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一盆云竹呈现的世界古蔺之子

发表于-2010年11月04日 晚上8:48评论-3条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我的办公桌上有盆云竹,是今年教师节高二年级学生送的。

无数枝绿色的细细的茎干从盆里伸出,送来一个蓬蓬勃勃的绿的世界。绿色婆娑,绿色蔓延,像极一片一片,一层一层的绿色的云。这些绿层叠着,弥散着,流淌开,眼前便呈现出绿色的海,翻涌着绿色的波浪。

这是云竹呈现于我眼前的植物世界。

装云竹的盆壁四周有四幅图,画的分别梅、兰、竹、菊,分别是清代扬州八怪中的“三怪”金龙、郑燮、李方膺的画作,还题有三人的四首诗。诗歌内容如下:

梅(金龙)

一枝两枝横复斜,林下水边香正奢。

我亦骑驴孟夫子,不辞风雪为梅花。

兰(郑燮)

晓出含露不曾干,谁插晶瓶一箭兰?

好似杨妃新浴罢,蒲罗裙衣怯君看。

竹(郑燮)

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菊(李方膺)

莫笑田家老瓦盆,也分秋色到柴门,

西风昨夜园林过,扶起霜花扣竹根。

四幅画间,是王安石的《咏菊诗》:

院落秋深数菊丛,缘花错莫两三蜂。

蜜房岁晚能多少,酒盏重阳自不供。

金龙画的梅,为野梅,瘦枝如棘,淡墨晕花,可是梅却清气有神;郑燮画兰,有棘、有石;画的竹有节、有劲,简而瘦。李方膺画的菊是盆菊,不画石,不画山,只在意以形绘神。

金龙的咏梅诗,不仅表现了冬心先生对梅的喜好,还表现了他性情的逋峭。郑燮的写兰、写竹的诗,有对四十年画竹过程的回顾,还有对兰竹样的近乎完美品格的追慕,李方膺的咏菊诗,既有怀才不遇的感慨,还有他傲岸不羁的个性体现。王安石的《咏菊诗》表现出了对菊花的钟爱,也借菊衬托重阳时的孤独。

以上是这盆云竹呈现给我的诗画世界,或者说情感世界。

由这盆云竹,我想到中国几千年来的文人雅士,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像梅一样的隐逸淡泊,坚贞自守;像兰一样疏远污浊,贞洁幽美;像竹一样挺拔劲节,谦逊脱俗;像菊那样傲然开放,不畏严霜,不辞寂寞。深层想来,几千年来,儒道两种人格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士大夫,文人多怀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尽管世事维艰,文人心中也有隐退的志愿,但是,那种达观乐天的胸襟,开朗进取的气质,使他们始终不肯放弃高远的目标。在梅兰竹菊中,菊花最足以体现这种人文性格。咏菊的诗人可以上溯到战国时代的屈原,而当晋代陶渊明深情地吟咏过菊花之后,千载以下,菊花更作为士人双重人格的象征而出现在诗中画里,那种冲和恬淡的疏散气质,与诗人经历了苦闷彷徨之后而获得的精神上的安详宁静相契合。可以说,菊成了中国文人雅士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证。

这就是这盆云竹呈现给我的理性世界,或者说是精神世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古蔺之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曲径幽通推荐:梦漪
☆ 编辑点评 ☆
梦漪点评:

由一盆云竹上面的题画诗,联想到中国几千年来的文人雅士;由题画诗中的“松竹梅兰菊”,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几种品性和志趣进行评价,水到渠成。一盆云竹,呈现给作者一个洞察历史和文化的契机,构思精妙,浑然天成。欣赏!

文章评论共[3]个
文清-评论

问好朋友,天冷了,别忘了加衣!at:2010年11月04日 晚上9:23

曲径幽通-评论

(:012)(:012)欣赏朋友的佳作,问候晚上好!请下次朋友发文注意排版,我已更改。at:2010年11月04日 晚上9:23

梦漪-评论

谢谢洁姐姐啊,刚才我忘了帮他排版了。\(^o^)/~at:2010年11月04日 晚上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