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评土默热红学:《长生殿》钗盒情缘的象征金钗玉盒
安 晓 玲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杭州日报记者问土教授,为什么《红楼梦》的作者是洪昇?他答道[1]:
通过《长生殿》与《红楼梦》的文本比较,再结合洪昇的个人才情和创作环境,
以及对其他细节部分蛛丝马迹的推敲考证,他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极有可能
是洪昇。
笔者在前篇文章已经分析了土先生关于“再结合洪昇的个人才情和创作环境,以及对其他细节部分蛛丝马迹的推敲考证”得出《红楼梦》的作者“极有可能是洪昇”的说法不能成立,本篇文章专门讨论“《长生殿》与《红楼梦》的文本比较”。这是篡改曹寅等的诗句被揭发后,土先生否认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主要依据。
在文章[2]中,土先生认为《红楼梦》是仿照《长生殿》创作而成。暂且不说一个作者仿造自己的作品是什么行为,现在首先看看:小说《红楼梦》是不是同《长生殿》的剧情相似?
一、《红楼梦》同《长生殿》根本就不同
土先生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1)第一个层面是“金钗和钿盒”:这是唐明皇李隆基赐给贵妃杨玉环的定情信物。土先生认为:贾宝玉同薛林的爱情关系来源于《长生殿》中这两件定情信物。 “钿盒”即“玉盒”,亦即黛玉,代表林黛玉与宝玉构成"木石前盟"。何谓"钗盒"是"钗盒情缘",指宝玉同宝钗的“金玉姻缘”。果真如此吗?
首先必须指出:在《长生殿》中,定情信物“金钗”【不是土先生曲解的“钗盒”】和“钿盒”在李隆基和杨玉环爱恋中起着重要作用,成为他们甜蜜爱情的象征。而在《红楼梦》中,根本就没有定情信物,宝玉身上的《美玉》是出生时嘴里含着而来,不是林黛玉送的;薛宝钗身上的“金锁”是癞头和尚给的,与贾宝玉毫无关系。在《红楼梦》里,只有对宝玉和黛玉相恋的描写,薛宝钗一直准备参加“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的选拔,她与宝玉的婚姻基本上属包办婚姻,由父母做主。薛宝钗一直把宝玉当成表弟看待,没有爱情!宝玉对薛宝钗到有爱恋之意,但不强烈。可见,《红楼梦》中的爱情故事同《长生殿》完全不同。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是二人的生死相恋,而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三人的恋情,虽然林黛玉对贾宝玉是痴情一片,但贾宝玉对她用情并不专一。用林黛玉的话说:“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第28回)。
足见,《红楼梦》中的宝玉—黛玉—宝钗之间的爱情与《长生殿》相差太远;如果硬要对比,《西厢记》中,张生同莺莺的爱情故事同《长生殿》则相似的多,能因此得出《西厢记》是仿照《长生殿》创作,进而认为作者是洪昇吗?如果土先生这么提出来,恐怕会笑掉不少人的大牙!现在,土先生居然把《红楼梦》和《长生殿》两个完全不相干的故事硬要拉郎配,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因为林黛玉的名字中有个“玉”字,土先生就牵强附会地说:是取自“钿盒”;薛宝钗名字中有个“宝”字,则是取自“金钗”;那么在《红楼梦》中不少人的名字中都带“玉”(如红玉、妙玉等)和“宝”(如宝琴等)字,是不是都是来自《长生殿》?可见,这种说法是纯属望文生义。
2)土先生的第二层面是:过头来我们再来看"木石前盟"的出处,"前盟"出自《长生殿》中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木石"则出自舜帝与娥皇女媖两位妃子的故事。"
“木石前盟”不过是第五回《红楼梦十二支》中第二支:终身误的唱词: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 俺只念木石前盟。
怎能讲:这个“前盟”就是《长生殿》中唐明皇和杨贵妃相恋时的“盟言”呢?而且,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从来就没有正式搂着一起,挑明婚嫁,共同盟誓;他俩只是相互默许,更没有证明他们誓言的信物。因此,与唐明王和杨贵妃之间的盟誓完全不同。唱词中的“前盟”是曹雪芹写的,并不代表宝玉和黛玉之间有了盟约。
在唱词里,为押韵或者顺口,而写出了“前盟”二字。哪能凭借一句唱词中的两个字,就作为建立“土默热红学“的学术体系的根据呢?
