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评土默热红学:土先生的五次手稿纯属瞎猜
安 晓 玲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凡是熟悉《红楼梦》的人,阅读土默热先生的“土默热红学”或者文章时,就会非常吃惊:作为教授、自称从事《红学》研究三十余年,怎么能如此肆无忌惮地、无根无据的瞎编呢?这方面的问题太多了,只好挑选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评论;对细小的事情,分析起来,恐怕没有人愿意看。
在土先生的首要文章[1]里,首先讲述《红楼梦》中存在的问题,如三次开头、三个神话、三个主题、时序混乱等,接着就大言不惭地说:“如果继续沉溺在‘曹家店’中搜索原因,大概这些问题将永远是红学死结了。跳出"曹家店",开辟新领域,使用(他的)新材料,才是红学摆脱困境、柳暗花明的唯一出路。”
“土默热红学”果真有如此神效吗?本文讨论他关于五次手稿的论述。
一、将《红楼梦》的内容分成五次书稿没有根据
土先生认为:洪昇的人生遭遇坎坷、跌宕起伏,大致经历了五个重要阶段,每个阶段人生的特殊境遇都带来思想情绪上的重大转折,必然引起《红楼梦》中思想、文化、素材、情节的相应变化。因此,可以根据洪昇的人生经历,来阐明洪昇的五次手稿。
一、描写天伦之变的初创稿本
这一时期创作的书中故事,应该是围绕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亲见荣国府从兴盛走向衰亡这个线索展开描写的。【“在下”附带说一下:土先生这种说法与他在文章[2]中矛盾。在该文,土先生说:“《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作者应是曹雪芹”。既然是曹雪芹所写,在洪昇的初创稿本中,哪能写出60年以后曹雪芹才创作出的“《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 未卜先知“荣国府从兴盛走向衰亡”呢?何况“荣国府”是曹頫为了影射他曹家而设置的名称。】
这一时期作品的内容重点写百年世族因内斗而衰败的破家经历,主要是描写家族内部那些"窝里斗"故事:如赵姨娘魘魔宝玉凤姐,宝玉因贾环挑唆挨打,凤姐理家因入不敷出无奈典当,探春代理当家加强管理却无力回天,茉莉粉换蔷薇硝惹出一场风波,厨房换人引起一场混乱,矛盾发展到极端引起抄检各房(不是大观园),自杀自灭的最后结果是迫使"二爷"宝玉和"二奶奶"凤姐"哭向金陵事更哀"。书中没有东府,没有贾涉邢夫人长房一支,荣国府只有贾政(叫贾赦的可能性大些)一支。没有今本中的小宝玉,初稿中的男主人公应该姓贾名琏,乳名宝玉,这个宝玉的年龄是个"大宝玉"。
【又逼得在下不得不问土先生:《红楼梦》小说里贾家的衰败是"窝里斗"引起的吗?几个成员和下人的吵闹能动摇百年世族吗?第105回不明明写的是因贾珍和贾赦犯法、被朝廷查抄引起的嘛,怎么变成是“窝里斗”呢?真令人怀疑:土教授有没有全面看过《红楼梦》?否则怎么能如此地随意篡改呢???】
二、补充十二钗故事的第二稿本
"太虚幻境";仿照《长生殿》"织女大士、天孙真人",杜撰了"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仿照《长生殿》"孔昇真人、蓬莱仙子",设计了"神瑛侍者、绛珠仙子"神话;
仿照《长生殿》"钗盒情缘"的象征金钗玉盒分别创作了"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书中的"还泪"故事、人物名称、主角性格、三角爱情关系,多从《长生殿》借鉴而来。【在下又要又附带说一下:土先生这种说法与他在文章[3]中矛盾。在该文土先生说:《红楼梦》和《长生殿》是同时创作的。】
三、补充东府淫乱故事的第三稿
第三次再创作时,在书中才添写了"东府",又叫"宁府",并用焦大之骂开场,写得淫乱不堪。
