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我的“家庭作业”观黄自怀

发表于-2010年10月12日 晚上10:05评论-0条

说起“家庭作业”,当下的中小学生没有不感慨万端的。就其作业量而言,因老师的观点与动机不同而差异极大。虽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早就作过许多“明文规定”,但真按“规定”操作的并不太多。

特别是在小学,完全的“寄宿制”学校并不多,很大部分孩子都是放学后回家,尤其是山区孩子,有的要走十多里山路才能到达,这样,“家庭作业”就成了孩子们在家的“必修课”。据悉,有的小学生(甚至是一年级的下学生)几乎每天单科的家庭作业都在5页以上,多时达到十多页。学生回家后,该看的电视节目看不了,该做的儿童游戏做不了,一头扎进作业堆里,做到深夜还不一定能完成。正是因为如此多的“作业”严重摧残了儿童身心,国家才提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就笔者调查,目前小学老师们(特别是山区)布置“家庭作业”存在以下几种现象:一种是让学生回家后将拼音或生字反复抄写,或是做几页的教辅资料,几页到十几页不等,抄不好还要罚抄;另一种是根本不布置作业,或是看自己是否“恰当”,若自个儿空闲些,就一次性布置许多作业,中间留点距离,老师好将一次作业打上几次‘日期’以应付“检查”,让学生们做得头昏脑胀,若自个儿“忙”,则几天都不做一回,让学生耍得欢;还有一种是适当布置一点,让学生回家后有练习的机会,但绝不过多占据孩子们看动化片或玩耍的时间,且每天坚持布置,坚持批改……

就以上三种情况来说,笔者觉得——

第一种是严重违反儿童成长规律的。就低年级孩子来说,更需要玩耍,需要游戏,需要放松,需要睡眠,在学校上了六七节课,有时中午学也被老师占据了,好不容易捱到放学,本该轻松一下,但回到家里,如山的作业就压得小朋友不敢出门。这样,轻则唉声叹气,重则产生厌学情绪,“桃李未熟身先残”,学生对学习没了兴趣,主动变成了被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从何谈起?起码这与教师“多练”的初衷是相悖的。

第二种情况,更属于典型的“冷热病”或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凡事由着老师的性子来,一点都不顾及孩子们的感受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了自己,潜意识得让学生的学习一曝十寒,无论是“教书”与“育人”都绝对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种情况,应该说是比较科学的作法。学生回到家里,按照老师的指引,适当温习一下功课,写写画画,不占据更多的时间,既巩固了知识,又没失去童年的欢乐。更重要的是,每天回家后都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一下,久而久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形成了。

其实,就算是“应试教育”,全靠大规模的“家庭作业”也是不行的。记得笔者上小学和初中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除了在学校做点练习之外,记忆中根本没有“家庭作业”这个词。上午上课,下午便和伙伴们跑跑玩玩,割点猪草牛草的,至今回想起来还记忆犹新。虽说当时的温饱都不能解决,但童年的生活仍然觉得是那样的充实而令人留恋。

所以,笔者要说,“家庭作业”的宗旨在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要把孩子们弄得小小年纪就“老气横秋”。没有“家庭作业”是不行的,留得太多也是不可取的。凡事要“适量而行”,贵在持之以恒。这,便是我的“家庭作业”观。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黄自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xiaoyong4144点评:

我国对青少年教育的政策在不断升级,那么对于孩子的教育如何“合情合理”呢?就像作者说的凡事要“适量而行”,贵在持之以恒。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利于青少年教育的我们应该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