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第一关心是丽谯运涛

发表于-2010年11月23日 下午5:22评论-2条

到涿鹿去寻觅黄帝城,路过宣化,看到几座高耸的古城楼,便被深深地吸引住,决不想错过,所以游过黄帝城,片刻也没在涿鹿逗留,就买了宣化的汽车票,当天返到宣化探访古城楼。

下了车,所见到第一处青砖墙为北城壕,第二个古建筑是钟楼,四面看了,南北东西还分别悬挂着“清远楼”、“声通天籁”、“耸峙严疆”、“震靖边氛”四块匾额,门洞都布满铁栅栏,不能贴近参观。过了钟楼是一条颇具古风的古街,暗红色的阁楼,古瓦盖顶的平房,上有纵横的电线,下有骑摩托和自行车的行人,相距二百米又是一座与钟楼规模相当的古城楼,高高的匾额“神京屏翰”非常醒目,城楼下有院落,院落的门敞开着,门边立一块“收毛主[xi]瓷像”的招牌,城楼的一楼是文物商店。

进入院落,有售票亭,我看到河北省文物局所立的石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朔楼。

买门票,是宣化大新门的,上面介绍宣化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为明代长城九镇之一。大新门是古城的西门,于永乐二十二年由镇朔将军谭广添建新楼,后毁于战火。眼前的大新门是二oo六年在原址上复建。谭广字仲宏,军人出身,是“靖难之役”的英雄,参加过营建北京城工程,创立最早的火器部队“神机营”。我回来后查过《明史》,对其评价很高:“广长身多力,奋迹行伍至大将,大小百余战,未尝挫衄。在宣府二十年,修屯堡,严守备,增驿传,又请颁给火器于各边。将校失律,即奏请置罪,而抚士卒有恩。边徼帖然,称名将。”“仁宗嗣位,擢左都督,佩镇朔将军印,镇宣府。宣德三年,请军卫如郡县例,立风云雷雨山川社稷坛。六年以宣府粮少,请如开平、独石召商中盐纳粟,以足兵食。俱从之。明年,帝从户部议,令他卫军戍宣府者,悉遣还屯种。”“正统初,朝议以脱欢虽款塞,狡谋未可测,命广及他镇总兵官陈怀、李谦、王彧图上方略。广等各上议,大要谓:‘边寇出没不常,惟守御为上策。宜分兵扼要害,而间遣精税巡塞外,遇敌则量力战守,间谍以侦之,轻兵以蹑之。寇来无所得,去有所惧,则边患可少弭。’帝纳其言。六年十一月以御敌功,封永宁伯,禄千二百石,仍镇宣府。八年乞致仕。优诏不许。明年十月召还陛见。帝悯其老,免常朝。是月卒,年八十二。谥襄毅。”就因为谭广佩镇朔将军印,所以此楼得名镇朔楼。谭广是个非常注重用使用先进武器的高级将领,有意识地摆脱单独依靠冷兵器作战的战争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他任职宣化的时候,是他年龄在六十二岁至八十二岁之间,已经是位年过花甲老人,头脑还如此清醒,不愧是那个时代的名将。

虽说是复建,与原楼总会有许多相似的,我便准备登楼,售票员告诉我,楼上展厅的门没有真正锁上,门底的锁一拉就开的,自己就可以进去。我沿着台阶踽踽而上,同在黄帝城一样,我又有幸成为唯一的游客。

登楼四顾,周围都是仿古建筑,一层或两层的房屋,沿街是浓荫茂密的林木,在小雨中分外苍翠,街上的行人都很悠然闲适,款款而行,车辆不是很多,没有急噪的喇叭,只听到清脆的自行车铃声,一切不显得忙碌和急迫,我喜欢这样的淡定的景象,只要没有战争,古人的生活就应该是如此安详吧。