第三次改写《红楼梦》,主要添写了四个故事,就是"群童闹学堂"的故事,宁府"大出殡"的故事,"正照风月鉴"的故事,红楼"二尤"的故事。其中群童闹学堂的故事,是根据洪昇在国子监求学时的真实生活添写的,那时国子监的教学管理的确十分混乱【“康熙盛世”会是这样的吗?】。书中的那些学童,表面上看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实际上是已经成年的"童生",否则那些"亲嘴摸屁股"争风吃醋的行为无法理解。
四、补充康熙南巡故事的第四稿
这次补充的内容只有四回,就是从第十六到十九回描写的"元妃省亲"故事。元妃省亲故事在《红楼梦》整个创作过程中,是成书最晚的故事。其证据一是在己卯本和庚辰本中,十六到十八回尚未分回,显然是未完之作。证据之二是今本《石头记》第四十二回的一条脂批,居然说"全书至三十八回",显然这回故事在原书中是第三十八回,添写了元妃省亲四回之后,才变成了第四十二回。但由于第三稿时脂批被照录在第四稿书中,才出现了上述问题。
五、洪昇逝世后妻妾整理的第五稿
熙四十三年六月初一日,洪昇在南京江宁织造曹寅府畅演三日《长生殿》后,归家途中不幸坠水猝死,这一天恰好是历史上杨贵妃的生日,因此人们都传说他被杨贵妃召去,永远作贵妃的"侍者"了。作者的猝死,使《红楼梦》的创作犹未了,也只能以不了了之形式存世了。正因为《红楼梦》乃突然中断创作的未完之作,因此才出现了本文开头所说的诸多结构问题。【试问:土先生一直说:洪昇请曹寅出版他的《红楼梦》,怎么没有写完就拿出来出版呢?他已经被开除回家,有的是时间,为什么不先全部写完后再出版?】
因为《红楼梦》创作第一稿、第二稿主要写南,第三稿改写北,第四稿又回到南,因此造成了全书南北混淆。因为第一稿只写大宝玉,第二稿改为分写大小宝玉,第三、四稿将污浊之事尽付贾琏,将小宝玉年龄进一步改小,性格进一步改清,造成宝玉小得不合情理,也时清时浊。再由于四个创作时段的各稿穿插混编,并未来得及最后统一整理,还造成了全书时序混乱。
* *:对五次稿本,土先生写出的内容很多,上面仅摘出主要的。在这些叙述中,土先生忽视了一关键事情:目前的14个古本中,找不出一部能够同上面任何一个稿本的内容可以对应或相符的。这就是说,没有任何实际资料能够证明土先生所叙述的五个稿本内容是否正确,从而变成都是土先生的随意猜测。这种无法检验其对错的内容,如此细致的描述有什么价值?
凡是写过长篇小说的人都很清楚,尽管有一个初始提纲和内容安排。但是,当完成原始稿后,在以后的多次修改过程中,必然会增删内容和细节,甚至挪动一些章节的位置。当最后定稿之后,哪个作者也说不清楚,哪部分内容是在哪次修改时写出的。
按照土先生在文章[4]说法:洪昇从康熙十年“天伦之变”就开始写《石头记》(刘姥姥进荣国府等),写到康熙43年去世也没有写完,历时达33年;就是洪昇临死前,要他讲述自己创作《红楼梦》过程中,写了多少次稿本,每次增删了哪些内容,他能够说清楚吗?谁要是说洪昇能够讲清楚,恐怕只能骗骗小孩。但是,不是《红楼梦》作者的土先生,却能一五一十地写出来,是不是在肆无忌惮地、无根无据的瞎编乱写?!把读者当成傻子!土先生,请问:上面五个稿本的内容,能是真的吗?不能前后挪动吗?土先生一定持否定态度;下面,在下就挪移给先生看。
1)在第四稿中,土先生说:“从第十六到十九回描写的"元妃省亲"故事。元妃省亲故事在《红楼梦》整个创作过程中,是成书最晚的故事。其证据一是在己卯本和庚辰本中,十六到十八回尚未分回,显然是未完之作”。
笔者认为:最好相反,这部分内容的正确位置应该属于第一稿;不是“未完之作”,而是“最早之作”。众所周知,第17和18回【不是十六到十九回!】未分开,正好表明它是最早的作品,以后分开成“两回” 的版本都是第一稿之后的版本。根据是:在第17回的回前有脂批:“此回宜分二回方妥”和第19回没有议定“回目名称”就是很好的力证。
凡是将这两回分开和第19回写出“回目名称”的版本,它们都是按照这条脂批修改的;因此,这些版本的生成时间应该都晚于《庚辰本》。最早实现这两点的是《甲辰本》,除了伪本《己卯本》外,可以断定,其余12个古本,不管它们是否残缺,都是将这两回分开了,以及第19回都具有了名称,因而它们的生成时间都在今本《庚辰本》之后!!!理由是:
(1)所有《红楼梦》“真本”的生成时间都在《庚辰本》之后[5],伪本除《列藏本》外,都是以《最早80回石头记》和《转让80回石头记.》为底本[6];这两个文本都具备上面两个点特点,因此它们都是批语“此回宜分二回方妥”的产物,其生成时间岂能早于今本《庚辰本》?!
