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评土默热红学:“空空道人和“立松轩本”在哪里?
安 晓 玲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当读了土默熱先生的文章[1]的下面的话后,感慨甚大!这篇文章中,引用了被土先生篡改的曹寅的诗,以证明洪昇把他的《红楼梦》书稿交给了曹寅,并答应帮助出版。接着土先生写出下列的话:
周汝昌大师从这首诗中,看出了这似乎是曹寅写给《红楼梦》作者的诗。
土先生竟然敢公开撒谎,说:“周汝昌大师”看到了这首“被他篡改了”的曹寅诗,居然也“看出了这似乎是曹寅写给《红楼梦》作者的”。堂堂教授,大胆到造“周汝昌大师”的谣,如此不知自重,实在令人震惊!
本文主要论证土默熱先生的在“土默熱红学”中多次提出的“立松轩”。他在文章[1]写道:
盘山智朴和尚(俗称拙庵,拙和尚,拙道人,空空道人原型)从洪升那里抄录完《红楼梦》回到盘山后,曾以“松斋”和“立松轩 ”的笔名进行过评点。“松斋”是他的“室名”,“立松轩”是他的批语署名。……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测,这个版本的原始“抄录者”和“评点者”,就是“拙道人”(拙和尚),就是书中那个“空空道人”(情僧)的生活原型。
“拙道人”(拙和尚)以“立松轩”名义“问世传奇”的《石头记》,在《红楼梦》版本史上被称为“立松轩本”。 “立松轩本”问世的时间在《红楼梦》诸版本中最早,是蒙府本、列藏本的共同祖本;有的红学家甚至认为,立松轩本是一切脂本《石头记》的祖本。
一、《立松轩本》根本就不存在
根据下面三点,有人[3]提出在《蒙府本》和《戚序本》之前(没有人说,“前”到康熙年间!),存在一个由“立松轩”抄录、评论和传抄的版本,称《立松轩本》:
1)《蒙府本》有54个回目具有回前和回末总评(或批),而其它古本的这两种总评很少,都没有像《蒙府本》这样的多;
2)《蒙府本》和《戚序本》的正文中,存在许多与今本《庚辰本》不同的异文;尤其是词汇上的差异大;
3)在《蒙府本》中,几乎所有落款“脂砚斋”的批语,都被抹去了“脂砚斋”;但在第41回的回前总评中,却有一条总评的落款是《立松轩》。
因而认为:《蒙府本》和《戚序本》的母本是《立松轩本》。由《立松轩》抄录、评论和传抄的《石头记》具有上面三个特点。但是,也有人[4]不同意存在《立松轩本》这个文本;可惜没有解释为何会产生上述的文字差异。
其实,笔者曾经提出一个更合理的解释。《蒙府本》同《现有庚辰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两个原因:
1)伪造《蒙府本》时所使用的底本不是今本《庚辰本》,而是《最早80回石头记》。
笔者在拙文[7]考证出:《蒙府本》是以《最早80回石头记》为底本,参考《120回红楼梦定本》伪造而成;按照《120回定本》替换了大部分猥词,修改了部分回末的内容;同时照抄了《120回定本》的“后40回”以及54个回目的回前和回末总评和部分双行夹批。因为今本《庚辰本》是送审大字本+第八册原始手稿;当曹雪芹把它抄写成出售商品本时,他一边抄写,一边进行了一些文字修改。详情请看拙文[9]。因此,《蒙府本》与今本《庚辰本》之间存在差异,尤其是词汇的差异较多,是必然的。可见,《蒙府本》上出现的许多短语和词汇与现有的《庚辰本》不同,都是因为曹雪芹修改的结果,并非其他人(包括《立松轩》)的改动。
2)笔者在考证中[8]发现:存在一个至今尚未出现的《120回红楼梦定本》,它是《程乙本》在曹家专卖店出售后,曹頫花去几年的时间精心修改出来的。他主要做出下列改动:
