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散文小说(43):刑房安晓玲

发表于-2010年08月31日 早上8:43评论-1条

散文小说(43):刑房无公道

安 晓 玲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泰氏绸缎庄是江宁府的三百多年老店,在南京和杭州都有分店,信誉很高,货真价实,从不欺骗顾客。老板泰百荣令三儿子泰敏到钟山书院读书,希望他获得功名;不仅光宗耀祖,而且可以免受别人的欺负。一天,泰敏回家过中秋节,全家团聚在后院赏月。父子四人围坐一桌,唠叨闲话。泰百荣问:

“敏儿,听说你们书院都在钻研‘石头记’,劲头超过四书五经。难道科考项目变啦,要考‘石头记’了?”

“爹,‘石头记’是当今最时兴的小说,全国的文人和书生都在阅读。大哥二哥都看过吧?”

“我没看多少,就看不下去了。”老大答。

“为什么?”

“因为太罗嗦、都是一群女孩子吃喝玩乐、看戏、宴请和作诗,为芝麻小事叽叽歪歪地怄气,实在没有吸引力。”

“大哥说的对。”老二道,“贾宝玉和林黛玉相恋还看得,写得也感人,其它文字太琐碎,我只是挑着看过一些。”

“看石头记,首先要学会解读方法,才能看得进去,引人入胜吸。”

“什么解读法?”老二问。

“就是拆字和寻找谐音字。比如:‘石头记’的‘石’字的谐音字是‘十’,‘头’是‘屠’,所以‘石头记’是纪念鞑子在扬州搞‘十日屠城’,杀死我同胞八十余万人,故真正名字是‘十屠记’。”

“何得了!”泰百荣既惊讶又非常着急,“你们不要命哪?!看这种反书?”

“他们满洲人残暴成性,伤天害理,屠杀那么多手无寸铁的百姓。把他们的罪行写出来,让大家看看,有何不可?”泰敏忿忿地道。

“混帐!兔崽子,这是抄家灭族的大罪!不是你一个人砍头的问题,难道要我们全家都跟着你砍头吗?”

“可、全书院的学子都在挖掘‘石头记’中反清复明的线索和言论,怕什么?法不罚众嘛。”

“放屁!没有的事。你大伯一家在扬州,被杀的一个不剩。他们犯罪了吗?八十万人有什么罪?不都统统杀死吗?你们书院一百多口人,算个吊!看来,你不能再去钟山书院了。明儿跟你大哥到杭州铺子去做生意。他娘的书不能读了,还是学做生意安全。”

“那怎么行?爹!”

“怎么不行?总比抓去坐牢砍头强。几天后,派总管去钟山书院退学,把你的铺盖和衣物拿回来。书籍一概不要。对书院说,你患病死了!不知道能不能躲过这一劫。唉!……对了,不许对任何人说,去杭州避难,以及有关钟山书院的事情,什么‘十屠记’等鬼话,给全家招来麻烦和灾难。听清楚没有?”

“听清楚呐。”三人同声答。

钟山书院的士子裘敦威的父亲裘庆山内外功都高深莫测,依靠打击恶富筹集资金建立起神剑山庄。他大哥裘敦伟尽得父亲真传,只欠内功未炉火纯青。裘敦威因儿时患一场大病后,体质一直不强壮,父亲令他习文,求取功名。在钟山书院,除了师尊布置的功课外,一有空闲,裘敦威就操练武功。家传武学招式,他已经十分熟练,就是体力不行。每演习完一路剑术,就气湍吁吁,直冒汗。在他的带动下,有两个好友宋文惠和程鼎也跟着他练武。对书院中出现的“石头记热”,林黛玉和薛宝钗之争,不屑一顾;认为决非有志之士之所为,岂能为儿女私情,浪费宝贵的时光?后来又兴起挖掘“石头记”的反清复明线索的热潮,裘敦威更是气愤:有本事就明刀明枪地与满人对着干,依靠含沙射影的攻击,不是好汉的光明正大的行为!因而,不听、不看、不参与。

唐云生的父亲唐文轩是江宁府刑名师爷,一直野心勃勃;因时运不济,未取得举人资格,经常怨天尤人。当儿子回来谈及书院士子热衷于挖掘《石头记》中的反清复明的线索时,欣喜万分,道:

“云儿,我们家出头的日子快到哪!”

“呀老子,我们家的祖坟没葬好,哪会有出头日子呵。”

“不,你只要按照为父的吩咐去办,至少可以捞个知县当当。”

“竟有这等好事?”