(2)《列藏本》虽然是以《最早77回石头记》为底本,此文本的17和18回应该未分开,以及第19回无名;但是伪造者参照其它版本,将第17和18回分开了,并给第19回写出名称;不过第18回依旧无名,而且最末尾仍然保持是“第79回”,没有第80回;可能是为了维持与市面上其它版本的差别。
由于《甲戌本》和《己卯本》都是伪本,所以,《红楼梦》的最早版本是现有的《庚辰本》[7]。准确地说,就出售的版本而言,最早的应该是《最早77回石头记》这个文本。
由上可知,如果洪昇写了《红楼梦》的话,他的第一稿必定是今本《庚辰本》的内容,第17和18回合为一回,以及第19回未拟定出回目的名称。
2)土先生在上面说:“元妃省亲”的创作时间最晚的证据之二是今本《石头记》第四十二回的一条脂批,居然说"全书至三十八回",显然这回故事在原书中是第三十八回,添写了元妃省亲四回之后,才变成了第四十二回。
看来土先生的数学未学好,太缺乏思维能力了!在第42回前写出“全书至三十八回”的脂批,相差四个回目,健全的思维应该是:第42回前面的任何四回都可能是新增的,由它们导致38回变成42回。怎么就能肯定只能是“元妃省亲”引起的,从而作为“元妃省亲”的创作时间最晚的根据呢?
何况土先生在这里又进行了篡改!“元妃省亲”根本就没有四回!第16回只是记述贾府得知“元妃省亲”的消息和筹备修建大观园,文字不多;主要写:凤姐给贾琏接风,趁机表功;凤姐放债;秦钟病重和死去的情景。第19回的名称是: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主要讲宁国府演戏,宝玉跑出来,撞了茗烟的好事;二人到袭人家;宝玉生奶娘李嬷嬷的气;袭人生病;宝玉同黛玉逗乐等,没有元妃省亲的叙述,因此真正属于“元妃省亲”的描写只有第17和18回,怎么就变成了“四回”呢?可见,土先生又在施展“篡改术”!
3)第三稿增添"群童闹学堂"的故事,没有道理。此故事可以在五次手稿中,任何一次手稿里发生;怎么就能肯定洪昇把它加在第三稿中呢?何况“国子监”称“国学”,是京城中央教育机构,学员是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能干出"亲嘴摸屁股、肛交"的事吗?
4)第一稿中的“凤姐理家因入不敷出无奈典当,探春代理当家加强管理却无力回天,茉莉粉换蔷薇硝惹出一场风波,厨房换人引起一场混乱”等情节,都是发生在“大观园”的时期;而描写"元妃省亲"故事的前前后后在第四稿,时间上的矛盾不太大了吗?在第四稿才建成“大观园”,因而第一稿根本就没有发生“无力回天,蔷薇硝风波,厨房换人引起混乱”的场地!
5)在第一稿内写“大宝玉”不符合《红楼梦》的事故发展;因故事的后期才是大宝玉结婚和出家呢?
