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从三月三说起推窗望月

发表于-2010年09月01日 早上9:04评论-4条

小序:三月三,古代上巳节,人们踏青冶游,折柳蘸水,祓除岁秽,极为隆重。与寒食、清明并列为三。今仅法定清明,追思怀远,惟少数地方残存古风遗绪。我家乡流行做一种青蒿粑粑,亲人分尝,意为粑住魂魄,不至于迷失。有感于老人拳拳殷切而作。

三月三,作为一个节日,太古老了,古老得就如在林立高楼之外残存着的一条幽深的小巷,青苔遍覆,绿萝纷披,而偶然绽露的一间木门,静默无声,斑驳的油漆,铜绿的兽环,却隐寓了它曾经的煊赫。如今,花花绿绿的洋节多得让人目眩,年轻人脚步旋舞地追赶着时髦,霓虹陆离,dj喧嚣,还有多少人怀着对过往的虔诚,去轻轻叩响那扇尘封的门扉?它可能只如化石一般,散落在某些朴拙的村野了。

心中总纠缠着一份酸涩的感动,好像不写一点什么,就永远有着心灵之债的负重。可是日子总在麻木地流逝,有时慵懒颓废得近乎可耻。一个又一个三月三来过,走了;一个又一个和三月三一样的日子来过,又走了;我见证了公公婆婆每一个特别的日子里的殷勤忙碌,见证了他们曾经黑漆的头发而今雪白,见证了他们近乎巴结的热心却不被孩子们领情的落寞。一份复杂的情绪总在心中激荡,为天下父母对子女的拳拳痴心而肠热,为曾经拥有的已经或即将不存而忧伤。 

似乎是不经意间,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很多新鲜的事物不容商榷地铺天盖地而来,而很多东西则无可挽留地说不见就不见了。

行走在春天的乡村,你很容易触目一幢一幢的农家别墅参差错落在绿树丛中,水泥路在村落间延伸,田地规划得更方正开阔,不时还可见到大型农用机械突突地欢走在田间;如果再走进某一别墅的门去,很容易看到城市生活常见的用具,冰箱,洗衣机,煤气灶,微波炉,大屏幕的液晶电视,甚至电脑;还有有线电视,自来水,太阳能热水器。这一切无不唤起你对这个时代的感激:农民终于活得像模像样了!

然而如果你足够细心,你很快就会感觉到乡村缺少些什么。 

首先,你感受最深的可能它缺少了人气。你会发现在漂亮的别墅周围很可能疯长着荒草,明显的缺少打理的样子;哪家精致的院墙中很可能闪出一树桃花,在春风中寂寞飞红;也许突然间不知从哪儿跑出一条狗来,不咬不叫,只瞪着眼睛狐疑地看着你。村子里的青壮年差不多都做了候鸟,春节后全飞走了,只剩了老人和孩子。白天如果孩子上学去了,那么再新崭的房子里也有了垂暮的气息。你也许还会发现离别墅不远处有着一两座坍圮破败的建筑,那是全家都搬到城市去的扔掉的破巢。连同被扔下的还有他们祖祖辈辈的墓冢,这些墓冢和还在守候的人家的墓冢一起,就可能在离别墅的不远处的地埂上密密地排着。这样的氛围,可能让你感到死人比活人多,生与死的距离是那样的近在咫尺。 

其次,你发现很多古诗词描述的农耕文明的诗意美景难觅踪迹了。比如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远人村”还在,可那炊烟已经稀薄得不成样子。留守的人本来就不多,多是老两口,电饭锅,煤气灶很容易打发一日三餐,哪要烟熏火燎?再如,田间犁开细浪的牛耕,几乎绝迹,“牛蹄彳亍牛尾摇,背上闲闲立春鸟”,“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哪里还能见到?很多人家的田地原来多撂荒,现在都转包给了大农户,张扬得有点放肆的机械,生生地将牛耕诗意挤进了书缝中。 

