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北川行古蔺之子

发表于-2011年01月11日 晚上10:43评论-1条

北川行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星期六早上九点,绵竹中学八十多位党员乘坐东汽的两辆专用bus,在黑色帕萨特校车的引领下,向北川进发。去得的时候,绵竹飘着小雨,冷风嗖嗖。

一路上,邻座的老张热情地向我介绍着沿途的景点,有安县的罗浮山温泉、王保长的老家寻龙山溶洞等。汽车一过秀水,羌寨民俗风扑面而来,有着羊头标志或羌族男女剪影子的窗格建筑物一一迎过来,又往后退去。

汽车很快地驶进了北川新县城。宽阔的公路两旁,红花绿草相映,充分展示山东古朴稳重的建筑群林立在绿化带边上。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就连红绿灯、路灯的灯杆,行车指示牌都显得古色古香。

参观北川中学

汽车东窜西拐,,不一会儿进了北川中学。北川中学的办公室李主任早已经迎候在校门口,后来又来了张书记和从绵竹城北中学调过去的一位老师。李主任先给我们介绍了新建的北川中学的总体情况。据他所说,新北川中学占地220多亩,按5000人的学生规模而建,总投资一个多亿。主要是侨联投资兴建。学校的建筑一流、设备一流、安全一流(可抗八级地震)。

接着,北川中学的领导和老师就带我们参观。学生们正值期末考试,校园相当安静。我们把脚步放得轻,交流尽量压低音量。

北川中学与我们学校的布局不一样:北川中学散布得很开,即便是教学楼,也是一个年级一楼。而我们学校教学区连成一体,很集中。这样一来,北川中学的建筑就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很自然,很随意,有大学校园的风格。而建筑物之间的土丘、高台、平桥、深沟、斜坡各自发挥了作用,显得不拘谨,宛曲而又流畅。

党员们没完全一路,都挑选自己想看的地方去。我呢,则跟着李主任他们一路,由教学区到运动区再到到生活区的线路进行参观。我除了注意到北川中学的黄草坪这一时令特色外,还注意到李主任所介绍的他们学校的学生食堂就餐特色。北川中学的学生食堂,除了正门外,还有侧门,而且还分了层。据李主任介绍,他们的学生分年级就餐,固定时间、固定坐位、固定就餐线路。一个年级就餐完后,另一个年级就餐。这样,相当节省时间,一个年级10分钟就可就餐完毕。不仅省时,而且安全有序。在学生食堂外一侧的张贴栏里,我和几位党员注意到了留有校长大量笔墨的两封信。其中一封信,是校长答一位学生请求的,事情很小,就是该位学生丢失了饭卡的事。校长不仅说到了改进的办法,而且还对对贪便宜的学生提出了批评意见,谈到了他的感悟。两封信,校长手写的字很漂亮,据说刘校长是语文教师。是不是语文教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位校长注重教育细节的动人。

继续参观,我们很多党员都注意到了这样的一道景观。这就是北川中学的校园,每一棵树,无论大还是小,无论直还是曲,都有学生护养。每一颗树上,都挂有学生自制的许愿卡,上面写着不少激动人心的话语,有对他人的劝导,有对自己的激励,有为学校争光,为国家出力的理想的抒发等。

再回到北川的校门口,我看见北川中学高挂的电子屏上有本学月的一项活动,这就是感恩,感恩援助者,感恩父母,感恩老师。

这一些细节合在一起,给我的印象是北川中学的德育工作做得相当好。

一个学校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在于学校是否关注养成教育,是否抓养成教育。

观赏“巴拿恰”

“巴拿恰”,你不要认为是舞蹈,在羌语中是“商贸中心”或“商贸区”的意思。

由于北川新县城落成不久,所以旧城居民还没搬进来。新县城有些冷清,“巴拿恰”也有些冷清,游客要比本地人还要多。

“巴拿恰”可以说是北川的中心广场,也可是说是北川的羌寨风情街。最为突出是是炮楼与寨楼,把羌族文化渲染得淋漓尽致。

步行街上,不时有卖各种羌族古玩、衣物一类东西。

虽然“巴拿恰”有些清静,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北川儿女搬进来后的热闹与繁华。

沿着“巴拿恰”由西往东走,跨过一条大道,便是禹王桥。这是北川新县城的一处很有特色的景观。整个一座桥横跨江面,而桥与建筑又合而为一。桥有桥棚,也可以叫“无雨走廊”,走廊相当宽敞,直栏横木,古色古香;环卫设备一应俱全。往两边远眺,不仅可沐江风,而且还可观江景,还可观览江边两岸的新城景象。

“巴拿恰”是游客驻足的景区,还是北川人心中的福地。

这时,阳光完全晒在北川这一片新土地上。

我们与北川人都贪婪地嗅着阳光的味道,把积久在心中了阴晦与干冷毫无保留的排出,内心畅快极了。

北川,再见!

北川,我们永远的阳光之城!!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古蔺之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推荐: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新建的北川
一个永远的阳光之城
有我们共同的祝福与美好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拜读佳作,祝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at:2011年01月12日 早上9:37