土先生说:“初稿中的男主人公应该姓贾名琏”;这说明:土先生连什么是“大小宝玉” 都不清楚!贾琏是《红楼梦》中主要男主角之一,在所有《红楼梦》的版本中,都有他个性和行为的描写;与此同时,发生着大小宝玉的种种故事。在《红楼梦》里,大小宝玉一直是一个人,谁看出他是两个人啦?只是他有时的言行像小孩,有时又像大人。因此第五稿后面,土先生说:“第一稿只写大宝玉,第二稿改为分写大小宝玉”,正是对“大小宝玉” 的概念不清的表现。关于这个问题,以后“第五评”中专门讨论。
二、 把“五稿”与洪昇经历联系属于牵强附会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土先生所指定的五个手稿内容的划分已经存在问题,没有实际资料作依据,纯属猜测。再把它与洪昇的经历联系起来,则更是不可信。他在下面第三稿(请看下面的“3)”节)已经公开承认,他对《红楼梦》五个稿本所包含内容的叙述完全是他个人的猜想,属于虚构,没有事实作为依据,也没有得到任何证实。接着,土先生又把洪昇的一生经历与他虚构的五个稿本内容牵强附会的联系在一起,试问:这是不是在讲故事,够得上是学术研究吗?
“《红楼梦》作品的结构性缺陷是怎样形成”这篇文章是《土默熱红学》的核心,是他证明《红楼梦》是洪昇所写的依据。但是,整篇文章没有提出具体的证据,有的只是由猜想到猜想;最终目的只是为了达到把《红楼梦》的创作与洪昇的遭遇紧密结合,从而证明《红楼梦》是洪昇创作的,以求实现否定曹雪芹的著作权。
在文章的叙述中,土先生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洪昇从康熙十年开始写《石头记》,写到死,花了33 年的时间,才完成前80回,这是不是太玄乎了!?
土先生说:“《长生殿》的创作,从年青时开始,历时十余年”。洪昇成名之作,只花了“十年”;而《红楼梦》他却写了“33年”,才完成约三分之二。是不是与情理不合?下面再讨论洪昇的经历。
1)第一稿对应于洪昇与后娘吵架,他离家出走;同他想创作《红楼梦》没有必然的联系。土先生说:“这个阶段创作故事的主要目的是表现大家族是怎样败落的过程,既有把‘自己之罪编述一记’的意图,也有为自己在家难中罪责辩护的意思。”
家庭闹矛盾可以说是每家的家常便饭,能上升到通过写《红楼梦》来进行“罪责辩护”吗?在洪昇离家出走时,他家还没有“败落”;在第二稿中,土先生写道:“洪家尚未严重败落,家庭中那些富贵风雅的生活场面”依存。洪昇怎么在第一稿就想到和预计他的“大家族”将会衰败呢?而且还能够预计出“是怎样败落的过程”,这是不是随意瞎写?!
此外,洪昇家的“内讧”同在荣国府发生的“赵姨娘魘魔宝玉凤姐,宝玉因贾环挑唆挨打……”等内容也对不上号,情节也完全不符合。土先生硬要把两者说成是一回事情,恐怕只有您的弟子才会点头!
2)在第二稿中,土先生写道:“甄士隐的‘小荣枯’故事,是用凝炼的笔触,概要描写洪昇自己的人生。甄士隐家庭因"葫芦庙"失火烧成白地,暗示洪家因家难一败涂地;珍爱的女儿因"霍启"遗失,暗示洪昇女儿因家庭祸起而冻饿夭亡;甄士隐夫妻逃往田庄又遇‘鼠盗蜂起,水旱不收’,正是洪昇夫妻逃往武康乡下避难的实情;甄士隐将妻子赖在岳家,自己跟随道士走了,也正是洪昇逃到北京后,寄居岳父家中的实情,洪昇虽然并没有跟随道士出家,但却曾跟随盘山‘拙道人’逃禅过。”
既然洪昇在写自传性的小说,为什么不直接写自己和家庭发生的事情,却要化名别人,而且所写内容和他的经历完全不同,两者毫无关系。也就是说,洪昇不仅在写作《红楼梦》时使用化名,而且连自己的经历也换成别样;似乎打算去搞地下工作,而把自己的履历彻底改造一番;必须依靠土先生进行东拉西扯的解释一通,才能令读者明白。哇,这原来写的是洪昇和他一家子的遭遇!
