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父母的婚事以文载道

发表于-2010年10月29日 中午2:42评论-1条

父亲和母结婚已38年了,闹矛盾不能说没有,但屈指可数。两人一直相敬如宾,是邻里街坊公认的“模范夫妻”。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初他二人只认识两天就结婚了。也就是说,他二人从相识到登记领证,只有不到48小时。如此“闪电式”,曾让我一度以为是戏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了解了真相,父亲和母亲都曾有过令人心醉的初恋,而他二人的结合,完全是因为双方的父母,而放弃了自己最初的爱。

父亲兄弟姐妹五人,他排行最小。唯一的姐姐已出嫁,三个哥哥当兵的当兵,上学的上学,都先后在城市落脚。爷爷奶奶已年迈,父亲想留在二老身边,以便照顾二老。父亲中专毕业,分配到离我们老家三百多里外的赞皇县水利局,当了一名工程师。那时的父亲很年轻,虽说不上风流倜傥,但也高大、挺拔,再加上父亲爱好诗词歌赋,又擅长拉二胡,那气质自然没得说。同单位一个女孩儿注意上了他。女孩儿很矜持,从未明确表白喜欢父亲。父亲从女孩儿朦胧的目光中窥到了女孩儿的心事,但他想到年迈的双亲,他想调回老家去工作(我们老家那时比较穷),他不想在外地制造爱情故事。因为如果女孩儿不愿嫁鸡随鸡,跟他一道回老家,到那时他会左右为难,他不想让自己陷入不能自拔的感情泥沼,他有意疏远了女孩儿。在一次回家探亲时,经人介绍,父亲与邻村一位正在读高中的姑娘匆匆订了婚,姑娘稳重端庄,虽不太漂亮,但是也不丑,父亲也就很满足了,感情总可以慢慢培养。

父亲回单位后,两人开始鸿雁传书,你来我往。同单位那位对父亲心仪的女孩儿发现父亲已有了未婚妻,不禁黯然神伤。不久,女孩给父亲留下了一封长长的信,不辞而别调离了原单位。父亲看完信后就烧掉了,他不想拖泥带水。

差不多与此同时,中学毕业在本村(母亲的村距我们村五里)教书的母亲接到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求爱信,是母亲中学的同学。从初中他们两人就互相爱慕,但从未表白过。终于,现在长大了,可以谈恋爱了。但在那个年代,正正经经地谈恋爱,也必须偷偷摸摸,像做贼一样。即使这样母亲也觉得每一次短暂相聚都像蜜一样甜,尽管片刻的甜蜜后是长久的苦熬。

如一声劈雷,炸响在父亲头上,爷爷癌症晚期,医生说最多拖上三个月。爷爷自知来日不多,只盼着能看到最小的儿子成家,他死也瞑目了。父亲火速回家,与未婚妻商量婚期。可对方却不能接受,刚刚订婚不满三个月,再说对方还在读书,父亲又是解释,又是承诺,为了老人最后一点心愿,结婚之后还可以再念书啊。可无论父亲怎样恳求,对方死活不依。最后,你亲被迫无奈,下了最后通碟:如不同意马上结婚,那这事就算了。反正我必须尽快结婚,不管娶的是谁,我都认了。只要她愿意七日内跟我结婚,让我父亲可以走得无牵无挂。

几乎又是与此同时,母亲和她的男朋友商量,这样偷偷摸摸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不如托个媒人正式提亲,也好光明正大的交往。男朋友立刻让他父母去托媒人,向姥姥提亲。可是找的这个媒人实在太不会说话了,进门就对姥姥说,你家闺女搞了个对象,男方家请我来提个亲。姥姥一听这话,气得差点吐血,在她眼里,这是何等伤风败俗、丢人现眼的事情,文静的女儿竟会自己去找男人,都是念书念坏的。怪不得老人们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姥姥威胁母亲,嫁给谁也不能嫁给这个男人,不然她就一头撞死。面对生她养她二十几年,却这么不可理喻的姥姥,母亲妥协了。姥爷死得早,那时母亲才三岁,是姥姥一手拉扯大的,姥姥太不易了,一个有良心的女儿,不该再让她伤心。男人可以另寻,而生身母亲只有一个啊。母亲在爱和孝之间选择了孝,毅然挥剑断情。

这时,有媒人上门提亲,把父亲介绍给了母亲。因父亲那时已是端上了“铁饭碗”的国家机关人员,这一点姥姥很满意,另一方面,她又怕母亲和那个男人藕断丝连,姥姥便一口答应了这门亲事。相亲时,母亲虽然不很情愿,但看姥姥高兴,也就默认了。父亲趁热打铁,说爷爷已是有今天没明天,希望母亲尽快过门。姥姥对母亲不放心,担心夜长梦多。尤其是听父亲说起奶奶,巧得很,奶奶的娘家和姥姥的娘家是一个村,不但是一个村,还是邻居,不但是邻居,奶奶和姥姥未出阁时还是很要好的姐妹,只是出嫁后失去了联系。鉴于对奶奶及奶奶一家人的人品的认可,姥姥更是觉得父亲没得挑,便答应了后天就过门。

因爷爷生命危在旦夕,没有鞭泡齐鸣,也没有大宴宾客,父亲早饭后,穿戴一新,从村委会开了介绍信,骑自行车去了姥姥家,陪同母亲开了介绍信,然后父亲用自行车载着母亲,去公社领了结婚证,摁了手印,父亲就用自行车把母亲娶进了门。

母亲过门后,爷爷竟奇迹般地又活了六个月,而后安然离世。

父亲和母亲的婚姻虽很苍促,这么多年却也过得很美满。父亲正直能干,母亲温柔贤惠,我和姐姐是父母的骄傲。“百善孝为先”,父亲和母亲,都是把孝放在第一位的,这大概就是天赐良缘吧。我为有这样的父母感到自豪。但我仍禁不住想问父母:为了孝,而放弃了爱,难道真的不觉得遗憾吗?如果时光倒流,回到当初,还会依然做出这样的选择吗?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以文载道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呆贝贝
☆ 编辑点评 ☆
呆贝贝点评: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透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印记。
其实婚姻,就是对彼此的包容,跟爱情有关,但最终会化作一种亲情,一种责任。
问好朋友。祝创作愉快!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周末愉快!at:2010年10月30日 下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