走在这样的原野中,你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感伤。

最重要的,是传统节日的味道在不可逆转地变淡。端午,中秋自不必说,就连春节也变得敷衍。大家在节前的几天风尘仆仆地回来,节后几乎过不了元宵节又匆匆忙忙离去。平时上班的,做生意的,打工的,几乎都有着压力和疲惫,有限的几天节假里,就想懒懒地歇着,见面透着客套,串门变成了苦差。孩子们和电视电脑亲,大人们和麻将扑克亲。故乡变成了驿站,大家都是随来暂去的客,人与人之间有着那种难以说清的陌生和距离。传统的几个重要的节日已经成为法定节日了,听说春节大饭店年夜饭的预定异常火爆,我不知道这究竟是进步还是退化,有时却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潘向黎说爱情:爱着的时候不需要任何概念和定义;不爱了,多少种界定和解释都不能挽救。

因此,三月三,还能古色古香地存在着,几乎是一个奇迹,而这奇迹的创造者无疑是我们那些须发染雪的垂暮老人。农村的老人多没什么文化,他们可能根本不懂得什么经典教义,但随便问起一个老人,他可能都能说出一些节日、节气的俗谚来。生活好了,老人们大多衣食无忧,而儿孙就是他们生活的天空,他们牢记着口耳相传的格律,什么节日有什么样的程式,什么节日能保护后代平安都无比清楚。每一个节日的到来,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忙碌,该吃到的,该用到的,都要亲手做好,送到孩子那里,亲眼看到孩子们吃了、用了,他们才完成使命似的心安。痴心父母古来多,你不能不为他们这种朴素深沉的情感动容!不能不为他们对传统的虔诚守望而产生敬意!可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呢?当我们曾经那么执拗地逃离故土的时候,也就斩断了我们的孩子与故土联系的血脉;当我们在医院产床上生下他们的时候,我们就丢了他们的胞衣地,我们给了他们的故乡吗?年糕,米糖,青蒿粑粑,哪里比得上肯德基、麦当劳?三月三、端午,哪里比得上情人节、圣诞节?他们不辨菽麦,与祖辈有着难以逾越的代沟,对传统存着漠视甚至轻蔑,谁之过欤?

我有时望着我那已经七十多岁的公公婆婆忙碌的身影,就想,他们把亲情的链环还能握多久呢?特别想到两位老人都患有重病,就禁不住黯然,一旦他们不在了,我们的故园不也成了风中的蝉蜕?还有谁能做着青蒿粑粑去粑住我们渐行渐远的魂魄?想到无数的和我公婆一样的老人,苦苦守着一个祖传的匣子却找不到接钥匙的人,心中就有了一份失落。然而,日月行走,大浪淘沙,该来的总归要来,该去的也不免要去,多少场悲喜,多少代兴衰不都成了后人的考证和别人眼中的追忆?

外一首

三月三

季节

反刍般咀嚼

青蒿的葱茏

衔一片叶子

吹响古韵悠悠

长安曲水 

兰亭流觞

在熏风中酿熟

映山红殷勤烧滚

谁家的铁锅

幽兰缭绕 

如篆炊烟

鬓雪点亮清露

鹧鸪阵阵

采撷 

一茎一茎的虔诚

清香团起

春蚕吐丝的情愫

迷失的睡梦 

被声声唤醒 

魂魄归来

牢牢地粘附 

庭树的年轮

故园的根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推窗望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月清荷点评: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带着我的思念和梦幻飞回到童年……”
看你的文字,那久违的歌声如水般轻轻漫过心头陪我飞回到了童年……

文章评论共[4]个
西子xizi-评论

欣赏好文,问候秋安at:2010年09月01日 上午10:37

推窗望月-回复呵呵,我有点感动了,谢谢你不厌其烦的鼓励哦。问好,祝安! at:2010年09月01日 上午10:48

文清-评论

感谢您对散文版面的支持,真诚的祝愿带给远方的你,愿你事事顺心,快乐相随!at:2010年09月01日 晚上10:55

推窗望月-回复谢谢鼓励,问候朋友,祝安! at:2010年09月02日 凌晨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