1)去掉全部不雅文字和删除部分少女怀春的描写;
2)修改了部分回目的不合理文字;
3)新写出大约54个回目的回前和回末总评和修动了许多双行夹批,并且将批语中“脂砚斋”和“畸笏叟”的落款剔除,往往用其它词代替。例如:第16回的双行夹批:
《庚辰本》写道:所谓好事多魔也。脂砚。
《有正本》则写成:所谓好事多磨也。奈何。
曹頫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想在《120回红楼梦定本》的前言里,曹頫一定有说明。可惜还没有发现这个《红楼梦》的真正原著——最终定稿版本。估计是因为:既然是最后定本,就没有必要给批语落款“脂砚斋”和“畸笏叟”。因为“脂砚斋”就是曹雪芹,“畸笏叟”是曹頫,全部批语是他父子写出的;与《红楼梦》的正文一样,都是他父子所写,因而没有不要再用“脂砚斋”等落款。自己写作,再用另外一个“化名”写批语,鼓吹它好,“奇文”“妙想”等等,实在不恰当。
由于《蒙府本》是按照《120回红楼梦定本》修改了底本《最早80回石头记》,从而出现与今本《庚辰本》不同的异文。因这个原因而产生的异文往往有一个以上句子的差异,即文本的内容而不光是词汇的不同。由第一个原因产生的异文大都是词汇和短语上的差别。
以上的解释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
1)不单是《蒙府本》和《戚序本》与今本《庚辰本》不同,而且所有伪本,如:《列藏本》、《甲戌本》、《舒序本》、《郑残本》等都不同与今本《庚辰本》,难道这些版本都是属于《立松轩本》?只有《己卯本》和《卜藏本》才与现有《庚辰本》基本相同,因为两者是近代人采用今本《庚辰本》作底本伪造而成。它们岂不成了《立松轩本》以外的版本,从何而来?
2)从下面的文字对比,可以看出笔者的解释符合《红楼梦》版本的实际情况(这种实例,比比皆是)。
第9回
《现有庚辰本》的描写是:
今儿见秦、香二人来告金荣,贾瑞心中便更不自在起来,虽不好呵叱秦钟,却拿着香怜作法,反说他多事,着实抢白了几句。香怜反讨了没趣,连秦钟也讪讪的各归坐位 去了。金荣越发得了意,摇头咂嘴的,口内还说许多闲话,玉爱偏又听了不忿,两个人隔座咕咕唧唧的角起口来。金荣只一口咬定说:"方才明明的撞见他两个在后 院子里亲嘴摸屁股,两个商议定了一对一肏,撅草棍儿抽长短,谁长谁先干。"金荣只顾得意乱说,却不防还有别人。谁知早又触怒了一个。你道这个是谁?
《蒙府本》是:
今儿见秦、香二人来告金荣,贾瑞心中便更不自在起来,虽不好呵叱秦钟,却拿着香怜作法,反说他多事,着实(的)抢白了几句。香怜反讨了没趣,连秦钟也讪讪的各归坐位 去了。金荣{越}(亦)发得了意,摇头咂嘴的,口内还说许多闲话,玉爱偏又听了不忿,两个人隔{座}(着桌子)咕咕唧唧的角起口来。金荣只一口咬定说:"方才明明的撞见他两个在后 院子里(亲嘴摸屁股,两个)商(定)议(着什么){了一对一肏,{撅草棍儿抽}长短?{谁长谁先干}。"金荣只顾得{意}(志)乱说,却不防还有别人。谁知早又触怒了一个。
《戚序本》是:
今儿见秦、香二人来告金荣,贾瑞心中便更不自在起来,虽不好呵叱秦钟,却拿着香怜作法,反说他多事,着实(的)抢白了几句。香怜反讨了没趣,连秦钟也讪讪的各归坐位 去了。金荣{越}(益)发得了意,摇头咂嘴的,口内还说许多闲话,玉爱偏又听了不忿,两个人隔{座}(着桌子)咕咕唧唧的角起口来。金荣只一口咬定说:"方才明明的撞见他两个在后 院子里{亲嘴摸屁股,两个}(商议着这么){定了一对一肏,撅草棍儿抽}长短{,谁长谁先干.}"金荣只顾得意乱说,却不防还有别人。谁知早又触怒了一个。你道这个是谁?
