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看《新三国》,作“乱弹琴”带雨的云

发表于-2010年10月06日 晚上10:34评论-1条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500篇》

第457篇

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大江南北、家喻户晓,“诸葛亮”三个字已经成了聪明才智的代名词。夸耀聪明人是“诸葛亮”,称呼出主意的会议为“诸葛亮会”,比喻不能事事正确则是“哪能事事诸葛亮”,形容群众力量大则叫做“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可是,连诸葛亮自己也不可能“事事诸葛亮”,他错用马谡而失街亭,就是一次巨大的失误。于是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有诗为证:

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

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

赏罚分明可告军,赏无仇恨罚无亲;

街亭失败堪诛戮,洒泪成行劝后人。

其实诸葛亮最大的失误还不是用错马谡、丢失街亭,而是错保了阿斗坐上朝廷。

历朝历代“接班人”是个关键,每次改朝换代,接班问题总是充满了血腥、阴谋、陷害、拼搏。

当然,换了其他人坐朝廷,也难说蜀汉一定不亡,一定能够万岁万万岁。然而事实上,蜀汉是从阿斗当接班人以后开始乾坤倒转。

有专家学者不这样看,觉得阿斗比他的老子刘备还能干、还聪明、还讲仁义,甚至认为是诸葛亮急于求成,是诸葛亮不听劝告才造成一次次失败。说法纷纭,历史真相究竟如何,孰是孰非呢?很难说清楚。

只是,阿斗的天下被司马炎灭了是不争的历史,他当了俘虏也是不争的事实,百姓的脑子里脱离不了“扶不起的阿斗”的印象。

阿斗的窝囊已经名扬天下,他的负面“名气”已经与诸葛亮不相上下,“诸葛亮”是聪明才智的代词,阿斗”则成了窝囊、无能的代词,无人不晓。人们尤其忘不了“此间乐、不思蜀”的典故:

司马打败蜀国后,以蜀乐蜀舞宴刘禅,刘的旧臣一个个思蜀而悲,唯刘禅不当回事,照样笑呵呵、乐滋滋。司马试探刘禅,问他想念不想念蜀国,刘答:“此间乐、不思蜀”。

刘的旧臣觉得太失体统,告诉如果再问要装作很难过的样子回答。司马果然再问,刘禅挤不出眼泪,只好装一副哭腔,令司马鄙夷。怪谁?怪阿斗太娇生惯养,太不求上进。

有人说阿斗不傻,笑呵呵、乐滋滋是装的,为了麻痹司马,为了保性命与实力,为了有朝一日夺回江山。是一种假设吧。

阿斗自小得到宠爱、呵护,养尊处优,只知玩乐。《新三国》里,在老子的逼迫下,他连老祖宗的“遗训”,背了许多天却还是结结巴巴。

知子莫若父,刘备知道这是个不中用的儿子,不得不违心的,假惺惺地对诸葛亮表示:如果阿斗实在不行也就不必保了。

刘备说的哪是真心话。自古以来,皇帝的儿孙再傻再呆再不中用,也要接皇帝位,谁乐意把江山送给外人?个个皇帝都是呕心沥血把皇位留给自己儿孙的。刘备提脑袋上疆场,冲冲杀杀中冒了抛头颅、洒热血的风险,得来的江山不容易呵,岂肯心甘情愿送给别人。哪一个冲冲杀杀者,不想让自己的儿孙多分“一杯羹”呢?刘备明知道阿斗不是当皇帝的料,也还是希望儿子坐上金銮殿的。

诸葛军师心明眼亮,当然知道刘备说的是冠冕堂皇的客气话,是试探。于是忠君不忠国,力挺傻傻呆呆的阿斗坐上了龙椅,成了他所作所为中最大的一次失误,比错用马谡更大得多的失误。他做了不是“诸葛亮”的诸葛亮。难呵:

刘备提了脑袋干革命,岂能甘心少分一杯羹;

摇头晃脑实在是无奈,心里清楚阿斗很无能。

刘备岂肯白白把命拼,一心想要儿子坐朝廷;

阿斗如果没有接皇位,刘备九泉也难把目瞑。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平常血统的人最喜欢说的。皇家的人当然恰恰相反,一定是说:“王侯将相就是有种,有种,就是有种,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非“高贵”血统的人最反感血统论,反感“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陈胜吴广不是皇室血统,于是首先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煽动哥们起义,要夺取皇家的江山。老天不从愿,他没有夺到,如果夺到了,历史的必然,他一定会改头换面,宣扬新的血统论。

刘邦不是皇家血统,夺到江山以前也是反对血统论,赞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然而靠“翻脸不认人”,把拜把子的兄弟项羽打败以后,夺得了天下取得政权,当上了皇帝,态度就变了,从反对血统论变成了血统论,再也也不反感“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相反,发出了“政不出房户”“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

哪朝哪代都是如此,没得天下时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旦得了天下,就认定血统论,天下只能是他皇家的,他家的人才能得到位子,哪肯把权力给了别姓人。

“刘皇叔”其实也不是高贵血统。他是靠打草鞋、卖草鞋为生的平民,所谓“皇叔”不知是真是假,多少年代以前连上了血脉,可是也同样振振有词,认定江山只能是他家的。

聪明的诸葛亮军师为刘备夺得了大片城池和土地。然而竟然保刘备一个傻呆呆的儿子阿斗接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既做了好事又做了蠢事,阿斗明明不能胜任,却把朝廷交到他的手里,误国误民。看《新三国》颇有一些感受,作“乱弹琴”取乐娱心。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英雄,大声疾呼。

得了皇位,立刻改口;新血统论,朗朗上口。

龙子龙孙,代代受恩;高高在上,剥削百姓。

军师诸葛,功劳不朽;功亏一篑,全为阿斗。

看新三国,作乱弹琴;抒发胸臆,取乐娱心。

怎么理解聪明的诸葛亮军师竟然失误呢?一种理解是后来的说法,由于他的愚忠,一定要保刘备的后代坐江山。一种是认识事物需要过程,“试玉还须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带雨的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月清荷点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是诸葛一生的写照,也是一个士人的最高理想。 
诸葛之所以不取阿斗而代之,这要从“士人”这个特殊阶层说起。
士人的理想是什么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士是不崇尚武力的阶层,他的全部本领就是实施抱负和理想。 
士不会自己成为历史的决策者,但是却愿意全力以赴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执行者,所以,士不会篡权,不会弑君,因为这是与他们的行为准则相悖的事情。见解独到,用笔老道,欣赏并作推荐!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当凉意与秋雨结伴,当黄叶与晨露相依,当冷月共霞光一色,当大雁也打点南归,我的祝福伴随着温馨的短信飘然而至,天气凉了,请记得添加衣裳,照顾好自己!at:2010年10月07日 早上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