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中美电影中的英雄情结白浪人

发表于-2010年12月07日 上午10:38评论-4条

我们从小崇拜英雄,这一点几乎毋庸置疑。在我们的印象中,英雄总是高高在上的,他代表着力量、权利与正义,让我们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人类本性中有一股浓重的英雄憧憬,所以影视产业也热衷于满足我们这一感官上的需求,借助视觉的冲击为我们展现一幅幅精彩的英雄画面,让我们在自我陶醉中寻求英雄的梦想。

仔细比较中国电影中的英雄人物与美国好莱坞热衷的英雄形象,我们可以发现由于经济、制度、文化的不同,因此两国英雄人物的表现手法也大相径庭。

美国是一个经济政治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们的物质生活远远超出中国正在徘徊的水平,因此他们的精神需求便被无可置疑地提到了至高重要的位置。而英雄题材的影视恰恰能最大限度发泄人们过剩的精神垃圾,让他们得以满足。由于美国是一个大杂烩的国度,西方各种文明、思想在这里得到融合,使美国人在短短的时期内便形成一种全新的美国文化。与此同时,科技、经济、政治的全面发展带动了美国人自尊心的极大满足,因此,一种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便在美国人当中根深蒂固。他们信奉个人主义,并使追求个人幸福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他们总是将自己放在核心地位,而对别人的干涉和影响嗤之以鼻。个人奋斗或个人主义的逻辑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追求个人利益与个人自主为目的的个人主义在美国几乎具有神圣的意义。他们主张个人以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不喜欢受到外界的干预和限制。因此,美国电影中极力宣扬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于是,具有超强的自我意识的英雄便应运而生,他们拥有不可动摇的个体观念,敢于跟世界上的一切做斗争。《特洛伊》、《角斗士》、《蜘蛛侠》这一类英雄便是他们整个精神的寄托。

其实在好莱坞最受欢迎的英雄形象是在高科技推波助澜下产生的科幻英雄。他们总在极力打造各式孤胆英雄,编织各种神奇的英雄神话,这些全能的科幻英雄不仅寄托着美国人的自信,更是传达着美国作为霸主无可动摇的政治地位。首先,西方人对于个人与集体的思维是侧重于从个人来看集体,他们认为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因此关注重点在个人上,强调个人的作用、能力、奋斗、拼搏等,因此个人英雄主义是西方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 

其次,由于美国国力的强大,自从苏联解体后它在世界便“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维护者的身份,俨然有一种当家者管理地球的味道。而实际上,全球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承担与美国同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美国人眼里,拯救世界也成了他们的责任,他们理应是全世界人民的救星。超人、蜘蛛侠、蝙蝠侠、钢铁侠这些脱离真实生活却又无知无畏的超级战士便是美国人的杰出代表,出手与可能会毁灭地球的一切黑暗搏斗,以换回世界的安宁和美国人内心深处的满足感。英雄单枪匹马救天下,在这些超级英雄身上,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进攻性和绝对的自信。

说到底,这其实是一种娱乐化的“个人英雄主义”。美国是在借助高科技与当代传媒在描绘变异的,供人消遣的漫画式英雄,从而突出美国电影的豪华性、奇观化、梦幻性的特点。在这些华丽的电影中,我们随处都可以感知到真实性与生动性相结合的画面、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情节、无懈可击战无不胜的主人公。这些所谓的英雄无论面对何种危机、困难,无论受到何种致命的打击、毁灭性的创伤,从来就不相信失败,因而也没有任何胆怯心理,英雄们总是临危不惧,一往无前。他们随时随地拥有着无比清醒的理性头脑,能够快速做出完美的部署,瞬间做出绝对正确的判断。在生死攸关之际,他们也总是能抓住那只有百分之一二的获胜机会,并获得最终的胜利。

但有一点我们无论如何都得加以肯定,那就是随着族群的变化、民权运动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推动,美国电影中对科学精神的张扬一直以来都未曾停止过。包括前面说的高科技的运用在内,美国电影一直以科技主义精神来打造个人英雄主义者形象,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持盲目乐观的态度。同时,它又小心的对科技加以运用,避免将电影艺术带向无关深度思想的平面化、浅表化、感官化方向。

总之,美国电影中所宣扬的种种文化价值观,集中体现了西方文化高度崇尚人的价值,全面肯定人的各种欲望需求,高扬个人奋斗、个人解放、个人主义精神,主张自由、民主、和平,崇尚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精神,宣扬危机意识,主张以武力换和平。这些文化价值取向,无疑是滋生极端个人英雄主义、理性主义、科学主义、恐怖主义思想的温床。因此,我们在大量接受吸纳美国科幻英雄大片的同时,还要加以严格的筛选,以防中了“美国式”病毒。