檐下四周有回廊,回廊是雨淋不到的地方,东西廊下保存有记述宣化历史和修建镇朔楼经过的碑刻,圭首的篆额大字都看得清,有明、清两代《宣府新城之记》、《宣府新城重刻铭》、《宣郡修城记》、《重修郡城镇朔楼碑记》、《重修镇朔楼记》等。碑阳的正文已经模糊,大致看了看,当是记述宣化城和镇朔楼修建的历史和维修的状况。《宣府新城之记》碑文载:“既城东偏之中筑崇台,建高楼七间,崇四丈七尺余五寸,深四丈五尺,广则加深之二丈五尺,其檐二极。上置鼓角、漏刻,以司晓昏。”可见清远楼是城市的钟楼,镇朔楼则是城市的鼓楼,起“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作用,汉代以来我国一直都实行晨鼓暮钟的宵禁制度,钟鼓楼是中国古代城市报时的公共性楼阁建筑,也是最重要的地理座标。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来计算,每更为一时辰,即现在的两个小时,戌时(十九点)为定更,亥时(二十一点)为二更,子时(二十三点)为三更,丑时(一点)为四更,寅时(三点)为五更,卯时(五点)为亮更。钟鼓楼每到定更先击鼓,后敲钟,提醒百姓该睡觉了,二更到五更则只撞钟不击鼓,以免影响大家睡觉。到了亮更则先击鼓后敲钟,表示该起床劳作了。击鼓的方法是先快击十八声,再慢击十八声,共击六次,共一百零八声。古代的夜晚在钟鼓楼的号令下,比现在要安静多了,没有任何的噪声污染,从这点来看,钟鼓楼也属于环保设施了。

镇朔楼是重檐九脊歇山顶式,有两块木制大匾。一块“镇朔楼”悬挂在楼的南侧,长六米,高两米,是一九八七年按照原样复制的;一块“神京屏翰”悬挂在楼的北侧,是乾隆皇帝巡视塞北木兰围场,途经宣化时亲笔手书的大匾,高二点四米,长六点六米,寓意宣化是北京之屏障。

按售票员的指导,我把锁头拿下,进了城门楼的大厅,陈列的是宣化区委、区政府举办的“跨越千年走近辉煌”纪念宣化城肇建一千二百六十年图文展。

宣化是历史比较悠久的城镇。战国至秦汉属上谷郡,唐代置武洲,文德元年(公元八八八年),设文德县,始建宣化城。辽改武州为归化州,金改归化州为宣德州,元中统四年,始置宣德府。明洪武三年,改宣德府为宣府。次年,置前卫、左卫、右卫,遣将卒把守。洪武二十七年,展筑宣府城,边长“六里十三步”,周长达十二公里。次年皇子朱橞受封谷王,就藩宣府,宣府成为边防重地。明正统五年,城垣包砖,六年后竣工,城高池深,气象雄伟。清康熙三十二年,废宣府卫所,改置宣化府、宣化县,府县治所均在宣化城内,宣化由此得名。因宣化为北京城西第一座府城,被称为“京西第一府”。一九一三年废宣化府,存宣化县,属直隶省口北道。一九二九年废道,宣化县直属察哈尔省。一九三九年日伪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在宣化设察南政厅。一九四三年改置宣化省,为伪宣化省会所在地。一九四五年九月,宣化首次解放。一九四六年一月设立宣化市,为察哈尔省会。现在宣化为张家口市辖区,但在历史上,宣化也几度是省级军政中心的首善之区。

登上二楼,只有一面长二点二米、直径一点五米的巨大的鼓,已经是当代的复制品,发出的也只能是当代的声音,这就如重修的镇朔楼不再具有九镇之首的“京师锁钥”性质一样,但愿地方政府也不要只是为了一时经济利益而悬鼓待椎,而是真正能够重振宣扬教化的旗鼓,重新定位宣化的角色,官与民桴鼓相应,让这方水土上的这方百姓都能有钟鼓之色,都能享鼓腹含哺之乐。

我之所以这样多虑,实因为在镇朔楼没有看到第二个人,只有我一人在转来转去的缘故,我想,并不是当地人来的次数太多,因熟悉地方没有风景而不屑来这里,而是被较高的票价(十五元)所阻隔,如果经常来而来不起才不来的。我登镇朔楼,是因为我是外地人,从来没来过,如果下次有机会重到这里,我也很难掏钱再登一次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运涛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推荐: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仙人多在丽樵居
丽樵,华丽的高楼
然而,风景难堪
让人感觉甚是尴尬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问好老朋友!晴天,雨天,阴天,愿你快乐每一天!at:2010年11月23日 晚上8:55

运涛-回复谢谢你每次热情的回复 at:2010年11月24日 清晨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