3)第三层面是:《石头记》"借警幻仙姑之机梭以织成之"。《长生殿》为李杨爱情编织了"月宫仙境",让月宫中的织女见证并升华了李杨之间的爱情波折;而《石头记》中则为宝黛爱情编织了"太虚幻境",也让幻境中的"警幻仙姑"见证并升华了宝黛之间的爱情纠葛。宝黛下界之前,(没有宝钗??)先到"太虚幻境""挂号";宝玉情窦初开时,梦游的是"太虚幻境";后来每到关键时刻,警幻仙姑总要派"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来消灾解难。宝黛的"木石前盟"故事,实在就是"借警幻仙姑之机梭以织成之" 的。
土先生又在指鹿为马!《长生殿》为李杨爱情编织了"月宫仙境",让月宫中的织女见证并升华了李杨之间的爱情和波折。通过牛郎牵牛和织女天孙的努力,实现了明皇和杨妃在"月宫仙境"里重逢,共诉相思情。这时,唐明皇和杨贵妃同时出场。
而《红楼梦》中只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梦游,引出对《红楼梦》里众女子命运的预示。在这里,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没出场;而且这时,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也没有显示出矛盾,怎么能把“太虚幻境”和“月宫仙境”等同起来呢?警幻仙姑的作用同织女天孙也不同;警幻仙姑总要派"茫茫大士、渺渺真人" (《红楼梦》里没有写由“警幻仙姑”、应该是“警幻仙子”下了派出令)来消灾解难,到底消什么灾?【土先生又采取“偷梁换柱”的手法,利用“每到关键时刻”来掩盖真相!】是不是因为宝玉和黛玉爱情出现波折,“警幻仙子”派人消灾呢?真实情况完全不是!土先生一贯采取这种浑水摸鱼的伎俩,张冠李戴的乱写一气!
大家都知道:实际上,"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所消的灾与林黛玉和薛宝钗毫无关系,因而与《长生殿》也没有相同之处!所以,由这里得出《红楼梦》与《长生殿》神似,进而做出《红楼梦》的作者是洪昇,实在是牵强附会得太厉害!为了让读者清楚看出两者的不同,以及土先生的生拉硬拽,下篇文章将对《长生殿》和《红楼梦》进行具体的对比。
但是,土先生却做出结论:从以上三个层面的分析研究看,《石头记》确实是仿效《长生殿》……按照文学创作的一半(应该是“般”)规律和习惯足以说明,《长生殿》传奇和《石头记》小说应出自一人之手,她们的共同作者就是清朝初年的江南才子洪昇。
如此粗糙的论证;情节差异如此之大,疑点重重,打着“按照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和习惯”的旗号,就如此武断地下结论,岂能说服人?又怎么能成为学术论证?
最后再看土先生的新“发明”:
当你系统地了解了《长生殿》作品的"主脑"和"结构"之后,应该不难发现,小说《石头记》就像《长生殿》的孪生姊妹篇。
按照土先生的说法:“《石头记》确实是仿效《长生殿》”。在文章[3]中,土先生说:“仿照《长生殿》"蓬莱仙境"设计了"太虚幻境";仿照《长生殿》"织女大士、天孙真人",杜撰了"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请读者注意:《长生殿》中的“大士”和“真人”都是土先生加的】。下面请看,土先生如何篡改《长生殿》中的人物。天孙是织女的名字。土先生居然分成两个人,为了与今本《石头记》中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对应,土先生巧舌如簧,说成:"织女大士、天孙真人"?