中国影片中的英雄又有另一番不同的倾向。由于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外族的入侵,所以在民族本身也存在着一种自尊意识。但这种自尊不同于美国人的自尊,美国人的自尊是与生俱来的,是天生的;而中国人的自尊是从灾难中摸索出来的、历练出来的,因此这绝不是一种自傲,而是一股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这股自尊背后,溶入的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自卑的屈辱史。因此,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股与外敌作斗争的冲动,它既让我们仇视异方,也让我们铭记自身。日本人侵略过我们,时至今天很过新一代提起日本还是咬牙切齿;八国联军这股洋人群体攻击过我们,所以我们很热衷于看到中国功夫打遍天下无敌手。李小龙就是当年我们国人的骄傲,一身实打实的硬功夫硬是征服了世界,征服了国人不太容易满足的心。但一个李小龙不够,中国需要千万个功夫王子,正因为如此,《霍元甲》、《英雄》、《精武门》、《陈真》、《叶问》才能如此走俏,在短期内高踞票房榜首。

是的,这就是中国人的英雄梦。中国人虽自古以来想象力并不落后,但我们并不爱好那些天马行空、若有实无的幻想英雄,至少是现在。因为在中国如今整个国家综合国力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像美国佬学习做那虚无的梦。中国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已经懂得了学会实际,抛弃了封建时期“天朝上国”的自诩,学会了学习。此时此刻,我们亟需一种能够振奋整个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的强力剂,让我们可以同仇敌忾,共创辉煌。这些话看起来好像是空洞的政治演讲,但实际上中国的电影业正是沿着这一方针发展,并果然打到了一定的现实效果。

另外,中国电影中缺乏欧洲式的救世英雄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国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知道自己与人家的差距,特别是电子科技产业。所以,人家可以在家里惬意得想用电脑技术带来的便利,将影片尽量的壮观化,而我们却苦于技术的缺乏,经验的不足,只能另辟蹊径另谋出路。既然我没有这么先进的科技设备可以供我任意翱翔,那我们国家的人口总比你们美国人多吧,于是各大导演便积极寻求一种可以展现人群优势的途径。《英雄》中宏大的秦国军团的细致拍摄就是最好的正面例子,而最近推出的所谓科幻片《机器侠》却是最好的反证。

说句实在话,这样的出路也是一种机遇,一场对中国电影业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因为中国的功夫也的确在这些英雄精湛的搏击表演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有时,我们是应该具备一点阿q精神,看看世界,哪个国家的武术有中国这样博大精深,这样丰富多彩?特别是李小龙闯入好莱坞后,“功夫”这一名词似乎就成了中国的代名词,中国的象征,令很多外国人羡慕不已,萌发了“中国武术之梦”。这与当年中国人被成为“东亚病夫”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让国人在自豪的同时也想到了反思,为什么拥有精湛武术的中国曾经有过如此的不堪呢?尽管自李小龙之后,中国这种武术形象之路总体上成下坡趋势,但毕竟还有成龙、李连杰等一批人继续继承这种武术衣钵,继续维持着这层华丽的仪表。

但这绝非长远之计,中国国产电影在培养这种武术影视人才的同时,还得尽快转变一下思路,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毕竟我们不可能长久沉睡在前人形象的庇荫下,我们应该尽快与世界电影技术更好的接轨,拍摄出更好的,具有不同思维视觉的英雄题材作品,以满足国人日渐上升的影视审美需求。这才是中国影视的新出路,也是我们英雄梦的新归宿。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白浪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羽灵韵精华:慕云飞扬
☆ 编辑点评 ☆
羽灵韵点评:

可以看得出作者对英雄和电影都有独到而精辟的见解!并且不是口号式的空谈,文章中体现出了未来发展的展望与设想。很有价值的文章。欣赏了!问好作者!

文章评论共[4]个
榭上风铃-评论

坐朋友沙发,欣赏美文,嘿嘿at:2010年12月07日 下午4:11

静月清荷-评论

人类是智慧勤劳的物种,必将永远繁衍,即便是“2012”的到来。英雄和庸人、普通人之间的博弈永远存在。谁被统治,谁被命运主宰,这些都只能是个常态。人类在安于现状的同时,确实有必要有人“先天下之忧而忧,我们都需要英雄!at:2010年12月07日 晚上7:46

二休-评论

嘿嘿 小弟心中的英雄是最近被抓的那强[已过滤**]犯 哈哈 还说个题外话 现在古装片太多了 小弟早已不看了 不知现在又多了些什么英雄乎~~~~~~at:2010年12月08日 上午11:54

子午书简-评论

赏读佳作,问好朋友!at:2010年12月08日 下午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