《列藏本》是:
今儿见秦、香二人来告金荣,贾瑞{心中便}更不自在起来,虽不好{呵}叱秦钟,却拿着香怜作法,反说他多事,着实抢白了几句。香怜反讨了没趣,连秦{钟}(生)也讪讪的各归坐位 去了。金荣越发得了意,摇头咂嘴的,口内还说许多闲话,玉爱偏又听了不忿,两个人隔{座}(坐)咕咕唧唧的角起口来。金荣只一口咬定说:"方才明明的{撞见}他两个{在后 院子里}亲嘴摸屁股,两个商议定了一对一肏,撅草棍{儿}抽长短,谁长谁{先}干。"金荣只顾{得}(任)意乱说,却不防还有别人。谁知早又触怒了一个。
《己卯本》是:
今儿见秦、香二人来告金荣,贾瑞心中便更不自在起来,虽不好呵叱秦钟,却拿着香怜作法,反说他多事,着实抢白了几句。香怜反讨了没趣,连秦钟也讪讪的各归坐位 去了。金荣越发得了意,摇头咂嘴的,口内还说许多闲话,玉爱偏又听了不忿,两个人隔座咕咕唧唧的角起口来。金荣只一口咬定说:"方才明明的撞见他两个在后 院子里亲嘴摸屁股,两个商议定了一对一肏,撅草棍儿抽长短,谁长谁先干。"金荣只顾得意乱说,却不防还有别人。谁知早又触怒了一个。
《舒序本》是:
今儿见秦、香二人来告金荣,贾瑞心中便更不自在起来,虽不好呵叱秦钟,却拿着香怜(发)作{法},反说他多事,着实抢白了几句。香怜反讨了没趣,连秦钟也讪讪的各归坐位 去了。金荣越发得了意,摇头咂嘴的,口内还说许多闲话,(宝)玉{爱偏又}听了(偏又)不忿,两个人隔座咕咕唧唧的角起口来。金荣只一口咬定说:"方才明明的撞见他两个在后 院子里亲嘴摸屁股,两个商议定了一对一肏,撅草棍儿抽长短,谁长谁先{干}(来)。"金荣只顾得{意}(志)乱说,却不防还有别人。谁知早又触怒了一个。
《杨藏本》是:
今儿见秦、香二人来告金荣,贾瑞心中便更不自在起来,虽不好呵叱秦钟,却拿着香怜作法,反说他多事,着实抢白了几句。香怜反讨了没趣,连秦钟也讪讪的各归坐位 去了。金荣越发得了意,摇头咂嘴的,口内还说许多闲话,玉爱偏又听了不忿,两个人隔座咕咕唧唧的角起口来。金荣只一口咬定说:"方才明明的撞见他两个在后 院子里亲嘴摸屁股,两个商议定了一对一肏,撅草棍儿抽长短,谁长谁先干。"金荣只顾得意乱说。
* *:上面是7个版本的相互对比,都是以《现有庚辰本》的文本为底本,进行比较。灰色大括号黑体字:{撅草棍儿抽}表示该版本比《庚辰本》少的字;黄色圆括号黑体字代表该版本比《庚辰本》多的字。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以下三个主要点:
1)《蒙府本》、《戚序本》、《列藏本》、《舒序本》都与今本《庚辰本》不同,绝对不能说:它们都是共《立松轩本》这个祖本,因为它们同《现有庚辰本》的差别都各不相同;如果是都共《立松轩》这个祖本的话,那么,理应具有相同的差异。
真正的原因这些古本伪造时所使用的底本不同,《蒙府本》的底本是《最早80回石头记》,《列藏本》的底本是《最早77回石头记》,《戚序本》和《舒序本》的底本是《转让77回石头记》,《己卯本》是照抄《现有庚辰本》。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立松轩本》。它们之间的词汇差异都是由于曹雪芹在不同时期的修改所引起。
2)《蒙府本》和《列藏本》的文字很不同,也是因为它两采用了不同的底本。
3)《戚序本》和《舒序本》两者采用同一个底本,为什么文字也不同呢?拙文[10]已经考证出:《戚序本》是利用《转让80回石头记》改造《蒙府本》伪造出的版本。上面分析的第9回《转让80回石头记》中,秽词多,因而《戚序本》未按照它修改,所以,出现《戚序本》和《蒙府本》的文字相同;都是来自《120回红楼梦定本》。
4)《杨藏本》的文字与今本《庚辰本》相同,表明:将《立松轩本》看成是《杨藏本》的祖本的提法[1]不符合事实。《杨藏本》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过程中的部分手稿。上面的第9回《杨藏本》是按照《现有庚辰本》的“大字本”誊写的稿页,它是准备给曹雪芹修进一步改成《甲辰本》使用的,因此,它的文字与今本《庚辰本》的文字完全一样。
