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红楼梦》重要新发现(3):安晓玲

发表于-2010年09月07日 早上8:27评论-4条

《红楼梦》重要新发现(3):现有《庚辰本》残缺约24个回目

安 晓 玲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笔者在拙文[1]提出的下列新观点,被最近的新发现[2]证实:

1)曹家一开始就经销《红楼梦》;

2)曹家创作和出售《红楼梦》的初始目的是创收,解决经济拮据;

3)《红楼梦》的流行主要不是读者的私下“传抄”,而是依靠曹家卓有成效的销售《红楼梦》手抄商品;

4)曹家第一次出售的《石头记》的商品本不是现有的《庚辰本》;手抄商品与现有《庚辰本》之间不仅抄写规格和纸张不同,而且文本的文字也存在区别。

5)现有《庚辰本》由送审“大字本”和原始手稿(第八册)组成;将“大字本”抄写在固定规格的曹家线装本上,才发行;因此,现有的《庚辰本》不是曹家发行的手抄商品;

6)“脂砚斋”只有曹雪芹一人,其妻子主要担任修改稿的誊清工作;

7)《红楼梦》的誊清稿有两种:由曹雪芹誊清的是“再改动誊清稿”;由别人誊清的是“不改动誊清稿”。最初的发行手抄商品,基本上由曹雪芹誊抄;所抄出的出售商品属于“再改动誊清稿”(称《最早77回石头记》),它与送审《大字本》(即现有《庚辰本》的大部分)在文字上不同;

8)当《红楼梦》打开了销路,曹家就摆脱了贫困;

9)由于现有《庚辰本》主要是曹家送审的“大字本”,所以大部分是曹雪芹父子的真迹。

10)在《庚辰本》外出送审期间,曹雪芹对《庚辰本》“大字本”进行第一次大修改,产生了第二个发行版本——《甲辰本》。《甲辰本》是在送审《大字本》上修改而成,而不是在“大字本”的手抄商品(即《最早77回石头记》)上修改出来的;

根据最后一条,笔者发现:现有《庚辰本》至少残缺了24个回目(不包括送审时迷失的第64和67回),是由近代人采用《戚序本》补纳齐全的。

一、 《庚辰本》发行前后

贾宝玉的贴身书童在《庚辰本》中命名的原则是:第24回以前,叫“茗烟”;第24~34回之间,叫“焙茗”;在第34回以后,又叫“茗烟”。而《甲辰本》则全部都称作“茗烟”。笔者在拙文[4]对这个特殊现象进行了解释;认为曹雪芹写成《甲辰本》后,接着在“120回红楼梦”原始稿的基础上,开始对“后40回”进行细致的写作。这时,已是属于《红楼梦》的第二次大修改。他在第24回里,讲述了对书童的命名原则[4]是:第24回以前,称“茗烟”;以后,全部叫“焙茗”。从此以后,《120回红楼梦》都是这么写的。

由于“茗烟”是曹頫在《风月宝鉴》中的称呼,所以在初期(即原稿和第一次大修改稿),一律称作“茗烟”。只有在第二次大修改稿上,于第24回之后,才使用“焙茗” 这个名字。这就是为什么在《甲辰本》中,各回目都叫“茗烟”的原因(因它是第一次大改版本)。按照曹雪芹这个命名原则推测出:最初的送审《大字本》、以及誊抄成发行版本的《最早77回石头记》等都应该像《甲辰本》那样,只有一个称呼——“茗烟”。

曹雪芹在《庚辰本》的“大字本”送审期间,已经完成了《甲辰本》的初稿。大约一年后,收回送审“大字本”;开始誊抄第一次发行版本——《最早77回石头记》时,全部都称作“茗烟”。主要由曹雪芹、曹天佑和曹頫把“大字本”誊抄在曹家特定的“手抄商品线装本”上。由于《石头记》的畅销,曹家摆脱了贫困,雇佣了许多贫困书生抄写《最早77回石头记》,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大约六年后,发行第二个版本——《甲辰本》时,才把第一个版本的版权转让给庙市的许多书摊老板。

在转让前,曹雪芹在送审“大字本”的基础上,整理出一个完整的文本,现命名为《转让80回石头记》。不仅将第17回19回分开,从第79回中分出第80回;而且还从《甲辰本》的生成稿中抄出第64和67回,并进行了文字的修改;把送审时迷失的两个回目补充上。此外,为了突出它是转让的版本,曹雪芹还将第24、28、33和34回中的“茗烟”,按照120回《红楼梦》的写法,改成“焙茗”,致使《转让80回石头记》在第24回前,名叫“茗烟”;第24~34回,称“焙茗”;在第34回之后,仍然叫“茗烟”。这时,曹雪芹已经完成《120回红楼梦》的写作,并进行第一次全面修改。