二、 织女和天孙考
土先生在文字[2]中,居然写出下列的话:“仿照《长生殿》‘织女大士、天孙真人’,杜撰了‘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把“织女”和“天孙” 当成两个人。为了弄清楚,是否属实,下面将洪昇写的《长生殿》剧本中的“两出”戏,部分台词抄出如下:
第三十七出 尸 解
〔副净上,跪接介〕马嵬坡土地迎接娘娘。〔贴〕土地,杨妃魂灵何在?速召前来,听宣玉 敕。〔副〕领法旨。〔下〕〔引旦去魂帕上,跪介〕〔贴宣敕介〕玉旨已到,跪听宣读。玉帝敕曰:咨尔玉环杨氏,原系太真玉妃,偶因微过,暂谪人间。不合迷恋 尘缘,致遭劫难。今据天孙奏尔吁天悔过,夙业已消,真情可悯。准授太阴炼形之术,复籍仙班,仍居蓬莱仙院。钦哉谢恩。〔旦叩头介〕圣寿无疆。〔见贴介〕天 孙娘娘叩首。〔贴〕太真请起。前天宝十载七夕,我正渡河之际,见你与唐天子在长生殿上,密誓情深。昨又闻马嵬土地诉你悔过真诚,因而奏闻上帝,有此玉音。 〔旦〕多谢娘娘提拔。
第四十四出 怂 合
吾乃牵牛是也。今当下界上元二年七月七夕,天孙将次渡河,因此先在河边伺候。记得天宝十载,吾与天孙相会之时,见唐天子与贵妃杨玉环,在长生殿上拜祷设誓,愿世世为夫妇。岂料转眼之间,把玉环生生断送,好不可怜人也。
【朝天懒】【朝天子】〔贴引杂扮二仙女上〕好会年年天上期,不似尘缘浅,有变移。【水红花】见仙郎河畔独徘徊,把驾频催。〔杂报介〕天孙到。〔小生迎介〕天孙来了。〔同织女对拜介〕〔合〕【懒画眉】相逢一笑深深拜,隔岁离情各自知。
〔小生〕天孙,请同到斗牛宫去。〔携贴行介〕携手步云中,〔贴〕仙裾扬好风。〔合〕河明乌鹊渚,星聚斗牛宫。〔到介〕〔杂暗下〕〔小生〕天孙请坐。〔坐介〕
【二犯梧桐树】【金梧桐】琼花绕绣帷,霞锦摇珠佩。〔贴合〕斗府星宫,岁岁今宵会。【梧桐树】银河碧落神仙配,地久天长,岂但朝朝暮暮期。【五更转】愿教他人世上夫妻辈,都似我和伊,永远成双作对。
〔小生〕天孙,
【浣溪纱】你且慢提,人间世、有一处怎偏忘记。〔贴〕忘了何处?〔小生〕可记得长生殿里人一对,曾向我焚香密誓齐。〔贴〕此李三郎与杨玉环之事也,我怎不记得。〔小生〕天孙既然记得,须念彼、堕万古伤心地,他愿世世生生,忍教中路分离。
〔贴〕提记玉环之事,委实可伤。我前因马嵬土地之奏,
【刘泼帽】念他独抱情无际,死和生守定不移,含冤流落幽冥地。因此呵,为他奏玉墀,令再证蓬莱位。
* *:从上面曲词中,可以看出:牛郎叫“牵牛”,织女则叫“天孙”。土先生怎么弄出“织女大士、天孙真人”来?把织女天孙篡居然改成两个人呢?如此篡改,真是功底深厚!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 三问土默热《红楼梦》作者为什么可能是洪昇?(1) ,杭州网-杭州日报,2007-06-12
[2] 土默热:两部专写“钗盒情缘”的扛鼎力作——《长生殿》与《石头记》渊源关系再研究,红楼艺苑。学术研究,2008-3-8
[3] 土默热《红楼梦》作品的结构性缺陷是怎样形成的,红楼艺苑,学术研究,2007-6-8
-全文完-
▷ 进入安晓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