每半页9行,每行正楷书写20个字。这就是曹家出售的《最早77回石头记》手抄商品的格式。

拙文[6、7]发现:曹家一共发行了四个版本:《庚辰本》、《甲辰本》、《程乙本》和《120回红楼梦定本》。图3(b)示出现存《甲辰本》的格式,完全证实了笔者的推测。它也是采用木刻印刷的“红色直行框”线装本,每半页9行,每行约20个字;书页中间写出: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十页(此版本未套红印刷)。

(a) (b)

图3 《庚辰本》(a)和《甲辰本》(b)版本的格式

因此可以看出:曹家出售的《石头记》和《红楼梦》手抄商品的规格要求较高,除了书写在固定规格的线装本上外,正楷字的水平也较高。最初只有曹雪芹、曹天佑和曹頫能够担任誊写。当卖出几部手抄商品后,才雇用毛笔字功底好的落榜书生抄写。

以上的实证彻底否定了目前红学界流行的观点:《红楼梦》是依靠个体“传抄”流行起来的;实际情况是:由于曹家卓有成效的营销手段,出售四个《红楼梦》版本的手抄商品,而是他们的产品推广开来。

四、现存《庚辰本》出现和保存下来的推测

最后一个问题是:由送审大字本和原始手稿混合组成的现存《庚辰本》怎么会流落到民间呢?笔者推测是:曹家出售《石头记》一段时间后,销路不错,供不应求,只好采取预订的方式。首先交出一半定金,两个月左右后交货。一人抄写出80回《石头记》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

一天一名南方的顾客到北京找到老板曹天佑,提出几天后去取货,愿意加倍付款。曹天佑告诉他唯一解决办法是:将送审的“大字本”买去。顾客一看样品,当即同意;要求一定将缺少的部分补全。看在银子的份上,而且又是一个《石头记》的热心读者,曹雪芹将送审大字本整理出来,缺少的书页,采用空白纸誊写(带眉批和侧批,如第37~43回等);曹天佑抄了一些,曹雪芹用石头记的“正式书页”纸张抄出四页,如图3(a)所示。最后发现还缺第八册,一时难以抄出;找顾客商量,用原始手稿代替。不料顾客欣然同意,因为保存原始手稿比誊清的书页更富收藏价值。正因为现存的《庚辰本》中具有原始手稿,因而受到历届收藏家的青睐。

《石头记》和《红楼梦》不卖出几万套,是达不到“一时风行,几于家置一集”程度的,因而推算出《庚辰本》也得卖出近万套,可是一套也没有流传下来;而带第八册手稿的现有《庚辰本》只有一套,但在250余年后,唯独它保存了下来了;为什么?这与《杨藏本》保存下来的原因相同,因为它们都具有原始手稿,被收藏者倍加珍惜的结果。

五、 新发现的意义

1)本文找到了曹家出售《石头记》(即《庚辰本》)和《红楼梦》(即《甲辰本》)的实证。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曹家的确开展了《红楼梦》的大量出销售。

2)挖掘出曹家出售的手抄商品的格式,揭示出它们具有严格的抄写规格。

3)本文考证出曹家出售的手抄商品的规格后,铁证了曹家一直在经销《红楼梦》手抄商品的事实。其意义在于完全证实了笔者所提出的下列新观点:

(1)《红楼梦》的流行主要不是依靠读者的私下“传抄”,《红楼梦》一开始就是由曹家进行有计划的经销:首先由他家出售具有固定规格的手抄商品;几年后,才将《庚辰本》和《甲辰本》的版权转让给书摊老板;他们的专卖店主要出售《程乙本》和《120回红楼梦定本》。

(2)创作和出售《红楼梦》,初始目的是解决经济问题,创收过日子,而不是文学或者政治目的。违背这个基本创作目的,去探讨《红楼梦》,如提出为了反清复明而创作《红楼梦》等等,都是脱离《红楼梦》的客观实际的虚构。

(3)当《红楼梦》打开了销路,曹家就摆脱了贫困。说曹雪芹死前一直很清苦,不是事实。

4)本文考证出:现有《庚辰本》不是曹家出售的手抄商品,主要是对外送审的大字本。因此目前的共识:《庚辰本》是曹雪芹在“庚辰年”的“定本”纯粹歪曲了事实真相。为确定《己卯本》是伪本提供了铁板钉钉的实证。

5) 曹家第一次出售的《石头记》的商品本不是现有的《庚辰本》,不仅在抄写规格和纸张不同,而且文本的文字也存在区别。

6)提出“脂砚斋”只有曹雪芹一人,“脂批”是他一人所写。他的妻子只是担任修改稿的誊清工作,未写出脂批。

7)再次证明笔者的发现:《红楼梦》的誊清稿有两种:由曹雪芹誊清的是“再改动誊清稿”;由别人誊清的是“不改动誊清稿”。

8)由于现有《庚辰本》是曹家送审的大字本,所以大部分是曹雪芹父子的真迹。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 安晓玲:新探红楼(24):“列藏本”也 是古代伪本

[2] 安晓玲:新探红楼(23):“蒙府本” 是古代伪本 

[3] 安晓玲:新探红楼(12):《戚序本》是伪造品(一)、(二)、(三)

[4] 安晓玲:新探红楼(26):“梦稿本”的真伪(二)

[5] 安晓玲:新探红楼(78):《甲戌本》是伪本的又一实证

[6] 安晓玲:新探红楼(56):如何确定最佳的《红楼梦》版本

[7] 安晓玲:新探红楼(81):《梦稿本》是《红楼梦》手稿大杂汇的证明 

[8] 安晓玲:二探红楼(13):对《庚辰本》中原始手稿的分析

[9] 丁杨 红学研究出新著曹雪芹及妻子批语再解红楼,中华读书报,2006。

[10] 安晓玲:新探红楼(55):《红楼梦》推广策略的探讨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安晓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爱情符号点评:

不懂红学,所以自是不敢妄加评论。文章推出,供文友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