曹雪芹去世后,成立曹家专卖店,出售第一个《120回红楼梦》发行版本——《程乙本》时,又卖出《甲辰本》的版权。此后,为了完善最早出售的《石头记》(即《最早77回石头记》),由曹頫整理出《最早80回石头记》。它的第64和67回从《甲辰本》生成稿中抄出后,未作修改(因为是由曹頫抄写的);将第17和18回分开;从第79回中分出第80回;而且,书童的名称按照最初的叫法,即《风月宝鉴》的称呼,各回都写成“茗烟”。

二、 证 明

从上面可以看出:《庚辰本》前后共有四种文本:

1)送审“大字本”:如现有的《庚辰本》的大部分回目。贾宝玉的贴身书童全部都叫“茗烟”;

2)《最早77回石头记》:伪造《列藏本》时所采用的底本就是这个文本。各回也都使用“茗烟一个名称”;

3)《转让80回石头记》:伪造《戚序本》、《甲戌本》、《舒序本》和《郑残本》时就是使用这个文本。书童在第34回之前,叫“茗烟”; 第24~34回之间,称“焙茗”;第34回后,又叫“茗烟”。

4)《最早80回石头记》:伪造《蒙府本》的底本就是这个文本。所有回目都写成“茗烟”。

证明1:

在实际上,《列藏本》的各回都是“茗烟”。例如,第28回,贾宝玉应冯紫英的邀请参加喝花酒的叙述(p.1132)中,一连7个都是“茗烟”,如图1(a)。《蒙府本》的相同部分是6个“茗烟”,一个“焙茗”,如图1(b)。这个“焙茗”属于误抄。而《戚序本》则按照“茗烟—焙茗—茗烟”的规律书写的,因此在相应部分是7个“焙茗”。

(a) (b)

图1 《列藏本》(a)和《蒙府本》(b)第28回照片

证明2:

《杨藏本》的第28回这部分是《甲辰本》的生成稿,如下:

宝玉来到外面,只见茗烟说道:“冯大爷家请。”宝玉听了,知(道)是昨日的话,便说:“要衣裳去。”(就)自己[[便]]往书房里来。焙茗一直到了二门前等人,只见出来了一个老婆子,茗烟上去说道:“宝二爷在书房里等出门的衣裳,你老人家进去带个信儿。”宝玉来到外面,只见茗烟说道:“冯大爷家请。”宝玉听了,知(道)是昨日的话,便说:“要衣裳去。”(就)自己[[便]]往书房里来。焙茗一直到了二门前等人,只见出来了一个老婆子,茗烟上去说道:“宝二爷在书房里等出门的衣裳,你老人家进去带个信儿。”那婆子(啐)说:“(放)你娘的b2(右毛、左必)(屁)![[到好,]]宝[[二爷]](玉)如今在园里住着,跟他的人多在园[[子]]里,你又跑了这里来(带信儿了)!”茗烟听了,笑道:“骂的是,我也糊涂了。”说着一径往东边二门前来。可巧门上小厮在甬路底下踢球,茗烟将缘故说了。有个小厮跑了进去,半日才抱了一个包袱出来,递与茗烟。回到书房里,宝玉换了,命人备马,只带着茗烟、锄药、双瑞、双寿四个小厮(去了)。

跟他的人多在园[[子]]里,你又跑了这里来(带信儿了)!”茗烟听了,笑道:“骂的是,我也糊涂了。”说着一径往东边二门前来。可巧门上小厮在甬路底下踢球,茗烟将缘故说了。有个小厮跑了进去,半日才抱了一个包袱出来,递与茗烟。回到书房里,宝玉换了,命人备马,只带着茗烟、锄药、双瑞、双寿四个小厮(去了)。

* *:由此抄写出它的底本,即《庚辰本》的“大字本”的文本是:

宝玉来到外面,只见茗烟说道:“冯大爷家请。”宝玉听了,知是昨日的话,便说:“要衣裳去。”自己便往书房里来。焙茗一直到了二门前等人,只见出来了一个老婆子,茗烟上去说道:“宝二爷在书房里等出门的衣裳,你老人家进去带个信儿。”那婆子说:“你娘的b2(右毛、左必)!到好,宝二爷如今在园里住着,跟他的人多在园子里,你又跑了这里来!”茗烟听了,笑道:“骂的是,我也糊涂了。”说着一径往东边二门前来。可巧门上小厮在甬路底下踢球,茗烟将缘故说了。有个小厮跑了进去,半日才抱了一个包袱出来,递与茗烟。回到书房里,宝玉换了,命人备马,只带着茗烟、锄药、双瑞、双寿四个小厮。