如此牵强附会,促使人想到:不是洪昇在写他的坎坷人生;而是土先生将洪昇的经历硬往《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上套,拉扯关系,以致五次手稿所增写的内容颠三倒四,没个头绪。
3)土先生在第三稿的开始说:“应该说,《红楼梦》的第一稿和第二稿,如果保留至今,都是不错的小说,但作者没有就此结束,随后又开始了第三次再创作。”这就是说,洪昇的第一和第二稿都丢了;【死无对证!】第三次手稿是洪昇“又开始了第三次再创作”而成。那么,上面第一和二稿的叙述和同洪昇经历的联系岂不变成了废话一通!真不知土先生是怎么写文章的?是不是为了创收,熬夜太多,脑袋不清醒了?但我们读者的脑瓜子可清醒得狠哪!
请读者注意:土先生在这里公开承认了,他所写的第一和二稿内容纯粹是他个人的猜测,没有实际根据,因为两次书稿都不存在了。
第三稿的洪昇遭遇是:因演出《长生殿》而被朝廷"斥革下狱"的人生灾难。这时,迷惑的土先生又说他没有从头到尾重写《红楼梦》【也就是说,第一和二次书稿仍然在!!!】,而是在里面添加了"东府",又叫"宁府",东府淫乱故事,秦可卿"大出殡";并用焦大之骂开场,写得淫乱不堪。
洪昇坐牢和被释放回家,怎么会想起要在第三次稿中,特意增写这些淫秽内容呢?看来,洪昇和土先生的脑瓜子的确都有了问题!
4)在第四稿里,土先生没有联系洪昇的经历。在第五稿里,只说:康熙四十三年六月初一日,洪昇在南京江宁织造曹寅府畅演三日《长生殿》后,归家途中不幸坠水猝死。
三、 结 论
1) “土默热红学”将今本《红楼梦》的内容拆散和分配到五个手稿中的做法,没有道理和实际的根据,不少内容可以更换位置,尤其是把第17和18回未分开、第19回没有回目名称的《庚辰本》视为后期手稿完全违了背写作的基本规律和《红楼梦》的实际情况;
2)“土默热红学”把洪昇的经历与五个手稿联系起来没有任何证据,纯属牵强附会,同《红楼梦》的实际内容并无内在的关系;而且两者的情节没有共同之处。
3)“土默热红学”所提出的“洪昇经历”同今本《红楼梦》毫无关系。今本《红楼梦》的主题是:由少年到青年的贾宝玉同林黛玉、薛宝钗的三角恋情和贾府的兴衰;而《土默热红学》讲述的是:已经娶了两个老婆的成年人洪昇的坎坷人生,与贾宝玉毫无相似之处;如果把他看成是贾宝玉,简直是胡说八道!鬼信!恐怕连土先生的弟子也不会信,在心里说:老爷子太累啦,犯糊涂罗!
同时,洪昇家族的衰败原因和过程同贾宝玉家族也不一样,硬把今本《红楼梦》说成是“洪昇的一生经历”的写照是土默热先生别有用心的捏造!妄图用“洪学”取代“红学”,用土先生的“洪学体系” 冒充传统的“红学体系”等等是徒劳的,只不过是肥皂泡式的幻想!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 土默热:《红楼梦》作品的结构性缺陷是怎样形成的,红楼艺苑,学术研究,2007-6-8
[2] 土默热:论《红楼梦》后四十回为曹雪芹所补
[3] 土默热:两部专写“钗盒情缘”的扛鼎力作——《长生殿》与《石头记》渊源关系再研究,红楼艺苑。学术研究,2008-3-8
[4] 土默热:《红楼梦》成书过程纵横谈,红楼艺苑,学术研究,2007-4-27
[5] 安晓玲:81,新探红楼(81):《梦稿本》是《红楼梦》手稿大杂汇的证明
[6] 安晓玲:.《红楼梦》重要新发现(3):现有《庚辰本》残缺约24个回目
[7] 安晓玲:16,新探红楼(16):“甲戌本”属高手的伪品(一)
[8] 安晓玲:3, 三评土默热红学:土默热先生的第三个死穴
-全文完-
▷ 进入安晓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