5)《己卯本》和今本《庚辰本》的文字也完全相同,再次证实笔者的考证:《己卯本》大部分是照抄今本《庚辰本》。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把现有的《红楼梦》真本和古代伪本都视为传抄本是错误的 ,因为它们都是手抄商品本。图1示出上面各种版本的书页照片;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规格,正楷书写而成。
《蒙府本》 《己卯本》 《舒序本》 《列藏本》 《甲戌本》 《戚序本》
图1 六种《红楼梦》版本的书页照片
在抄写时,《甲戌本》、《列藏本》和《戚序本》的文字,在横向都基本上对齐;《蒙府本》和《戚序本》是抄写在木刻印刷的、红色直行格子里。试问:有这种私下传抄的吗?除了《庚辰本》、《杨藏本》、《己卯本》和《卜藏本》四个版本外,其余古本都是手抄商品。将目前所有手抄古本都视为传抄本是我国红学界的一大失误。
之所以在《蒙府本》的第41回的回前,出现落款“立松轩”的批语,笔者认为:很可能“立松轩”的老板就是《蒙府本》和《戚序本》的伪造者。“立松轩” 不过是一家出售书籍的作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头脑的老板,为了挣钱,首先采用《最早80回石头记》,依据《120回红楼梦定本》进行改造。按照《120回定本》替换了大部分秽词,修改了部分回末的内容;同时照抄了《120回定本》的“后40回”以及54个回目的回前和回末总评、和部分双行夹批。同时,他自己也撰写了一些回前总评和侧批。收入颇丰。因钱迷心窍,他又利用另外一种石头记文本,即《转让80回石头记》,将《蒙府本》“前80回”的改动,移植到《转让80回石头记》上,形成一个新的“80回石头记”版本,即现在的《戚序本》(请注意:这是对伪本《戚序本》形成的另外一种新解释)。
证明就是:
1)《蒙府本》和《戚序本》都是抄写在木刻印刷的、红色直行框的线装本上;这种固定格式,是曹家出售《石头记》时,设计的书页样式(见《庚辰本》第1671~1674页)。普通书摊老板没有这种条件和财力;
2)曹家第一次出售的商品名称是《石头记》;但发行第二个版本《甲辰本》时,为了吸引顾客,便改名叫《红楼梦》,后来出售的两个“120回”版本都叫《红楼梦》。因此,只有80回版本才叫《石头记》;可《蒙府本》是“120回”,但是它两的书页中间仍然按照底本,木刻成“石头记”(见图1中《蒙府本》和《戚序本》的书页照片)。这也是《蒙府本》是伪本的力证。
3)第77回,《蒙府本》抄漏了一大段文字,达403个字,但《戚序本》却没有漏抄[3(三)];说明《戚序本》不是照抄《蒙府本》,而是有人(可能是“立松轩”老板)更换了底本后,再将《蒙府本》的“改动”移植过来的结果。根据是:《戚序本》的猥词修改内容基本相同于《蒙府本》,而不同于《程甲本》和《杨藏本》。
关于对《立松轩本》的详细论述。请看拙文[5、6]。
二、 “智朴和尚”根本不是“空空道人”的生活原型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自传性的言情小说,多采用写实,甚至记事的手法进行写作;小说中进行描写的人物大都有生活原型。但是,由于它不是神话小说,因此书中设置的神仙故事大都由于“小说现实生活”中无法出现的人和物,利用他们来完成“小说自圆其说”的使命。因此,在《红楼梦》中的神话故事是没有生活原型的,完全属于虚构;否则,就没必要写成是神仙,而直接进行叙述即可。但是土先生非要把第一回神话中的“空空道人”和“顽石”之间的谈话,说成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指定“空空道人”就是“智朴和尚”,强调“空空道人”和“顽石”的谈话是为了要“空空道人”去“传抄《石头记》”。这是土先生的歪曲和篡改!他们谈话的中心内容是说明《石头记》的创作宗旨和基本内容,以及同流行的言情小说的区别。