* *:上面的文字清楚地说明:《庚辰本》的“大字本”也都是“茗烟”;而现有的《庚辰本》却是“焙茗”,所以笔者认为:现有的《庚辰本》是个残缺本,这个章回没有,是后人补抄的。下面将进一步讨论。

证明3:

在《杨藏本》的《甲辰本》生成稿中,其底稿都是送审“大字本”,它与《最早77回石头记》的文本不同。例如:

《梦稿本》第80回第3页后半页是《甲辰本》的生成稿:

宝玉笑道:"你猜,(若猜)的着,便贴(的)好了。"王一贴听了,寻思一回,笑道:"这倒难猜,只怕膏药有些不灵了。[["宝玉命李贵等:"你们且出去散散。这屋里人多,越发蒸臭了。"李贵等听说,且都出去自便,只留下茗烟一人。这茗烟手内点着一枝梦甜香,]]宝玉命他坐在身旁,[[却倚在他身上。]]王一贴(心动),便笑[[嘻嘻]](着悄悄)的[[走近前来]]说道:"我可猜着了。

* *:由此可以抄写出底本(即“大字本”)如下:

宝玉笑道:"你猜的着,便贴好了。"王一贴听了,寻思一会,笑道:"这倒难猜,只怕膏药有些不灵了。"宝玉命李贵等:"【你们】且出去散散。这屋里人多,越发【蒸】臭了。"李贵等听说,且都出去自便,只留下茗烟一人。这茗烟手内点着一枝梦甜香,宝玉命他坐在身旁,却倚在他身上。王一贴便笑着嘻嘻走近前来说道:"我可猜着了。

《列藏本》是以《最早77回石头记》为底本伪造的,因此它的相应部分就是曹家发行的第一个发行版本的内容;即:

宝玉笑道:"你猜,【若猜的】的着,便贴好了。"王一贴听了,寻思一会,笑道:"这到难猜,只怕膏药有些不灵了。"宝玉命李贵等:"且【都】出去散散。这屋里人多,越发【熏】臭了。"李贵等听说,且都出去自便,只留下茗烟一人。这茗烟手内点着一枝梦甜香,宝玉命他坐在身旁,却倚在他身上。王一贴【心有所动】,便笑着嘻嘻走近前来【悄悄】说道:"我可猜着了。

* *:用方括号【】标出两者的不同,以上就清楚的证实了:由《大字本》誊抄成发行版本时,文字往往发生改变;即发行版本《最早77回石头记》的文本不同于《庚辰本》的送审“大字本”

三、 《庚辰本》至少缺失第11~35回

通过深入对比分析,笔者发现:现有的《庚辰本》原本没有第三册,残缺第二册后部和和第四册前部,即原本《庚辰本》至少缺少第11至35回。为了使这个残缺本成为一个完整的古本,伪造者模仿《庚辰本》的笔迹,按照《戚序本》补抄了所有残缺的回目,变成《庚辰本》的现在模样。

证明1:

将现有《庚辰本》的第11~35回的正文与《戚序本》对照,即可发现:两者的文字绝大部分雷同,只有少量的差异,尤其是特殊异文都一样。而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往往是为了造成假象:《庚辰本》不是照抄《戚序本》而来。为了减少篇幅,本文不举例子说明;因为这种实例比比皆是。

证明2:

第28回,《庚辰本》是:

那婆子说:“放你娘的屁!到好,宝二爷如今在园里住着”,

《列藏本》:那婆子道:“你娘的b2(右毛、左必)!到好,宝二爷如今在园里住着,

《舒序本》:那婆子道:“你娘的b1(上尸、下穴)!到好,宝二爷如今在园里住着,

《甲辰本》:那婆子道:“放你娘的屁!倒好,宝二爷如今在园里住着 

《蒙府本》:那婆子道:“放你娘的屁!到好,宝二爷如今在园里住着,

《戚序本》:那婆子道:“放你娘的屁!到好,宝二爷如今在园里住着”

《程甲本》:那婆子说:“放你娘的屁!倒好,宝二爷如今在园里住着

《程乙本》:那婆子道:“放你娘的屁!倒好,宝二爷如今在园里住着,

* *:《庚辰本》是《红楼梦》中猥词最多的版本,充分表达出下层人物的语言特色;奇怪: 在第28回,《庚辰本》却文明了起来,与《甲辰本》、《蒙府本》和《程甲本》一样,老婆子只骂“屁!”;但是,《列藏本》仍旧骂“b2”,《舒序本》骂“b1”。

