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岂能缺少花儿的芳香,而一个民族岂能没有文化的沉淀?
我见过一位女士,非常美丽精致,拎着lv的皮包,穿着dior的皮衣,拿着一枚“保时捷制造”的手机,脚踩一双菲拉格慕的经典平跟鞋,张口对旁边风采同样闪耀的女士说:“也不知美国十一假期放几天呢?”那位女士认真想了想,答道:“嗯,回头问问我的美国朋友。”
我有两个期望:其一,她们只是瞬间短路,不是真的不知道十月一日是中国的国庆节;其二,那位女士会忘却此事,不要真去问外国友人这个问题。
此事让我联想到许多,我曾经为一位招募投资伙伴的商人做翻译,对方是一位德国人。我方费劲力气介绍了此地有多少家商场,多少家五星级酒店,奢侈品的消费量是多少等情况。对方锁着眉听完翻译后,反问一段话,让我方迟迟无法回答。德国人问:“请问贵地有多少所大学,图书馆,音乐厅以及艺术展馆,文化艺术类消费是多少?”我很欣赏这位德国人的视角。他要投资的领域是某高档化妆品的代理。常理说来,我方的介绍十分贴切,那些数字完全能证明当地居民的消费能力及聚集周边消费力的优势。但对方认为这些是最基本的条件,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这些人是否具备消费力,而是消费意愿和消费文化如何。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从经济学比较成本的角度来说,一个学生,在距期末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候,他考虑的不是今天是上网还是复习,而是今天要花多久的时间来复习,再分出多少时间来娱乐。因为这个时期,该生不看书,仅娱乐,这样的成本付出会令他一个多月后血本无归!所以,他会分出更多的成本(时间)放在复习上,如此一来,随后收获的利润(较好的成绩)会远大于娱乐带来的利润(悠闲自在的心情)。
这位德国人的思路也是如此,当地人具备高消费的能力,这是他来此商谈的前提,而不是商谈的主要内容。他要确认当地的文化状况与整个文化圈的层次,只有高层次的文化圈才会带动真正的高消费。另有一点,我在随后与这位德国人的交谈中,他提到:“我们需求高层次文化圈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让投资的这个项目有一个能够发展的土壤,并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可以利用。”当然,这是投资者的洞察力,我不从经济的角度来谈,仅从其对待文化的态度之重视,之严肃来说。我在这谈的是广义上的文化,即人类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与精神的财富总和以及创造他们的生产能力。对于一个城市,一个省,乃至一个国家的评价,并不能仅仅停留在纯经济类的数字上,我们更要关注的是整个文化状况。
再举个例子。2009年的各国人均收入排名显示,卢森堡以113043美元排第一,美国以46859美元排第四;中国则是3315美元,我们的亚洲邻居巴林为27247美元。但是我们不可能说卢森堡就已经比美国发展得完备,也同样不可能评价巴林已全面超越了中国。要知道卢森堡仅有一所综合性大学——卢森堡大学,而美国有2618所被认证的四年制大学或学院。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必然是拥有着蓬勃的教育事业与独立的文化体系。
我们的文化意识扎的不深。很多时候,中国的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其处境极为尴尬。在许多外国人眼中,中国的文化是一种优势文化,他们常会对此入迷,并赋予他们可交换的价值,于是,种种出于外国友人之手的传统中国文化的产品便开始流行了。然而,许多中国人民钟爱的却是别国的文化,对待我们自己的文化往往并不买账。这其中,诸多都是现今社会的主力军——80后,以及若干年后的接班人——90后。我的一位英国友人,他有一个极为优雅的中文名——晏格文。他曾是路透社驻北京总编和伦敦日报的总编。在其1979年来到中国后就长期着迷于中国的传统人文文化。他出版的系列丛书,大都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书籍。其还有一个在线商城,里面都是一些老的明信片,邮票等有趣的玩意儿。许多外国友人购买这些售价高达100多元人民币的书籍是因为他们不了解那些故事。即便许多中国人也不了解那些故事,但他们却不会去读,说白了,他们并不想了解这些。
先前翻译过晏格文先生游中国的一篇游记,写的是四川省一个叫大竹的村庄,其在一间农舍的墙壁上看到了他,也是我,见过最为特别的一段标语: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这是出自周兴嗣在公元500年左右汇编的《千字文》。意思大家都能看懂,但不是多数人都了解《千字文》这本书。在过去近1500年的时间里,《千字文》是中国,日本以及韩国之教育核心。在当今,大家对其似乎慢慢淡忘了。曾经和一些学生讨论传统文化的意义,在他们的意识里,传统文化没有实用性,缺少可交换的价值和市场。我认为这一点将我们传媒界的问题暴露无遗。我们一些媒体同志在传播过程中丢掉了主体文化意识,对文化概念中的精神财富及创造它们的生产能力也有些许遗忘。在我们现代化的过程中,媒体把关人过分关注反文化的信息,这对我们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为这些,年轻一代混淆了文化和商品的概念。文化的价值往往并是交换本身的价值,也不是其使用价值,它体现在你塑造一件商品的过程中。所以,我们必须明白——文化不是直接的商品,而是创造商品的源泉。由此,我们要提醒年轻人,丢弃我们的传统文化,你将失去一大笔可用来创造和开拓的财富。
看来,如今的大众同胞们需要用外国友人的心态去对待中国的文化,这样或许才能唤起我们的热情与好奇心,方可将其继承并发展下去。这就好比是春,有了花香才会完满些。
-全文完-
▷ 进入付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