“绝对没问题。”

从此,唐云生开始在书院内收集每个人的反清复明言论,并且记录下来。把每个人写出的《石头记》中、反对满清皇朝和满人的心得和体会秘密收藏起来;但是,他从不发表看法,顶多只点点头,或者装成在思考的样子,被大家认为他是热血进取的青年,自己的知音和拥护者。不少人一有心得,就首先找他谈,给他看自己写出的新发现,任由他抄写;甚至还要他出去广为传播。大约半年后,没有新发现时,钟山书院的137名学子,几乎都有言论记录。连不参与挖掘的裘敦威,也记录了他的言论。他的记录是:

“一群没有骨气的书生,要反对满人,应该公开干。哪能这么没出息,在《石头记》里寻找指桑骂槐的线索。”

* * * * * * *

翌日,在阴森的审讯刑房,郝知府绷着脸坐在桌子后,唐文轩道:

“你们与反清复明逆贼串通,反抗朝廷和满族人,就该灭九族!我们郝大人心肠最好,念你们年轻,一时糊涂,让了坏人的当。只要你们在招供书上画押,就可以不追究你们家人的死罪。这里的刑具有十八种,就像十八般武器,至今还没有都能够熬过去的人。奉劝各位不要吃尽皮肉之苦后,再画押。下面挨个表态。第一个是:莫树军,自己取名‘莫斯轻’。‘斯轻’的谐音字是‘死清’。毁谤朝廷和满人的言论一共有四条……”

唐文轩一说完,莫树军就申辩:

“大人,小生取名‘斯轻’是闹着玩的,只是说说而已。那四条言论是指曹雪芹在‘石头记’中,具有反清的思想。这是属于学术分析讨论,不是我要故意毁谤朝廷。”

“是呀,是呀!”图文广接过话茬,“我们只是在进行学术研究……”

“放屁!学术研究就要大清皇朝死亡吗?”唐文轩恶狠狠地道,“第41回中,曹雪芹提到一个‘鬼脸青的花瓮’。莫树军硬说 ‘鬼脸青’等于‘鬼脸清’,去掉脸,反读得出“清鬼”。把满人骂成‘清鬼’,这是哪门子的学术研究?图文广,你的账,待会算!莫树军、你还到处鼓吹《红楼梦》第五回中‘红楼梦第十四支’的唱词:‘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是指贾府最后的衰败,而是指满清皇朝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能是学术研究吗?你不是趁机诅咒和仇恨大清皇朝,还有什么呀?现在我问你,莫树军,你在招供书上画不画押?”莫树军把头一偏,不搭理,“好呀,你小子骨头硬,大刑伺候!”

三名衙役把莫树军捆绑在老虎凳上,疼得他大声哀嚎,令人心碎!众学子们都低头,不忍看。最后,莫树军昏死过去;用凉水喷醒后,改换成新的刑具:脚夹棍。把他的踝骨压裂,又昏死过去。再次用水喷醒。当把他放进钉椅中,许多尖钉从四肢、背和腹部深深扎进他的肉里,疼痛得生不如死。

这时,莫树军的意志完全崩溃,只求速死;有气无力地道:

“我招,我画押!”

“这就对啦,”唐文轩一本正经地道,“何必令自己死的这么痛苦呢。”

莫树军画押后,浑身血淋淋,被扔在墙角下,无人过问。唐文轩道:

“第二个是余荛勋,自己取名为‘余返亲’……”

“你不必念下去了,老子画押就是!”

“痛快!这才是英雄好汉的气概哩,敢作敢当嘛。何必弄得大家都很辛苦。”

在他的带动下,一连十余人都主动在自己的招供书上签字画押。叫到图文广时,他坚决否认自己在反清复明,而是文学研究。他挺过夹手指、老虎凳、脚棍、竹签、钉椅等五种刑具,昏死过5次;在人字椅的刑具上,他屈服了。他被luo体捆绑在人字形的木架上,首先用滚开的水,烫成浑身水泡;接着采用铁刷子在各处的水泡上刷,弄成鲜血淋漓,到处见碎肉,只好在招供书上画押。

他后面的十余人,都不再否认,统统在招供书上签字画押。最后叫到裘敦威。他早就后悔,在探监时不听从父亲的劝告:用钱消灾。坚决不想向贪官污吏屈服,要在审讯是据理争辩。现在他才得知:在刑房,没有道理可言,只有鲜血、惨绝人寰的嚎叫、痛苦的呻呤。他父亲临走前,在他耳边轻声地说:

“如果他们硬要判决你死刑,为父会要知府和师爷两家人偿命!”现在他感到:光屈打成招这四十余人,就足够他两家的人偿命,完全没必要再搭上自己的性命。真是愚蠢到家,唉!

当叫到名字“裘敦威”时,他不吭声,决心以实际行动扛过所有的刑具。他挺过九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刑具,当烹煮时,他被绑在一木桩上,吊起来;下面一个立缸,装着热水;立缸下面的木材燃起熊熊烈火。当将他放进热水立缸中时,立刻全身滚烫,出气不赢;随着水温的升高,身上开始出现水泡。裘敦威在迷迷糊糊的意识中感到,何苦把自己煮熟呢?因此,用尽最后的力气喊道:

“老子招!”便晕过去。

“快拉绳子!”唐文轩喊道,“把他拉出来;再煮,非熟不可!”

摘自拙著《借尸换魂 ⅲ》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安晓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推荐: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想像力颇丰富
文笔大势生动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浪漫的秋悄然而至,多变永远是天气,不变的永远是关心,愿淡淡的秋风拂[已过滤**]每天的疲惫,缕缕的阳光传递我真诚的祝福!祝平安快乐!at:2010年09月01日 晚上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