按照上面总结的规律,《庚辰本》的骂词应该与《列藏本》相同,同属于《最早77回石头记》文本。《杨藏本》中的《甲辰本》生成稿也证实了这一点,上面第28回的《杨藏本》中,就有这部分的修改稿,如下:

那婆子(啐)说:“(放)你娘的b2(右毛、左必)(屁)![[到好,]]宝[[二爷]](玉)如今在园里住着,

它的底本是《庚辰本》的“大字本”,其文本是:

那婆子说:“你娘的b2(右毛、左必)!到好,宝二爷如今在园里住着,

“放你娘的屁!”是修改后的文本,属于高一级版本;因此可以肯定:骂“屁!”不是《庚辰本》的本来面目,它的骂词应该像《列藏本》那样。之所以出现这种奇特现象是因为《现有庚辰本》这个回目缺失了,被收藏者模仿笔迹,照抄《戚序本》的结果。这就成了现有《庚辰本》原本是一部残缺本的实证。

证明3:

第24回的不净文字,也成为现有《庚辰本》残缺的实证。它写道:

那醉汗骂道:臊你娘的,瞎了眼!嘣起我来了。

骂词又与《戚序本》、《蒙府本》、《舒序本》文字相同,与《甲辰本》、《程甲本》、《程乙本》相近(即属于“文明”语言)。

《蒙府本》等是:

那醉汉口中便骂道:臊你娘的,瞎了眼!碰起我来。

《甲辰本》等是:

把贾芸一把拉住,骂道:你瞎了眼,碰起我来了!

而《列藏本》则是:

那醉汉骂道:b1(肏)你妈的,瞎了眼了!嘣起我来了。

这部分的《庚辰本》又不与《列藏本》相同,而是雷同与《蒙府本》和《甲辰本》,使用了文明词。合理的解析是:现有《庚辰本》的第24回也残缺。

证明4:

在第24回,贾芸找贾宝玉的一段描写有三种:

1)“锄药两个小厮下象棋,为夺‘车’正拌嘴,还有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四五个,又在房檐上掏小雀儿玩。贾芸进入院内,把脚一 跺,说道:‘猴头们淘气,我来了。’众小厮看见贾芸进来,都才散了”。如《甲辰本》、《程甲本》和《程乙本》。

2)“锄药两个小厮下象棋,为夺‘车’正拌嘴,还有扫花、挑云、伴鹤三个人,在房檐上掏小雀儿玩。贾芸进入院内,把脚一 跺,说道:‘猴头们淘气,我来了。’众小厮看见贾芸进来,都才散了”。如《列藏本》的描写。

3)“锄药两个小厮下象棋,为夺‘车’正拌嘴,还有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四五个,又在房檐上掏小雀儿玩。贾芸进入院内,把脚一 跺,说道:‘猴头们淘气,我来了。’引泉小厮看见贾芸进来,都才散了”。如《蒙府本》和《戚序本》。

现有的《庚辰本》的文本不同于第一和二种,而是相同与第三种。除了同样证实了现有《庚辰本》残缺外,而且,与“证明3”综合考虑,整个第24回都缺少了,都是抄自《戚序本》。

证明6:

现有《庚辰本》第24~34回中的书童不仅是“焙茗”,而且都是书写在“文本”的正文里;如图2(a)中,三个“焙茗”都不是旁改字。这就成为现有《庚辰本》书页作伪的实证,因为现有《庚辰本》大部分是送审“大字本”,理应全部是“茗烟”。

会不会是原本是“茗烟”,后来改成“焙茗”,再把修改的稿页重新誊清一遍,以致“焙茗”被写入了正文呢?不会!图2(a)就否定了这种可能。如果是重新誊抄的话,为什么不把旁加字“要紧的”和“躲”也一起抄进正文里呢?足见,自始至终,这些书页都写的是“焙茗”。

上面提到,曹家把《庚辰本》的版权转让给书摊老板前,曹雪芹曾经整理出一部《转让80石头记》,除了新增第64和67回外,其余都是利用送审“大字本”作底稿,在上面进行修改。照理,将上面的“茗烟”改成“焙茗”,采取涂抹掉“茗烟”,再在它的旁边“书写”旁改字“焙茗”即可。因为送审“大字本”的书页,一半以上都进行了少量的修改;不少书页的一处旁改字达三个(见图2(a)),而图2(b)中一个地方的旁改字达四个字之多。

