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500篇》
第481篇
有一商业经典名句,叫做“顾客是我们的上帝”。这个口号曾经叫得非常响亮,做得很是踏实,服务得非常周到,令人不买点什么东西简直不好意思离开柜台。
在充满欺诈伪劣商品充斥的年代,商业服务也渐渐走上欺诈与伪劣的道路,口号没有变,不过叫是叫、做是做,不那么诚挚了。至少,顾客的“上帝”位子不再“终身制”,不是“上帝”“一竿子到底”,掏钱以前才是“上帝”。
上帝的位子轮流“坐庄”!顾客进门时是上帝,掏钱时仍然是上帝,钱一到“老板”手里就不再是上帝,也许还反过来,老板才是上帝。昨天他把你当上帝、今天便成了你的“上帝”,今天他把你当上帝,明天他成了你的“上帝”。
区别就在没把钞票放在他手上之前,顾客确实被看成上帝,百依百顺,一旦把钞票放在了他手上,马上就成了你的上帝,因为不是他需要你,而是你需要他了。
尤其老人购物常常吃哑巴亏。掏钱前人家笑眯眯的说:老爷子,不会骗你老人家的!可结果就是骗了老人家骗了老爷子。
我的意思是,千万不要相信人家真把你当"上帝",是想赚你兜里的钱。如果想当“上帝”就要抢早,掏钱以前摆个俨然上帝的样子,至少让他叫你老爷子、老奶奶,叫你老爸、老娘,一旦钱到了人家手里,就别再妄想了。
从前的商家约定俗成,叫“真不二价”“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现在呢?这样说吧,有些罗嗦:
不论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干部学生、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文盲,穿得讲究、不讲究,对你都如同对上帝,耐心热情、深情多情、温顺柔情、盛情激情,你要东边的就东边的南边的就南边的,你要西边的就西边的北边的就北边的,毫无怨言绝不懈怠、不辞劳苦任劳任怨、义不容辞竭尽全力……为“上帝”服务嘛。
他们会如同连珠炮一般的推荐、介绍、保证,信誓旦旦、言之凿凿、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示可以包退、包换。
说得太唠叨吧,可人家就是那么说的,口齿伶俐如流水滔滔不绝,一丝不苟、竭尽全力。
如此境况,顾客怎好不信他们真心实意把顾客当上帝呢?慢着,那是顾客没把口袋里的钱掏给他们之前,之后完全不是一码子事。
也许老板接钱时潜台词正在心坎里:掏吧掏吧快快掏吧,等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放在我手上,那时的上帝可就是我哦!
有个老人买个电磁炉,是名厂、名牌,点火后有燃烧塑料的焦臭味,两个小时之内去退换。商家说点过火就不能退换,也从来没有人退换。没用怎么知道会有燃烧塑料的焦臭味呢,天!
有朋友劝找工商,找消费者协会,也有朋友劝,走工商程序会被折腾死,犯不着,现在就是这个样,不如烧的时候把鼻孔堵上,慢慢的,日子长了自然麻木不仁。
有朋友出主意要厉害的儿女去换。啊,一语道破!已经不是“摆事实、讲道理”的日子,靠厉害。现在的老人办事真难,七老八十还哪里厉害得起来,于是被坑、被骗、被蒙。
掏钱前与掏钱后的态度完全两回事,热情澎湃、笑脸相迎变成了冷若冰霜、爱理不理。
:不能退!
:不能换!
:不换!
:不退!
:不!
:不!
斩钉截铁一般。这时候顾客还像上帝吗?当然不像,如果有什么问题,得如同求上帝一般,倒过来求他们呢。
不仅是购买日用品,其它,比如买房、比如银行存款,比如投资,比如镶牙,比如宽带、电话,比如房屋装修,比如……包括某些政策条例等等事项,比比皆是。
又想到,商人把顾客当成上帝是因为顾客养他,养者是“上帝”。扩而言之,其它的许多方面“养”者岂不也是“上帝”?是的。
想起相当长的日子里“翻身不忘共[chan*]党,幸福牢记毛主[xi]”的对联工人农民几乎家家户户是、处处是,百姓觉得是党养活了自己,于是把他们当上帝、大救星、大恩人,感激不尽,墙上又挂像又贴对联,永生永世不忘。
现在说法略有不同,叫“人民养活你”。人民的概念很大,按说也包括被养活者自己。既然如此,岂不就是百姓自己养活自己,某某养活养某某只不过是一句象征性的空话、大话、官话、好听的话。
实际情况是,我的吃喝拉撒用有他辛辛苦苦的劳动汗水,你的吃喝拉撒用有我辛辛苦苦的劳动汗水,他的吃喝拉撒用有你辛辛苦苦的劳动汗水,岂不是互相养,同舟共济而已,哪里是谁养谁。
按古代开明皇帝和官员的说法,也不是官府养活百姓而是百姓养着官府,不是衙门养活百姓而是百姓养活衙门,不是皇帝养活百姓而是百姓养活皇帝。西方的说法又叫做纳税人养政府。
如果谁养活,便谁是“上帝”,看来就不仅商家该把顾客当上帝,政府和官员也当把百姓当成上帝。皇帝们可能知道这个理,“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所以一旦有天灾,便诚诚恳恳去拜天拜地,为百姓祈福,祈求上天风调雨顺,百姓平安。
50年代初有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叫“啥人养活啥人”就是讲这个理:田地不会自己长庄稼,是农民养活地主而不是地主养活农民。方言演唱、歌声朗朗,我还没有忘记。
国企里的人爱说职工是主人翁,声音铮铮、抛地有声。换句话说职工群众岂不也就是“上帝”。可是实际呢?总有人在“上帝”面前作威作福,剥削、压迫、欺骗着“上帝”。
老人这一群体是吃亏上当最多的“上帝”,常常如同哑巴吃了黄连,有嘴说不出。
投资人也被看成上帝,同样是为了要他们想多掏钱从来被他们赚,据说这些人也常常后悔莫及。投资者没有把钱掏给以前被当成上帝一般的敬重,跟在屁股后唯唯诺诺、好言好语,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还给请“小姐”伺候,连叫爹叫娘叫老爷子也没问题。可是一旦钱到手……于是投资者叫苦连天。
一个个层次联想和引申,忽然想起还有一种掏人口袋的人。掏钱购物是“掏”、小偷扒手也一样是“掏”,掏的数额小而已。被掏者养活他们,岂不也是他们的“上帝”。
他们在把手伸进别人口袋里还没有抽出来之前,也许心里悄悄念叨:上帝呵,可要保佑我顺顺当当,不要被抓住了第三个只手!
哪是上帝保佑小偷干这种事,这时候如果被掏者麻痹大意,便顺理成章、不知不觉的成了小偷的“上帝”。
一些贪污腐败者,通过政府把百姓的血汗钱“掏”入自己保险柜,岂不也是掏、也是偷,不过数额大大的罢了。他们当然责无旁贷应该把辛辛苦苦的百姓看成上帝,对他们体贴入微,可是吸了百姓的血还老是整治百姓,于心何忍哟。
掏钞票时是上帝,掏完钞票对不起;
今天已经巴结你,明天要迎新上帝。
人间处处这样地,为了钱柜满满的;
世道如此不公平,到底这是啥道理。
至于那些大大地,良心实在坏坏的;
百姓把他养活了,整治百姓没个底。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500篇》
http://blog.sina.com.cn/dydyabc
-全文完-
▷ 进入带雨的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