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老书记文化现象 (散文)金矿

发表于-2010年12月14日 下午4:57评论-1条

老书记文化现象 (散文)

金 矿

白马湖文化旅游开发给具有厚重传统文化底蕴的水乡南闸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为了深入挖掘水乡传统特色文化,镇里组织了一个十人文化征集小组,开展这项专项工作。我这老文化是自然的一员,加入了这个行列。

要说南闸的文化厚重,应该说是凝聚了多少代众多人的心血。也与一代代领导决策者重视和支持分不开的,这里不妨提及一位人民公社时期的老书记,在他十几年执政期间,特别重视乡土文化活动的开展,自己也带头身体力行,曾使南闸文化事业有一个时代跨越发展。这里不妨说说他的文化生活故事。

一、红旗歌谣文化先驱

老书记的名字叫王福兴,是土生土长的南闸水乡人,少年起就曾放过鸭也放过鸦(鱼鹰),也曾是优秀的水乡民歌手。他生活的村子曾经进驻过新四军文化工作队,这工作队是新四军四师的文艺表演团体,有些演员还是延安鲁艺的学生,他从小就爱好文艺,会吹笛子拉二胡,还会唱好多地方传统民歌和革命历史民歌。一个爱好文艺的人做了干部,抓文艺工作也就成了他的强项。

一九五八年刚成立南闸人民公社,他是二把手副书记,而一把手是武出身,正副书记正好形成了文臣武将的搭挡配合。当时正逢历史上的红旗歌谣时期,新民歌运动在全国波澜壮阔,王福兴书记注重狠抓这方面的工作,率先在全县掀起新民歌热潮,他本人带头创作水乡民歌民谣,又组织了王文韶、章壮骧、李良臣等笔杆子和方秀英等民歌手进行创作和演唱活动。当时《淮安县新民歌选》上有一半是南闸的作品。南闸新民歌演唱队代表淮安县到淮阴专区大舞台参加汇演。

我看到一位作者留存当时《淮安报》的剪贴本,上面还有几首新民谣就是注名的是作者王福兴。那个时代的歌谣创作手法还是值得后人借鉴的,一是忆苦思甜题材,鼓励穷人翻身做主人。二是团结起来力量大,走集体化道路,阐述一根筷子与一把筷子的关系。三则是歌唱大跃进,要一日千里,一天等于二十年,这就是后来形成浮夸风的先兆。红旗歌谣即三面红旗时期的歌谣,这些歌谣虽然有好多内容和思想都不可取,但那种夸张、比喻、借代等形象的修辞手法在民歌艺术上还是独树一帜的。

那个时代,王福兴书记抓民歌文化是前卫的,记得他每次做报告都很生动,经常口语连珠地说出一些时兴的民谣式顺口溜。那时媒体覆盖面很小,农村几乎连广播、收音机都很少见,农民的文化生活唯一就是依靠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那时王福兴书记自己还经常去参加和指导业余花剧队的排练和演出。南闸当时宣传文化气氛浓烈,农民在快乐的民歌声中度过饥荒。为南闸民歌传唱、普及和形成品牌及南闸传统文化厚重渊源的沿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群众文艺活动骨干

自然灾害以后,全国经济局面正在逐步好转。紧接着就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期,原党委书记已经提升到淮阴县做副县长,王福兴同志接任党委第一书记。那时候党委干部要求坚持三同,要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当时党委搬到农村第一线办公,办公地点在太兴大队部。在那里主要有党委秘书、报道员和通信员。党委秘书负责文件的上勤下达,报道员负责刻钢板写材料,通信员则负责送信。

当时王福兴书记一双草鞋一顶草帽,经常行走在乡间小路及场头、田头。当时农村宣传也还是靠文艺宣传队。太兴大队是文艺宣传队的典型,一有闲空,王福兴书记就到宣传队排练点去亲自指导和辅导,先审查文艺节目的思想内容、艺术质量等,有时还亲自写上一两段快板书交给宣传队员排练。还亲自参加文武场伴奏。拿起大锣就敲,拿起二胡就拉,宣传队员和党委书记很是亲热。

全公社一般两个月举行一次文艺汇演。红火的要数国庆节、元旦日和春节,在汇演地点都是上千人观看演出。汇演时王福兴书记是场场观看,参加评委,亲自为演员颁奖。有时候,他自己也会同宣传队员们开玩笑,说我王福兴也是玩花剧出身,也是一个文艺骨干啊。

三、传统文化传承标兵

尽管眼下才时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当年的王福兴书记早就有了这方面的远见卓识。他很早就认为有好多传统文化形式流传下来很不容易,千万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流失,一九六三年已兴起新的文化教育运动。他预感到有一些传统文化项目会在新教育面前流失,他就组织当时的文教助理王文韶、中心小学校长周逸平、报道员章壮骧等对本公社的早年湖泊文化传统资料进行调查摸底,形成可考的资料,并将传统民歌用钢板刻成油印本,在各大队宣传队中传唱。

他还号召文艺宣传要多调度家乡的民歌演唱形式,可以编一些新词填进乡土小调中,这样社员们既容易记又容易唱也容易接受。他说像“杨柳青”、“八段景”、“四季游春”、“十劝郎”等小调子都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用这些小调子歌唱党的领导不是更深入社员人心吗?有些小青年说书记有点跟不上形势,他说我认为还是不能把老祖宗忘记掉。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从建淮公社党委书记调到县总工会任主[xi],当时他很乐意,在主持工会工作期间,搞了几次较有影响的职工文化活动。每次搞活动都是亲自过问,拿方案规划,参与策划、评议,并邀请县里领导人到场颁奖。

一九八七年,王福兴书记光荣退休,退休后很关心文化传承工作。曾说要同笔者合作构思一篇乡土题材的小说或故事。他提供素材,我那长篇小说《多彩的流云》中有好多情节都是他叙述小故事的影子。

新世纪伊始,老人家已经高龄,他知道笔者从事南闸民歌的挖掘搜集整理工作,曾两次以散步顺便跑到文化站同我谈心,对民歌工作很是关心。还特地拿来一个小本子,是他早年收藏的民歌唱本小册子。平时我还主动跑到老夫子门上,他老人家同我谈到好多乡土逸趣故事。特别是一些鲜为人知的乡风民俗、乡间名人、乡际文化、乡史沿革等都很毫无保留地同我侃侃而谈,很有一种忘年的亲密情感。

二零零八年夏天,天气太热老人家有点接受不了,在与老朋友谈话时。由于心血管破裂经抢救无效,与世长辞。走得是那么匆忙坦然。看不出一丝痛苦,伊人已去,留给家乡人民的是他那种可贵的文化现象,南闸在吹响白马湖旅游文化进军号的今天,三万人民更加缅怀这位南闸乡野传统文化传承的先驱者,集镇新运路河南的一条二里路长的相对街道被命名为福兴路以示纪念。让他的灵魂在南闸这丰厚文化的热土上得到永久地告慰。

赐教处:淮安市楚州区南闸镇文联

qq:772324439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金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曲径幽通点评:

乡村的文化宣传,确实需要有这样一位老干部的宣传与落实,才能带动文化领域的兴旺与发展。这种精神不仅要传承下去,而且还要发扬光大。欣赏并作推荐,问好作者!

文章评论共[1]个
曲径幽通-评论

欣赏朋友佳作,问好!at:2010年12月14日 下午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