所以,更改书童的名称,采取“旁改字”是正常手段。例如,图2(c)增添丫头“金钏”的名字就用的“旁改字”书写的。因为这只是底稿,必须抄写在曹家“手抄商品线装本”上,每半页抄180个字,才能变成曹家的发行版本。卖给书摊老板的只是这种发行版本。现在的图2(a)显然是伪造者按照《戚序本》直接抄写在空白线装本上的;它正好成为“作伪”的证据。

(a) 第24回(546) (b)第8回(189)4个字 (c) 第7回(155)

图2 现有《庚辰本》的书页照片

在第11回之前和第35回之后,现有《庚辰本》的文本才基本雷同于《列藏本》,与《戚序本》的差别变显著,尤其是特殊的异文完全不同。

四、 《庚辰本》的作伪

1)为什么是按照《戚序本》补纳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现有《庚辰本》所缺回目的文本都相同与《蒙府本》和《戚序本》。为什么不说:《庚辰本》是按照《蒙府本》进行补抄呢?原因就是书童的写法不符。《蒙府本》全部是“茗烟”(除了误抄的外,如图1(b)),而《戚序本》的书童叫法与现有《庚辰本》相同:茗烟—焙茗—茗烟。当然,还有其它的根据;如第77回,《蒙府本》漏抄了一大段文字(407个字),与现有《庚辰本》不同;而《戚序本》则没有漏抄,与《庚辰本》完全一样等等。

2)谁是现有《庚辰本》书页的伪造者?

要完全肯定是哪些人伪造《庚辰本》的残缺回目,需要深入的考证;但目前发表的资料,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资料[3、5、6]认为陶洙等人伪造了《红楼梦》许多古本。文章[3]写道:

曹立波等人为此访问了与陶洙有过交往的周绍良,给他看了“师大本”的几张复印件,周绍良明确告诉他们:“这个字很像陶心如(即陶洙)的字。”

周绍良告诉曹立波等人:“他抄书的本领很大,抄过很多善本书。”“(陶洙、陶湘兄弟)他们全家都是搞书的。”

这些也揭开了伪造《己卯本》中的一个疑难:为了制造《己卯本》这个伪本,伪装者对现有《庚辰本》进行了肆无忌惮地改造;为什么现有《庚辰本》的收藏者徐星署竟然不闻不问呢?原来他的《庚辰本》是依靠陶洙等人的运作,才由残缺本变成一个比较完整古本的。

最后一个问题:《蒙府本》是1961年陶洙卖出的;为什么他不用自己的《蒙府本》补纳《庚辰本》呢?原因有二:

1)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陶洙还没有把现有的《蒙府本》弄到手;

2)避免影响他将来出售《蒙府本》。一旦有人核对出,第11~35回的《庚辰本》文本与他的《蒙府

本》基本相同,将会导致怀疑他手头《蒙府本》的真实性。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 安晓玲:新探红楼(55):《红楼梦》推广策略的探讨

[2] 安晓玲:《红楼梦》的重要新发现(1):《庚辰本》第八册是原始手稿

[3] 飞翔2000:百年红学造假第一大案:陶洙伪造贩卖一系列“脂本” ,艺苑论坛,2008-07-22

[4] 安晓玲:新探红楼(36):《梦稿本》解“茗烟”改名之谜

[5] 陈林:破译红楼时间密码,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

[6] 天涯寻梦:北大珍藏汉奸伪造的假古籍,艺苑论坛,学术红楼,2008-05-08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安晓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推荐: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一本《红楼梦》,多次出版,
几次再现,总有不同的新的发现,
走进《红楼梦》,也许让人有更多更新的感悟与感慨。

文章评论共[4]个
榭上风铃-评论

说到这红楼梦,这新拍的红楼梦,我看着,换台的速度都觉得自己慢了。这红楼梦怎么拍得跟恐怖片似的,太吓人了。(:001)at:2010年09月07日 上午10:32

端阳香艾-评论

我觉得中国的四大古典文学被导演们弄得面目全非了,我们的子孙们将来都不知哪个是原版at:2010年09月07日 上午11:57

老马一笑-评论

不同的版本,味道都不一样啊!拜读佳作,问好老师!at:2010年09月08日 早上8:15

安晓玲-评论

先生: 《红楼梦》的原版是五部:《庚辰本》、《甲辰本》、《程乙本》、《120回红楼梦定本》、《杨藏本》。第四部还没有发现。其余都是伪本。 安晓玲 9.9.at:2010年09月09日 早上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