就算“智朴和尚”评论和传抄过《石头记》,那也是《石头记》流向社会之后的事情。洪昇在创作《石头记》时,怎么就知道住在盘山道智朴和尚在将来要转抄他的小说呢?并且把他作为《空空道人》的文学原型首先写出来,这、岂不成了未卜先知?何况写作“空空道人”,这个出场很少的普通人物,完全不需要文学原型。
土先生也许会说,洪昇以前认识“智朴和尚”。不对!再怎么熟悉,他的小说尚未写成,人家都没有看到,怎么好意思要他传抄一本尚处在创作阶段的小说呢?人家愿不愿意传抄,必须看了小说,衡量其价值后,才能做出决定;所以在《红楼梦》第一回里写作出“空空道人同顽石之间的对话”,不是土先生所说:请他担任传抄;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说明作者的创作宗旨、小说的中心内容以及它与流行爱情小说的区别。
小说尚未写完,就提前向别人提出,请他“点评”,倒有可能;但不会是智朴和尚。因为洪昇认识的文化名人和学者很多,如曹寅、朱彝尊、吴梅村、赵秋谷等,他怎么去请一个名不经传的智朴和尚呢?所以,土先生把在《红楼梦》中的神话故事里、纯粹虚构的“空空道人”指定为“智朴和尚”,没有道理,更没有实际证据。何况土先生指定“智朴和尚”所传抄的《蒙府本》、《列藏本》、《戚序本》[1]都不是“传抄本”,而是手抄商品(见图1)。难道四大皆空的“智朴和尚”开办起书坊来,变成“立松轩”的老板不成?
相反,土先生对《红楼梦》中清清楚楚写出的“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曹雪芹却视而不见,极力否认他是《红楼梦》的作者;令人不得不怀疑土先生的思维逻辑。《红楼梦》中实写的人物曹雪芹,土先生不承认;而对小说中的虚设人物,则津津乐道,非要鼓吹成是现实生活在的人物。令人觉得土先生不是在探讨学术真理,而是在追求个人荣誉,和与它相连的版税!
三、学术研究不能以猜想作基础
上面的论证表明:土先生在《土默熱红学》中的基本观点都是建立在猜测、假设和篡改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大都没有实际的证据。他虽然也从《红楼梦》里,找出一些词句来进行推理(以后将指出,他找出的词句往往是别人伪造的),但是“推理”绝对不等于是“事实”;只有找出实际证据和真实的资料,才能算“完成了学术研究”的全过程。在土先生的研究中,只有前半部,没有后半部,应该说是最重要和关键的一步却看不到;因而《土默熱红学》中许多观点和结论大都没有证据,顶多是处在待定状态,否则便是虚构出来的东西,岂能成为红学的正式学术体系。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 土默热: 再谈《红楼梦》版本源流和著作权问题
[2] 土默热《红楼梦》作品的结构性缺陷是怎样形成的,红楼艺苑,学术研究,2007-6-8
[3] 郑庆山《立松轩本石头记考辨》(节选),也是红楼梦里人,百年流派,2009-1-7
[4] 兰花先生:不存在所谓“立松轩本”,baidu 贴吧,2010-7-5
[5] 安晓玲: 二探红楼(1):“立松轩本”纯属臆造
[6] 安晓玲: 二探红楼(2):《蒙府本》的异文来源
[7] 安晓玲:23,新探红楼(23):“蒙府本” 是古代伪本
[8] 安晓玲:61,新探红楼(61):存在《120回红楼梦》的实证
[9] 安晓玲:0,《红楼梦》的重要新发现(1):《庚辰本》第八册是原始手稿
[10] 安晓玲:12,新探红楼(12):《戚序本》是伪造品(一)、(二)、(三)
-全文完-
▷ 进入安晓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